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陈亮的想法和立场就比徒单绎简单得多,他和李典本来就是完颜绰的人,自然会宣誓效忠完颜绰,从军入伍,也是他们家世子爷的意思,现在世子爷重回中都,并且领兵出征,陈亮就算是削尖了脑袋也要追随,以效犬马之劳的。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想要跟李典同吃同住,一起共事的想法。
人各有志,完颜绰不想勉强,倒是陈亮的赶来,极大的减轻了完颜绰的压力,攻城的时候完颜绰就看出来了,仅靠一个完颜诺,根本撑不起攻击的防线,完颜诺太年轻,少年意气,在战场上容易意气用事,如果是有了十年行伍生涯的陈亮在旁指导,相信会更加万无一失。
时机成熟了,完颜绰招来完颜诺和陈亮,制定好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天将亮不亮的时候,金国士兵发动突然袭击,一阵风似的杀入蒙古大军营帐中,展开了激战。
蒙古人万万没有想到,金夏两国的守城兵力不过三万余人,竟然有胆子对十万蒙古大军率先发动攻击,更没有想到,敌军来得如此之速,仅靠骑兵孤军深入,就能毫无阻力地长驱直入,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蒙古人被完颜绰的突然袭击给打蒙圈了,在他们看来,完颜绰的贸然进攻根本就不符合一般的作战思维,两军兵力悬殊这么大,却不知死活,贸然发动进攻,真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是不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完颜绰不清楚,但是看到蒙古大军阵脚大乱,被孤军深入的金国骑兵搅合得手忙脚乱,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完颜绰忍不住心情大好。
两军刚一照面,蒙古军统帅就被完颜诺张弓搭箭,一箭射落马下,还来不及交代遗言就魂归天外了。
金夏盟军士气大振,趁胜追击,杀了个痛快。
党项士兵中,不少人都跟蒙古人有国破家亡之仇,此时同仇敌忾,倒也是悍不畏死,跟女真士兵一样勇猛,直把蒙古人杀了个落花流水。
经过一夜激战,十万蒙古大军,不能说是全军覆没,但也死伤惨重,仅有数千人狼狈逃回了北方草原。
如果说之前重新夺回剌海城,完颜绰一战成名,在北方草原上名声初显,那么现在,大破十万蒙古军,牢牢守住了剌海城,切断了挥师南下的蒙古大军的首尾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小小年纪,却又如此的军事谋略,整个蒙古草原都震惊了,因为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如果不赶快打通南下的通道,拔掉完颜绰驻守的剌海城,已经杀到夏国中兴府城下的蒙古大军先头部队就危险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大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正在领兵攻打中兴府的先头部队当中,这个人的安危,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完颜绰看原著的时候就知道,年事已高的成吉思汗注定会死于这次领兵攻打夏国中兴府的途中,并且壮志未酬,没能一举灭掉夏国,成为他的临终遗憾,现在,完颜绰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利用成吉思汗的死亡,浑水摸鱼,从中渔利。
如今的剌海城,又恢复了平静,但是众人心知肚明,平静的背后,又是另一番不为人知的暗潮汹涌。
党项士兵们跟女真士兵们已经能很好的相处了,共同击了退蒙古大军,报了之前的仇,大家都扬眉吐气,连带着,对完颜绰这位统领他们抗击蒙古大军的金国小王爷,别说是女真士兵,就连党项士兵都别提有多敬重了。
但是敬重归敬重,该给完颜绰找麻烦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不遗余力。
完颜绰能理解党项人对于他们女真人的不信任,毕竟,大家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但是大敌当前,有共同的敌人在,完颜绰不觉得现在彼此猜忌会是明智的做法。
听手下人来报,任德恭才知道现如今剌海城最高的夏国将领竟然跟完颜绰一言不合起了冲突,吓得他差点儿没晕过去,慌慌忙忙就赶来向金国小王爷请罪了。
隔得大老远,任德恭就看到完颜绰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让人猜不出真实情绪,很多时候,面对这位年纪轻轻的荣王世子,任德恭是佩服且敬畏的,胆识谋略,再加上明显高人一等的出身,让这位金国小王爷看起来颇有些任性妄为,但是任德恭也知道,有能力的人才能任性妄为,没能力的,那只能是找死。
“手下人不懂事,言辞无状,若是有冒犯之处,还请小王爷不要见怪!”不问缘由,先道歉,伸手不打笑脸人,金夏两国还是盟国,没必要闹得这么难看。
从之前不短的接触中不难看出,这位金国小王爷并不是目中无人,没事儿找事儿的主,几乎可以肯定,是他们党项人先挑的事。
“任大人来得正好。”完颜绰早就想去找任德恭了,比起跟脑子一根筋,不知变通的党项族武官接触,完颜绰更看好同样修习汉家典籍,温良恭俭让的党项族文官,哪怕这知书达理是伪装出来的,伪君子固然比真小人可恶,但是很多时候,跟伪君子打交道,远比跟真小人打交道容易得多。
☆、虐待俘虏
说起来, 这次的矛盾冲突, 完颜绰也得负部分责任。
蒙古人生性残忍,好战好杀,在战场上, 蒙古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每杀够一千,倒掉一具尸体,以统计数目,一场战斗下来, 最后清理战场的时候,抬眼一看,满目都是一具具倒掉的尸体, 比鲜血染红的土地和随处可见的残肢断臂,更加触目惊心。
在完颜绰领兵收复剌海城之前,蒙古大军连战连胜,一鼓作气拿下了剌海城, 党项人拼死抵抗, 可惜寡不敌众,丢城失地, 伤亡惨重,按蒙古人的办法统计,此战至少有三万党项族勇士血染沙场,为国死难。
党项人和蒙古人结下了血海深仇,特别是剌海城的幸存百姓, 提起蒙古人,无一不是咬牙切齿,恨不得能将蒙古人碎尸万段,以替阵亡的党项族勇士们报仇雪恨。这也是完颜绰带领女真勇士前来支援时,党项人个个都同仇敌忾,战斗力爆表的原因。
兵法云,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古人诚不欺我也,党项人怀着对蒙古人的血海深仇,同仇敌忾,上阵杀敌时一个赛着一个勇猛,一个赛着一个悍不畏死,让完颜绰亲眼看到了党项人的强悍战斗力,党项人不是不能战斗,而是缺少一个能干的将领统帅。
统帅无能,累死三军。在完颜绰看来,剌海城占着这么好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怎么着也不应该这么容易就沦陷于敌手,所以在他重新夺回剌海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固城墙,巩固防线,与此同时,召集有生力量开垦荒地,积极备战。
完颜绰胸有成竹,做起事来有条不紊,可是知易行难,这桩桩件件,无一不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在之前跟蒙古人的战斗中,剌海城的党项族勇士伤亡惨重,剩下的都是些孤儿寡母,兵荒马乱的年月,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随便牵一个出来都是面黄肌瘦的,一看就知道是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都是需要好生照料的对象,怎么可能赶这些人下苦力?无奈劳动力缺口太大,完颜绰就把主意打到了俘虏的蒙古人头上。
十万蒙古大军,除了几千残兵败将狼狈逃回了北方草原之外,大部分都被女真人和党项人斩杀于战场之上,不过仍然有小八千蒙古人颇识时务,主动缴械投降,完颜绰派李典清点了一下,除了少数伤重不治的,剩下的都是好手好脚,没缺胳膊断腿的健壮劳动力,算起来差不多有个五六千人。
蒙古人骨骼高大,天生就有一身的好力气,再加上这些人都是战场上拼杀过的将士,身体素质不错,用来做开垦荒地的劳动力那是再合适不过。
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这些俘虏的蒙古人,完颜绰也不是那么放心,根本不敢安排人去加固城防,生怕蒙古人会生出二心来,想来想去,还是开垦荒地这样的事比较没有风险,借口剌海城不养闲人,不劳动就不给饭吃,把俘虏的蒙古人全部赶去开垦荒地去了。
完颜绰心里小算盘打得贼顺溜,想着这些蒙古俘虏光吃饭不干活,现如今的剌海城一穷二白也养不起,像这样,既解决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又能帮助生产,促进军队休养生息,可谓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万万没想到,完颜绰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几次惨烈的守城夺城战役下来,党项人已经和蒙古人结下了血海深仇,酝酿到现在,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死不休的地步。完颜绰是女真人,体会不到这种切骨的仇恨,对蒙古俘虏的态度也就和善很多,在他的观念里,根本没有虐待俘虏的观念,只要好好干活就能有饭吃,这也是很多党项人看不顺眼的。在党项人看来,俘虏的蒙古人留着根本没用,还不如直接挖个大坑,全部活埋了比较干净,即便是要养着帮忙干活,也不至于给这么好的待遇,有口吃的,吊着一条命,饿不死就行,要知道,蒙古人俘虏他们党项人就是这么干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完颜绰不想去跟党项人争论到底谁对谁错,党项人自己的军队里爱怎么样怎么样,他管不着,反正在他这里,不可以就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