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舟自横)


  事件的起源似乎很小,若是往常可能都掀不起风浪。
  这里得说一下,朝堂上的形势以及工作氛围。
  因皇帝看的严,再加上杨氏皇族的威慑力一直都在,所以党派之争的确不严重,但是不严重不代表没有,再高压的环境,也抵挡不住权利之心。
  内阁中/共有六位阁老,除了首辅田文正,次辅魏潜外,另有贤妃之父王天兆,与柱国将军杨凡一起被誉为宗室文武双璧的杨荣,善武事长于边防的杜白圭和依旧还任皇子老师团团长、儒学大家的管修。
  这六人之中,首辅田文正是个老好人,也是皇帝应声虫,但为人清廉公正,善于调解内阁诸位学士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次辅魏潜则是行事颇有魄力,内政处理能力杰出,曾在六部多部任职,对于实务同样精通,现在小型政务处理有一大半都是魏潜在过手,而重要事件中也有过半是他提出妥当的解决方案供内阁其他人和皇帝参考讨论。可以说,关于民生、国税、政绩考评等方面的内政处理,内阁之中无人能出其右。
  王天兆曾经是典型的中立党,因其为官生涯中,前半段均是出京外放,辗转多地,所以对于地方事务非常熟悉,为人虽不乏圆滑,但依旧保持文人本心,处事认真又仔细,在同僚之中颇有名望。但自皇长子出世后,这位大学士就变成了彻底的保皇党,大多数时候,也都不再多发表意见,只听从皇帝办事。游鸿吟能理解王天治的做法,他不这么识相的话,怕是礼部尚书的现状就是他以后的下场。
  杜白圭因善武事,处理的事物也多和军务沾边,内阁之中仅此人擅长军务,看似很有话语权,但实际上军务皇帝几乎都会亲自处理,并且自有其处理方式,杜白圭也就是个建议建议的功能。而姚广清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是那么乖顺的,该怎么说,六部尚书大多都不会内阁顶着来,但若是内阁里的阁老和自己一比还差上一点,那听不听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杜白圭没有让姚广清这个老狐狸听话的资格。
  大儒管修更多的重心在皇子教育上,他对庶务也不太精通,所以一般只会在文化、教育等有关事情上开口。
  杨荣和柱国将军杨凡一样,乃杨氏宗亲,不过与皇帝杨简这一脉的关系,已经在三服开外了。杨氏皇族并无分封的制度,但一般会有爵位赐下,可这些世袭爵位一般都是降等继承的,一旦爵位没了,宗室也就是普通人家,除了每个月依旧可以领一份钱粮外,和普通百姓并无太大差别。同样的,杨氏皇族不限制宗亲的自由,愿意出京就出京,愿意科举就科举,愿意从军就从军,甚至有本事找皇帝帮忙开后门找个能胜任的官职工作也行。这种制度将强了皇帝的权利,减少了国家分裂的风险,同时关于宗室方面的开支也并不大,费用一直都属于煌国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同样的,因为这种一步可登天,一步变平民的制度,导致了每次皇位的争夺都一场激烈,每次都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其实皇子皇宫圈养和成年后在朝廷各部实习的培养制度的确遏制了皇子权利过大,增加了皇帝对众子的掌控力度,却又有一个盲点属于大家一直并未发现的,甚至连皇子自己都未发现。那就是皇子出入宫廷频繁所带来的皇宫防护漏洞。
  皇帝都怕死,除了武力防护,无数的护卫日夜值班巡逻之外,所有进出后宫的人员和物品也都有详细检查登记造册,这种严密强力的制度大大减少了危害皇帝人生安全的外在因素。
  可是皇子进出宫廷却并无检查手续,虽然无法带大宗物品,也无法带外人,某些关键的小东西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游鸿吟刚开始挺奇怪的,建国百多年都未有皇子做点不平凡的事情,也是难得。
  当然,游鸿吟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这种阴险手段,一是因为此种手段施展之后,没有根基的他能不能坐上皇位还是两说,二是就算是坐上皇位,这位置能不能坐得稳又是另外一回事,空中楼阁是建不起来的。
  不过若是未来到了最后关头,为了缩短计划时间之类的原因,他可能会采取这种极端手段。当然,定然不是自己动手,这个计划,他可以帮其他皇子设计好么。
  现在考虑这些也无用,将来定然是随机而动,临机应变。
  而内阁这六位阁老的能力摆出来,基本上也就说明了他们的地位和在朝堂上的名望,这六个人组成的内阁一方面维护着皇帝的至高权利,一方面又与皇帝争夺着朝廷政务的处理权。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合纵连横,从而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现在,魏潜不满于只做次辅,更不想在朝堂之中做个皇帝的应声虫。他是读书人,有自己理想,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愿意以后史书上只记载:煌朝内阁次辅,一生勤勉,某某年卒这种评价。
  这其实就是在钱权满足了之后,人类开始追求人生意义和人生理想这样的更深层次的心灵满足。
  再说御史台,言官的功能并不仅仅是抓人小辫子,御史台负责了朝廷官僚体系中的督查工作,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等等。全国地方工作巡视监督,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九监等部门的工作复查,官事案件调查等等都在御史台的工作范围之内,其实他们是很忙得。
  不过因为他们只有风闻奏事权利,并且查出来最多的就是官员的作风问题,便看上去好似喜欢抓人小辫子和打小报告,皇帝和其他官员都不太喜欢他们。
  言官无罪是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杨氏子孙也都遵循着,这就是御史台言官的威力所在。
  这次魏潜搞的事情就是借助了御史台。
  他透露了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给了御史台言官。
  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是值班制度的,防止皇帝想找人商量事情的时候找不到人,但是首辅田文正年纪不小了,自己又没什么主见,就算是值班皇帝也不找他,所以他是经常翘班回家的。
  这个消息透露出去,第二日早朝,就彻底闹开了。
  杨简觉得这个御史简直是有毛病,这种情况不是他这个皇帝默许,田文正敢这样?可是田文正违反制度的确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田文正这老好人有点怒,不过他没法辩驳,随即就在那里哭诉自己年老多病,有负圣恩。
  其余五位内阁大学士,魏潜没发表意见,他一向爱惜羽毛,吃相好看的很。杨荣、杜白圭倒是替田文正求了情,觉得规则之外尚有人情,下次注意就是。管修为人古板,他倒是觉得田大人此事做的不对,君子修身养性,若是连工作的规矩都不遵守,又怎么做百官表率,理应罚俸以示惩戒。
  王兆丰和田文正不太对付,并且他有一丝不太看得清自己,对首辅的位置很有想法,再说,内阁里,保皇党一个就够了。所以他开口说此事的确乃首辅大人不对,但考虑到田大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无需上纲上线。看上去好似是在帮田文正说话,实际上却把此事的原因归咎于这位首辅年老体弱、精力不济上去了。
  内阁意见不一,御史台的人又吵闹不休,杨简最终选择了搁置此事,稍后再议。但实际上,他快气炸了。
  自他处理了礼部侍郎方应丛,撸了他的官职又提拔了一位礼部侍郎做尚书后,杨简就觉得,朝堂上的气氛怪怪的。
  他却找不到原因。


第138章 山河峥嵘(十四)
  田文正最后被逼着上折子告老还乡了。被其他官员质疑身体不行, 连值班都做不到根本不适合继续做工作强度很高的内阁首辅,他不告老还乡都不行。平日里无为倒是不得罪人, 可到了这时候, 田文正的不作为也让保他之人寥寥无几。
  皇帝保是保的住他, 可是杨简并不觉得,田文正值得自己花费巨大心思去保。
  而魏潜也试探出了皇帝底线,田文正虽是皇帝的应声虫,但是皇帝实际上却并不在乎这个老臣, 在杨简看来,提拔谁做首辅都一样,只要听话就够了。
  所以, 魏潜清楚,他并不是皇帝心目中的下一任首辅, 大皇子的外祖王天兆才是,妥妥的保皇党, 下一个应声虫。
  魏潜针对田文正,只是想要把完全倾向于皇帝的内阁势力清除出去,并非是真的想要争夺首辅这个位置。更何况,王天兆是不是保皇党,还是两说, 人的身份和想法, 都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 特别是大皇子已经长大了。
  游鸿吟得知了这件事的结果后, 明白自己该动手了, 否则等魏潜真的把所有事情都把在手里,就没他这个皇子什么事情了。
  皇帝和内阁之人的心思都放在了首辅这个位置上,游鸿吟却瞄准了那空缺下来的内阁位置。
  游鸿吟打算推户部侍郎曹晴上去。曹晴不是唯一的内阁人选,却是游鸿吟最属意的人。
  曹晴和他有一些交情,不,准确来说,是展银商会和曹晴有交情。此人三年之前任总督之时曾遭当地水贼袭击,负责护卫的将士却是北方人,不通水性,被打得落花流水。展银商会当时正好水上运货,恰好救下了曹晴,也救下了他随行的独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