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还整日里对他冷着个脸,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有多厌恶他。”郑氏拍了他一把。
“夫人,你不知道,这女儿要娇养,男儿可是要糙养的,否则日后他可不是要上天?”
“就你一天歪理多,不过啊,这两年下来,我好像也习惯了他的存在,你昨日带他出去露面见人,世家贵族几乎都已经认识了他,这日后……”郑氏欲言又止。
“日后他便是我崔家的儿子,同生死,共存亡。”
锦昭原本想着去军中再历练一段时日,便想法子再赚点军功,只是没想到机会来的那么快,并且…不久之后与那人的见面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
第54章 朝堂之斗
一年前大梁皇帝削弱了北境平凉的兵权,自此之后,便有传言说朝廷与平凉不和,平凉军中如一片散沙,传言甚至越传越离谱,导致平凉边境的诸个国家屡次挑衅,试图挑起争端矛盾,企图试探平凉军中势力。
北境平凉在那些部落国家眼里显然是一块大肥肉, 他们时刻盯着这块肥肉,只要一找到机会,他们便不会放过。
此刻,太极殿内群臣正为这事奏了个热火朝天。
“陛下,平凉如今大不如前,已经对周围的部落没有多大的威慑力了,若是我们还不采取举措,恐怕…届时会应接不暇啊!”
“是啊陛下,我们应当要居安思危,若是战事来了,也好提前做准备。”
“陛下,平凉王身居要职却要当个甩手掌柜,导致军中懈怠,士兵士气萎靡,若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
一句句的谏言使得皇帝眉头紧皱,他坐在皇位上,手掌扶额,皱眉沉思了许久。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平凉王难辞其咎,只是这军中士兵的问题在短时日内是难以解决的,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皇帝的话刚落下,一人上前道:“眼下只能派遣一位既有名望,又能镇住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的人。”
“臣附议,既然平凉王提不起来,便只有弃了,若是再用,便会让他越发有恃无恐。”
“对,皇家威严岂能容他来挑衅?”
……
几位朝臣一句句的附议着。
“那这人选……”皇帝为难的扫了一眼众人。
“自然是能震的住平凉王的,否则去了也会被平凉王压一头。”
“那诸位爱卿谁愿意去呢?”
这么一问,方才议论激烈的人仿佛被掐住了喉咙,顿时安静了下来。
“丞相,你以为呢?”皇帝将矛头转向一直未曾言语的秦丞相。
秦丞相沉默良久后,说:“若是太子去定是最合适不过的,只是如今太子之位空悬,恐怕…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丞相大人说的有道理,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将储君……”一人刚附和,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荒唐,册封太子岂能是儿戏,眼下正是紧要关头,册封太子哪能是说册封就能册封的。”
朝堂中再次乱了起来,就在众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人发话了,“陛下,臣倒是有个人选,只是…恐怕有些不太合适。”
“张尚书但说无妨。”
“离王殿下。”
闻言,众人立即安静了下来。
沈离站在原位,面色平静无比,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流露半分其他的表情。
“张尚书,你不是不知道殿下身体欠佳,这一路的奔波劳累他如何受得了?”丞相转过眸子斜了兵部尚书张淮一眼。
“这…下官也是按照时局考虑,殿下少年时曾在平凉军中待过,为将士们出谋划策,打了不少胜仗,早已赢得了将士们的敬重和爱戴,虽时隔多年,但殿下的名望终未散去,下官相信殿下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之前殿下也去过平凉……”
“你还好意思提这事,殿下是怎么回来的?被刺杀受了重伤抬回来的,难道你忘了不成?”丞相指着他怒道。
“这……”
“张尚书,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殿下的身子确实不成,总不能因为这件事连殿下的身子都不顾,若是殿下真出什么事了,我们也担不起这个罪责啊。”
———
题外话:过渡章。
第55章 唱戏
“九弟身子虚弱,朕委实不放心他去。”皇帝摆了摆手,却是不着痕迹的扫了左手边那个方向一眼。
沈离听到他们一唱一和的演戏,嘴角露出了一抹嘲讽的微笑,这样的戏份…已经不止一次了。
“陛下,老臣愿意为陛下分忧解难,若是真没有合适的人选,老臣愿意前往。”
气氛正凝重着,与秦丞相站在一排的大臣上前一步拱手道。
“曹太尉,这如何使得,您年事已高,这一来二去,您身子承受不住的。”皇帝忙摆了摆手回绝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要大梁还有用臣之地,臣自然会尽全力。”太尉鬓角斑白,面部的沟壑丛生。
“陛下,臣也愿意前往。”
……
太尉发话之后,便有人连忙附和着。
“众位爱卿这般为我大梁着想,朕深感欣慰,只是……”
皇帝欲言又止,但已经有人猜到了他的意图。
“只是诸位或许都不太合适,还是臣刚才所说的,离王殿下既与平凉军中有渊源,又与平凉郡主早早定下婚事,平凉王总会给他几分薄面,不会把事情闹得太僵。”张尚书适时的接了皇帝的话。
没有人再反驳,似乎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继而,众人纷纷将视线转向那个从头到尾未发一语之人。
皇帝最终犹如犯难的将视线扫向了沈离。
“九弟,大家都举荐你,那你…意下如何呢?”
沈离表情淡淡道:“家国有难,臣岂能推诿,自然是义不容辞,但……”
皇帝脸色顿时露出一抹喜色,立即接话,“九弟但讲无妨。”
“但臣也确实身体欠佳,此次出使平凉定有许多事情,臣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全面顾及,陛下可否派人来协助臣呢?”
皇帝一听,觉得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是自然。”
皇帝转过眸子问:“诸位爱卿,谁愿意同九弟前去?”
闻言,沈离兀自上前一步,抢先道:“陛下倒也不必如此,诸位皆是朝中的肱骨大臣,朝中还有诸事要忙,自然不能离开。”
皇帝面色微滞,“那九弟你的意思是?”
“臣只需要简单的派上几个副手即可,不必过于繁琐。”
这正是他心底所想,朝中众臣也并未想到离王殿下竟然如此明事理,虽说刚才他们都愿意前往那处,但哪个又真的愿意跟那些蛮人打交道,定会处处碰壁,这差事当然不好办,没想到离王竟然巧妙的回绝了,果真是令人敬佩的离王殿下。
“那你心里有人选了吗?”
沈离扫了一眼众位朝臣,方才悬住的心顿时袭过一阵凉意。
这是什么意思?
沈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臣方才见张尚书设身处地的为我大梁着想,令臣十分欣慰,臣听闻尚书之子近几年极其上进,在骁骑营立了不少功劳,臣非常欣赏,不如就张尚书的公子吧。”
“还有曹太尉之子在御林军中名声颇为响亮,也一直立志忠君报国,太尉年事已高,不好再奔波,不如让他的儿子来继承这报国之心也未尝不可。”
“还有……”
沈离一连说了好几个名字,偌大的宫殿中只有他淡然平静的声音清晰可闻,众朝臣将脑袋埋的极低,恨不得挖个坑钻进去,他们几时想到……离王竟然会突然来这么一出。
“有了他们的协助,臣相信此次出使平凉定会事半功倍,解决北境之忧,陛下,您以为呢。”
第56章 错漏百出的前戏
“陛下,臣那孩儿最近正感染风寒,恐怕难以……”
话还没说完,便被沈离截了过去,“哦?可是本王听说他昨日擂台赛的时候不是刚夺得了擂主么,怎么这么快就病了?真是事发突然呢。”
曹太尉站在一旁一言不发,但脸色却并不怎么好看。
“陛下,臣……”张尚书正要解释,皇帝全然当做没有听见,“好了,既然九弟已经决定了便暂时这么办吧。”
张尚书不满的斜了沈离一眼,有口难言。
下朝后,张尚书与曹太尉以及其他几人刚出了太极殿,便被太后身边的太监曹辉明拦住了去路。
“几位大人,太后娘娘有请,还请随奴才前往祥和宫。”
另一边,沈离与秦丞相两人并肩行在官道上,丞相沉了一口气道:“今天这朝上的令人气愤,那些乌合之众不是当众逼迫你去么,你若是回绝,岂不是成了天下的罪人?”
“秦相,稍安勿躁,他们演了那么多前戏,已是错漏百出,您以为我当真没有看出来么。”
见他面色平静淡然,丞相甩了一把衣袖,“那你为何还往这圈套里钻,竟还能这么泰然自若,玉珩,这可不是小事,那些人本就与你敌对,显然是想公报私仇,若是到时候结果不尽如人意,陛下定要找你兴师问罪。”
“那便做到让他们挑不出毛病,反正这段时日在京都待的我也乏了,换个心情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