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回眸已半夏)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回眸已半夏
- 入库:04.10
妻子也正是知道这点,不等他再问,直接笑道:“梦寐先生就是黎大人的夫郎。”@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陆长冬震惊后沉默了, 那本杂记他茶余饭后也看过,当年为了让姑娘委身下嫁,他也是做了不少努力。
只不过那本通篇口吻都是‘已嫁之人’,他一个大龄单身男书生, 并不能体会到很多其中情感。
更何况梦寐也没说自己是女子还是哥儿,他也就没往黎锦那边想。
现在被妻子一提点, 他越想越觉得就是秦慕文。
“对,全都能对得上号!修之最早就是从村子里出来, 他考县试那会儿,包子都七八个月大小了。”
顿了顿, 陆长冬苦着脸说, “我现在得努力控制自己不说出去了。不过,你此前不是给梦寐先生写了很多信笺, 书肆掌柜说他暂时收不到么?现在你若是还有什么想说的话,我直接拿给修之就是。”
翌日,黎锦看着陆长冬给自己的信笺,并没有接过,反而气势陡然变得压迫起来:“给内子的?”
陆长冬心头警铃大作,“没、不!啊!是的。”
黎锦沉默着看他。
陆长冬紧张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语无伦次说了一堆,黎锦好不容易捕捉到他话里的重点——
原来酒席上掌柜的那方话让陆长冬的妻子猜到了小夫郎的身份。
所以这封信不是陆长冬给秦慕文,而是他妻子给的。
黎锦周身气场陡然变化,温和的接过陆长冬手里的信,信封上的字迹确实不是陆长冬本人。
他再次开口,态度亲近且随和,完全看不出最早的压迫。
“好,我会代为转交。”
陆长冬:“……”总感觉自己发现了什么,但好像没有证据。
=
当天下午,黎锦跟秦慕文说这件事的时候,小包子就在一旁捧着一本书看。
秦慕文直接拆开信,分明是陌生人的来信,却让他觉得微微有些熟悉。
这份熟悉并不来源于字迹,甚至跟行文语气也无甚关系,那种源于心底的熟悉,就好像他与写信之人很早就认识一样。
秦慕文仔细回想一下,这封信的字迹他的确不熟悉,此前也应该从为见过这人。
也不知这股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到底从何而来。
包子如今已经九岁,身高接近四尺(一米二六),逐渐开始抽条,小手也不复幼时肉嘟嘟的样子。
包子听着两位爹爹讲话,抬眸看向他爹,只见黎锦神色态度没有任何变化。
反倒是他阿爹唇角挂着笑,眸中略带思索。
包子见阿爹没注意自己,悄悄给爹爹使眼色。
用口型说:“爹爹,我需要出去吗?”
小包子知道这是阿爹的隐私,虽然阿爹当着他和爹爹的面拆信,本意就不是要瞒着他们,但他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好奇。
黎锦摇头,只是一封信,秦慕文都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自然不必瞒着自家孩子。
再说,写信之人他也是知道的,刚刚也说了,这人是陆长冬的妻子。
但具体跟夫郎有什么渊源,那他就不清楚了。
秦慕文看完后把信给黎锦,唇角的笑意一直没下来过,“她只说自己看过我写的《杂记》,此次也是机缘巧合之下,猜到我的身份,所以才写了这封信。”
黎锦穿越过来之前记忆力就不错,药理病理,生理生化等全都靠背。
穿越来后又整日面对四书五经,可以说他基本上每日都在温书记忆。
人的记忆力就是这么被锻炼出来的。
故此,黎锦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只是略微思索一下,再联系陆长冬妻子的身份,不难推测出五六年前给秦慕文写过很长信笺的读者。
黎锦把自己的推测说了出来,秦慕文也渐渐回忆起这个人,他说:“我记得看完她的信,还在赞叹这姑娘真有魄力。如今能与她结识,也算是缘分。”
两人来回说了几句,虽然没人专门给小包子解释,但他也听明白了前因后果。
黎锦看着小包子脸上了然的神色,问了他几句今日看书进度,就笑着让他出去玩了。
秦慕文问夫君:“刚刚我们说的,包子都听懂了?”
黎锦说:“八九不离十。”
秦慕文:“……”包子果然随了他爹,太聪明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来的二更】抱歉qwq坐在电脑前一个字写不出来,也不敢看评论qwq
【番外写起来很卡,大概是因为我没大纲了……以后不承诺时间了qwq抱歉】
【蓝后,有个很忧桑的事情告诉小天使们。上一期榜单任务没完成,被黑三期了,时间持续到6月13日。也就是说,在6月13之前,这本文不能完结,不然下一本文要被扣榜单………所以……完结时间要被推迟了qwq】
【嘤嘤嘤晚安!!】
第145章 番外·后记
黎锦既然人在府城,回村走水路也就一天的时间, 有趁空闲时间回一趟村子的打算。
再加上工部那边造船有了新的进展, 但凡走江运的货船、客船, 都规定改成由都水清吏司制造的‘大肚、多排水仓’类型船只,船速更快,回村也更方便。
虽然有人还舍不得自己的旧船,但每个渡口都已有新型船只出现。
新船行驶的速度快, 螺旋桨下空着的地方阴凉又通风。适合储存肉类, 这样就算是在船上,也能吃到猪肉和鸡肉了。
工部给朝廷制造的船只更大,祝善和黎锦甚至讨论过用船运送活物, 比如战马和牛羊。
这个想法不可谓不大胆,两人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并在努力实践。
黎锦跟祝善还有工部的大师傅们讨论了许久,设计了多种方法, 保证战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惊,还有它们的存活率。
这些方法设计起来有点难度, 真正去实践的话, 困难更大。
所以,等到黎锦回乡,这个工程还在进行最后一步,那就是真正用船只运送战马后,验证其效果。
效果——然是非常好。经众人改良后的远航船在短程运送下对战马还真的没什么影响。
船体巨大,行驶平稳, 不担心战马受惊。走水路过程又快,真要遇到战争了,这个支援速度绝对很快。
皇帝已经六十五岁,身子骨看起来还算康健,看到这折子后,龙颜大悦。表面上以造船成功的名义奖励了他们,实际上暗地里还有多重褒奖。
毕竟一旦牵扯到战争,很多事情就成了国之机密,不能大张旗鼓的奖赏。
但黎锦他们的功劳却不容磨灭。
陛下甚至给未曾中举的祝善封了官,官职六部二十四司郎中。
在都水清吏司里,郎中官职最大,地位仅次于各部的尚书和侍郎。
祝善当时自家门口听着太监宣读圣旨,整个人都是呆滞的。
他没有科举功名在身,原本以为一辈子都当不了官,没想到如今都快五十岁了,居然成了都水清吏司的郎中,正五品。
比他那员外郎好友还要高了一个等级。
员外郎为从五品的官职,祝善的好友听到消息后当天晚上就来拜见新任上司。
祝善对他的态度一如既往,就像当时他没有功名在身的时候,员外郎看中他的才华,让整个都水清吏司上上下下对他很是客气一样。
“你可别打趣我了,一把年纪了,希望我能还能再做点事情出来。”
“祝大人,我这哪算打趣,莫要冤枉我。”
“行,不冤枉你,下旬我上任,请大家去酒楼一聚。修之回乡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着实算是我沾了修之的光,等他回来我一定得好好感谢。”
员外郎脸上一直带着笑意,祝善还是以前那个祝善,丝毫没有因为当了大官就颐指气使。更没有丝毫对黎修之的轻视,看来他交友的眼光还是不错。
再说,祝善这边奖赏都这么丰厚,黎锦那边不用想,肯定是天大的恩赐。
毕竟造船和改良,主要还是黎锦的想法,陛下是位明君,定不会厚此薄彼。
但京城和黎锦家乡路途遥远,传信的人在路上还得耽误一阵子,黎锦对这件事还是丝毫不知。
不过这也不妨碍他切身的感受到船只改良的好处,那就是从府城到他们镇子,以前需要一天到一天半的时间,现在辰时(早上七点)出发,酉时(下午五点)刚过就可以到。
再也不用在镇子上找客栈借宿,而是可以在天黑前直接赶回村子。
黎锦回村之前给村长递了信,家里也早早的被打扫好,被褥也都是新的。李柱子赶着牛车就在镇子口等他们。
毕竟黎锦中状元后,这三年间声名鹊起,鸿雁村的名气也大了起来。
朝廷给村长奖赏了钱财不说,还多分了地,周围村子也以鸿雁村为楷模,让儿郎们多读书,寒门出贵子,也正是这个道理。
黎锦一家还没到村子口,就被人簇拥着进了村。眼看着都要走到家门口,众人还没散。
九岁的包子跟他阿爹一样,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他记性好,记忆里还有几个熟面孔,见到凑近了的乡亲也都乖巧的叫‘叔叔、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