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手指导致扑街的十种方式[快穿] (霜落林空)
陶慕嘉又过了几天清闲日子,终于有人来叫他。
来人是廉查身边的亲信太监高刘,他来必定是按照廉查的意思来,陶慕嘉便起身迎接他。
“公公怎么来了?可是陛下有事交代?”
高刘脸上堆着笑,“确实有事,请大人随鄙人一同前去面见陛下。”
陶慕嘉点了下头,便让他领路。
御书房里廉查还在辛勤地批阅奏折,陶慕嘉进了御书房,外面的侍卫把门带上,房间里剩他们俩,陶慕嘉在廉查面前站了半天,廉查不说话他也不动。
廉查批完折子把笔一扔,拿着折子气呼呼地在桌面上拍打。
陶慕嘉看着他的动作,知道他是让自己先开口,便顺了他的意问道:“陛下何事如此烦恼?”
“你说那些流民应当如何处理?”
“整治贪腐,为流民建立临时住所,分发物资,起码要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等明年开春,减免赋税,鼓励国民南下开垦。”陶慕嘉只是提了几条差强人意的意见,却迎来廉查一声冷笑。
“陛下为何要笑?”
“没什么,只是突然觉得,你们或许都在怪孤,怪孤没有这个能力治理好这个国家。”
陶慕嘉没说话,他不想说违心的话,也不想当着皇帝的面揭短。
“也罢,孤确实急功近利了,洪涝一事若不平息,孤的位置只怕也难长久,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有一事要让你去做,三天后你跟着高刘走,他交代你的事照做就可。”
廉查疲惫地挥挥手,把还没来得及开口的陶慕嘉赶出去。
陶慕嘉没想到自己被放回了司天阁,真是奇也怪哉。
三天一过,司天阁众人竟然整装待发,高刘在司天阁外等他,还带着一卷诏书。
陶慕嘉一看这阵仗,估计是廉查要拿他来挡枪,说天灾是天意,让国人稍安勿躁,给廉查足够的时间筹备粮食和冬衣。
然而到了祭坛上,陶慕嘉打开诏书准备念,却突然哑了声,诏书上只字未提灾情之事,全篇都在赞颂廉查的伟大,说他是天命之人,因此天才会降灾于廉国,使廉国陷入困境,如此艰苦时刻,全国上下必须齐心协力共同抗敌。
陶慕嘉站在祭坛上看着这一大篇论文,几乎气得手抖,这完完全全就是拿着这次灾情为自己的“霸业”做垫脚石!
“啪”的一声,陶慕嘉合上诏书,对着台下万千仰望的眼睛,郑重说道:“天灾降世,饿殍遍野,浮尸万里,陛下罪己,思虑再三,诚公布于天下,因多次征战,劳民伤财……”
1551:你疯了吗?
陶慕嘉:闭嘴。
“……修缮各地祠堂,重新开垦土地,整治贪官污吏,使朝廷内外安定,家国兴和……”
语毕,下方鸦雀无声,陶慕嘉知道自己口才不好,他自己都没有信心,更别提让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有信心。
总之他的任务完成,一时冲动,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全得罪了,多说无益,他走下台,领着司天阁众人匆匆忙忙赶回司天阁。
京城消息传得快,廉查不到一个时辰便什么都知道了,他把陶慕嘉又叫他御书房。
意外的,陶慕嘉没有在他脸上看见多气愤的表情,廉查的表情可以近似于无。
这么平静,倒是让陶慕嘉感到憋屈。
1551:傻!他特么就是挖坑给你跳,你还傻不愣登地往里跳!
陶慕嘉:我知道,他就是在试探我的态度嘛,这有啥好试探的?他要还不死心,我就做绝了,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一死。
“我没想到我们会走到这一步,滕罗,按理来说,我应该杀了你。”
“是。”
廉查抬眼看他,“你不怕死吗?”
怕,可是死了两次了,好像又不太怕了,“臣自然怕死,但臣有此一说,确实有为陛下考虑,只是政见相左,陛下若是容不得我,大可以把我关进大牢里,眼不见为净。”
廉查叹了口气,靠到椅背上,“罢了,孤知道你心意已决,便不强求你,回世安宫去吧。”
陶慕嘉道谢,转身离开。
那扇门被侍卫关上,高刘俯身耳语道:“陛下这是何苦,您只要跟滕大人说一句‘若是服软便放了他’的话,滕大人未必不会顺了您的意,您被他说成罪己,天下的人可不就要怪您了吗?”
廉查垂下眼帘看向手中的文书,“有时候孤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是就算错了也不能回头,我真以为他会陪共襄盛世,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谈。”
高刘陪在廉查身边二十多年,第一次见到他如此颓丧的神情,默默退出去,把御书房留给廉查一个人。
许久,里面传来巨响,笔墨纸砚,杯子茶盏统统在地上摔成了碎片,廉查站在翻倒的书桌后,冷漠地看向冲进来的侍卫。
“把东西收拾了。”
无人敢去揣摩这个皇帝的心思,闷头做起事来。
皇帝罪己的事传遍大街小巷,传进了独孤启的耳朵里,知道陶慕嘉做了那么危险的事,几乎想立刻发兵攻打廉国,好不容易才在近卫的劝说下冷静下来。
他和廉查还有约定在身,他要是真的发兵了,恐怕要危及陶慕嘉性命,他按兵不动,廉国也没有对伍国的动作,也不知道这里面因为滕罗出身伍国的情谊占几分。
冬天的时候也没有休战,廉国在外面跟别的国家打得火热,洪涝的事也随着时间渐渐被抹平。
独孤启也在搜集廉国的战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廉国竟然在开春连下几城,捷报频传,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完全不像经历了重大天灾的样子。
陶慕嘉的信息是通过独孤启来得,也不知道是不是廉国探子为了掩饰真相故意放出的信息。
不过不管怎样,他都不太关心,命运无论如何改变,其中一个节点永远不会改变,独孤启一定会打赢伍国和廉国之间的战争。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独孤启的希望值突然+2,变成了+87,据说是工程建好了,而廉查这边也出了新的问题,东北方的鲁国很是强硬,让灭字军损失惨重。
前线传回战报,军心散乱,急需廉查稳定军心。
临走前,廉查去了趟昭和宫,陶慕嘉在寝店里安安静静地看书,看见窗外高大的黑影,知道是廉查来了,他放下书,听廉查说话。
“齐鲁卫三国已经各被孤连下三城,孤的灭字军必定踏遍中原,国师大人,你可知何谓天命所归?”
陶慕嘉不置可否。
“孤这样才是天命所归!孤是全天下的皇!所有人都必须臣服于孤!没有人能例外,没有人!”廉查的声音带着疯狂。
陶慕嘉无所谓的笑笑,并没有反驳他的话。
廉查嘶吼的声音停下来,他好像个没了糖吃的小孩一样撒泼,拳头全打在了棉花上,没有一点回音。
他在门外站了许久,突然发了疯似的冲进寝殿,拽着陶慕嘉的领子,一路跌跌撞撞地把陶慕嘉拖到城墙上。
宫人都吓得躲到两边,压抑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城墙很高,能看见远方朦胧的山川,还有细细长长的寻江,廉查揪着他的领子,指向远方。
“看见了吗!这就是孤的江山!这是孤将要创造的盛世!”
陶慕嘉俯瞰大廉江山,眼里一片冷漠,这不是廉查的江山,从前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
“陛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可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陛下又可明白?”陶慕嘉无神地笑了笑,“我们都在这条江水里,一去不复还。”
廉查泄了气,把他狠狠扔在城墙上,看了他半晌,丢了魂似的一个人离开。
陶慕嘉拢紧御寒的棉衣,却抵不住心里的寒冷,他看着廉查越走越远,只感到一阵可笑和悲哀。
出征的那天,廉查在陶慕嘉门前站了很久,什么话都没说,领着浩荡的大军,向卫国进发。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太困了,码字有点慢,请见谅┭┮﹏┭┮
第89章 明月见江山
廉查离开之后,昭和宫周围的官兵少了不少,看这个情况,廉查八成也懒得留他,恰逢尹伯突然接到老家的信息,收拾东西准备离去。
陶慕嘉想着自己命不久矣,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给他了,让他别再回来,尹伯当即跪下,说他们主仆一场,自己心里有愧。
陶慕嘉无奈地紧,把他扶起来叫他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