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苏家宝要回国院上学,会试刚刚过去,很多学子慕名想去国院看了一看,所以近些时候,夏启国院开放了院门,允许学子们进去一观。
苏家宝虽然是叶枫阳的弟子,但是在学院中他还是要按照正常课业跟着师傅学习,不同的是每次两天的休息,苏家宝要抽出一天跟着叶枫阳学习,叶枫阳会考察他学的东西然后让苏家宝跟他下棋、品茶,一起看书。
苏家宝要上学,洛青俞和陈青青经常一起看书,作画,只有卢大有孤独一人,所以苏家宝把卢大有介绍给了唐印,让他两人一起把燃灯楼的地址给选好。
苏家宝一行四人各有各的事做,另一边夏侯灵渊也不闲着。
褚云国皇帝的宴辰快到了,可夏启国朝内他还没有稳定下来,若是不抓紧时间,到时候,恐怕他出去褚云国一趟,再回来,这夏启就不是他熟悉的夏启了。
西泽寒水寺里的太后虽然没有异动,但是一直陪在她旁边的德妃倒是沉不住气,让人递了消息给她没落的母家。
明宣帝登基之初,德妃的母家没有及时站位,等到最后明宣帝胜利在握时,德妃母家才出来支持,这虽然没什么大过,毕竟他们之前也未支持旁的人。
但错就错在,当时王府上下一心,连妾室都出了力,偏偏德妃没有出力,一番比较,立马高下力显,所以德妃知她在后宫也无立足之地,就自请说是代皇帝表孝心陪太后去那寒水寺,因此皇帝封了四妃之一的德妃封号给她,同时昭告了天下,那时百姓都感慨皇帝让爱妃陪着太后,孝心十足,对他的好感也倍增。
原来太子还联合了德妃,有德妃的耳边风,难怪太后要回来,有唐家的财力支持,有镇远侯府的兵力支持,再有太后出言,名正言顺。
那太子如何就确定他就一定会成功呢?毕竟言正如今掌管京城四周的兵马,江南卫、苏泽卫,都在言正的手里,要说武力夺政,绝不可能。
太子要的是名正言顺,那么只有......只有皇帝出事了。
夏侯灵渊让藏剑把太医院的张太医带来。张太医是他安在太医院专门负责皇后和十三皇子的。
张太医听了夏侯灵渊的问话,眼眸一震,摇了摇头说不清楚,因为他只负责皇后那边,而皇帝那边只有院使还有院判才能接触到。
夏侯灵渊看了张太医一眼,面无表情:“本王对那位置没兴趣,不然也不会安排你专门负责母后和小十三了,况且父皇对本王怎么样,你是知道的,本王什么都不缺。”
张太医连连点头。
夏侯灵渊:“所以,你再想想,院使和院判两人最近可有什么异常?”
张太医心里信了夏侯灵渊的话,但是夏侯灵渊问这话的深意他不敢想,只能努力的想着那两位是否有异常。
张太医想了想又是摇头,额头冷汗直冒:“下官真的不知道,那两位也确实没什么异常。”
夏侯灵渊看了他一会,挥手道:“今晚本王没见过你知道吗?”
张太医点头,知道这是要让自己什么都不要说,忘了这事的意思。
张太医走至门口,夏侯灵渊的声音再次传来:“母后那,劳烦太医多照看些,有什么异常记得告知本王。”
张太医:“是。”
夏侯灵渊本以为他的猜想有误,毕竟皇帝身边守卫森严,如今太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应该不会贸然出手,但是,偏偏......皇帝就出事了。
皇帝在慈宁宫昏倒了。
第57章
当夏侯灵渊赶到太清殿的时候, 皇后、贤妃、二人早已候在殿中了,至于其余的嫔妾则是在偏殿等候。
见贤妃出现在这里, 夏侯灵渊就知道皇帝对贤妃的态度了, 恐怕因着贤妃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子, 贤妃重新又获得了关注与宠爱,即使这关注和宠爱和以往的比之不及, 但是夏侯灵渊相信,再过些时日, 以贤妃的手段,她会重新站回她原来的位置。
如今朝中谁人都知道, 太子已不是以前那般平庸无能, 本来明宣帝正直春秋鼎盛,手掌朝政最起码还可有二十年,但现在皇帝突然昏迷, 未留下只言片语, 情况对太子来说太过有利。
太子紧随夏侯灵渊之后进了太清殿, 太子和夏侯灵渊都在外室站着,一块屏风, 几层薄纱之后就是皇帝的龙床。
太医院的院使和院判跪在龙床前替皇帝诊脉,床尾,贤妃面色苍白, 眼含热泪,皇后也是浑身绷紧,视线一直放在皇帝身上。
院使和院判对视一眼, 提着医箱走到外室,皇后和贤妃跟着出来。
皇后吸口气,缓缓问道:“周太医这到底怎么回事?皇上怎么就突然昏迷了呢?”
院使周元周太医皱着眉,想了一会才说道:“皇上的身体从脉象上来看是没什么大碍的,至于这昏迷......应该是疲劳恍惚,一时不察所致,许是最近政务繁忙,皇上劳心劳力,亏损了身子。”
一旁的院判孙太医也点头同意了周太医的说法。
皇后还有贤妃外加太子与夏侯临渊都没法否认最近确实很政务繁重,从燕北赈灾开始至今,一波一波的事接踵而至,说是劳累所致,很是理所当然。
二位太医退出太清殿之后,周元皱着的眉头还是没有放松,而且脸上还有了一丝忧虑。
从脉象和瞳孔来看,皇上确实是因为疲劳而昏迷的,但是这昏迷太快了,颇有些不同寻常,看昏迷的程度,好像是精气神都在几个呼吸间被抽走了一样,着实有些奇怪。
可是他与孙太医诊了好半会,两人合计也是同一个看法,都是劳累过度,其余的实在是看不出来什么。
也许是自己多想了吧,周太医脚步匆匆,回了太医院便开始配置药材,补气补血补神补脑的通通照顾到,他亲自煎药。
第一碗药由着皇后喂皇帝喝下去之后,皇帝的面色有些回转,又等了近半个时辰,一直侯在床边的常安忽的兴奋道:“二位娘娘,皇上醒来了。”
明宣帝悠悠转醒,勉强撑开沉重的眼皮。
皇后和贤妃立马扑到皇帝龙床之前,贤妃急忙连声问:“皇上,你可醒了,臣妾担心死了!您现在觉得怎么样,身体可还有哪些地方不适?”
皇后也在后面担忧询问:“可还好?周太医,进来再给皇上看看。”
明宣帝只觉得耳边嗡嗡响个不停,他闭上眼,好一会才缓过来,摆摆手,示意不用把脉。
明宣帝有气无力的说道:“朕没事......这是怎么回事?”
皇后忍着泪把他在慈宁宫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的事情说了,然后补充道:“太医说您是劳累过度,您说您,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您突然昏迷过去,把圆圆吓的直哭,臣妾也......”皇后忍着的泪终究是掉了下来。
皇后不理会明宣帝,让太医继续把脉,周太医哆哆嗦嗦,磨磨蹭蹭的不知该听谁的。
明宣帝知晓自己这次应该是真的吓着皇后了,安抚皇后几句后,把手伸向周太医,“给朕瞧瞧。”
周太医再次细心的为明宣帝诊治了一番,结论还是与之前的一样,只得说道:“还请皇上以龙体为重,以社稷百姓为重,多保重身体,龙体安康就是国朝之福啊。”
明宣帝没有说话,又闭上眼睛,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变的有些压抑了,贤妃乖乖的站在一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却没有说话,生怕再让皇帝想起之前关于她的事。
明宣帝冰凉苍白的手被人握住,皇后从常安手里端过热茶,喂了明宣帝喝了几口后,淡笑着劝道:“皇上,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太子和小七还有各位皇子公主们都是好的,聪慧贴心,养育了这么多年,也该让他们尽尽孝心才是。”
皇后把皇帝的两只手都握住靠在一起,暖意从皇帝冰冷的手顺着血液传到他的心里,皇后继续道:“您正好也空出些时间陪陪我和圆圆,贤妃如今也是有了身孕,你也可多陪陪她,等您身子好些了,再操持国事也不迟啊。”
皇帝看着皇后温柔的面容,拍了拍她的手,微微点头。
这后宫唯有皇后才是从头至尾真心对朕的啊,无论朕是受困于人的质子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皇后的情意一直未变。
皇后见了,脸上的笑意更甚,她松开了皇帝的手,躬身道;“那您休息,太子与小七一早就侯在外面了,我与贤妃去炖些汤药,待会让常安送进来给您。”
皇上点头。
皇后与贤妃走后,明宣帝看了眼外面,朝着常安道:“宣林瀚海、李常威进宫。”常安点头,又听皇帝道:“把方庭之也叫过来吧。”
林瀚海是文官之首,官居左相,李常威主要负责京城的内外守卫的,是大内侍卫的首领,亦是京畿卫新上任的首领。
方庭之从那日武青被劫之后就一直禁足至今,大理寺卿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着,那人还是太子推荐的,但知晓贤妃毒害皇后一事后,明宣帝就对太子起了疑心,故此今日把方庭之也叫了过来。
皇帝有疾,那么由谁侍疾,如何侍疾是国朝的一件大事,需要仔细的斟酌,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安排和动作,都会牵扯到朝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