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最开始,找一个人扮成柳凉的计划,是成泽元提出的,也是成泽元去做的。魏大少虽然觉得不妥,但也知道朋友是为了自己,便也没有反驳。
只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人格上,魏大少是有缺失的。
于是离开前,甄未凉和魏大少安排给自己的精神科医生交流了几句,拜托他给魏大少找个心理治疗师。
虽然在医学上,“精神”和“心理”是同义词,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咨询师还是有差别的。
最简单的区别就是,心理咨询师面对的群体一般是正常人,他们不能给来访者治疗精神疾病,最多接诊后转诊给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针对的是心理有问题的人,也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他们部分人有处方权,可以结合药物进行治疗。精神科医生也会和病人进行谈话,但主要目的是诊断病情而非疏通患者的心理状况,他们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药物,严重患者可能会辅以其他治疗方式。只有精神科执业医师可以确诊精神疾病。
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让来访者更好。
甄未凉不认为魏大少有精神疾病,所以,他需要的是心理治疗。
后来,心理治疗师告诉已经删除了魏大少联系方式的甄未凉,心理治疗的效果显著。魏大少已经好了很多,慢慢可以正常与人交际了。
甄未凉感谢了心理治疗师,而后删除了她的联系方式。
心理治疗师同样删除了甄未凉的联系方式,而后看向身边的魏大少:“你可以放心了。”
魏大少笑着点头。
与之前相比,他的气质已不再那么阴郁,转而有了温和之感。
心理治疗师清楚,这样的转变,与那个已经离开的甄先生密不可分。
身为心理治疗师,她的工作前提就是为来访者保密。因此,她清楚甄未凉与魏大少的那些纠葛,也清楚,他们二人不可能有后续。
但这不重要。
对魏大少而言,生命中出现过这样一个奇迹,哪怕如流星般一闪而过,也足够了。
至于对成泽元,魏大少心中只余厌恶。
一想到,如果不是成泽元一再触犯自己的底线,他可能还会选择和这样一个人继续相处下去,他就忍不住感到一阵恶寒。
是的,一再触犯。
是的,继续相处下去。当时完全封闭自己的魏大少做得出来。他根本不会想到去看清成泽元,因为他自己蒙住了自己的眼睛。
魏大少依然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好人是不会与这样的人朝夕相处十余年的,好人也不会容许这样的人打着自己的名头肆意妄为。
他觉得当初的自己就是蠢。
或许如甄未凉所说,他的人格确实有所缺失,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蠢。
以前觉得失去了成泽元,身边就不会再有任何光源,他只能跌跌撞撞靠摸索来前行。但事实证明,离开了成泽元,离开了他蒙蔽自己的黑布,魏大少拥有了整片天空。
无论是日间的阳光还是夜间的星月,他都已经拥有。
尽管他所见过的最美的星星已经远去。
魏大少忍不住一笑。他的笑容里再无任何阴霾。
即使以后的人生再也遇不到那样的光,他也有信心一个人走下去。
他也确实做到了。
魏氏发展得风生水起,很快发展到了比魏老爷子在时最高峰还要强的水平。
十几年后,魏大少敏锐地意识到了技术转型的开始,顶着巨大的压力果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事实证明,他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几年后,魏氏攀上了更高峰,成了这一领域的第一人。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魏氏坐稳了全球五百强前一百的座椅。
但魏大少始终没有恋爱。
即便转瞬而逝,他也只想要那一颗流星。
一瞬间的光芒,足以照亮他的一生。
他想自己或许还是如甄未凉所说的那样“人格有所缺失”,不把生命寄托在某个人身上就无法生活……但他不后悔。
也不可能后悔。
……
甄未凉的路也越走越顺遂。他虽然通过了司法考试,却没有选择做法官或律师,而是接受了某知名高校的聘书。他开始参加大拿的峰会,四下调研、通读文献,很快发表了一篇篇含金量颇高的论文,慢慢在国内法律界积攒起了名声。
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性少数方面,在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上都有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商学方面的硕士学位给他提供了法学之外的视角,令他的观点往往有些他人难以发现的惊人之处。即使不是社会热点,只要有关注的价值,他也会投入精力。
事实上,在非社会热点的问题上,他付出了更多精力。
于是,每每在下一个社会热点引发国民讨论时,他已经有了研究结论。渐渐的,不仅在法律界,在普通民众间,他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被普通民众熟识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往往是他们口中的“叫兽”。原因复杂,一方面是只有口出惊人言论的学术人士才会被外界关注,毕竟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社会科学的大部分理论,另一方面也确实和社会科学特性有关。
但甄未凉显然不属于这一类。
在公众眼中,他的标签是“帅”和“天才”。简称“帅才”。
而他也无愧于这个称号。他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准命中了某方面的弊病,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他六十五岁那年,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主导通过了一部对性少数人群极为友好的法律。
在那之后,甄未凉的职业生涯并未停止。他始终活跃在社会一线,标志性的“帅”被一代又一代人熟知。他主导了法学教材的编撰,最终成品颇受赞誉。众多疑难问题在他手中得以解决,联合国法律方面遇到问题有时也需要对他发出邀请。他的名气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
有人说,他以一人之力将国内法学提升到了堪称世界第一的水平。
直到他九十岁老死之前,他依然思路清晰、衣着整洁,头发一丝不苟,腰杆挺直、举止潇洒,布满皱纹的脸依然称得上英俊。
这位“帅才”绵延了六十年的传奇,至此方止。
但他所带过的学生、所开创的课程课题、所率领的研究所,依然在创造新的传奇。这位著名法学家西装革履、面容柔和的照片依然能在某些社会新闻中寻见。
衣着齐整、一丝不苟,似乎是甄未凉留给世人的统一形象。
——离开魏家后,甄未凉再也没有穿过工字背心和大裤衩。
出身农家的他,原本是有什么穿什么的,并不太在乎整洁体面。他穿越后慢慢学会了女装搭配,但男装时还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买衣服时,下意识回避了所有相近的款式。
可能是严肃惯了,不习惯西装以外的衣服了吧。
他这么告诉自己。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是魏大少还是甄未凉,都会在未来的历史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只不过,一个在商业,一个在法律。
似乎相隔甚远,但同一时代的人,怎么可能真正毫无纠葛?
☆、他是瓮中人(一)
甄未凉睁开了双眼。
眼前的景象令他心中一惊,立刻不动声色地闭上了双眼。片刻后,听到一声惊叫,他才缓缓睁开了双眼,做出茫然的表情。
发出惊叫的是一个中年男子,肌肉发达,看上去似乎经常健身。惊叫完,他按讷不住地开始口吐芬芳。甄未凉茫然地看着他,又转头看看四周,记忆渐渐清晰起来。
他是个普通学生,但因为各种原因……依然是个女装大佬。
算了,习惯了,反正不管怎样都要把他设定成一个女装大佬,还是贼好看连真正的女人都比不上的那一种。
这是一个昏暗的房间,四面都是石墙,看上去大概有一百平米,极为开阔,没有任何门窗,像是电视剧中常见的密室。屋中大概有几十来号人,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因为男人的那一声惊叫,不少人已被吵醒,但还有更多人睡得正香。有趣的是,每一个人脖颈上都贴着一个白底黑字的号码牌,大概一个手掌大小。
甄未凉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果然也碰到了一片属于塑料纸的顺滑。这似乎不是普通的号码牌,中间大动脉之上有什么硬物,而且也不像是简单地贴了上去,倒像是……植入?
甄未凉仔细回忆了一下,只记得自己放学回宿舍,而且已经到了门口。之后发生了什么,他完全没有记忆。
慢慢的,屋中的人都醒了过来。密室中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起来。甄未凉定定神,问身边标着“24”的女孩:“你能看到我脖子上是多少吗?”
惊魂未定的女孩飞快地瞥了一眼,道:“6号,你是6。”
6?
很吉利的数字。
女孩连忙问:“那我是什么?”
甄未凉告诉了她。
甄未凉又看了看屋中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上去,双数都是女性,单数是男性,而且50之前都是三十五岁以前的年轻人,50以后都超过了三十五岁,有几个甚至满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