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旻微笑:“曲老师您好。”
“你好你好。”老人笑着打量邱旻,“你老板长得真俊,真高……”语声蓦地一顿,往邱旻面前凑了凑,“你是……邱先生?!”
邱旻:“?”
“邱先生!真的是你啊!这么多年过去,你一点都没变!”
邱旻笑问:“老师您认识我?”
曲老师大笑一声:“当年你来过我们学校啊——哎呦,都过去十五六年了,我都成老太婆了,你不记得也正常。小夏……小夏你总记得吧?”
邱旻:“???”
“有照片!我去找照片,你们先坐。”
夏知礼:“老师,别找了。”
“你们坐、坐,我马上就找着了。”曲老师去卧室找相册。
邱旻与夏知礼面面相觑,邱旻问:“怎么回事?”
夏知礼也不知该怎么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老师还记得邱旻。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要怪只能怪,这把杀猪刀对邱旻太温柔。
第136章 番外3
邱旻与夏知礼坐在老旧塌软的沙发上,无言以对。
不多时,曲老师捧着一本边角有磨损的相册出来,屋里光线比较昏暗,她走到窗户前就着日光翻找相片。
过了会儿,她弓着身子走到沙发前,笑道:“就是这张,就是这张!邱先生你看。”
邱旻凑过去,只见一张有些年头对照片夹在相册的透明薄膜下,里面的人高大、年轻、俊朗——确实是他自己!
邱旻就稀奇了,“这、这真是我?”
“是你啊,邱先生你不记得了?十五年前还是十六年前来着,你来我们县中学资助了几个学生,你看这个,就是小夏。”曲老师指着照片中的一个少年,“还记得吗?”
邱旻看着照片的少年夏知礼,沉默半晌,他好像真有这么段记忆。
夏知礼略有忐忑,“邱总……”
邱旻猛地抬头看他,目光深不可测,“真的是你?”
“……嗯。”
邱旻摸着下巴,“怪不得你一进公司就觉得你面善,原来我们早就见过?”
夏知礼低眉笑了笑,原来他升职这么快,也是因为“面善”。冥冥之中,虽然邱旻不记得他了,潜意识里却留下了痕迹。
曲老师给他们倒茶,“当年多亏邱先生,那几个孩子才能完成学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夏现在给邱先生工作,也是一种缘分。”
“确实有缘。”邱旻意味深长地看着夏知礼,“上天将他送到了我眼前,我没有理由不要。”
夏知礼:“……”
曲老师:“?”
夏知礼轻轻踢了下邱旻,邱旻端正坐姿对曲老师笑了笑:“这么些年,幸亏有夏秘书在我身边,不然我头发可不会一直这么浓密。”
曲老师看了眼邱旻非常可观的发量,确实浓密乌黑,被他的幽默逗笑:“那就好,那就好。”
夏知礼亦忍不住抿唇笑,他还真有点想看邱旻忙到头秃的样子。
与曲老师共叙当年,邱旻被遗落到犄角旮旯的记忆就像电影胶片似的,一幕幕浮现,这种感觉很神奇,也很怀念。
关于少年夏知礼的所有细节,都被他放大,并且闪闪发光。
日头西移,夏知礼站起来告辞。曲老师留他们吃晚饭,夏知礼婉拒,他不想麻烦这个已经将近七十的老人给他们忙前忙后,说已经买了回程的机票,晚上就要去市里登机。
留不住,曲老师叹口气:“这么些年,只有小夏你会来看我。我人老了,记性也时好时不好,要是明年我认不出你了,你可别怪我。”
夏知礼眼眶微湿:“老师,我记得你。”
“哎。”曲老师笑了笑,“邱先生,小夏这孩子心善,您多担待着点。”
邱旻宛如面对丈母娘:“夏秘书交给我,曲老师您放心。”
曲老师:“???”
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她还是笑呵呵点头:“好,好。”
夏知礼:“……”
出了老师家,夏知礼脚步匆匆,眼睛避着邱旻。邱旻却不放过他,两条长腿紧紧跟着夏知礼,笑问:“为什么一进公司的时候不告诉我?”
夏知礼:“告诉你什么?”
“你认识我啊。”
“告诉你又如何?”
是啊,告诉他又如何。邱旻一时被问住,想了想说:“告诉我的话,我就能让你早点当我的秘书。”
夏知礼是进公司两年后才正式升任他的秘书的,之前一直在行政部门工作,坐到了分管副总经理位置,可见他的业务能力是真的强,才会被邱旻调到身边重用。
听了邱旻调话,夏知礼却只是哂笑:“那可不一定。也许你会认为我别有所图,把我给辞退了。”
“……”按照邱旻当年大猪蹄子的性格,还真有这个可能。
邱旻巧妙转移话题:“不管怎么说,缘分天注定——你以前学校在哪儿?我们去瞧瞧。”
学校不远,两人步行没多久便看到,倒是不像想象中那么破旧,看来翻新修葺过。
中秋节放假,学校没人,两人就站校门口看了看。
“变化挺多的。”邱旻煞有其事,“我们当年站哪儿拍照来着?”
“那儿。”夏知礼指向一处,“那里原本有个小花园,花园里有棵雪松,被铲平了。”
邱旻唇角带笑,“你当年是真水灵啊。”
夏知礼瞥他一眼:“现在不水灵了?”
“……水灵!当然水灵了!就像千年人参一样水灵!”
夏知礼不置可否,拔腿就走。
邱旻非常自觉地揽住他肩膀,“想不想知道我当年为什么会资助贫困学子?”
夏知礼口是心非:“不想知道。”
“这么想知道啊,好。”邱旻说,“其实是大师指点我的。”
夏知礼被勾起好奇心,都忘了自己正在被吃豆腐,“大师??”
邱旻用十分轻松地语气说起当年事:“那时我刚创业两三年,比较艰难,我就找大师算了算。我问他,我什么时候才能发达?大师指点了我十一个字。”
“十一个字?”
“——积德行善,时来运转。向南走。”
夏知礼挑眉,“你就信了?”
“嗯。”邱旻点头,“我比较善良。”
夏知礼笑:“积德行善的方式有很多种,你怎么想起资助贫困学子的?”
“因为我以前就是个贫困学子。”
夏知礼怀疑地看着他。
“不信?”邱旻笑,“你见过我父母吗?见过我亲戚吗?”
这么一说,还真没见过。
“没见过就对了。我父母在我三岁时就过世了,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邱旻说,“我十岁之前,就没吃过饱饭。”
夏知礼讶异至极,他跟了邱旻这么多年,真没想过邱旻的身世是这样的,那是真正的草根阶级、白手起家。
他们一边走,邱旻一边给夏知礼断断续续讲述了自己的过去。
邱旻虽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他这人天生有种野兽般的敏锐嗅觉与生存能力。
十岁之前,他就知道捡酒瓶子换钱,不多,每天几毛钱。十岁之后,他放弃了捡酒瓶子,改跟小男生们玩玻璃弹珠,玩一小时能赢一大把,那时谁赢得多谁就是孩子王。
他赢玻璃弹珠当然不是为了当孩子王,而是为了卖钱,一毛钱三个,赢了卖,卖了赢,如此循环,一天能赚四五块钱。
后来男生们发现他实在太能赢,不跟他玩了。他也不急,就去别班赚钱,把全小学赚了个遍,才收手。别的孩子穷得叮当响,他已经能每天吃红豆冰棒。
玻璃弹珠不能赚钱后,他改行去卖栀子花,十块钱批发了两百朵花,两毛钱一大朵,一毛钱一小朵,每天早上挨个班转一圈,就能回本。不光女生喜欢买,女老师也喜欢,看他是个孤儿,长得漂亮,学习也好,总会一块钱就买一两朵。
栀子花开的季节,他赚了足足几百块钱。栀子花不开了,他卖起了糖葫芦,有段时间被女生们起了个“糖葫芦王子”的外号。
谁也想不到,上初中后书本费伙食费都是他从小学时就积攒来的,没跟别人要过一分钱。
初中他也没闲着,仗着学习好、模样好,专门卖作业,五毛钱一抄,十块钱包一学期,看着便宜,实际上他第一个月就赚了上千块——大多是女生买的,毕竟邱旻一进校门就被评为校草,十块钱就当入门票了。
这么点钱,邱旻是不会满足的,他在学校周边转了一圈,再次发现商机,校门口的鸡蛋饼很火,但那时谁家都不是很有钱,很多同学吃鸡蛋饼,都是自己带鸡蛋来做的。
邱旻就批发了一篮子鸡蛋,价钱比校门口鸡蛋便宜一毛钱,每天早上挨个班问有没有人想吃鸡蛋饼,他的鸡蛋便宜卖。有个文艺女生专门为他写了一篇作文,叫《卖鸡蛋的校草》……
两天下来回本,一星期下来一合计,赚了不到二十块钱。老师们知道后笑得不行,严令禁止他在校卖鸡蛋。
邱旻不卖鸡蛋了,反正赚不到什么钱,他咬着笔头想了几天,又琢磨出一道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