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关的实力急速上升。
戚司身份特殊,别人不敢开口要的东西, 他能够毫不客气地向朝廷索要, 而上面都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不说太子殿下作为后盾,自从戚司要求去燕云关继续服役, 并在皇帝面前立下军令状, 要打退北戎士兵, 让他们三十年内不敢再有丝毫进犯。
皇帝便欣然应许。
有了朝廷的支持, 燧发枪兵再烧钱也得养起来, 如此, 不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 戚司便带着他的燧发枪兵在草原上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北戎人一见他们便吓得转头就跑。
在经历过几次大大小小的摸底战役后,戚司已经大概知道北戎现在的兵力情况。
自上一次北戎太子大败而归, 北戎太子的地位便受到极大的威胁,几名皇子争储不休。
萧珉早年布局了很多暗哨,此时的暗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北戎不停散播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挑起内部斗争。
懂得北戎语的青林公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算报了当年的仇恨。
北戎是由各大游牧民族组成的,他们组建城邦,成立朝廷,向往着中原的一切,模仿着中原的一切,同时也抢掠着中原的一切。
北戎太子之前大败而归,各大游牧民族出现裂痕,谁也不服谁,又加上皇子争储,闹得不可交开。
戚司的燧发枪队在草原上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这又加重了北戎各大势力的剧烈争斗,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当炮灰,他们都想保留自己的族人,尽可能的保存实力。
或许看出北戎的弱势,以前周边被它侵略过的小国家也奋起反抗。
李岚殇作为使者,不断地在各大部落和国家中游说,在去年的时候终于达成同盟,一起攻击北戎。
北戎士兵被密密麻麻的同盟军吓到了,一开始拼命反抗,后来发现敌我悬殊太大,便弃城而逃。
其中鹿城的战败,为北戎朝廷的覆灭敲响了警钟。
鹿城大败,守将潜逃,因为害怕被责罚,边逃边散布大禹与十国同盟的消息,引得人心惶惶。
每个人都有私心,北戎是各大部落集合而成,其中一些部落便有了脱离北戎自立的意思,打起战来不给力。
如此一来,大禹同盟胜利越多,北戎心思越乱。
所有人都觉得北戎肯定要覆灭。
以前北戎四处征伐,每到一处必然烧杀抢掠,积累了无数血仇,如今被打,想要求援的时候却发现无人可求。
李岚殇的外交不是吹的,先是利诱,再是威逼。
不识相的小国家,直接带上燧发枪队往他们的城墙上轰炸一通,小国家们都老实了。
神兵利器在前,小国家们信心十足,空前团结,根本不接受北戎的和解。
北戎不甘心,试图联合其他部落,然而小国家们早就与他们累积世仇,合作只会让百姓愤怒,而大禹也不会放过他们,因而北戎单于排除二十几名使者,全都空手而归。
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同盟军队一路从燕云关打到北戎边境,再入鹿城,再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入南都。
南都与北戎朝廷所在的北都已经很近,无奈之下,北戎单于放弃北都,将朝廷中坚力量和皇室迁往更北方的雍和城。
以雍和城为基地,展开保卫战。
生死存亡之际,北戎士兵不再逃亡,奋起反抗。他们的确是打战的好手,全力反扑下让同盟军吃了不少亏。
打下南都后,同盟军便打得十分艰难,进度很小,同盟军便有了打道回府的打算。
对于想要走的人,戚司一概不拦,然而,同盟军里国家众多,都有自己的私心,在分割北戎土地和财宝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戚司态度十分强硬,请示了朝廷后,就按朝廷定的分配给众小国。
小国们知道大禹现在实力强大,就算觉得不公平也只能忍气吞声。
如此在南都胶着大半年,同盟军看攻不下北戎,陆陆续续撤军,现在只剩下大禹的军队驻扎。
一开始,朝廷知道戚司打赢了战争,十分高兴。
又打赢了,欢天喜地。
再后来一直赢,大家就渐渐麻木。
到了后来,戚司不止打退北戎军队,还打入了北戎腹地,拿下鹿城,朝廷震惊了。
皇帝很震惊。
民间又是震惊又是兴奋。
自大禹朝,不,前朝开始,北戎强大起来后,从来没有中原军队能打入北戎腹地!
如今戚将军能拿下鹿城,史无前例!
只有太子,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中。
太子和戚将军的关系在盛京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戚将军立下如此大功,谁还敢质疑太子的地位?
皇帝觉得,打到鹿城已经差不多了,让戚司回来领赏,没想到戚司没回来,还说现在北戎不足为惧,可以一鼓作气地拿下。
这封大言不惭的奏折呈上皇帝的御案,皇帝看了十分不可思议,又把奏折拿到朝廷上讨论。
朝廷百官惊得掉了下巴。
原本在他们的设想中,把北戎赶出边疆已经是终极目标,拿下鹿城已经出乎意料,现在戚将军说还可以拿下整个北戎?
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为了退不退兵这事儿,朝廷百官吵了很久。
毕竟打战就要烧钱,燧发枪队尤其烧钱,如果真能拿下北戎还好,拿不下就是两败俱伤。
在此情况下,太子舌战群雄,力排众议支持戚将军的决定。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非纯粹出自于私心,而是分析形势和敌我力量才这么做,然而有保守的老臣,因担心朝廷被拖垮,在朝上公然怒斥他公私不分,还拿两人的关系说事儿,搞得太子十分没脸。
太子要不是看在老臣忠心耿耿的份上,差点就直接发火。
吵来吵去,最终皇帝拍板。
皇帝是一位明君,作为明君就想干大事儿。他觉得太子和戚司组合非常好,未来拿下北戎的可能性很高,等太子登基,以后大禹必然名扬天下。
他自己在任的时候,为什么不创造一定的功绩呢?
如果能在自己任上拿下北戎,以后在历史长河中,自己也会是名流千古的明君!有了如此想法,皇帝便让戚司继续攻打北戎。
在皇帝和太子的压迫下,朝廷反对的声音少了许多,而戚司也不负众望,带兵连续拿下几城,又拿下南都。
这下子朝中也闭了嘴。
然而到了南都后,北戎反扑得厉害,战况胶着,没有进度,朝廷有的人便觉得够了,可以了,该回来了。
皇帝和太子也很忧心,经常书信来往,打听前方战况。
戚司依旧信心百倍地告诉他们——没问题!
有了他的保证,皇帝和太子力排众议,压下所有反对的声音,继续为戚司大开后门。
如今,戚司觉得,北戎士兵应该到了极限,是时候决战了。
他蓄力已久,夜里突然发动袭击,拿下疲惫不堪、困守大半年的北都。
拿下了北都,预示着已经拿下整个北戎。
北戎残存势力固守雍和,戚司在北都整顿几日,严禁不可乱抢乱杀,再商议如何进攻雍和。
雍和早晚会破,因为雍和城墙并不高,用三门大炮连轰上几日,自然就会城破。
只是戚司觉得,现在去攻打雍和,北戎背水一战,己方必然损失惨重。
打了太久的战,死了太多人,他已经不想再失去任何一个士兵。
如果能有更好的办法拿下雍和城,那是最好的。
李岚殇目光灼灼地主动请缨,要去雍和城谈判。
其他将领大吃一惊,“你疯了?现在去谈判,无异于羊入虎口,必死无疑,说不定无路可走的北戎人会把你抓起来当人质!”
将领们纷纷劝解,只等着戚将军下命令,他们便上前冲锋,杀入雍和城。
在他们看来,只要战争胜利,死了也是荣誉。
这口恶气,憋了很多年了!
他们为战友们的死感到悲伤,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参与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打败北戎的战争!名垂青史!
“将军,咱们别等了,直接冲过去干吧!”
“对!干那帮孙子!”
将领们群情激奋。
李岚殇道:“咱们打北都死了多少人?废了多长时间?北戎军能纵横那么多年,绝对不是吃素的!大家以为只要冲过去就能破掉雍和?做梦吧!”
李岚殇长得文质彬彬,上场并不多,武艺也并不高强,一开始大家都没注意到他,直到他游说十国联军,才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知道戚将军为何重视他。
“若能劝说他们投降,咱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灭了北戎,何乐而不为?”
“让我先去试一试,现在大局已定,相信很多人知道未来,不会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些王公贵族,有几个真的想为单于而死的?只要我去游说,打开城门,咱们直接进城不好吗?”
有将领道:“假如你被抓了怎么办?”
李岚殇的眼睛发亮,转身朝戚司拱拱手,“将军,倘若在下被抓做人质,请将军务必杀了我,让在下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