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回眸已半夏)


  因为发生了孙山这件事,底下有几个还没来检查的考试直接面白如纸、腿抖如筛糠,但这时候谁也不敢临阵脱逃,只能硬着头皮检查。
  果然,这些人有的在棉衣的棉絮里发现夹带,有的则直接把小抄写在了衣服上。
  最后无一例外,全都被拖走,任他们怎么哭喊求饶都没用。
  黎锦这边没出问题,另一人带他进入北苑,在县官身后排队站定。
  黎锦这才发现自己的馒头已经被掰的四分五裂,他突然丧失食欲。
  中午县衙好像会提供热汤,不吃馒头大概也没事,黎锦如是想着。
  等到所有人点名完,大家齐齐向县官一揖到底,随后入中厅大堂接答卷。
  本来这中间还有个唱保的环节,但据说此前因为战乱,国中贤才太少,陛下广揽人才,这才简化了县试。所以近几年参加县试的人也尤其多。
  可题目难度却依然没变。反而还在今年增加了算学,让很多人头疼。
  黎锦看了自己试卷上的号码,一百三十二。他找到自己的座位,把竹篮放在脚边,依次把笔墨摆在桌面上。
  等到所有人落座后,天色已经由黑暗变得大亮。
  因为考试人数多,整个考场的桌椅摆的满满当当,而且大小还不一致,看起来有的是从临近的私塾直接搬过来的。
  还好,黎锦的桌椅虽然破旧,但桌面上没有很大孔洞,不影响书写。
  黎锦之前在外面站了许久,手冷,但按照规定在考场内不能做小动作。他只能双手握拳,然后缓慢松开,依次反复,找回自己的知觉。
  巡场的人敲铜锣,宣布考试正式开始。
  填涂姓名籍贯和考号后,衙役举着考题贴板,在考场中来回巡回,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考题。[注]
  黎锦首先打量自己的试卷,是带有红线横直道格的宣纸,每页十四行,每行规定写十八字。[注]
  另外还有两张素纸,可以起草。
  他想到宋先生的交代,千万不能涉及已故和当代皇帝的年号以及名讳,否则这就算以下犯上。
  黎锦定了定心,正好举着考题贴板的人也走到他这边,他提笔开始抄写考题。
  这是第一场,也叫正场。考题还算简单,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总字数不得超过七百字。[注]
  试四书文就是用八股文的写法,把自己背过的四书文融入在内,以考验学生功底是否扎实。
  黎锦自打进入考场,就端正心态,不去顾及得失,面容严肃中透着认真。
  他抄完题目后,没急着动笔,思考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他把题目的核心抄在起草的素纸上,然后用上辈子所学的‘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把《四书》《五经》中跟题目相关的部分都一一列具出来。
  这样,一会儿写起八股文来,也能自圆其说。
  八股文虽然对平仄、格式要求到了严苛的地步,但一篇文章能否写的让人满意,最重要的还是提出问题并解决。
  或者直接用四个字概括,自圆其说。
  正场考试较为简单,每一篇八股文最多也就三百字。
  黎锦先列了草稿,又修饰了语句,这才誊抄上去。
  等到他写完第一篇试四书文,又把第二篇的草稿写了一半。时间已经到了正午,衙役不断地端进来热汤,有人需要的话,可以举手,但不得喧哗。
  这热汤是不收银子的,黎锦倒是诧异了一下。
  一早上消耗了太多脑力,穿的也不厚实,黎锦觉得自己很需要一碗热汤。
  热汤端来的时候,黎锦诧异的发现这居然是骨头汤,虽然味道很淡,但也比白开水要好不少。
  可见如今国泰民安,官府也挺有钱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此前考试报名两百文,大概也包括宣纸、桌椅和热汤的费用了。
  黎锦饥肠辘辘,虽然很不想吃那馒头,但想着后面还有四天考试,总不能每天都不吃。
  于是忍着洁癖,把那被掰碎的馒头去了皮,泡在热汤中。
  原本被冻得结实的馒头很快被泡软,一碗下肚,黎锦觉得浑身都热了起来。
  正午过后,还有热汤供应,但这就收费了,一碗四十文。
  陈西然坐在黎锦的斜前方,黎锦写完第二篇文章,只剩下一首诗的时候,看到陈西然举手又要了一碗汤。
  黎锦想提醒他,但此刻又不能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喝完了一碗汤。
  黎锦想,县试每一场只有一个白天,这可不允许如厕的,喝这么多,等到考完还不得憋炸了。
  最后一首试帖诗没有难道黎锦,他如今作诗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贴合农家生活的朴素田园风就很适合他。
  但若是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的类型,他这样就和不吃香。不过也没有太多错就是了。
  黎锦写完后,又仔细的检查一遍错字。然后举手,等人收卷。
  他收拾了自己竹篮,还得端坐在原地,等到最后‘放排’的时候才能跟其他人一起出考场。
  县试中,县官作为主考官,只能坐在最前面,并不能巡查学生的试卷,以免他认出某些人的字迹,刻意给高分。
  所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家庭背景虽然差距巨大,但所有考试内容和评分却是最公平的。
  这也是寒门士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
  陈西然跟黎锦出了县衙,直接让黎锦等等他,自己则捂着肚子跑去找茅厕了。
  随后回来发誓:“我再也不花钱买罪受了!”
  第二场考试,人数比第一场少了数十人。很多人天不亮就来排队,却被告知自己第一场字迹太丑,没有通过。不得参加第二场考试。
  这也就是说,县官连夜筛查了所有考生的字迹和答卷情况。
  内容自然没时间细看,要不然筛下来的也不止这些人了。
  黎锦看到这些人大多年纪还小,恐怕就是宋先生所说的‘提前体验一下氛围’。
  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与第一场内容无太多差别,但把诗作改成了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
  最严苛的要求是默写过程中不得误写添改。
  答卷就那么点,不可能给新的,所以一不小心手误,那就等于与第三场考试无缘。
  就连淡定如黎锦,都先抄了一遍在素纸上,然后再仔细的誊抄下来。
  因为这时间一耽误,黎锦写完的时候恰好到了收卷时间。他跟着所有人一起交卷出门。
  这时候,好几个人脸色苍白,嘴里呢喃,“完了,我默写的时候写错了一行……”
  其中一个人年岁已大,黑发中夹杂着银白,居然直接哭了起来。
  第三场考试入场时,黎锦果然在没叫到名字的那群人中看到了这位老人。
  黎锦本来还在心里感慨这些人也不容易,但当他看到考题的时候,内心只剩下一股无语言表的无奈。
  因为第三场前三题还算正常,无非就是经文一篇,律赋一篇,试帖诗一首。
  但最后的默写内容却是——默写前场《圣谕广训》的第七句和第十一句。
  依然不能错字不能修改。
  于是第四场考试前,又筛下去数十人。
  考完第四场,县官派人收了答卷后,宣布明日还有第五场,主考算学。
  这在黎锦的预测范围之内,但明显大多数人一脸的茫然。
  怎么还有算学?虽说这是必学知识,但已经好几年没出现在试题中了啊!
  县官显然不是来跟大家商量的,他冷淡的宣布完,就让人安排散场了。


第67章
  因着第四场考试时候已经只剩下三百多人,这时候碰到熟人的几率也大了一点。
  黎锦和陈西然刚出去,就跟黄一龄几人撞面了。
  黄一龄见到他们俩,立即上来打招呼:“多亏了阿锦和陈兄帮助,我等才没有错过知府大人的书。”
  “客气。”
  黄一龄又问了几人住在哪个客栈,听闻他们住在两百米开外的客栈,一脸遗憾地说:“我们同窗三人到的比较早,就住在县衙斜对面那间客栈,此前还想找你们一起温习功课,后来发现考生太多了,根本没法找人。”
  陈西然说:“是啊,宋先生说他们那时候参加县试的最多也就一百来人。”
  许子帆之前参加过一次县试,对此有所研究。
  “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据我所知,通过县试的名额大概就是参加考试人数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一年应该会有五十人通过。”
  这还得感谢那些前来‘体验考室氛围’的年轻人,要不然这个通过人数还得再降。
  天色已晚,几人也不好多聊,只能约定明日考完最后一场,大家一起去青楼喝酒。
  但黎锦对此并没有表示赞同。
  即使他性格随和,跟同窗能很快打成一片,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要坚持。
  不过,古代的青楼与妓院不一样,青楼分档次,最低档的自然称为妓院,里面的女子大都出卖肉体。
  镇子上的飘香苑就是这个档次。
  稍微提了一个档次的,就把楼里的姑娘们分为两批,几个拔尖的姑娘卖艺不卖身,但若是给价高,自然也是随了客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