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一听可以包地, 不光不用上税, 县里给种子, 给农具, 甚至还可以借耕牛,一年下来可以分四成的粮食,只觉得被天上掉馅饼正好给砸在头上, 喜出望外啊……
这活儿谁干谁享福啊,等于就卖些力气就可以分粮了, 而且县里的地都是上好的良田。可比他们村自己的田要好多了。
师爷道:“县太爷比较重视这个,你们可要找一些会种田的人。”
村长一听胸膛拍的直响, 道:“这个您放心。”他们村子里别的不行, 但种地那可是一把好手。一听师爷说县太爷很重视肯定要精心弄,争取来年县太爷还能给他们种。要是弄的不好,以后县太爷再有好事儿就不想着他们村子了。
村长把县里最会种田的几个人都请来了,每个人承包一块地。其中大部分都是粮食地, 只有一块菜地。
分到菜地的人有些蒙了。这么一大片地种菜吃得完么?而且到秋收的时候别人收的是粮食,他收的是菜……
菜地的这人叫王二狗,他自己家的地收拾的可规整了,听到村长说可以给县太爷种地,而且还有这么好的待遇只觉得赶上这么好的事儿,家里祖坟都冒青烟。可谁成想没等高兴呢,人家就告诉他这一片种的是菜。
一下子心就凉了半截,其余的人也都在笑话他。就连村长有憋不住笑道:“菜地也不错。你们家以后的菜不用愁了!”
王二狗忍了忍可是实在是没忍住道:“可是我们一家五口拢共能吃多少菜啊。”
村长道:“这个我帮你问了,说到时候县里不给你菜,给你钱。”
王二狗一听有银子拿,心里舒坦了一点,现在这地里还种着之前一茬的粮食,等他们秋收了才归他们。但地方已经划好了谁在哪一片分的清清楚楚。
他们没事儿就喜欢过去看一看越看心里越喜欢,恨不得赶紧到来年播种的时候,这么好的地叫外行真是种糟践了,要是好好的上上肥料,到时候田地肯定比现在好上几倍不止。
……
焦城倒了,他的粮行也归了县里还有仓库,里头还有不少的粮,要不说焦城爱囤积东西算是唯一干了点好事儿。焦家粮铺的牌子摘了,把他们有沙子的粮食重新筛了筛,那些掺的严重的,直接拉出去喂鸡。县里要带着这些人赚钱,不光是把地给附近的村种,也在附近村里分别养了鸡鸭,鸡苗鸭苗都是他们出,再给一些饲料,等养大了分肉或者给银子。
这些人织布都是在家弄,家家都有织布机,鸡鸭都养在笼子里或者后院,就喂点水打扫下,并不费太多的事儿,重点是做这个没有成本。几乎家家都养了,第一次做这个县里给他们每个人养了十只鸡到日子就来收。
还有养猪和养羊的事儿还要专门给他们盖羊圈,都是县里花钱,做这个都得有村里村长担保,要是将来养死了是要扣钱的。养这些东西味道大,做这个就没办法织布了。但他们上税的时候可以拿肉抵税!
要是做这个无疑要花更多的心思,只能摸索着来了。但是县城里花了这么大的本钱,给他们找事儿做家家都很乐意。源自于之前县里的历史原因,青壮年很少,他们织布也赚不了什么钱,养这些东西女人和老人也能干,而且是肉啊,养到年了谁家过年还不吃顿肉。
以前大伙儿都是给县里上税,第一次县城里花钱给他们买猪崽盖猪圈,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
于是周边这几个村子都有事情干了。附近村子里来这边上脱盲班的人早上都上山打一筐猪草再过来。自从养了猪之后,就算是自己挨饿也不能让猪崽子饿着,那可是他们全家的小宝贝,将来等着用这个换钱呢!
附近几个县里养鸡鸭的,养猪羊的,还有包地的都弄的风风火火的。
县里现在抄了焦家现在有钱,这么一趟铺下去,才用了一万两银子。
每家领了多少东西,都登记在册呢!
师爷刚坐下又有人来找他咨询县里的事情,现在县里的变化太大了。方书净不愧是年轻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弄的县里从上到下都忙的不可开交,师爷又把之前讲过无数次的话跟来的人说了一遍,说的口干舌燥对方终于走了。
他都没停顿直接找上方书净了,见面就是诉苦:“县太爷脱盲班第一期什么时候结束啊!”听说那边进度快,来了几个秀才分了好几个班,除了科举班以外,其余都是脱盲班能写会算为主,他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才。就是迟迟等不到,盼的都快望眼欲穿了。
方书净道:“辛苦,还要个把月,等完事儿了你相中谁我让你先挑。刚我让捕头去杀猪匠那里买了半头猪,回头你给大伙儿分沾沾荤腥。”
师爷嘴上一乐,分福利这事儿落在他身上是很拉拢人脉的事情。县太爷既然又分东西,又放权的,他也不好揪着一点小事儿一直磨叽县太爷,开心的回去了等着分猪肉。
回去之后才觉得哪里不对,县太爷真的才二十多岁么?把握人心也太准了点吧。
第102章 安排
方书净大力的发展乡下, 让县里的人都犯嘀咕。
“听我小舅子说,最近打算回到乡下去了。”
“怎么了?”
“县里跟他们村里合伙养鸡呢,回去就发十个鸡苗, 养大了衙门过来收到时候可以分钱可以分肉。还给发了鸡饲料和鸡笼子呢,鸡100天就出栏肯定能赚一笔, 听说在那边有上进心的人自己掏腰包去买鸡苗,反正一只也是养一群也是养,总比在县里赚钱容易点。”
“这么好?”
“这不算什么,他们隔壁村子养猪……村子里在外头干活的人听到消息都回去了。就怕赶不上这一波。”
谁家还没几个乡下的亲戚, 最开始大伙儿听到这话的时候还不信, 可是听的多了就相信了,还纷纷打听他们能不能也去乡下接这个活儿, 但是一打听说人家只要村子里的。县里的另外有安排!
一时间不少人都去衙门口打听, 但是迟迟也打听不出来什么, 他们都有织布的手艺。但这玩意并不怎么赚钱, 辛苦一年有只是够上税的,现在开了个平价粮行,他们有心想多买点粮食, 可是家里的银子有限。最开始那几天火热是怕平价粮铺黄了,但现在看他是要长期开下去的打算。反正家里暂时有粮并不那么犯愁, 大家买粮热的劲儿也就逐渐过去了,不像前些日子那么疯狂的排队了!
现在就想赚点钱。
正在家里琢磨着呢, 家里的门咣咣咣的。
连忙过去开门见是邻居, 这都是相处好几十年的老邻居了,道:“怎么了?”
“县里贴出告示了要修路。”
“啊?”他有些心慌,县里就怕征收老百姓干活儿,但看邻居大哥却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
邻居道:“走, 咱赶紧去报名,再晚了就报不上了,我刚知道消息就回来叫你了。”竟还有些迫不及待。
“怎么回事儿啊?”
“县里找人干活儿,每天十文钱的工钱,还供两顿饭。就只要一百个人。”他说着。
他们这就有去脱盲班的,回来整个巷子里都知道县太爷那边的伙食好,在脱盲班上课的人把那里做的饭菜形容的天上有地下无的,他们听了别提多向往了。现在女人们在家里织布,男人们正好出去赚点钱。要是一天十文钱一个月就是三百文,这个数字他们半天没缓过神来,这可比外出干活儿要强多了。
只要一百个人,报名可不是要抢么!
得知是这样的,呼吸都变得火热了生怕抢不上,万幸他们排上了,把他们的名字给写上了。要修路是个力气活儿,还不是来的人都要。有一个担子,两头各自装了五十斤的粮食,要走二十步不气虚的才肯要,而且听管事的说,他们是八十多名,幸亏报上名字了,到后面竞争就激烈了。他们报上名之后就等着,三天之后就可以来干活儿了。
回去跟家里一说家里都很高兴。在县里干活儿一天能拿回来10文钱,而且说是三天一算钱。能极大的缓解家里缺钱的事儿。没报上名的后悔不已,这消息知道晚了。
到了夜晚许多人都睡下了,县衙里还灯火通明的。
方书净道:“采石场和沙场已经定下来了,明儿你去跟水泥厂的人谈,让他来咱们这建厂。”离他们县不远的地方给有采石场和沙场,想要铺路要材料的量很大。县里出马谈了一个很合适的价格。他们是想马路上铺水泥这可太奢侈了。除了一些省城和长安能这么奢侈之外,县里还没听说过哪家用水泥的呢!
那都是城墙上用的东西,用石膏,火山灰和矿渣来做成的水泥,用水搅拌凝固之后很结实。而且走在上面平平的,连下雨都不怕。
用来铺地实在是太浪费了。
脚踩的东西,用什么还不行。
不过听说用水泥铺出来的没有灰,走在上面不脏裤子,不像现在的土路,每次过的时候都能带起泥土!
师爷道:“真的要让水泥厂过来?”他们这边可以出地,不光不收他们高额的税,还要跟他们订水泥,水泥厂的人一听说肯定能同意。
“嗯。”方书净道:“时候不早了……大家也都回去吧明儿再干。”自从跟他媳妇承诺过要回家之后,他就不那么熬夜干活儿了。县里百废待兴能干的事情太多了,一天是干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