看得出来,卫长公主是真的喜欢霍去病。已经有骑奴出身的卫大将军尚平阳公主的先例了,刘彻听到关于霍去病和卫长公主的成婚的谣言,不是没考虑过让干脆让谣言成真的事。卫青成为驸马后,就没有那么多人敢太明目张胆地欺负他。如果让霍去病尚了卫长公主,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做靠山,或许也就不会再出现打了胜仗,反而在朝堂上被指责为“草菅人命”的事发生。只是如果两人成了翁婿,刘彻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面对心爱之人和自己的女儿生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五章 少女心
刘彻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当天晚上就留霍去病在宫中连夜召开御前会议,商议打通河西走廊的下一步计划。与会者还有李广、公孙敖、张骞,可此时他们只有资格坐在一旁,听论年纪只是他们子侄辈的霍去病指点江山。
河西走廊易守难攻,所以霍去病以七千人的牺牲,也只起到了向浑邪、休屠二王示威的作用。当他提出他对付匈奴的“奇、猛、疾、狠”精辟总结,公孙敖露出钦佩的表情,李广却表示不解:“这猛、疾、狠都容易理解——猛就是悍不畏死,疾就是速战速决,狠就是不能心慈手软。可这奇是什么意思?河西走廊就这么一条羊肠道,我要是匈奴,闭着眼睛候在那儿等,都能截住汉军,怎么个‘奇’法?”
“确实,河西走廊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兵团展开作战;而且匈奴人刚在那里吃过败仗,一定会在正面构筑一些防御措施;再者即使获得胜利,匈奴军队也可以向西北方向逃窜,到时候就只能打追击战,无法歼灭敌军主力。所以……”霍去病的手指在地图上绕了个圈,离开汉疆后越过沙漠地带,绕到河西走廊西面,再从河西走廊直接回来,“谁规定河西走廊只能从东向西攻?”
公孙敖惊得瞪大了眼睛。李广更是直接喊出心中的惊讶:“你小子疯了!”只有刘彻听得两眼放光,只差叫好。
霍去病继续讲解:“匈奴中如今东离王已经元气大伤,不敢争锋;单于伊稚斜远遁漠北,鞭长莫及,只剩西离王能对我们构成威胁。我的计划是兵分两路,分别沿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南北两侧行进,最后会师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角的居延海。会师后从居延海南下,切断匈奴的后退线路,将河西的匈奴军队困在库姆塔格沙漠和白龙堆沙漠以东、祁连山脉以北、巴丹吉林沙漠以西、以及狭窄的河西走廊,就此一举全歼河西敌军,完全控制河西地区。”
公孙敖和李广已经傻眼了,只有张骞一直在纳闷军事会议叫他一个文官来,到底是干什么。
看到公孙敖和李广满脸惊讶,霍去病一点也不意外:“诚然,这个计划非常冒险。夏季沙漠中气温极高,行军路程超过两千里,会十分艰苦。不过夏季正是季节性河流的丰水季节,有利于寻找到水源。而且匈奴王庭退居漠北,就是打算靠沙漠的天堑来阻挡汉军,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会想到我们会越过沙漠去攻打他们,尤其是在最艰苦的夏季出兵,我们的行军就可以十分隐蔽,不容易被匈奴人发现。再者这样将敌军的后方变为前线,恰恰可以达到攻其不备的奇袭效果。”
“大家以为如何?”公孙敖和李广的表情让刘彻像是小孩安排好恶作剧陷阱,然后成功地看到某个倒霉鬼中招。
“这……这简直是发疯啊。”李广还没有回过味来。
“那好,就这样决定了。”刘彻假装根本没听出李广的意思是不同意如此冒险的做法,“公孙敖与去病各率一支人马,出北地郡分道进军,迂回出击河西,务必求胜。李广出右北平,佯攻西离王,策应他们进攻河西。张骞,你跟着李广,免得他又迷路。”
不知是李广的心理作用,还是刘彻有意为之,李广总觉得刘彻把这个“又”字咬得分外重,因此十分不快:“骠骑将军和公孙将军别迷路才是。两个小娃娃,老子打仗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公孙敖早就习惯了李广的脾气,只是笑笑。霍去病从来就没把李广放在心上,只当没听见。不过刘彻咂摸出了一些令他十分不愉快的味道:“公孙敖,你和仲卿是至交好友,去病是仲卿的外甥,算起来也是你的子侄辈。但这次出征,你要听去病的号令,若敢以长辈自居,不服调遣,朕定斩不饶!”
公孙敖听出刘彻的话其实是说给李广听的,满脸堆笑:“陛下放心。军中无长幼,臣定在骠骑将军马前效命,绝不敢违抗。”
“合骑侯是沙场老将,臣也会尊敬有加,随时聆听教诲。”霍去病怕公孙敖和李广面子上挂不住,赶紧给他们递个台阶。
李广倒是没听出另外三个人的话都是说给他听的,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此次西征回来,刘彻把霍去病手下的四个校尉也都升为裨将,和李广平起平坐。想他飞将军李广打了一辈子的仗,到头发白了都没得到封侯,还沦落到和孙子辈的武将们平起平坐的地步,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霍去病都给他台阶下了,他还不知好歹,敢叹气?刘彻沉下脸来:“李将军为什么叹气?觉得骠骑将军年纪小,让你听他的是委屈了你?”
“怎么会呢?”刘彻毕竟是皇帝,他要是翻脸如翻书,后果非常严重。霍去病怕李广说错话,连忙抢先一步插嘴,免得在朝堂上不知进退的李广再不小心把刘彻惹火了,到时候就不是临阵斩将,而是临征斩将。“李老将军从文帝在位起,就打仗打到现在,资历比我们谁都老。军令不可违的道理连新兵都知道,李老将军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好小子!一句话就又灭了刘彻的火,又把李广顶上杠头,让他不得不乖乖地听年轻的骠骑将军的话。想不到霍去病年纪虽小,却是打仗行,做人也行,难怪刘彻那么喜欢他。公孙敖不由地回想自己在霍去病那样的年纪时在干什么。花天酒地?沉溺于初尝人事的滋味?好勇斗狠跟着一帮子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兔崽子到处闯祸?反正基本上没有干过正经事。活该他到这把年纪,还得给好友的外甥当下属。
看李广满脸不甘,公孙敖若有所思,霍去病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们。诚然李广开始军旅生涯时,霍去病的爹娘还裹着尿布,可是比干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时候,李姓人的老祖宗还在他娘亲的肚子里,连尿布都裹不到。霍去病只是长了一副年轻人的身体而已,里面的灵魂可是个只比盘古、女娲等等□神晚了一两辈的万年老妖怪,以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和“看起来”比他年纪大的武将们争功争宠,实在是有些欺人太甚的感觉。
“臣万死不敢!”李广再迟钝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匈奴欺我大汉已久,只要骠骑将军此战能扬我国威,清除边患,臣甘为马前走卒,万死不辞!”
“愿与李老将军同心协力,共破匈奴!”霍去病也跟着打圆场。
御前会议总算在还算和平的气氛中结束,公孙敖与李广告退,只是走出很远,还能听到李广在抱怨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一个小屁孩手下,丝毫不顾忌说得太大声,会让还留在宣室殿的刘彻和霍去病听见。
“廉颇老矣……”刘彻摇头,“雄心未了,可惜已经两鬓如霜了。”
“李老将军是在文帝时开始从军。文帝时对匈奴的政策是‘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对匈奴以防守为主。李老将军学的都是如何防御,对进攻自然就不是那么在行了。廉颇未老,只是运气不好。”不过此次李广只是作为策应部队,也多少让霍去病松了一口气。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李广却总还沉浸在整个大汉只有他飞将军能威震匈奴的辉煌中,不懂与时俱进,只会在年轻一辈的武将中倚老卖老。如果让他做霍去病的直隶下属,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以前以文官的身份站在朝堂上,比干总觉得当官的不论文武,不工于心计还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现在自己当上了武将,才发现武官真的是个挺特殊的群体,不止卫青能当上大将军,李广那样的性子居然能历经三朝还只是没有封侯而已。或许也是时代在改变吧?是他自己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一千年前,没有与时俱进,这方面他实在是没有资格说李广。
“别为他说话了。李广固然弓马娴熟,武艺高超,但是有勇无谋,只可为将,不可为帅。你却是天生的帅才!”刘彻搭上霍去病的肩头,没想到清晰的骨架硌得他手疼,“怎么清减了那么多?”
“出征在外,又没有辎重,吃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
“你就跟着士兵一起挨饿?”
“当然。”霍去病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出征只有一万人,只有尽量发挥这一万人的作用,才能尽量多带一些人回来。我不陪着他们一起挨饿,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能饿急了眼,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而不会因为饥饿过度,反而无法战斗?”
“听说粮食不够的时候,你把食物都让给手下的将士,自己吃虫子?”
他怎么连这都知道?霍去病想了想,便明白过来。董蔚是刘彻的耳目,赵充国又藏不住事,刘彻不知道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