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离景一脸激动:“你说的对,我可以想办法去农场的学校做老师,可我应该怎么做呢?”
林逸秋一时也没个主意:“这一点我暂时还真帮不了你,不过我可以帮你写一封推荐信。而且你学识好,教小学倒也可惜了,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教更高的年级,说不定真的能进去。”
徐离景大受触动,当即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我都得试试看。”
这次演出宣传队赚了不少,但是林逸秋却不能让大家那么容易拿到钱了。
他立刻让李招红着手开知青大会,把所有人都聚到了一起,陈铮作为编外人员也一同加入了会议,刘季年是刘家村村长自然也不能例外。
在会议上,林逸秋明确表达了不能一人双岗的要求。
“选了宣传队就不能进食品厂,同理去食品厂也一样。”
谁不知道宣传队现在是个香饽饽,出去一趟就能赚农民一个月的收入,大家都有些躁动。
“我不要求大家在这两个工作中二选一,毕竟春耕秋种才是生产任务的重中之重。你们也甭觉得进了宣传队就万事大吉了,从今天开始,以后宣传队的演出费用,要扣一半作为发展费用。”
“啥?发展费用?”
众人面面相觑。
林逸秋整肃了表情:“没错,之前都是把钱全部分发给大家的,那是因为特殊时期特殊待遇,现在咱们宣传队也走上正轨了,不可能再跟之前一样了。要知道你们的道具服装化妆品一直都是我在垫资,还有两个原创剧本,我可是没给人家编剧一点好处啊。”这年头没有著作权,也没有版权意识,但是润笔费还是存在的,所以知青们也并不会不理解林逸秋的意思。
但总有吃到甜头的人,舍不得这笔钱。
那就不要怪林逸秋心狠了,你占用了资源得了利益,还不想给好处,哪有这样的好事?
李招红是队长,自然是带头第一个表态支持林逸秋,剩下也有零零碎碎的支持者——
刘季年、宋国庆、陈枫、齐援朝、陈铮、陆雪、苏媛、李健康、张东山……
林逸秋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脸,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下面我要重新规划一下宣传队的分组,分别是:党委办公室、演员组、乐队组、舞美组、人事组、财务组、后勤组、演出经理部。鉴于咱们人比较少,某些特别组暂时取消,比如舞美和乐队还有经理人。党委这块暂时由党员刘大斌同志一个人担任吧,演员组你们可以推选出一位组长,后勤组由张东山同志担任组长,人事组暂时由李招红同志担任组长,各位组长要挑好自己的组员并且登记在册,财务方面我只需要一位会计,演出经费由李招红同志跟宋国庆同志一起保管。”
“而之前所说的发展费用,会用来分发非演员组同志的工资,平时农闲的时候,所有宣传队队员也需要参与农事。”
这样一来,可以说是裁撤掉了不少多余的人手,很多心思浮动的人一听农活半点没少,赚的还少了,自然而然也退出了。
林逸秋不费吹灰之力,便把整个宣传队重新筛查,维护巩固了一番。
李招红感激地看了林逸秋一眼,这样一来她的工作也更好的展开了。
不过这还没完。
“至于演员分成,这个就由队长决定吧,而我本人将无限退出宣传队的管理。”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就连李招红不可置信地问他:“队长,你……”
林逸秋只留下了一句话。
“宣传队只能有一个队长。”
这话也是在表明他自己的立场,从今以后将无条件支持李招红的所有决策,不再插手宣传队的任何事情。
处理完宣传队的事情,林逸秋又想起了一件事:“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我想在村里办一所中学,一所属于咱们两个村自己的中学。”
这个主意还是之前跟徐离景商量入农场的教书的时候想到的,村里年龄到了,无所事事的的闲散孩子太多了,如果不加以管教,很容易酿成大祸。另外他自己还有一个私心,还有两年的时间就会迎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高考。
他表面上只是暂时督促孩子们学习,其实也是希望知青们也能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慢慢开始学习,这样他以后的政令才能更好地推行。
林逸秋这话可算是在知青所里炸开了锅。
这年头学校处处闹革命,不然他们怎么会下乡插队,还读什么书啊?
“书还是要读的,都是半大的孩子,读完小学就在田间地头混,身体又不健壮到足以下地干活的程度,现如今刘王两村合并在一起,劳动力对付这些田地足够了,我不需要一群半大的孩子们在好好的年纪不读书瞎胡闹。”这是林逸秋第一次以一个生产队副队长的身份跟大家下达命令。
第158章 办学
林逸秋:“我跟队长打听过了,如果咱们村里的孩子要读书,就必须要跑去镇上,而现在镇上那所学校也罢课了,那就更不需要舍近求远了。大家也都提提意见吧!”
一听到可以提意见,所有人都忍不住了。
第一个开口的就是宋国庆:“可是咱们这块哪有这么多学生?”
林逸秋:“凑凑总是有的,村里孩子还不多吗?不说孩子,村里又有多少村民读过中学的?只要想学,就可以学!”
场面一时沉默了,他们虽然说是打着知识青年的旗号下乡的,但确实并非每个人都有初中以上学历的,远的不说,刘季年就只读了小学,如果要在高考前把他补到高中的程度,这不下点苦功夫是不够的。
这时又有人说出了关键:“可咱们没钱啊……”
林逸秋自然有应对之策:“不需要另建学校,甚至都不需要挪地方,原来的小学里有两间教室,匀出来一个教室教初一就行。小一点的孩子也别天天跟着哥哥姐姐在学校里捣乱了,找个空置的房子,聘两个有经验带孩子的妇女看着,就当是读幼儿园了。”
这样大孩子小孩子都去了该去的地方,可不是解放了妇女生产力。
而且如果幼儿园小学初中办的好,他们可以扩建,甚至可以吸引来其他村的孩子们。
见林逸秋都安排好了,大家也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了。
最后还是宋国庆问:“那老师呢?”
对啊,老师由谁来做?
林逸秋反问他:“咱们知青所那么多知青,还教不了几个学生?”
最后刘季年拍板:“既然大家都没有反对的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吧。初中暂且需要语文和算数两位老师,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林队长那里报名,算工分的。”
林逸秋看着眼前这一幕非常满意,他最重要的政令总算是推行了下去,虽然目前大家看上去神色郁郁。
“大家都是来响应国家号召的知青,把知识带到农村,那么,村里学习的风气咱们是不是也得带起来?”
“林队长,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就是,学生得学,咱们也得跟着学!我知道大家都对未来挺茫然的,但是咱们村现在有了宣传队,还开了食品厂,还能跟城里人一样拍照片,马上拖拉机也要到位了。村子都在进步,你们有什么理由不进步?不论你们之前学习有多好,如果一直蹉跎下去,最终也是废了。”
宋国庆点头称是,站起来号召大家:“林队长说的对,同志们,咱们不能让生活的苦难压过我们啊!”
“可是这样真的很辛苦啊……”
“对啊,又要学习又要下地干活。”
“说起来,以前学的都还给老师了似的。”
林逸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这样吧,我不强制你们学习,只要不耽误生产,任何空闲的时候记得学习一下就行。我带了不少初高中的课本过来,你们有需要的可以跟我去借阅。”
高考是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它考得不仅仅是当年的所学……而他已经把这个机会递给所有人了,只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同志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前咱们没有这个机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连王根生这座十几年的臭大山被我们斗倒了,学习又有什么难?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很快会褪去黑暗迎来曙光。我们要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的青春不能虚度,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都是一群热血沸腾少年少女,他们哪里听过这样的鸡汤,都感觉醍醐灌顶一般,所有人口号一个比一个喊的响亮——
“对啊,大家别忘了咱们为什么来东北的。”
“可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青年人就是要向上!要学习!”
“前进努力!未来光明!”
会议顺利结束,林逸秋跟刘季年一起回去。
最近又是这又是那的,两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有点独处的时光,偏偏又被不识相的人给打断了。
刘季年皱着眉头,正想说什么,却被林逸秋制止了。
林逸秋和颜悦色地迎了上去:“东山?你找我啊。”
张东山一路小跑过来,微微喘气地对着二人说:“不好意思,那个队长,我、我想问你一下,我可不可以去学校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