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回眸已半夏)


  正好小茶没在,黎锦便在院里光着膀子,让秦慕文把水从他的肩膀上往下浇。
  浇了好几遍后,黎锦也凉快下来,回屋去换衣服。
  秦慕文注意到今日黎锦书篮里的书特别厚,底下甚至还压了一摞空白的宣纸,他问:“阿锦,今日要写这么多吗?”
  黎锦说:“明日休息,不用去书院,这是今日和明日一起的任务。万教谕直接让我把书带回来了。”
  秦慕文其实不太懂算术问题,他练字小有成果后,应黎锦的要求,开始学着自己写东西。
  再加上家务有小茶帮忙,秦慕文每日的空闲时间也变多了。
  起初,黎锦让秦慕文每日写三百字左右的日记,他沉默许久都写不出来。
  如今,秦慕文已经能一口气写完四五百字的了。虽然都是大白话,没有用什么精妙的词语,但却巧妙地结合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黎锦对此赞不绝口,他觉得少年写的东西很有灵气。
  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未经世俗打磨的纯真。
  不过,这也因为日记用第一人称来记录,打眼一看就给人以代入感。
  黎锦突然提议:“文文,有没有兴趣写话本子?”
  秦慕文眼睛瞪圆:“话本子?”
  黎锦说:“正是你想象中的话本子,之前带你去茶馆听说书先生讲的就是近年来比较红火的话本子。”
  秦慕文摆手:“我写不了那么好。”
  黎锦说:“写不写得了那么好是一回事,想不想写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黎锦能看出秦慕文动心了,黎锦每旬都会带秦慕文去茶馆听说书,从茶馆回来的路上,秦慕文还会学着说书先生的语气,把自己记忆犹新的片段讲出来。
  此后,秦慕文写日记也带了说书的风格,那就是平仄一定要顺口。
  秦慕文的小心思果然蠢蠢欲动:“那、那我试试。”
  结果,黎锦还是高估了秦慕文,少年从小到大听过的故事也就那么几个,什么‘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田螺姑娘’……
  翌日黎锦给算经做了一天的批注,秦慕文也把自己写了多半天的成果交给黎锦看。
  这一看,黎锦表情有些微妙,因为秦慕文只是把‘牛郎织女’故事里面的织女改成了哥儿。
  偏偏这孩子还瞪着大眼睛,睫羽线长,微微卷翘。
  一脸的‘夫郎你快夸夸我’。
  黎锦第一回 言不由衷,但语气特别真诚的夸赞:“写的真好。”
  秦慕文腼腆地笑了,打算再去改一版‘嫦娥奔月’的哥儿版本。
  黎锦拦住他,说:“文文,下一本咱们写第一人称的。”
  秦慕文在第一人称描述方面有特殊的天份,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幸好黎锦发现了,正悄无声息把他往这个方向引导。
  “第一人称,”秦慕文想了想,说,“我写个第一人称的田螺哥儿!”
  黎锦拦住他,自己给秦慕文命题。
  “那个稍后写,你可以先写自己的生活,用小片段的方式记录下来。”
  秦慕文不太明白:“啊?”
  黎锦说:“就像写日记那样,但却不完全是流水账,而是把某一件让你觉得欢喜、开心的事情单独描写出来。”
  秦慕文说:“只写一件事情?”
  黎锦点头:“一个小片段大概三百字左右,只写一件事情。”
  秦慕文垂眸思考了一会儿,眼睛就亮起来。
  黎锦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有了思路,悄悄站在少年身后,看着从他笔尖诞生的一个个可爱的簪花小楷。
  “辛丑年玖月初叁,晴,微风……”
  秦慕文写的是去年那会儿,他们还住在村子里,九月初三,他已经不在医馆坐诊了,每日下午可以早点回去陪他和孩子。
  秦慕文写当然是用他自己作第一人称,他写了自己做完活儿,抬头看天色,不止一次期待柴门外传来轻叩门扉的声音。
  前面写了听错声音几次失落,后来他无奈回去抱着小包子喂米糊。
  却不想一抬眼,就看到夫郎推开主屋的门,手里拎着给他买的蜜糖。
  一个小片段到这里戛然而止,平凡中却透着少年的小情绪,让人很想继续看下去。
  黎锦夸赞:“这个写的好。”
  秦慕文:“夫君,我也发现我写起这个来更加顺手了。”
  毕竟那都是自己的情绪,直接就能把真情实感写出来。
  黎锦说:“以后可以多写写,我晚上回来给你检查错字和措辞。”
  然后稍加整理成册,大概可以去书肆投稿。
  秦慕文不知道黎锦的打算,小声道:“阿锦,你还要继续看啊。”
  那都是他的小心思啊,这些思念的、喜欢的、爱的小情绪被心中所想的人看到,就算率真如少年,都会害羞。
  黎锦说:“不想让我看么?”
  秦慕文赶紧摇头,他只是害羞而已。
  黎锦笑道:“文文,我可以暂时不看,你写你的,等你以后想主动让我看了,我再去看。”
  秦慕文抱着他,表达自己纯粹的喜欢。
  “其实阿锦都能看的,我喜欢阿锦。”


第86章
  时至七月,黎锦也已经习惯了宁兴书院的教学进程,每日上午听课,下午去算学部抄书做注解。
  他本以为日子会继续这么按部就班的过下去,直到明年参加院试。
  孰料知府大人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了趟算学部,看了他们注解的应用书籍,批评道:“进度太慢了。”
  这其实已经是四位教谕加班加点写出来的。
  但知府大人这么说,所有人只能认错:“晚生不才,此后一定更加勤奋。”
  知府也知道是自己心急,宁兴书院虽然教谕众多,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对算学感兴趣。
  而处理算学的应用性问题,还得找那些愿意潜心钻研此道之人。
  知府摆摆手让教谕们继续做注解了,而黎锦和潘又丰还在学习阶段,他们俩现在做的注解只算练手,还没有资格呈给知府大人批注。
  在场的人都知道,助教们名义上是在给应用类的算学书做注解,其实他们自己还在理解阶段。
  能读懂算经书就不错了,难以胜任知府大人布置的任务。
  知府坐在山长旁边,拿起教谕们做过注解的书籍,大致的翻看一下,有不对的地方还会跟山长商量。
  第一本注解的平平无奇,知府看了直皱眉,跟山长说:“这叫注解?这不就是把原文换了个说法!”
  还是一如既往的拗口,根本做不到让人‘一目了然’的效果。
  山长说:“您要求太高了,换了个说法也就是换了个思路去理解啊,这已经比之前的说法好理解多了。”
  知府觉得自己跟山长的理念有所出入,毕竟他从政这么多年,已经甚少接触拗口的纯学术语言。
  办案、与百姓打交道大都用白话。
  所以知府心目中的算经注解,其实是要用白话做注解。
  但很显然,教谕们心目中的‘白话’也是如此文绉绉。知府对此也没办法。
  当然,会说白话的人不少,但能有资格给算经书做注解的,只有寥寥数人,知府大人也只能迁就着他们。
  知府放下第一本,拿起第二本翻看,还没看几眼,他又把这本书放下了。
  总归都跟他理念不符,但也聊胜于无。
  不过,他也没什么兴致继续看下去了,知府大人专门腾出半天来宁兴书院,没想到却扫兴而归,脸色已经沉了下来。
  万教谕的席位跟山长离得近,他突然站起身,走到山长和知府面前,深深一揖。
  “晚生斗胆,敢请大人看这本只做了一半的注解。”
  说是只做了一半注解,但其的纸张装订成册已经比原书要厚一倍了。
  知府还记得本省惊才艳艳的少年解元,赏他一个面子,让身边伺候的少尹接过了这两本书。
  不同于其他人在手抄原著旁侧做的注解,这本的注解和原著是分开的。
  万教谕说:“注解可以单独成书,只看注解不看原著,并不影响其效果。”
  知府本来已经不抱期望了,但翻看之后,首先觉得这字体有点眼熟,好像不久前才见到过。
  其二,他几乎就忍不住拍手叫好——
  这描述的语言多么通俗!只要是识字的人,就能大概读懂其中意思,完全不需要理会那些拗口的措辞!
  这完完全全就是知府大人想要的效果!
  知府原本已经阴郁的脸色逐渐挂上笑意,夸赞道:“真不愧是少年解元,这份注解做的好。
  虽然篇幅增多,但完全可以分三册印刷,以后投放本府城管辖的各个下级城镇村庄。”
  万教谕见知府大人对此赞不绝口,又深深一揖。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知府就说:“当然,这少不了你的润笔费(稿费),按发行册数计算,润笔费为纯利润的四成。”
  万教谕一脸的震惊,他刚刚行礼后想说的不是这个啊!
  但他是个十分正直的人,眼看着知府大人误会渐深,万教谕索性直接跪下,说:“大人,这注解并不是晚生所作。”
  “何人所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