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被挑中的几个人,明日都跟着孙继去南阳城。
事先孙继也把这个意思同他们几家说过了,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就跟着他去,如果不愿意的话他就另外选别人。这几家的人自然是忙地点头,没人不愿意,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等下次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
只是阿姆哪想儿离开阿姆的身边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在曹家村这里,最远就走到汾水镇,南阳城他们就听说过,村子里都没人去过那个地方。现在他们的儿要出去了,做阿姆的心里即高兴儿要跟着去南阳赚大钱了,也担心儿去了那么远,人还未去,心里就开始记挂上了。
但是对于孙靖来说,他是特别高兴能去那么远,他最远就去过汾水镇,还是一年跟着阿爹阿姆去两三次。如今能跟着堂兄去南阳城,听说那里比汾水镇更大更多人的地方,他的心里充满了向往。
第二天天都未亮,儿告别了阿爹阿姆和家里的人,就出了家门。
被孙继挑选出的四个人里,年纪大的孙茂孙笙成婚了,两个年纪小的孙靖孙丙尚未成婚。送夫郎远行的哥儿站在门口,见着夫郎走了,偷偷地抹着眼泪,心里有欢喜也有不舍。
四人都是堂兄弟,往日里大家的关系都好,相约好来了曹四郎的家,他们要在这里出发。
厨房里,大家正在忙,要送往汾水镇的河粉已经做好了。
孙继领了四人进来,进了厨房掀开蒸笼,往里面拿了一碟的大白馒头出来,往外面的桌子一放,说道,“你们几个过来先吃点东西,我们这就准备走了。”
几人不住地咽了咽口水,他们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白的大白馒头,两个年纪小的见了吃的,犹豫了片刻就先伸手去拿了,孙继见了孙茂孙笙不动,说道,“快吃吧,一会没时间了,你们在这里吃,我进去里面忙一会。”
知道今天一起去镇上的人多,曹向南昨晚回来的时候就去刘掌柜那里借了一辆马车回来。在把东西搬到马车上,曹向南上了马车,坐到曹刚的身边,问道,“曹刚,你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再多买一辆马车?”他问道。
现在早上他都不喊晚风起床了,不知道是不是睡习惯那么晚了,还是怀了身子嗜睡,早上晚风也不会一鸡啼就醒来。他起床的时候床上的人睡地正熟,曹向南也不会舍得把人喊起来,就让他继续睡到自然醒。
倒是每天祥仔那小子,起地比他还早,他一出来准能见到那小子。
“成,我晚点去马行挑。”曹刚一脸面无表情地掩饰着他对马的热衷,和送他出来的媳妇挥挥手。手上一动,熟路的大黑拉着他们往镇上而去。
现在大黑基本上都是曹刚在照顾,一回来就拉着去吃草,给洗澡洗刷毛,就跟马奴一样。曹向南早就看穿了曹刚内心的那点小闷骚了,见他揽下这个任务,笑笑地说道,“成啊,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前面的马车走了,后面的人上了后面的那辆马车,孙继赶着车跟上。在曹家村里的许多人,这辈子就坐过牛车,还没几个人是坐过马车的,孙靖孙丙几个也是第一次坐马车,年纪大点的两个就是高兴也懂得克制,年纪小的两个一路上都叽叽喳喳的,很是高兴。
孙继听着后面的声音,嘴角挂着笑,从前他也同他们一样的,他希望有一天孙氏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坐马车的日子。
马车很快地就去往汾水镇,曹大鹏和孙燕山去铺子那里开档,曹向南和曹刚送孙继几个到码头。正好他这里有一批腌菜要送过去南阳给一品斋的,就由孙继几人负责送过去,而后会在那边留一顿时间,往后怕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要去南阳那边。
“你们一路顺风。”曹向南同孙继几人说道。
“嗯,我们上船去了。”孙继曹向南说完,向曹刚点了点头,就带着几个堂兄弟上了船了,人是他带出去的,他就要负责好好地带回来,到这一刻他知道他的责任在哪里。
见着他们上了船了,船工把缰绳解开,船只缓缓地离开了码头。
曹向南对着上了船的几人挥手,船上的人也对着他们挥手,很快的,船只变得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了。回头他对曹刚说道,“我们也走吧。”
“嗯。”曹刚点点头,说了一句,“我给他们去了信了。”
“好。”曹向南明白曹刚说的是什么,看向曹刚的脸上带着笑,两个人相视的眼里,有着他们才懂的一些东西。
他们大家在一起这么久,曹向南对曹刚是有一种绝对的信任和依赖在那里。孙继脑子灵活,懂得察言观色,假以时日,必定是一个人才;曹大鹏老实,做事认真,能帮他镇守汾水镇这边的铺子;孙燕山年纪稍大,做事稳妥,能帮他管理铺子。
而曹刚这人总是默默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好,他的话不多,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是却无所不能。这个人让他看不透,却是他最信任的一个,这种信任是毫无条件的,就像是这个人天生就值得别人信任他那样。
“曹刚哥,你从军那么多年,是不是应该做到一个将军什么位置的了?”曹向南是知道曹刚去从军去了十年才回来,村里的人都以为他死了,能活着回来也是个奇迹,他绝对地不相信这么一个人去了那么多年就是一个小兵。
就是十年的时间,小兵也能熬出一个头来了吧。
曹刚但笑不语,给了他一个“你猜”的眼神。
曹向南瞪眼,但是曹刚不说,他也不问了。不管他曾经是做到什么位置,从军的十年生涯都不是他能想象的,既然这个人选择了回来曹家村,那就有他的理由。
只不过他突然地想到,他让他去找他的那些兄弟过来,是不是?
铺子那边现在也不大用地着他了,熬汤做吃食这些曹大鹏都能做了,香料是一包包准备好的,而且卤肉的香料还能继续用。而且还有孙燕山在看店,就是中午人多那会需要帮手。
阿宁那里也不用他怎么帮忙,店里的事情阿宁一个人都能成。家里在盖房子,事情也多,那边的事情多,现在孙白莲也没有到镇上来了。
正好这一会来店里吃东西的人不多,曹向南就跟着曹刚去马行买马,来的还是上次的这里。和管事打过招呼后,就开始挑起了马,上一次买了一匹黑马,这一次曹刚挑了一匹白马,看着也是不错,后面还买了马车。
有曹刚这个老手在这里,管事也坑不了他们,价格上也被他们压地极低。管事直说,“这是最低价了,再少我就要贴钱,这生意没法做”,但是管事的肯定有赚才肯把马买给他们。
按照最后商量好的数字,他们付了钱,拉着马就走了。
正好家里送走了一批货,没有什么坛子用了,顺便曹向南就去订坛子。现在有他这个大客户在,这边什么时候都有做好的坛子,他直接地过来买就成了。
见到酒坛子,曹向南心里一动,才记起了这事,买了几只酒坛子。
第134章 矛盾
现在曹刚家的房子砌好墙在盖屋顶了,因为做工的人多,房子盖的速度非常地快,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再过半个月房子就能盖好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曹向南同曹刚表示他想抽一部分人走去另外盖房子,就连解释的话都没出,曹刚只扔了一句,“能盖起来就好。”所以这个进度慢一点也不所谓,他对他家的房子就没关心过。
孙白莲对此就更没意见了,一脸笑眯眯的,也不管这事。
于是摸摸鼻子,曹向南在解释过后,同冯师傅商量过后,留了几个老手在这边继续盖房子,等盖好屋顶铺好地砖,外面的围墙也围起来就能完工了。在保证这个房子的工程不断,最多是速度慢一点后,曹向南把其余的人都抽走去盖厂房。
因为现在村子里的人能用的都去修路了,所以现在也找不到更多的人手了。再晚点地里的庄稼成熟了,大家还要赶着去收地里的粮食,这个修路后面还要缓一缓,所以现在是尽量地修,能修多少是多少,赶在入冬之前修好是最好的。
在见到大家修路的工具简陋之后,想起他小时候推过的独轮小推车,用来推土是正好。曹向南画了独轮推车的图纸拿给工匠,同工匠说明了这推车,那边很快地就给他做了几辆独轮推车出来了,这些独轮推车很快地就投入使用之中。
在使用了几次,熟练了这推车之后,大家都纷纷地都对这推车啧啧称奇,说是好东西。
村子周边已经很难再买到连在一起大一片的土地,正好村子出来不远的这边还有不少为开垦的荒地,这片地靠近他村子修过去的大路,位置不错,价格上也比田地便宜了一半的价格,曹向南干脆就全部都买了下来。
买地找来丈量土地的还是上一次的那位先生,给点银两打点一下,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明白地很。要知道他在衙门干半年才是来跑这么两趟的钱,反正这些地荒在这里也是荒,现在有人买了他还能从中得到点好处,不如就卖个人情,以后这种事也是少不了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