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多半和缺德圣人脱不了干系!
豆腐在现代是家常食品,卤水石膏都能点豆腐,这个配方不用系统商城也能知道。
缺德圣人在世那么多年,至少应该发现了豆腐还没被发明出来。
但直到他其实以后,业朝依旧没有豆腐,薛家在炼钢的时候发现了“玉膏脂”,炼钢又用不到石膏,这个因果关系说不通。
所以,不排除这又是岳万峰留给儿子的发家本钱,毕竟豆腐成本低,用处很大,比炒钢法和百炼钢更容易操作。
一个用来收取民心,一个用来走高层路线,缺德圣人给自家儿子安排的很妥当,绝对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番深情终究是错付了人,儿子不但没能延续辉煌走上人生巅峰,还被薛家捡了个大便宜,赚的盆满钵满。
宁锯子摸了摸肚皮,感觉有点压不住想搞事的冲动。
就一块豆腐而已,凭什么卖成独家垄断,这也太不符合历史规律了!
“梅大娘不用太小心,这玩意就是豆子做的,昨天咱们一吊钱买两车那种,一点儿都不金贵。”
宁非笑着说道。
“啊?”
梅大娘愣了一下。
昨天那两车豆子还是她帮着挑的,质量和价格都没得说,一吊钱很是公道。
可要说便宜到没人爱吃的豆做出了玉膏脂……
梅大娘抬起眼,略带小心地问道。
“矩子,那我能不能尝一口你做的这……豆豆腐?”
“当然可以。”
宁非点头,示意萍花取一块给梅大娘。
虽然矩子说是豆子做的,但梅大娘接过来的动作还是很小心。
她放进嘴里咀嚼了好久,脸上逐渐露出茫然的神色。
“怎么样?”
宁锯子笑着问她。
“就是玉膏脂的味道……”
梅大娘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不信。
可玉膏脂珍贵,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铭记在心的味道是不会错的,这就是金凤楼的招牌玉膏脂。
可玉膏脂……不是从玉石的精华中采集到的么?还因为太过珍贵被太后免了赋税……当然她也知道这话肯定是有水分的,真那么贵重一个忻州的酒楼怎么可能弄得到?
但也不应该便宜到……一吊钱两大车的豆子就能做出来吧!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震惊,宁锯子笑眯眯地又给梅大娘加了一根稻草。
“这么一板豆腐,用料也不算太多,半桶豆子足够用了。做豆腐剩下的豆渣还可以喂猪,说起来成本真的很省啊!”
“对不对呀萍花姐姐,你亲手做的你知道。”
听到矩子点名,萍花马上点头。
“是的,婶子,真是豆子做的,我亲手做的,用矩子给调的那种白汤子倒进豆浆里面,然后就结成了块,可神奇哩!”
少女抬起头,一双丹凤眼熠熠生辉,满是兴奋。
“那矩子的白汤子很贵重吧,是不是玉做的?”
梅大娘不抱希望地问道。
其实她也觉得不可能。墨宗要是有玉,那可能做这么劳什子的金贵玩意,早卖了换粮食了!
第64章
“就是石膏, 用石头烧的,后山有得是。”
果然,宁锯子毫不留情地打碎了梅大娘的幻象。
他指了指木板上的豆腐块。
“就这些, 一块成本一个大钱都不到,卖两文钱一块可以赚不少呢。”
梅大娘:……
梅大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她感觉自己四十年的人生被彻底颠覆!
原以为年轻的时候怎么说也算是见过世面, 结果现在有人告诉她,她最引以为豪的那段经历就值两个大钱, 难不成金凤楼和那些豪商巨贾是哄骗她的?!
她……她的掌上舞, 就值两个大钱!?
眼看梅大娘一脸幻灭的绝望, 宁锯子嘿嘿嘿笑了三声,压低了声音跟大婶说了几句。
“当真?”
梅大婶的眼睛瞬间就竖起来了。
“矩子,你肯把这做玉膏脂……呸呸!豆腐的方子免费教给大家?”
“自然是当真的, 矩子一言,驷马难追。”
宁非笑得一脸正义凛然。
“梅大娘你莫小看了这豆腐,这里面营养丰富, 十分养人,常吃说是能延年益寿也是有道理的。”
“而且价格还特别便宜, 普通百姓都吃得起。大家吃豆腐都身体康健, 这不是一桩好事么?!”
是好事,当然是好事。
梅大娘也过过苦日子, 可知道普通人家柴米油盐的不容易。
豆腐便宜易得,又能养身养人, 对她这样的庶民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食物!
可……矩子为什么要免费教给大家?明明他可以像薛家一样, 把这方子赚高利的?!
似乎是看出了梅大娘的疑惑,宁锯子挺直了略单薄的小身板,整个人都散发着悲天悯人的光芒。
“因为我们墨宗也很穷啊。”
少年饱含深情的声音在旧食间的灶房中响起,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穷才知道活着很辛苦,有办法能稍微改善大家的生活,墨宗如何忍心私藏牟利?”
“就如梅婶子有一块饼,看到我饿的快死了,会不会分我一口,让我能多活一会儿?”
梅大娘想了想。
要是这样清秀可爱的少年快饿死,她肯定会给口吃的。
“那……那以后……”
梅大娘搓了搓手。
“……我们,都能自己在家做豆腐了?”
“当然。”
宁非点头,伸手指了指站在一旁的萍花。
“这般豆腐都是萍花姐亲手做的,婶子要是有问题可以问她,萍花姐都会。”
“我写方子很多人都不认识字,不如你们口口相传来的便利。其实方法很简单的,就是把豆子泡一夜,然后榨汁烧开,用石膏水转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水量,看一遍就会了。”
他说得简洁明了,梅大娘也听进了耳朵。除了那石膏水不知道怎么造,余下的步骤都是家常能做的,没什么难度。
可越是这样,她就越觉得生气,她气那些把豆腐吹成玉膏脂的混蛋!明明就是几个大钱能做一块的东西,又是玉石又是什么天地精华,现在回头想想,要真是从玉里弄出来的东西,人吃了还不成仙啊!
哼,炒那么高也不怕丧良心!
还是眼前这个少年矩子心眼好,还免费教大家做豆腐,半点都不藏私。
想到这里,梅大娘的心中对墨宗生出极大的好感。她也不再说什么,闷头与萍花合力把剩下的泡豆子做成豆浆,留了一部分做早饮,然后亲手压了一板“玉膏脂”。
是真的,玉膏脂,一模一样!
于是今天一大早,宗门新食间开始提供一种新饮品,乳白色的豆浆。
这是食间第一次在早饭中提供汤水,很多人还有些不习惯,总觉得这白色的东西有点怪味。
中午时候,大家又吃到了白色的豆腐块,用大酱翻炒过的,十分入味。
“这个豆腐我喜欢。”
王大伯对柳老头念叨。
“又软又好嚼咽,比野菜好吃,可下饭了!”
柳老头一口豆腐一口土豆饼,嚼了几下咽下肚,这才说道。
“噢,听说是用豆子做的,和早上的浆一样,据说是要用榨完了汁的豆饼喂猪。”
“我听食间新来那胖娘们说了,这玩意以前都卖好多钱,是大户老爷们才吃得起的精贵东西。”
听他这样说,王大伯眯眼一笑。
“嘿嘿,真的假的?老爷们也吃豆子?”
“本来是不吃,但没人跟他们说这玩意是豆做的,还以为是从玉里挖出来的好东西。”
“若不是矩子要豆饼养猪,也没想做这东西出来。”
“那俺们不是还借了猪的光……”
一番嘻嘻哈哈,豆腐的做法却在定安城悄无声息的传扬开来。
开始只是一个行脚商人拉着板豆腐沿街叫卖,因为价格实在便宜,所以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
他在白虎大街吆喝生意,有去朱雀大街商贾也停下来围观。一问竟然是京城有名的“玉膏脂”,老爷们自然不信,都骂这行脚商人吹牛。
那人不服气,和人吵得脸红脖子粗,一口咬定就是玉膏脂,至于为什么卖这么便宜,那是因为他家在阊洲有关系,能从薛家玉膏坊里搞到瑕疵货,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看热闹的永远不嫌弃事大,有好事人干脆凑了些银钱,让这卖“玉膏脂”的送一块去附近的酒楼做成熟菜,由品尝过的老爷们评判。
行脚商人自然一口答应,跟着两个京城来的商人一道去了附近的添福居。添福居是定安城的老字号,几样祖传菜深得南来北往客商的欢迎,在北疆小有名气。
让添福居料理“玉膏脂”,谁都挑不出毛病。
听说送来了是京城闻名的“玉膏脂”,添福居老板也吓了一大跳。他年少在京城的酒楼学徒,自然听过“玉膏脂”的大名。只是那玩意又金贵又娇气,只有京城的世家郎君才享用得起,封家人不好豪奢,定安城中从来没见过。
今天竟然被一个行脚商人,用个木板车随随便便就拉过来,实在很难让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