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回眸已半夏)


  第一份答卷字迹工整,排版清楚,一眼看过去就比‘乙等’的答卷要好上一个档次。
  知府大人脸上的神情都柔和下来,仔细去看这人写的策论。
  看完后,他把这份答卷放在手边,重新开了第二份。
  能参加府试的考生,多少也是有几把刷子的。除了极个别人不讲个人卫生外,拔尖的学生比比皆是。
  按理说,看了第一份答卷后,再去看其他的,总归跟第一份做对比。而且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总会认为其他的答卷比不上自己第一份看到的。
  再说,这个观念还会随着看到的其他同档次答卷越多,后面若是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直接就草草扫过一遍完事。
  毕竟府试的策论也写不出什么花儿来,大多数人都在同乡的秀才门下学习,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大儒,写的东西自然也都很空泛。
  一位考官坐在知府大人的右手边,眼观鼻鼻关心,刚刚就是他整理这些‘甲等’的答卷。
  原本最上面放的是另外一份,字迹中风骨凸显外,策论写的也十分务实,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位考生的观点还立意新颖,没有老生常谈。
  就算是放在院试中,也是有可能夺魁的存在。
  但……谁让他的好友此前央求过,希望他们的学生可以拔得头筹。
  这样那个学生就有两个案首在身,之后的院试再来一个案首,直接就是小三元!
  所以,他把黎锦的答卷悄悄从第一位放在了最后一位。
  人到最后都有审美疲劳,若是知府大人不仔细的话,那此次案首就跟黎锦无缘了,说不定前十都拿不到。
  这位考官也并非针对黎锦,他只是给学生排除一个劲敌而已。
  果然,知府大人在看到第十份答卷的时候,翻阅速度已经快了一倍不止。
  考官悄悄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又正襟危坐,假装刚刚什么都没发生。
  第十一份答卷很快被扫过,随意的放在一边。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份了。
  考官双手握拳,内心其实十分紧张,他原本不想徇私舞弊的,但他家女儿最近准备跟好友家的嫡子联姻,这个消息还没放出去,要不然就凭着着姻亲关系,他也当不了考官。
  知府大人这边确实由最开始的耳目一新,后来逐渐审美疲劳了。
  但最后一份答卷……一手漂亮的柳体看得人精神一振,从笔锋间都能勾勒出一个沉稳、睿智又勤勉地少年郎。
  知府大人赶紧翻到策论,他想,字如其人,字写的这么好的学生,策论一定十分优秀。
  考官把知府欣喜急迫的动作当成了不耐烦,他唇角渐渐挂上了胜利者的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
  【设定如果出了问题请欢迎指正,ps百度百科和我查的资料有一丢丢出入】
  【按照《学政全书》统计,三年两次的院试考试中,清嘉庆末年二百一十五个州,平均每州有十五名秀才,共一千二百八十一个县,平均每县不足四名。也就是说,每次院试,每个县大约有两名秀才。】
  【②清朝山西有九府十六州,广州有十府。此次设定黎锦所在的省有九府。】
  【③梁启超说,“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考过了县试和府试,即为童生。黎锦所在的省有八百多童生,秀才大约会有80多个。】
  【补充:】
  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
  宋代规定:‘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
  明清规定: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此后,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子也经营工商。
  【本文大多借用明清的规定,可以为官、考科举之后,也可以从商赚钱。所以,没有什么从商就不能考科举这个说法。】


第73章
  但考官的微笑没多久就凝固在了脸上。
  因为知府大人突然搁下朱笔,拍手叫好!
  “好,咱们府衙今年终于出一位答卷如此优秀的考生了!”
  其他坐在知府大人下手的考官也都站起来,对知府行拱手礼,“恭喜大人!”
  唯独一个坐在最末流的年请考官一脸疑惑。
  当时他们几个评卷人一起商议了这些‘甲等’答卷,自己先拟了一个排名,然后按照以往的习惯,从好到次,逐一排列。
  按理说,知府大人叫好的应该是第一份答卷才对啊!
  难道说大人不喜欢务实的策论?不应该啊!
  知府大人自从上任以来,不仅鼓励发展实业,去年收割小麦的时候甚至还亲自下地,与庄家汉一起割麦子。而且他不是做做样子就算了,反而一割就是一整天,挥汗如雨。收成的麦子并不比经常干农活的庄稼汉少多少。
  知府大人看出了新来考官脸上的怀疑,当下问道:“冯山鸣,你对此次答卷的评定,可有不满?”
  冯山鸣直接出席,站在大堂中央,知府大人正对面。
  他再次深深拱手,说:“下官不敢。但之前下官和同僚已经给甲等答卷拟了排名,其中有份答卷尤为出彩,下官以为……”
  “你且来看看,可是现在这份答卷比较出彩?”
  冯山鸣站在原地,少尹(知府的副手,县官的副手叫师爷)拿着这份答卷下去,让他看了。
  冯山鸣点头:“正是这份!可能是下官最后整理的时候出了纰漏,请大人责罚。”
  知府思考了一下,说:“无事,坐吧。”
  知府大人听他说完,就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冯山鸣自己都整理好了,怎还会在出纰漏?
  不顾,最后把这一摞答卷呈在他书案上的人是考官之首和明辉,也就是说,若冯山鸣没有说谎的话,那就是和明辉动的手脚。
  但办案都得讲个证据,不能仅凭冯山鸣一句话就断定另一个考官有罪。
  知府看向和明辉,发现他脸上的笑十分僵硬,眼神中透着慌张。好像从自己看最后一份答卷起,这人就一直维持这个笑容。
  知府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观和明辉虽然慌张,却一直没有为自己辩解。无非就是因为证据不全,有恃无恐。
  总之,他又没自作主张把这份优秀的答卷放在乙等,只是打乱了甲等答卷的顺序,就算知府责问起来,他也可以说自己手抖。
  毕竟并没有明文规定说甲等答卷一定要按照考官拟定的名次呈给知府。
  打乱答卷顺序这一点虽然有错,却并没有触犯律法,不足以定罪。
  知府说:“本官知晓此事,你们且下去,明日再来拟定名次。”
  “是。”
  所有人都出去后,知府让少尹把每份答卷上面糊的封条拆开。
  既然和明辉故意调换了答卷顺序,那这第一份答卷的考生必然跟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朝代规定了,若是已定考官,那么与考官的族亲就不能在今年参加科举。这一点在报名时就会进行筛查,所以肯定不是族亲。
  知府说:“查查他家未出嫁的女儿和哥儿,可有适婚年纪。”
  “属下遵命。”
  少尹拆完这十二份答卷,双手呈给知府。
  同时,他自己先留意了刚刚被知府夸赞过的那份答卷考生的姓名和籍贯,把这人此前县试的成绩、在本县的声望,还有家里亲属的名单都呈上来。
  知府笑道:“黎锦之前也是案首。”
  他用了一个‘也’字,其中意义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在看到黎锦尚且健在的亲属名单,知府大人罕见的皱了皱眉,总觉得‘秦慕文’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
  但好像时日久远,他有些记不清了。
  等到知府回后院用过晚膳,再去府衙看到这份名单,他才拍拍脑袋,想起秦慕文就是此前京城抄家那位尚书大人的孩子。
  他甚至还跟这孩子有过一面之缘。
  之前有刑部的挚友带着他来,说要卖的远一点,最好一辈子都别回京城。
  “尚书大人到底对我有恩,如今他家男丁都发配边疆,女孩都成了妓,就剩下这一个独苗苗……我得给他找个好人家。”
  当官的人心眼儿弯弯绕绕,自然都明白上面肯定有人不想让尚书一家子好过,所以也不能在府衙乃至县城找个家底清白、品貌端正的书生直接娶了秦慕文。
  首先,得让那人名声坏一点,家里穷一点,但最好不要有太多亲属,秦慕文性子软,很容易被人欺负了去。
  最后选来选去,还是选了家里人口最少的黎锦。
  少尹见知府大人对着一张聊聊几行字的亲属名单出神,疑惑地问:“大人,可有差错?”
  知府把这名单收起来,说:“并无。”
  总归那件事已经过去三年,上面的人估计早就忘记了这个苦命的哥儿。
  再者,从黎锦的笔锋和文章中都能看出这是个务实又聪慧的考生,知府实在不愿意埋没这样的学生。
  这个案首,他点定了!
  =
  再说黎锦这边,回村后当晚就抱着自家小夫郎睡觉(动词),温存后给他讲自己在府城的见闻。
  黎锦说:“府试出成绩后,我们去府城定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