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完结+番外 (凔溟)


  “说起新酒,我昨日听忠勇侯府的小侯爷说,京城新出现了一种烈酒,味道非常甘醇,酒色清透如水,可惜不知哪里能买到,不少人家都在打探这个消息呢。”
  “酒而已,再好又能如何?我等也不是好酒之辈,不过想知道也不难,盯着内务府就是了,这种好酒必然要上贡的。”
  话题越说越偏,大家虽然对顺王的事好奇,但京城有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
  李煦望着眼前高高的城墙,努力回想着自己对这座城的记忆,发现能记得的事情太少了,原主的记忆一直在消散,也许再过不久,他就要装失忆了。
  寇骁骑马站在他身旁,见他盯着城墙上,以为他想起了当年的伤心事,安慰道:“放心,咱们来了就不会再轻易被赶出去了,这京城,总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李煦回头笑笑,说:“当年我身负重伤,走出这道城门时毫无知觉,竟然不知京城的城墙是如此雄壮。”
  “毕竟是都城,这里的一切都是南越无法比拟的,若是让寇家军来攻打京城,只要里头的守卫不乱,几个月都未必能攻下来,也难怪京城一直歌舞升平,没有内忧外患,死于安乐多好。”
  李煦摸了摸下巴,有这道城墙在,想强攻确实不容易,看来以后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走这一步。
  就在他即将要进城时,一匹快马从后方追上来,拦下了李煦的车队,那人顶着一脸风霜和疲惫,将一封信交到李煦手上。
  寇骁扫了那送信之人一眼,不知又是暗部哪里的成员,叶长青的本事也足以令人侧目,短短几年竟然在大燕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暗部成员什么样的人都有。
  “说了什么?”他问。
  李煦把信看完塞入怀中,面容冷肃地说:“三皇子回到皇陵了,同时,有一支近十万的人马分批藏在同洲附近,想必他们这次是真的要做大事了。”
  他抬头望着高高的城墙,暗道:这座城,这个国,到最后会收入谁的囊中呢,拭目以待吧!
  ——第三卷 ·荆棘归家路·完——
  卷四:风云帝王路


第290章 当堂对质
  顺王抵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因为没能第一时间看到顺王的风姿而后悔不已,据说,当年顺王还是太子时可是这京城第一大美男,几年过去,风姿应该不减当年吧?
  “魏相爷、孔大人、郑大人,多年不见,别来无恙。”李煦站在廷尉署的大堂上,努力辨认着围上来的人。
  三位大人先与顺王见了礼,语气熟稔地寒暄道:“王爷可算回来了,您外出历练几年,威仪更胜当年。”
  李煦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很浅了,但凭着几分印象也能把人认出来,魏丞相一脸精明相,年纪颇大,一看就知道是个精通世故的老狐狸,孔敬年纪比他还大几岁,但面相祥和,看不出能将廷尉署把持几十年,绝对是个不简单的人物,而郑璨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目光不定,神色焦虑,比起前两位,少了几分老练。
  听说京兆府尹是变动最频繁的岗位,每年能换两三个,可见这个位置有多难做。
  “本王刚进京,三位大人确定今日就要开审吗?可否让本王进宫给父皇请个安?”李煦刚进城就被拦下来了,他们带来的士兵一律不得入城,全都被安置在二十里外的京畿营,李煦加上寇骁总共才带了一百名护卫进城。
  而他们进城后甚至连落脚点都没去就被带到了廷尉署,说是皇上交代过,此案要尽快审理,显然,李煦拖延上京的事情引起了皇帝的震怒,竟然连第一面都不见了。
  魏丞相不卑不亢地说:“请王爷见谅,此案实在拖的太久了,皇上急着要个答案,而且事关您的清白,这才下令王爷入京后第一时间开审此案,您放心,今日只是按流程过个堂,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的。”
  “也好,不把案子查清,本王的心也不安,无颜面见父皇。”
  这大堂里烧着炭,李煦站了一会儿就觉得有点热了,寇骁替他解掉身上的披风,默默地站在一旁。
  魏丞相暗暗打量了这个男人一眼,捋了捋胡子,笑道:“这位一定就是寇将军了吧?当真是青年才俊啊。”
  寇骁也与三位大人见礼,他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穿着铠甲气势非凡,站在李煦身边并不会被盖住风头,三位大人都暗中打量他许久了。
  寇骁这个人,早几年根本没人注意他,南越那样的地方,朝廷压根不会多关注,几乎是让他自生自灭的,要不是顺王成了南越的封王,南越恐怕会一直寂寂无名下去。
  “那……这就开始?”孔敬看看左右,虽然他是主审,但这大堂上,魏相爷的官位比他高,顺王的品级也比他高,以孔敬对魏相爷的了解,他应该不是顺王一派,那这个案子可就有的扯了。
  李煦朝他点点头,然后对寇骁小声说了句话,后者便退出了公堂。
  “来人,给顺王赐座。”郑大人两边都不想得罪,这个案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冲顺王来的,能不能洗脱嫌疑就看顺王的本事了。
  孔敬坐在中间主位,惊堂木轻轻一拍,咳嗽两声,高声说:“来人,将人证物证带上堂来。”
  李煦摆出一副茫然的表情,问:“三位大人,不知可否先让人讲讲这个案子的由来,本王远在南越,消息闭塞,实在不知其中缘由,更不知怎么与本王有关。”
  “这是当然,王爷请稍等,下官会将此案的卷宗宣读一遍,您有疑问尽管发问。”孔敬能在廷尉署做几十年,深谙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人,哪怕是即将要倒霉的人。
  李煦坐得很正,神情自然看不见一点紧张,仿佛不是坐在公堂上受审而是坐在王府的花厅里,上首三位大人神色各异,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军饷贪墨案僵持了好几个月,收集的证据越来越多,牵连越来越广,除了李煦,还有数十名官员被牵连,他们都被缉拿下狱,其中几人已经被定罪。
  贪墨案自古就有,即使不是贪墨军饷也可能是其他钱财,一通细查下来,没几个人是清白的,皇帝震怒之下,给几名贪墨数额较大的官员定了秋后问斩,其余的还在慢慢查呢。
  卷宗非常长,内容从颍川兵变开始,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之后查到的一系列证据,这其中真正与李煦有关的只有朱永乐那条线,要不是有他和朱永乐的书信往来以及人证,李煦实在想不出这案子与他有什么关系。
  赵家也很聪明,知道人证物证太多就显得假了,李煦这么谨慎的人怎么可能犯这样的错误,两三封书信,还是从朱家密室里找出来的书信,才最有可能是朱永乐毁灭不及时留下来的,至于那个人证,是朱永乐的心腹,一开始死活不肯开口,动刑后才招认的,而且他性命无忧,并不存在屈打成招的可能。
  这样的证据换个人就能定案了,只是事关顺王,不得不谨慎再谨慎,足以可见皇上并不想废了顺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朝中依然有朝臣不断向顺王靠拢。
  李煦听完长长的卷宗,眼神一闪,嘴角带着释然的微笑,问:“如此说来,此案牵连甚大,难怪如此火急火燎地宣本王进京,若是晚来几日,本王恐怕就百口莫辩了。”
  孔敬宽慰道:“王爷若有反驳的证据只管呈上来,那三封信也由几位大人验过笔迹,证实与王爷前几年在东宫时的笔迹一致。”
  “哦?那你们可见过本王这几年的笔迹?”
  三位大人心道:果然,顺王一定会提这点的,魏丞相干咳两声,声音稳稳地说道:“王爷,您这几年的奏折并非自己亲笔所书的吧?”
  李煦表现出适当的诧异,“相爷连这个都查到了,那不知还查到了什么?”
  魏相爷摸了摸胡子,老神自在地回答:“王爷不如自己说吧,若都让我等说完了,您不就没机会说了吗?”
  李煦可以确定了,这老家伙确实不打算帮自己的,甚至可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他与魏家没有深仇也没有大恨,唯一的纠葛就是当年路过沧州时打了魏家一个子孙,据说,那位魏大郎死在了宁允手里,自己杀了宁允,间接也为魏大郎报仇了才对。
  不过朝廷阵营,也不会由一个不肖子弟的生死来决定,魏相爷到底是哪方的人还是未知。
  李煦点点头,起身说:“说到笔迹,不知道怎么样验证才算合情合理,若本王说,这些笔迹都与本王如今的笔迹不同,你们又该如何验证呢?再说了,如果本王真做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又岂会用自己常用的笔迹写信给朱永乐,留下罪证,这不是太蠢了些吗?”
  魏相爷反驳道:“那几封信上还有您的私章,至于为何,当然是为了取信朱永乐啊,难道随便一个人一封信寄给他,他都会照做?朱永乐也不傻。”
  “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光凭几封信就能定下来,按理说,本王应该派个心腹之人去颍川面见朱永乐,与他详谈才对,每年该贪多少银子,这些银子怎么分成,应该都不是那么好定的。而众所周知,本王身边当年唯一可信的人只有刘树一个,这几年刘树可没踏出南越一步,你们可以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