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暴君的炮灰男后[穿书] (卷卷猫)


  于是一咬牙,转身出门了。
  途中,小胖崽的安全感数值一直在掉,薛遥每走几十步,系统就会提示安全感减1点。
  一连扣了15点,才没有继续扣减。
  还好,剩余85点,不会导致七皇子变成暗黑系胖崽。
  薛遥回头一看,青穹殿已经隔着老远的距离。
  他走出了小胖崽的感知范围。
  这可怕的龙傲天幼崽,打通任督二脉后更难应付了,以后要真碰上高人传授绝学,那还得了!
  第二天,按照计划,薛遥还是跟着太子的商队一起出京了。
  登上粮船前往浙江的路上,薛遥又听见系统提示,小胖崽的安全感减1。
  怎么隔这么远还会掉数值?
  薛遥忧心忡忡闭上眼。
  这不让人省心的小崽子!


第54章
  这次跟随太子一同出京的, 有二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
  太子和三皇子儿时跟随皇帝去各地巡游过几次, 对沿途风景不甚稀奇。
  二皇子宅了二十年,根本不在意自己修道精舍以外的风景,一路上都很淡定。
  所以, 最激动的就数六皇子了。
  运河两岸, 有不少农民们围观浩浩荡荡的朝廷粮船。
  六皇子也好奇地站在船头,与农民们遥相对望。
  “他们怎都穿得如此俭朴?”六皇子问薛遥:“这是不是受灾县的农民?”
  薛遥哭笑不得, 这都到了山东地界了,农民们哪能穿得跟京城老百姓一样?
  况且这些农民穿的是不太鲜艳的粗布麻衣, 连补丁都没有, 就说明生活条件还是过得去的。
  原本想如实解释这是正常的人民生活,可一看六皇子忧国忧民的小脸, 薛遥又不忍心打碎他对国富民强的想象,只好哄他道:“这些农民白日里都要下地干活,若是穿着丝绸锦衣下地, 一不留神就会沾上泥泞甚至擦破衣裳,太糟蹋好料子了,不如穿麻布方便。”
  “原来是这样!”六皇子重又开心起来。
  信息不流通的时代,没有阅历的少年小皇子, 就是这么好骗。
  太子一行人打算去浙江收购粮食, 因为金陵物价比杭州略高一些。
  薛遥和随行的采购太监,都劝太子要多方比价,于是,粮船就先在金陵登岸了。
  江南的风土人情与北方很有些差异。
  才子风流、佳人婀娜。
  金陵城里的百姓, 生活步调仿佛比京城百姓慢了一个节拍,到处都透着闲适的慵懒气息。
  秦淮河两岸林立的酒楼里,不时会传出琵琶古琴伴奏,和女人悠扬歌声。
  三皇子听得眼睛都直了,说是要在金陵城里待上几日,跟当地粮商谈价钱。
  但他一下船,就去最富盛名的青楼谈价钱去了。
  太子派遣采购太监,随薛遥去粮行探探口风,六皇子也积极万分的要求同行。
  薛遥自重生一来,第一次踏上金陵故土,这是他前世的南京老家。
  故土的山水风光,与他那个时代截然不同。
  多的是明媚无尘的蓝天,清可见底的绿水,古朴幽雅的酒楼商铺,少的是未来林立的高楼大厦。
  乡音依然亲切。
  在薛遥看来,南京的方言不太难懂,至少没有苏州浙江那种简直像外语般的差异。
  没想到,六皇子居然听不懂,一路上都好奇地问他周围人在说些什么。
  内廷采购的太监是地道的京城人,因为多年的公务,接触过不少地方商人,所以能听得懂金陵方言,不过太监自己不会说金陵方言。
  这让薛遥有点头疼。
  他带着一群京城老爷们,找金陵的粮商讲价,六皇子时不时好奇地问两句“那老板在讲什么”,这么着肯定容易被奸商坑宰。
  就算挑起几家粮商的竞争,起始价要高了,要软磨硬泡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薛遥根本耗不起。
  小胖崽那边的安全感数值,跟定时炸弹一样,时不时在他脑子里炸一下,没准哪天就跳楼式下跌了。
  他必须速战速决,办完事,赶紧回京,伺候没安全感的小怂包龙傲天胖崽。
  稍作思索,薛遥便对六皇子笑道:“殿下头一次来金陵作客,不如先去酒楼点一出戏,品一品咱秦淮风韵,公事就交给我和刘公公去谈。”
  六皇子满腔抱负,当然没心思玩乐,可又心念一转,想到自己年少又毫无经验,很可能会影响薛遥他们谈生意。
  他猜到了,薛遥可能只是委婉地劝他不要掺和谈生意。
  六皇子兴奋的心情顿时被浇灭了,但也知道自己确实没有这方面经验,可能会耽误正事。
  于是他挠了挠后脑勺,挑眉笑道:“正巧,我也想去酒楼瞧瞧呢,那正事就都交给你了,我偷个懒,先去看场戏,不许告诉大哥噢!”
  薛遥敏锐地捕捉到了六皇子脸上从兴奋到失落,再到故作欣喜地轻微转变,心里立即自责起来。
  暖宝宝跟小胖崽那个粗神经的家伙,完全不一样。
  这种时候找借口支开六皇子,他肯定能猜到原因,以为薛遥嫌他碍事。
  可反悔已经来不及了,薛遥分了一队乔装的侍从护卫,陪六皇子去街市玩乐,自己领着有经验的采购太监,前往“战场”。
  去大粮行之前,一行人先去集市上的小粮铺试探了市场价。
  上等的米,散售价格是九百文一石,中等的六百五十文上下,下等米四百到五百文不等。
  还有劣等的陈米虫米,那价格几乎是半卖半送。
  买中等米十石以上,送一石劣等米,可以用来喂牲口家禽。
  太子这趟,要收购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薛遥的打算是,用下等米的价格收中等米。
  如果实在砍不到这个价格,就按比例混合,收购中等米和下等米。
  毕竟受灾县老百姓不太挑大米的质量,饿不死才是最重要的,粮食的份量必须放在第一位。
  在船上的时候,薛遥已经打听到了受灾县的老百姓数量。
  演算了几遍草稿,他打算用五百文的价格,收购中等米。
  这样就足够受灾县老百姓度过一年半的灾年,可以说绰绰有余,比原著中太子收购到的粮食多了整整四十万石。
  带着这样的目标,薛遥头一个拜访了金陵排行第三的粮行,打算先练练嘴皮子,再去跟最大的粮行谈生意。
  跟粮行谈大生意之前,一般需要当地中介帮忙搭桥。
  中介要按照生意份额拿提成,所以会主动站在客商这一边,提防奸商坑骗外地人。
  但太子这笔生意太大,给中间人的提成是一笔巨款。
  想着反正采购太监有经验,就省去了找中介这一步,薛遥自个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这么单干了。
  带着一队人走进粮行,伙计立即满脸堆笑迎上来。
  薛遥刚要开口,一旁经验老道的刘公公就板着脸吩咐那伙计:“咱家老爷有一笔大生意要跟贵行谈,请你们东家出来罢。”
  伙计被刘公公的气势压了一头,点头哈腰地回道:“咱东家不在店里,小的给您请掌柜的来!”
  “嗯——”刘公公面无表情地长长应了声。
  薛遥有些佩服这胖太监的气势。
  到底是正经干采购的老太监,这派头,一口京腔,却半点不显外来客的局促,颇有反客为主的气势。
  谈生意的时候,该摆的架子还是得摆,谦逊有礼的君子风度,并不适合所有场合。
  粮行掌柜很快来到一楼大厅,请众人落坐。
  听说是京城口音的商人,掌柜就猜到来了笔大生意,否则不会跑这么远来做买卖。
  让薛遥意外的是,掌柜待客态度虽然礼貌,却并不特别积极,只是笑容和煦的请他们用茶,聊些粮行的琐事,等他们自己开口说出生意的事。
  薛遥也不耽搁时间,半杯茶下肚,就用地道的金陵口音跟掌柜的说:“我府上接待的是京城来的贵客,要来江浙谈一笔大生意。”
  掌柜地笑道:“在下已经看出来了,承蒙诸位爷台照顾咱们明方粮行的生意,未免耽误爷台们的时间,在下就实话实说了。”
  “前些时日,浙江来了一批粮商,把咱们苏州仓的粮食收走大半!看诸位爷台通身的气派,要谈的生意恐怕比浙商更大,只怕咱们粮行存货不足。”
  薛遥心里一咯噔,有种不详的预感。
  浙商收粮?
  怪不得原著中,太子的粮食全部都是从杭州收购的,原来江苏粮行被浙商先一步“洗劫”了。
  两地都是鱼米之乡,多少有点竞争关系,浙江商人照理说,不可能来照顾江苏商人生意。
  收那么多粮万一卖不完,过期限,可就都是下等米劣等米了。
  那浙江商人为什么要来江苏收粮呢?
  薛遥直觉这件事有蹊跷,但还是淡定地询问:“贵行如今一共能拿出多少粮食?”
  掌柜也不拖泥带水,直接给薛遥算了一笔账:“咱们粮仓里的存货,恰好足够咱们一年的散售生意,卖给老百姓的市价,公子想必已经打听过了。如果诸位有需要,我们粮行最多可以提供五万石粮食——两成上等米,八成中等米,全部都按五百七十文的价格给你们!只盼诸位爷明年若是还要购粮,务必照顾咱们明方的生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