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瑜看完,气得不行。周建成这个王八蛋,朕要你性命干吗?钱呢?钱呢?钱呢?重要的是钱。那一千多万两银子的家产呢?
“真是岂有此理!”他恨恨地骂道。
他是九五之尊,自从坐上这个位置,自然是想骂谁就骂谁。
他骂完,才发现,御书房里所有大臣都齐刷刷地望着他。
魏承瑜脸都黑了。气得直接把周建成的遗书扔给了王老大人。“你们瞧瞧,你们瞧瞧,周建成这个贼子,简直其心可诛。”
直觉告诉魏承瑜,周建成说的钱都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应该是真的。还有十几万,还不值得他拿名声去抢。他也不想被人暗地里笑话“筹谋周家家财多年结果枉做小人啥都没捞着”。自然要表现得云淡风轻了。
王老大人接过周建成的遗书,看了看,默默无语。周建成他也是知道的,心说,人家周家这么想也正常啊。你跟刘文生的外室都成亲戚了,让人家周家怎么想。
王老大人看完了,递给了一边好奇的齐国公。
齐国公看完后,又默默地传给了张大人。大家传了一圈,都默契地没提周家的孙子的事。周家摊上这种事,已经够惨的了,再说钱都没了,周建成又没了性命,就剩下一个周安,又不成气候,他们又何必枉做小人,赶尽杀绝呢。
*
周建成和周安祖孙坐在舒适的马车里,马车向南夷方向缓缓驶去。
周家原来的大部分的下人都让周安还了身契又给了一些钱打发了。留下的,就是不多的几家忠仆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护卫队。有五十来人。也是周建成从老早就培养的,以备不时之需的。
怕皇上下海捕公文,爷孙俩还是易了容的。
周安前世的记忆里,就有一场雷阵雨,周安也是早早做了准备的,正好赶上刘文生这天出门,外室的事东窗事发。
制作一个引雷装置,对周安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说来昨晚的雷还是比较给力的,直接要了刘文生的性命。
至于那个被烧死的人,自然是和刘文生合谋的王大夫了,他和周建成身形差不太多,人烧了,以这个世界的手段,应该也分辨不太清楚谁是谁。前世,这人投靠刘文生,在德妃上位后,很嚣张呢。如今,也算是两世的帐一起算了。
至于刘文生的外室,以及前世的德妃,会怎么样?现在他们还没打听到,不过刺肯定是种下去了。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只要种下了种子,再浇上水,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周安眼睛有些发困,他靠在爷爷的背上,不禁遐想起来,他在京城种出的果实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27 16:48:47~2020-07-27 22:31: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玩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天晴无雨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0章 亲爹是赘婿中的败类(完)
周安爷孙带人在南夷的一个三不管地带安顿了下来。
南夷山地比较多, 每个部落都是有自己的族长。朝廷会委派安抚使,但是实际上朝廷对当地的掌控力度并不大。
双方也算有默契,颇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 每年山民的部落会进上一些当地的特产,朝廷会给部落一些赏赐,维持着表面的平和。
当地的税收主要是靠一些住在山下的汉人, 不过因为商业不发达,这些地方算是贫瘠之地,会来这个地方的官员也都是官场失意之人, 犯了错或者没有关系, 被远远打发过来的。
大笔钱砸下去, 爷孙俩买了一座大山,山上修了宅院, 山上的防护弄得密不漏风。然后就是找一个场地把一些弓弩之类的制作出来。
还有就是改造铁器的冶炼技术。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治铁技术, 谁就能在争天下的时候占领先机。有句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刀好不好,很重要啊。
另外, 又买下大片的田地, 修庄子,种植一些本地特产的经济作物, 还开辟了一条商道, 专门去各部落收集特产,给予不错的价格,卖到外地去。
南夷雨水充沛,日照足,植物种类多种多样, 但商事一直不发达,好多外地客商,到南夷收特产都会特地压低价格。部落里的人对商事也没有什么经验,不答应吧,也没有更好的变现渠道,答应吧,也挣不了太多钱,也就勉强糊个口。但也没有别的选择,为了换一些粮油衣料等,最后还是只得把东西贱卖了。
但周安不一样,他给的价格特别公道,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一方面,他也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周围得人生活得更好。人活一世嘛,总要做点事情,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二来,他也需要养望。既然想夺天下,现在手里没兵权,就只能先做这一步了。
现在并不是造反的好时机,人总要趋从大势,天时,地利,人和,总要占一两样的。百姓都是喜欢安居乐业的,好多人的心理都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顺而行,可能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虽身在南夷,周安还是关注着京城的消息的。
比如皇上,差点被人……嗯,大家懂的。后来,还是左都御史王老大人挺身而出,揭发了事情的真相(皇上终于出名啦,威加海内哟);
王老大人年迈了,致仕了(分明就是捉王八的事儿皇上心里有过节,看人家不顺眼嘛,就让人提前回家养老了);
皇上新封的一个妃子玉妃的娘家妹妹喜欢上了郑国公的世子,皇上就私下把郑国公叫来就想搓合一下玉妃的妹妹和郑国公世子,郑国公可能是不乐意,儿子已经有娃娃亲了,还是门当户对的贵女,也觉得不好跟亲家交待,也有可能是嫌玉妃出身低,玉妃娘家只是一个七品小吏之家,确实不高就是了,就婉拒了这门亲事。结果,郑国公世子新婚不久,皇上就转头把玉妃的妹妹赐给了郑国公世子做贵妾(皇上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改初心,坚持奔走在给别人赐小妾的路上);
购买的庄子越来越多,在这些庄子里周安也收拢培养了越多的人手。平时嘛,别人看着,就是佃农。也做些农活,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可以演练的。
年底的时候,周安所在的州府派来了一名知府刘大人。也不知道刘大人是穷了几辈子了,到任就把苛捐杂税加了一倍。百姓是苦不堪言。
这哪成?
百姓们需要他的时候到了!
周安直接带人拿下了知府及其手下。
抓到一审吧,这位知府名叫刘枫,出身理国公府旁枝,还是十年前的进士。他有个嫡亲的妹妹,两个同父同母,叫刘莲,好吧,跟某种水果同名。
刘莲嫁给了柳国公的嫡次子柳范。两人生下了一儿一女。也不知道怎么滴,柳范跟长宁长公主的小姑子,威远侯的嫡次女勾搭上了。两个可能是一见钟情吧,反正就是天雷地火。威远侯的嫡女,肯定是不能做妾啊。其实不能做妾应该还可以合离啊。但是这柳范呢,不走寻常路,刘莲就病逝了。在热孝期间,威远侯的嫡次女就进门了。
本来,刘枫也没多想,后来外甥外甥女相继出了意外去世,他就觉得不对劲了,可能是渣男贱女没把刘枫放在眼里还是怎么滴,反正吧,就是四处漏风,一查就查到了,两个在刘莲活着的时候就勾搭在一起了。至于外甥女和外甥的意外,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威远侯的姑娘不想当后娘。也不想多个孩子来继承家业。
刘枫就搜集了证据,告到了大理寺。按理说,证据确凿,接下来,就是天理昭昭的结果了。结果,威远侯找了大理寺少卿吴京山,压下了证据,又扫平了一些痕迹,找人不露声色地把刘枫调出了京城,来到南夷之地。
一般到了这个地方的官员,除非有特别的机缘,否则再回京就很难了。其实路上,刘枫也是遭遇了几波刺杀的,有几个忠仆为了保护他没了。
刘枫父母都没了,就只有这么个妹妹也没了,就有点恨。他之前找过柳国公,想着让柳国公帮他讨个公道。威远侯其实落魄了不少年头了,只不过是后来攀上了长宁长公主,家族出了位驸马,才在京城逐渐又站稳了脚跟。但是柳国公府不同,这些年来,家族在朝堂上还是有不少势力的。
没想到柳国公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伸这个手。他后来才打听到,原来是威远候把一个庶孙女送给了柳国公做妾。
刘枫现在是回京无望,想为妹妹讨公道也没办法,这个地方又不容易出业绩,他就想左了,要不激起个民乱吧。一般民乱的话,都会三司会审,到时候他就跟三司的大人们讲一讲,威远侯的黑心往事。
周安有点无语,心说,小子,你这是在报社啊。
虽然这么做肯定不对,不过怎么说呢,不知人苦,不劝人善。周安也不知道,如果自己落到这个地步,也没这么多阅历,会不会想左,做下这样的事。
仓檩足而知礼节。一个吃不上饭的人,你对他要求太多也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