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基建王座 (紫舞玥鸢)


  “你好些了?”沈轻泽接过茶杯,低头抿一口,温度正好。
  “主祭大人如此劳神,本城主如何过意的去?万一累坏了,岂不是我们渊流城的损失?”
  沈轻泽瞥见颜醉肩头尘霜,蹙眉:“你刚从校场回来?”
  颜醉随口嗯了一声:“虽然近两年冬天没有遭受兽潮,但卫队绝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和肖蒙巡视城防的时候,发现好几处巨弩损坏,不知道炼金实验室的火器研制的如何了……”
  沈轻泽摇摇头:“投入实用还早。”
  他抽出一张文书递过去,颜醉随手展开:“展销会,你已经筹办好了?”
  沈轻泽点点头:“主要是范弥洲张罗的,我只是动动口而已。周边城镇有名气的商号,基本都通知到了。”
  他微微一顿,抬眸望向颜醉:“不知城主大人可否赏脸,与我一同看看如今焕然一新的渊流城?”
  颜醉勾了勾嘴角,修长的手臂伸到他面前:“当然。”


第57章 令人惊叹的渊流城
  渊流城展销集会设在城东集市的小广场上。
  消息一经城主府传出,立刻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广场上临时搭建的商铺展区, 设有样式统一的红漆木质广告牌, 分门别类, 成圆形环绕一周, 与广场边缘的建筑之间,空出供人马通行的街道。
  民众们惊奇地发现, 不知何时,城东集市每间展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
  造纸厂出的纸,染了喜庆的红色,用竹片撑起圆滚的灯肚, 末尾缀有红色流苏,一串串高高挂起时, 流苏迎风飘荡,将寒冷的冬季装点成温暖的红。
  从空中往下俯瞰,城东集市小广场宛如一个硕大的红色“回”字, 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穿行期间, 小小的集市沸反盈天, 整个渊流城都充满了鲜活、旺盛的人气。
  自兽人族来袭后,城里已经许久未曾如此热闹过了。
  接到渊流城邀请的外地商人们,陆续进城。
  此前,沈轻泽特地令范弥洲清理出集市附近一条破旧的街巷,用红砖水泥和陶瓦将之简单改造, 修筑成旅舍驿馆和特产美食一条街。
  清一色的红墙黑瓦, 配上鲜艳明亮的大红灯笼, 竟成了城里独特的一景,尤为抢眼,吃住逛买一条龙,极为方便,引得外地客商争相入住。
  原本被城主府强制关门整修的商铺店家,还在心里埋怨,碍于主祭大人淫威不敢宣之于口,现在摇身一变,从无人问津的破旧小巷,变成了毗邻“商业中心”的热门地段。
  店家们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心里乐开了花儿,地价一涨再涨,有贵族企图偷偷收购这里的商铺哄抬物价,被城主府一道限购令和经营许可证打的没了脾气。
  北济城陆氏商号便住在红墙巷最大的一间旅店“钓鱼台”贵宾房中。
  作为整条街规格最高的旅店,入住钓鱼台的都是附近城镇的大商户,彼此都是熟人,同行之间,难免相互攀比,互通消息。
  谁家货卖得好,谁家品质更高,谁亏谁赚,只要一点风声,转眼就能传得天下皆知,成为同行的笑柄。
  陆三叔那天跟人换毛衣被拒,被附近的同行瞧见,面子上挂不住,索性瓷器也不买了,当即回了马车,径自找了旅店下榻。
  陆鑫裹着厚实的熊皮大氅,哆哆嗦嗦离开温暖的马车,一进房门便招呼侍从上炭盆和暖炉,没想到刚打开房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裹在大氅里的后背都热得出了一层薄汗。
  钓鱼台旅舍在改建时,采用沈轻泽的建议,每个房间都修筑了火炕,炕道连通灶口和烟囱,冬天时专门派人负责烧炕。
  用蜂窝煤厂出的煤球,点火快,火力猛,燃烧时间足够长,最重要的是便宜,每天只要几块蜂窝煤,就够一间卧房火炕全天候保温,由于房间的炕道都是连通的,房间也多,越节省燃料。
  精打细算的市井小民,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成本最为敏感。
  蜂窝煤一经面世,不需要沈轻泽动用城主府的力量去强制推广,百姓们自然发觉了它的好处,销量一升再升。
  很快就从城里传到城郊的大小村落,即便是贫民,也不再为寒冬烧不起碳而发愁。
  钓鱼台的贵宾房里,陆鑫将大氅扔到一边,趴在铺满厚垫絮的炕上,好奇地摸来摸去:
  “三叔,你瞧,这儿的床居然能发热!怎么做到的,好神奇!要是咱们家也能这么弄,我就不怕冷了。”
  陆三叔摸了摸温热的红砖,皱眉道:
  “里面可能有柴火,这样烧,不知道一天要消耗多少柴碳,这家店莫非是哪个大贵族的产业?哪怕是明珠城,也没见过这么奢侈的。”
  陆少爷可不管这些,只要住得舒服,他就开心。
  陆三叔在旅舍里走动片刻,立刻察觉到这间店的古怪之处,不止只有不知所云的店名。
  从床褥到窗帘,甚至洗脸用的布巾,都是上好的麻织品,茶具虽是陶器,但质地均匀,色彩鲜亮,设计的款式都叫人眼前一亮。
  若说毛衣只是个意料之外的巧合,再加上这火炕,和房间里种种陈设器物,陆三叔不得不对渊流城微妙的变化在意起来。
  “兴许,只有这一间大贵族的产业能摆摆阔。”陆三叔暗自做了一个合理的猜测。
  晚饭时间,他带着小少爷出门逛街,一出门便遇上了南济城两个小有名气的商行老板——陶器起家的陶老板和米粮行的米老板。
  两人正对着门口拖过一辆运煤板车指指点点,见到陆三叔,纷纷上前打招呼。
  “那是什么煤,怎么上面还有洞?”陆鑫头次出远门,见到什么都觉得新奇。
  陶老板道:“伙计说,那个叫蜂窝煤,是渊流城的特产。”
  陆三叔见两人若有所思的神色,蹙眉,带着淡淡的自矜:“不就是煤球吗,难道两位家里不烧火造饭取暖?有什么稀奇?”
  陶老板缓缓摇头:“陆先生有所不知,冬天最耗柴,普通人家里一天就要消耗一大捆柴木,那样的板车运上一车,没几天就要用完。”
  “但同样运一车蜂窝煤,就足够一户人家用上一个月。”
  “我遣人打听过,几斤蜂窝煤才卖一个铜币,节省点,一户人家每月能省下一半的柴火钱,而且这玩意不占地方,便于保存,不易受潮,连堆柴火的柴房都能省下来。”
  陆三叔和米老板同时一惊,他们都是商人,别看柴木单价不贵,但长年累月消耗下来,绝对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此物一出,其他那些煤球、柴碳都得靠边站。
  陶老板笑了笑:“我自家的陶窑每天开窑,都要烧掉大量木炭,所以对燃料的成本比较在意。”
  “照你这么说,这玩意能取代所有的民用燃料?”米老板啧啧有声,“这门生意确实大,但要把价格压到一半还低,怕不是连伙计的报酬都不够付的吧。”
  三人都不能理解半机械化集中生产的效率是何种概念。
  陆三叔只能勉强猜测道:“兴许都是奴隶,不费几个铜币。”
  陆鑫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
  三人一面走,一面聊,路过美食街时,陆鑫被街边的蜜画糖吸引了注意力。
  只见一个手艺人将蜜糖淋在加热的画板上,绘制成各种形状,铲下来薄薄的一层,稍微放置片刻,就凝固成了一副漂亮的蜜画糖。
  陆鑫咬了一小口,甜而不腻的蜜在口中化开,比饴糖好吃得多。
  陆三叔见他喜欢,买下一小罐蜜糖,随口问:“店家,这是什么糖?”
  手艺人乐呵呵地收下铜币:“这不是糖,是蜂蜜。”
  米老板哈哈一笑:“老丈人还会养蜂呢?”
  手艺人摆手:“不是我,我城里养殖场有专门养蜜蜂的,可惜这季节太冷,不产了,你们来的不是时候。不过蜂蜜可以储存很久都不会坏,几位喜欢可以多买几罐回去。”
  几人与手艺人攀谈几句,才知道渊流城郊外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养殖场,从鸡鸭鱼猪到蟹虾牛羊,什么都养,甚至还养蚯蚓,编织毛衣的毛线也是从牧羊场来的。
  有了这座养殖场,渊流城周边的居民已经不再散养家禽——因为从集市上买便宜得多,就连贫民人家,一周都至少能吃上一两顿肉。
  几人吓了一跳,一周两顿肉是什么概念?北济城和南济城里头,一户普通人家一周都未必吃得上一顿,往往只有逢年过节,肉食才能多吃点。
  渊流城这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冬天能有口吃的都不错了,能有这么奢侈?
  三人皱着眉对视一眼,都不太相信。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几人结伴朝着展销集会走去。
  入口处是农贸区,有着大量青嫩蔬果,颗粒饱满的米麦,堆成小山的土豆,展区甚至有厨子架上铁架,开炉生火,现场烤全羊,孜然香味远飘十里。
  反而过去经常拿出来贱卖的矿石没了踪影。
  不一会儿,陆鑫见有人在卖纸灯笼,红彤彤的灯笼上绘着格式图样,他一连买了两个,给三叔提一个,自己提一个,烛光在脸上映出一片暖意。
  陆三叔提着灯笼左看右看:“这个灯罩,是个什么材质?皮不似皮,布不似布,轻薄又通透,还能写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