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本来杨佳泽还有点心虚,听到外甥这么夸赞自己,也扬了扬眉。可不是嘛。
“舅舅,那个郑氏的妹妹,我听说封了玉嫔了,这位玉嫔,在宫里有什么仇人吗?”自古以来,宫斗的胜利者,都是踩着别人的鲜血爬上去的。舅舅虽然现在赋闲在家,但毕竟也曾经是礼部侍郎的公子,总有个仨亲俩好的,发小什么的,好多人官职都不会低了,一些消息来源应该是有的。
“有!是良妃!当初玉嫔非说自己小产,是良妃从中陷害,良妃娘娘自此打入冷宫,良妃的娘家弟弟安定侯李晨亲自上表给姐姐求情,结果,赶在今上气头上,安定侯府教女不严,被降成安定伯府。这可是死仇了。没办法 ,谁让安定侯府落魄了呢。上一代安定侯府就落魄得不成样子,他家的嫡长女才选秀进宫,想着为家族博个前程。唉!”
周安一听,这个合作伙伴不错。
别看安定伯府落魄,老话说,破船也有三千钉。人家是开国侯府。底蕴应该是有的。
周安心说,就他了!过阵他就去找这位安定伯聊聊。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昨天晚上,我不是说了,要今天码上一万字吗?
然后说完就去睡觉了,睡着后,就梦见自己奋斗一天,码上了一万字,然后准备发上来之前,不是要检查一遍吗?
结果就发现,我这第一章 是讲一个古代的故事 呀,结果,这一万字里,已经出现了录音,还有,周安已经录下了郑氏的口供,和他舅舅也是电话联系。
我就感觉,好像不大对劲吧。这不是古 文吗,然后不惊呆了。一直在想,倒底是自己记错了,还是怎么回事?
反正梦的后半段,就是一直在震惊,又白瞎了一万字,我当时在想什么?
-------------------
正在码,万字问题不大。一会第二章 送上
第63章 嫡子的归家路(三)
“我跟你说, 你现在不要去想什么报仇,你年纪还小,对上郑家, 就算加上咱们杨家也有点不够看的。我也常跟你表哥说,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做了官, 报仇雪恨。他这一代要是不行,我就指着孙子一辈儿了,反正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可也不是现在。你要想报仇, 就好好读书, 等将来做了官, 做什么都方便。你那个亲爹,又不做人, 你现在对上郑家,肯定要吃亏的。”
杨佳泽看周安的样子, 连忙警告。
“眼下郑嫔虽然仗着六皇子,有圣宠,可当朝皇子也不是只他六皇子一个。皇后, 贵妃, 贤妃,膝下都有皇子。这些人不会眼睁睁看着玉嫔做大的。只是, 咱们现在对上郑家, 也没什么让上位者看得上的价值,所以,借不上力,我才指望你表哥将来能出人头地,科举做官。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啊。”
杨佳泽拍拍外甥肩膀,语重心长地道。
“舅舅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周安连忙点头。
周安问起舅舅,才知道,表哥已经成了婚,娶的是当地一个举人的嫡女。
杨家虽然有些没落,但表哥毕竟也是曾经的礼部侍郎的嫡孙,外公的一些旧交同僚们还在世。舅舅的一些发小,也都在朝中有不错的职位。
舅舅被礼部撸掉官职后之所以没去找关系走动,是因为他觉得那个职位毕竟也不是很入流,外公已经不在了,人情总是越用越少,好钢总要用在刀刃上,实在没有必要为这个小职位浪费一个人情。
何况既然郑氏在暗处盯着,被撸了顺势回家也就罢了,要是哪天,郑氏下了狠手,用一个大案把他牵进去,那才是真正的麻烦。到时候就算是最后能摘出来,说不得也要到处求人,把人情用尽了。实在是没有必要。
不如回老家自由自在。往日的亲朋故旧看昔日交情,多少总会照看一二。
玉嫔虽然膝下有六皇子,六皇子也颇为受宠,又有安阳侯府在外为援,但终究还不到只手遮天的地步。
表哥今年十八岁,已经中了秀才,将来举人未必不可期。两家也算门当户对。
舅舅又问了周安养父母家的情况,周安大概说了,养父母家在外地,是个商户,对自己挺好的。----------倒不是说他信不过舅舅,只是,他也怕万一,舅舅家中有郑氏的眼线,或者别人说漏了嘴什么的。其实对舅舅来说,只要自己还活着,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消息。其他的,都是小节。
周安没有和舅妈表哥们相认。和舅舅聊了会,两人一起吃了顿饭,回了家。
相认的话,动静太大了,后面他要有大动作,舅舅家现在又是这个样子,周安不想让舅舅一家和郑家对上。
临归家前,舅舅塞了两百两银票给周安做私房。告诉周安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了官,再报仇雪恨。
周安回了家,跟老爹说了,自己想要报仇的事。
“儿子的外公,娘亲,都是间接因儿而死,此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舅舅一家并不知道咱家的住址,儿子准备去外地一趟,我会在外地办一个新户籍,等报了仇,再回来孝顺爹娘。”周安跪在周浩然面前道。
。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如等你长大一点,考上举人进士,做了官,好多事情做起来会更方便。”周浩然劝道。
他也明白,儿子去外地换户籍,就是不想万一事发,牵连他们。
儿子的仇人,现在可是安阳侯夫人。玉嫔的亲姐姐,六皇子的亲姨妈。虽然亲爹安阳侯还还在世,想也知道,这个爹也不怎么靠谱。
但使安阳侯这个亲爹靠谱点,周安也不会被拐。
就是被拐了,嫌疑最大的郑氏也不可能扶正。郑氏的儿子也不可能成为世子。
玉嫔有宠,也不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偏偏,这些安阳侯都做了,什么态度 ,但是有脑袋的也能想明白。
冒认宗亲,可是大罪。冒认爵爷嫡长子,要说是欺君之罪,也是够得上的。毕竟,一般情况下,世子之位都是嫡长子继承的。哪个家族,敢把嫡长子换掉,查不出来便罢了,查出来,朝廷必然震怒,家族轻则夺爵,重则流放。赶上皇上脾气不好的时候,族诛也是有可能的。
要是儿子去认祖归宗,要么,就是被当成冒认之人被打入大牢,要么就是被安阳侯夫妻以孝道拿捏,甚至无声无息地死在安阳侯府的后院也不是没可能。
现在儿子没有做官,周家呢,也是平民之家,杨家也一样,能提供的资源很少。
“儿子已经和舅舅商量好了,定下了计策,亲娘当年的丫环也有一两人现在还在安阳侯府,儿子准备找她们打听一下,然后来个里应外和,见机行事。”周安道。
“你去吧。”周浩然长叹一声,道。
对这个儿子,周浩然还是很疼爱的。周安从就就孝顺懂事,对两个弟弟也很是爱护。
从本心来讲,周浩然还是希望将来儿子能好好读书,科举入仕,进入官场之后,爬到一定的位置,再报分,胜算也大些。
不过想来,杨家也憋了这些年了。对杨侍郎的儿子来说,外甥被拐,妹妹抑郁而终,甚至父亲这么早过世,都和郑氏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仇,确实不共戴天。
孩子有情有义,并不是坏事。一个冷心冷肠的孩子,他也不敢指望着他将来有出息能提携后面的两个弟弟。
周安对亲娘孝顺,想来,将来也会更孝顺他们这对养大他的父母的。
“穷家富路,你多带些银票。”
“不用了,舅舅给了不少。”两百两银票,也算一笔巨款了。
周安拜别了养父母,去了一趟直隶,随机找了一个大村子。
先跟人套近乎,聊天,看看村里哪些人去了外地。
再以投亲的名义,找这些去外地的人。
这些人都去外地了,自然是找不到了。于是,周安请村长喝了顿酒,又送了对方十两银子,对方帮忙办了个新户籍。在当地落了户。
新户籍的名字叫魏安。
然后周安再翻回京城,找到了安定伯府的一个庄子。
他没有直接上京城的安定伯府,主要是,将来他要是闹出了动静,没有不查的。伯府里来了陌生人,其实真要想查,还很容易的。而安定伯府,在出了大动静后,肯定是第一批被怀疑对象。
这个庄子还是开国的时候,太-----祖赏下来的,好多家勋贵的连在了一起,安阳侯府也有一个庄子,也在附近,周安小时候来过这里玩耍,有些印象。
安定伯府再落魄,这个庄子应该是没有卖的。除非实在是入不敷出,否则 不会走这一步。
毕竟,这块庄子,也代表着安定伯府祖上的荣光,庄子,也是这个时代最能保值增值的东西。
能到这种庄子来做庄头管事的,一般也是主家的心腹。
同时,因为他们不在府中办事,一般情况下,被对家拉拢的可能性也小。
周安乔装改扮后,到了这个庄子,一打听,果然,东家还是安定伯府。
“我有一件对安定伯府很重要的事,想找安定伯爷商量。麻烦大哥帮我给伯爷送封信。”周安直接找到了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