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回礼道:“在下姬昭,这是义弟长孙玉。”
殷鉴面上含着微笑,他打量着楚昭,似是对她十分满意。半晌后才开口道:“殷某就开门见山说了,二位可愿成为我百宝阁的门客?”
一个百宝阁还招揽门客?楚昭的心中有几分诧异,她不动声色道:“多谢殷阁主抬爱,我兄弟二人是来平陈做生意的,不日后便要返回京城。”
殷鉴闻言也不惊异,面前的两人看装扮便知非富即贵,是极难拉拢的一种人。“那好吧,殷某也不强人所难了,日后姬公子若是改变了主意,可随时来我百宝阁。只要成为我百宝阁门客,里头的宝物任你挑选。”
“多谢。”楚昭拱了拱手,借口有要事须办,便从屋中退了出来。原以为百宝阁是个小小的商铺,可谁知道他们竟有这等打算,意欲何为呢?离开之时,又途径那些商人,冷不丁听见了“李府君”这样的称呼。平陈郡郡守姓李名恪,能被称为府君的,除了他还会有谁呢?与楚昭二人同时离开百宝阁的,还有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男子,他大约是被灌了几杯烈酒,面色绯红,走路跌跌撞撞的。楚昭总觉得此人有几分眼熟,可一下子回忆不起来。
男子意识到了自己撞到楚昭二人,拱了拱手道:“抱歉。”乍见跟前人面容时候,他又一瞬间的惊诧,但是很快便被收敛起来了。
“你、你是——”听他开口楚昭更觉得熟悉,紧凝着男子好一阵子后,总算是想了起来,“你是韦二郎?”韦家也是勋贵八姓之一,定国侯韦钊膝下有两子,长子为夫人嫡出,次子韦清和则是由妾室所出,却不知为何来到这平陈来。
韦清和见自己被楚昭认出,也不作掩饰了,朝着宁玉瑶一拱手道:“参见公主、云阳侯。”
“你来这儿做什么?”楚昭对韦清和的印象还算不错,并不会因为他是庶出而看轻他、
“难道是父皇命你来的?”宁玉瑶眼皮子跳了跳,还以为韦清和是来抓她回宫的。
韦清和左右环视了一眼,低声道:“这处不是说话的地方。”等三人到了酒楼的厢房中,才又听韦清和问道:“公主,您可知晓百宝阁是个什么地方?”
宁玉瑶怔了怔,应道:“不就是一个商铺么?”
韦清和摇头,轻叹了一口气:“百宝竿上悬挂宝物引得人人去争夺,一来阁子里头的商人纷纷下注,二来百宝阁的人则是伺机招揽功夫极好的人做门客。”顿了顿,他又道,“百宝阁明面上的主人是殷鉴,可事实上他是光王的手下!”
第34章 定风波
鉴于前朝的皇子之乱,本朝的皇子王爷的权力已经被削减了不少, 不就藩、只在京中遥领、同住于三王宅中。可难免有几个皇子颇受圣眷, 譬如光王, 就被恩准在外开府。朝廷明面上禁结党营私, 然而那群官员私底下活络得很, 如今的光王隐隐有了与太子争夺储位之势,而他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 天子自然是找不到理由责备他。
楚昭与光王的关系不错,可她与光王交游, 大多谈论些文章游乐事, 很少提及政事,就算真有, 也是佯装没有听见。如今听韦清和说起百宝阁是光王的势力,心中顿时惊诧至极。如果只是一个百宝阁招揽门客,还可以说成是为了百宝阁的安危, 可一旦朝廷中的势力涉入就完全不一样了。光王招揽会武的门客,意欲何为呢?
宁玉瑶的面色也倏地沉了下来, 她凝视着韦清和, 蹙眉道:“你说的都是真的?”
韦清和一颔首,苦笑道:“千真万确。”顿了顿, 又继续道,“百宝阁中寻欢作乐的人不仅仅是平陈的商人,还有些地方官吏也常年在那处逗留。”
楚昭问道:“你为何出现在百宝阁?”
韦清和沉默了片刻,应道:“平陈水患的事情已经传回了京都, 寿王虽然前去平定水患,大水退了,但是后续的事情他都没有处理完便走了,太子得知便参上一本,连带着平安县令逃跑的事情都一一道出。圣上雷霆大怒,命我来平安县接替张浩然的位置。只不过如今的平安县城,苦于疫病,根本难以进入。”
是天子派来处理平陈一事的人?楚昭沉思了半晌,又问道:“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韦清和应道:“我已经见过郡守,从他口中多少了解到一些情况。听闻平陈的首富赵家乐善好施,底下有不少的药肆和医者,我打算从他那儿借几个人,一同去平安县,总不能让疫病继续流散,使整个县城变成一个死城。”韦清和不知道楚昭和宁玉瑶在此的目的,还以为两人出来游山玩水。在高官之中,昭阳公主逃婚已经不是个秘密了,不曾想到,她们两人是在一块儿的,也不似传言的两两生厌。
楚昭思忖了一会儿,拱手道:“这样也好,有人涉入此事,平安县总算是有救了。”至于她自己的计划,只字不提。
次日,从赵府中送出来的帖子到了,原来是赵穗儿替他们约好了平陈的一些商人,说是在城中的奎星楼一聚。楚昭与宁玉瑶稍作乔装打扮,便前往约好的地方。奎星楼是平陈最为奢华之地,雕梁画栋,如贝阙珠宫。楚昭二人到时,厢房中已经有不少的商人,正逗弄着怀中的娇媚人儿唱曲。赵穗儿穿着一身白金色的男子长衫,对这等场景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媛儿,去给咱们长孙公子、姬公子斟酒。”其中一位穿着锦衣的肥硕男子推了推怀中的妙龄女子,开口大笑道。在这之前,赵穗儿已经介绍过她们两人了。单薄的纱衣遮不住妙曼的身躯,随着女子的脚步,身上的配饰也叮当作响。她一靠近,楚昭便感觉到一阵腻人的香风迎面袭来,眉头顿时一皱。她在京中常与诸多纨绔子弟一道上秦楼楚馆,自然是熟悉这些场景,连她都稍觉不适,更别说是几乎没有见过这等场面的宁玉瑶。她下意识地往楚昭的怀中靠,避开了那被称为“媛儿”的女子的手。
“长孙公子是不喜奴家嘛?”娇滴滴的语气千回百转,媛儿扭着身子,像是下一瞬间就要坐到宁玉瑶的怀中。
宁玉瑶实在是忍受不住,冷冷淡淡地开口道:“不必了,多谢。”楚昭握住了她的手轻轻摩挲着,以作安慰。这一幕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立马勾起了一抹暧昧而又轻浮的笑容,只做恍然大悟样,调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南朝盛行男风,当初南方分裂时,不少士人往北走,后来就算晋国统一了南地,他们也不再回返。只不过像这样的南北往来,使得不少的习俗交融在一起。北宁不仅仅是习得南朝的各种繁琐的礼仪,便连这一股风气也学了去。楚昭明白他们暗指什么,也不多辩解,只是微微一笑,让他们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
一位瘦高的男子开口问道:“听说两位公子来我平陈是想要做生意的,不知道是做什么营生?”
楚昭微笑道:“只要有利可图,我兄弟二人都有所涉及。”
顿时便有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冷笑道:“年轻人好大的胃口。”
楚昭道:“趁年轻放手一搏。”顿了顿,楚昭举起了酒杯,开门见山道,“我也不绕圈子了,就直接说明来意吧。我兄弟二人来平陈,是想买你们手中的粮食。”
“哦?”瘦高男子抚了抚胡须,皱眉道,“如今的平陈粮价每斗百钱,不知公子想要多少?”
楚昭闻言冷笑了一声道:“如今米价腾贵,非正常之态,丰年时粟米每斗不过两钱半,而粳米斗十钱。如今平陈虽为水患所害,可大水已经退去,米价不会一直居高不下。我愿以每斗六钱之价,买诸位手中的粟米。”
“荒唐!”将百钱压到六钱,商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厢房中顿时沸腾起来,皆怒眼瞪着楚昭。“我们看在赵大小姐的面子前来,不是听你这个黄毛小子大放厥词的!”
“是啊是啊!想用六钱买我们手中的粮食,真是天真至极。”
赵穗儿戳了一口酒,起身道:“诸位稍安勿躁,且听姬公子怎么说。”能被请来的,都是多多少少有事情要仰仗赵家的,赵穗儿这么一开口,就算是心中愤愤不平,也得慢慢平静下来。
楚昭扫视了众人一眼,慢悠悠地开口问道:“诸位手中的粮食,除去原先库存,大多从何处购得?”
瘦高男子应道:“张浩瀚。”
楚昭又问:“你们知道张浩瀚的身份么?”
男子道:“平安县令的胞弟。”
楚昭道:“那你们可知他手中的粟米都是从平安县义仓中取出来的?我朝私自取义仓之粮贩卖是大罪!”见众商人的面色一变,她又继续道,“我兄弟二人从京都来,自然是打探到了一点儿消息。如今的平安县令已经私自逃离,想来你们中有人见过他吧?其实接替了张浩然的新县令已经在平安县了,不久前还在百宝阁出现。若是要调查粮仓的事情,你们同样脱不了干系。”商人中有先前在百宝阁的,自然也知晓韦清和前来的事情,听了楚昭的话不由得点头附和,脸上浮现了一抹忧色。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顿了一会儿,楚昭才继续道,“朝廷赈灾的粮食很快就要押运入城,到时候米价自然会下跌,你们想要六钱出售,恐怕都没人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