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舟他们村到青岩山脚下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两人脚程又快。
本以为去得够早了,结果有人比他们还要早。
余舟扫了眼已经到场的人群,没看到贺云旗跟小竹的身影,就打算找个角落先等着。
结果带着余温良才走了几步,旁边原本凑在一起讲话的人群里走出一人,摇着扇子拦在他们面前:“哟,这不是余舟吗?你背个背篓是来这青岩山——”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了片刻,等把周围人目光全都吸引过来后,才缓缓吐出那两个字,“砍柴?”
第五十一章
余温良年轻气盛, 听到这故意刺人的话立马涨红了脸要上前理论。
余舟眼疾手快地伸手挡住他,然后才缓缓转头, 斜着眼睛从下往上看了说话的人一眼, 神色淡漠, 眼里没有任何被激怒的迹象。
这种方式看人,不管是被看的人, 还是落在旁观者眼里,都感觉极为轻视。
那人奚落余舟的目的没达到, 反而被这么看了一眼,一口气憋在心口哪里咽得下去,立即喝道:“你眼睛怎么长的,会不会好好看人?”
余舟不疾不徐地回道:“你嘴巴怎么长的, 会不会好好说话?”
他这话才落音, 旁边突然传来一声毫无顾忌的‘噗呲’声。
余舟转头,就见一个穿着白色衣裳的书生一手拿着折扇,一手捂着肚子, 笑弯了腰。
“陶姜你什么意思?”余舟对面的人黑着脸问。
“我说崔童,你未免也太霸道了些吧?”被称作陶姜的书生直起腰,“刚才准你尖刻地讽刺别人, 还不准别人反驳就算了,现在连旁人笑都不能笑了?”
余舟这才知道这人叫崔童, 只是他思来想去,也想不起丝毫跟崔童有关的事情,便沉默着没有说话。
有心找茬的人根本不需要你说话, 甚至你连眼神都不需要多给一个,他就会自顾自地说下去。
崔童就是这种。
他轻蔑地瞥了余舟一眼后,嗤笑道:“陶姜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就帮着他说话。”
“哦~ 你这么了解这位兄台你倒是说说看,陶某愿闻其详。”陶姜右手拿着折扇在左手掌心一拍,收起折扇做倾耳细听状。
崔童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他跟我同一个先生,我能不了解他吗?”
这次不待陶姜说什么,旁边就另有人道:“没听说过唐先生还有个姓余的学生啊。”
“自然不是唐先生,”崔童道,“不知诸位是否记得,在唐先生之前,我还拜过一位孔先生,不过孔先生两年前仙逝了。”
旁边有记得的人点头,“所以他是之前跟你一起在孔先生门下的学生?”
“正是,”崔童道,“他在孔先生门下学了两年多快三年,不仅连《论语》都背不完,写字更是像蚯蚓在爬一样,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举行登高会的,只知道若是让这样的人参加,那不是代表随便一个山野村夫就能混进来,把我们看重的登高会当什么了。”
他这话一说完,旁边有几个比较古板的读书人立即就变了脸色,“能来参加登高会的,都是我们镇各位先生推荐的自家得意门生,自然不能什么人都放进来。”
崔童颔首,一副施舍的模样,“所以适才我才会说让他主动退出砍些柴回去,我们也就不用做坏人去赶人了。”
余舟一直没说话,就是在等他说出更多的信息,现在觉得差不多了,便歪了下脑袋,笑问道:“崔兄又非镇西桥边算命的,怎知我就没有先生推荐?莫非崔兄有跟那位算命先生学过?”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崔童气急败坏,他可是要考举人做官的,哪能跟桥边的算命先生混作一谈。
“崔兄冷静,”先前附和崔童,说不能什么人都放进来的那个书生又道,“他这是激怒你。”
崔童回过神来,仍旧是气呼呼地,“那你的意思是你有先生咯?镇上能有资格收学生的先生我就算没有全都认识,也知道十之□□,可没听说谁收了你这么号学生。”
“他先生是我爷爷。”余温良终于逮住机会说话。
“你爷爷是——”
崔童话没说话,就被陶姜打断,“估计有些兄台不认识这位小兄弟,我就自作主张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余文士余老先生的孙子,余温良。”
“你……怎么可能!”崔童瞪大了眼。
余舟笑了下,“先生本就是我们族中长辈,有什么不可能的。”
他跟着先生学习了近半年,自然知道自家先生学识有多渊博,只是没想到在这群读书人眼里居然还挺有名。看来回去后得好好感谢一下先生,给了他这次打脸的机会。
“先生虽然也很重要,但能不能取得成绩还是要看学生自己。”说出这种煽风点火话的还是刚才那个书生。
余舟微微蹙眉,有些不明白这人为什么如此针对自己。
崔童却像是被点醒了一般,笑着道:“安兄说得有道理,有些人几年写不正一手字,我不信再来两年,就能文采出众了。”
余舟摇了摇头,“崔兄同为读书人,应当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我两年未见,你却仍旧以两年前的眼光看我,如此无知的行径,就是山野村夫听闻都会心生鄙夷。”
“值不值得刮目相看,比过不就知道了吗?”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道,“今天是登高会,又不是呈口舌之强大会,你们各自作诗一首,高下不就立判了吗?”
余舟看了说话的人一眼,拱手道:“余某觉得兄台这主意甚好。”
话说到这里,估计从崔童嘴里也得不到更多跟以前有关的消息了,再这么争论下去也实在不好看,确实应该当机立断地解决完这个事才行。
于是他又看向崔童,问道:“崔兄意下如何?”
“比就比,我还会输给你不成?”崔童扬了扬下巴,指着不远处的银杏树道,“就以那两颗银杏为题,各做一首诗吧。”
陶姜往前一步道:“银杏不是刚才你……”
余舟朝他摇了下头,示意不用在意。
他适才过来的时候,刚好听到一点这几人围在一起讨论以银杏题诗的事,甚至有几人都已经写出来。
不过既然崔童想在这方面占优势,那他把之前写好的诗拿出来当做刚写的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
崔童应下比试之后,他带的书童就把笔墨拿了出来,在旁边大石头上摆好。
余舟跟余温良两人之前是打算等会蹭贺云旗的笔墨,所以谁也没带这些东西,这时贺云旗还没来,就免不了有些尴尬。
陶姜见他两人只转头看银杏树,沉吟了一下便凑上来道:“可需要我借笔墨给余兄一用?”
余舟拱了下手,“多谢陶兄。”
“小事一桩。”陶姜摆了摆手,转头就去吩咐书童摆笔墨了。
余舟绕着银杏树转了几圈,等崔童落笔开始写的时候,才跟着回到摆着笔墨的地方。
陶姜本来是在崔童那边围观,看到余舟也开始落笔,就摇着折扇从人群里钻了出来,再挤到余舟的跟前。
余舟没心思注意这些,他想了想,根据刚才看到的景色跟感悟,把之前作的一首写银杏的诗又稍微改了下,才写在纸上。
刚写完一句,围观的人就纷纷转头跟身边的人对视,眼里露出惊叹之色。
陶姜更是发出夸张的抽气声。
有跟陶姜比较熟悉的人忍不住道:“陶姜你做什么呢?别扰了余兄的思路。”
陶姜撇了撇嘴,故意高声道:“我就是惊讶,如果像余兄这样的字都要说不端正,跟蚯蚓一样的话,那试问在场的人里面,有几人敢自称字写得好?”
有人不服气地道:“余兄字确实写得好,但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夸张。”
他们这一个夸奖一个反驳,夸奖的先不说,就是反驳的,也间接肯定了余舟字写得好。
旁边崔童听到后手没忍住抖了下,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开始往这边看。
只是陶姜好像早就算到了一样,摇着折扇站在两人的中间,把余舟写的字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五十二章
余舟写的是七言绝句,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很快就写完。
他放下笔的同时, 站得近的人也已经把他写好的诗看过一遍。
原本怕打扰到他的读书人们, 在他放下笔的那一刻, 就低声讨论了起来。
之前提议让余舟跟崔童各作诗一首的人首先做出评价,“知风动这几个字, 余兄真是用得妙极。”
其他人也跟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夸张的还是陶姜,他简直是亲妈眼神附体, 连余舟自己都没想到的用意,他都能找出不同的角度夸奖。
还是那种让人明知是在称赞,却不会过度得让人反感,反而很容易就接受的程度, 非常的有水平。
他这番举动, 要不是余舟确认先前不认识他,都要怀疑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迷弟。
转瞬过后,崔童那边也已写完, 同样有不少围在他旁边的人开始夸奖,不乏才思敏捷,结构严谨之词, 但跟陶姜刚才那一通比起来,就要逊色得多。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哥好像有点变态 (藏拙而已) 晋江2020-04-04完结沈清辞对自己穿越过来的目的一直十分不解,难道是上辈子没有父母所以这辈子给他派了个哥哥...
-
金丝雀宠主日常 (纯白蠢白) 2020-03-26完结13336[攻视角文案]欧仁锦喜欢**漂亮小男孩,是因为喜欢看戏。看他们狂妄膨胀、恃宠而骄;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