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天行有常 番外完结 (长恨歌行)


  因为猪除了跑、吃以外就是在水里泡着,所以猪肉性寒,中国古代的贵族一般都不吃猪肉,除了这个肉有莫名的气味以外——古代没有发明骟猪法的时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吃多了容易生病。
  贵族们认为和他们常吃的禽肉、牛肉比起来,猪肉“不洁”。
  后来,“猪肉不洁”这种原本是中国古人的认知的说法就……咳,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自由心证吧。


第88章 蔡琰
  曹丞相估计是觉得司马家的饭挺不错的, 后来又一次跑到曹丕府上的时候,还特意询问了司马师一番。
  司马师:想让我家把秘方进献给你吗丞相?火锅的锅底你还是自己熬吧,秘方什么的, 不存在的, 呵呵。
  曹丞相想要知道火锅的做法还真不是为了他一个人的口腹之欲,而是因为他已经准备点兵南下征孙权了。
  曹老板果然是一个操劳的人。
  大军出征在外,很大的一项支出就是兵马的粮食问题。
  粮草是给马吃的, 但是人呢?人该吃什么?
  士兵们要打仗, 卖的是力气,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他们得有肉吃才能更有力气。
  曹军出征估计得在冬天出发了, 越往南方走,那湿气一重,反而比北方更阴冷一些。
  司马师还是司马子元的时候, 他是南方人, 总感觉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难熬一点。
  但是后世是因为北方有暖气, 要不然,冬季北方的温度可比南方要低多了。
  而且现在这个时期还处于小冰河纪,作为王朝杀手的小冰河纪会使气候愈发严寒, 即使司马师这辈子是富贵人家, 炭火充足,依然颇感寒冷,行军途中那些军士的感受更是不必言说。
  不管怎么说, 冬日行军,保暖是一个大问题,火锅比之寻常的饭食,一是吃起来方便——虽然现在的火锅和后世的有所不同,但是先秦之时就隐隐有流传了,行军途中也用不着什么肉汤,但用白水煮沸了涮锅,总也能饱腹——二是吃起来确实暖和。
  其实普通的士兵也用不上那么好的待遇,估计曹丞相是为军中大将计,要不然,火锅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富贵人家的吃食——真当那么多肉是好弄的?——曹丞相没必要来询问他。
  只有军中大将,本身就有大量的配额和赏赐,喝酒暖身容易误事,换成火锅,又暖了身子,又可以少喝酒——就像一部电影里的台词说的,酒越喝越暖,水却是越喝越寒——如此看来,曹丞相连这细枝末节也考虑到了,且当是上次在司马家吃了一顿才有此想法的,可称是极细致了。
  建安十八年的年末,魏公领大军征孙权,次子曹丕、四子曹植均留守邺城。
  次年正月,大军行至濡须口,孙权率七万大军御之,双方相持月余,曹操无功而返。
  回军之后不久,曹丞相便携着妻子儿女往家乡祭祖去了。
  时间已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时节,曹植宠爱愈隆,已改封了临淄侯。
  大汉高等爵位之中,侯爵又有区分,是为县侯、乡侯与亭侯。
  临淄乃古齐之都,临淄侯所统辖之地广大,几近一郡国大小,是为侯爵之中的高等爵。
  反观二公子曹丕,至今仍未受封,只是身上领了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的职务,可是官职与爵位又有不同。
  丞相曹操已是魏公,按理来说,曹丕也当有爵,但是偏偏没有,说他要被立为世子吧所以故意不加封其余的爵位,四公子曹植的临淄侯难道是摆着给人看的吗?
  司马师也不细想这些事,曹丕有他父亲等人的帮助,行事又不行差踏错,顺着路子走下去,总能比过曹植的。
  他已经正式开蒙读书,这个时代没有科举,只有世家大族才有书籍,私学不是没有,但很多先生原本也是世家大族里出来的,若是名声不大的话,司马师倒只用在自家学习就够了,也不用出门拜师。
  如今太学虽在,但乱世兵戈之下,已然衰颓,况且小儿发蒙,还用不着去太学,那样太大材小用了。
  司马家藏书不少,司马懿本人就是饱读之辈,况且他现在还只是丞相属官,说穿了,包括杨修等人在内的一干丞相属官,都是曹操的私人手下,和朝廷乃是两个体制,若不然,曹操岂会如同天子一般随意征召人才并赐予官职?不过是因为这些官职与朝廷无关,称不上损害天子颜面罢了。
  小儿发蒙,所选用的书籍大多大同小异,但是若是孩童聪慧的话,也可多看些其他的书。
  这年头还实行的是举孝廉的制度,所举的孝廉,世家大族其一,寒门地主其二,剩下的极少数才是普通人出身。寒门虽有个“寒”字,但总起码也是地主阶级,家中小有资产。
  所以举孝廉的制度发展到如今,又与世袭制没什么两样了,这也是为什么东汉以来,世家门阀逐渐抬头的原因。
  没有后世科举的烦恼,官职也近乎世袭,教导的书籍内容反而更加丰富,世家公子还得每人学上几门技艺,以示不同凡俗。
  前些日子,祭祖回来,曹丕言说自己那边新得了几本书,让司马师将消息转托给司马懿,谁成想,司马师竟然将看过的那几页背下来了,顿时大感惊奇。
  司马师前世倒没有过目不忘这个技能,大概是灵泉水的又一功用。
  司马师回来将那几页背给司马懿听,次日司马懿就带他往曹丕府上去了。
  自从他正式启蒙之后,去曹府的频率就不似幼时那么高了,终于和同时代的其他孩子有了一点共同点,但是小孩儿进学总不能整日拘着学习,所以一日之内,总有许多的时间玩闹。
  这个时代的常见玩具——并非益智类的——有两种,一种是鸠车,另一种是竹马。
  竹马很好解释,所谓的“郎骑竹马来”里的那个就是了,做工精细的甚至会真的加上马头以及其他部位,做得粗糙一点就是单纯的竹竿,只不过小孩以骑马的姿势进行活动,甚至互相碰撞、竞争。
  虽然看起来单调,但是对于孩童的肢体协调、小脑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鸠车则是一种帮助孩童学步的工具,鸠车的形状像鸟形,是一种两轮有长柄的玩具,小孩儿可以奔跑着推行,在此过程中锻炼走步能力。
  而且鸠车是模仿鸠鸟飞翔和行走时的不同形态制作的,如果强力牵曳,则尾部翘起,若放缓慢行,则尾端摩地,很有些趣味,算是孩子们极喜欢的一种玩具。
  不要小看这些玩具,古人要是宠溺起孩子来,七八岁的孩子指不定就和一两岁的婴儿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孩子整日被抱着走路——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子孙——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都没有太大的好处,这些玩具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司马师是个有成年人的记忆的小孩儿,早早就开始自己走路,也稳当得很,但是饶是如此,他还是没能逃过这些玩具的魔爪。
  他的弟弟阿昭是个原装货,而且在司马师的教导下非常兄控。
  在司马昭小朋友的幼年期,兄控的表现就是非常黏着司马师这个哥哥,就算是玩玩具也要拉着哥哥一起玩。
  再加上因为司马师灵泉水的供应,建安十九年,司马昭三岁的时候,张春华又怀上了。
  张春华与司马懿总共育有三子一女,除了司马师与司马昭两兄弟之外,三子司马干应当在二十年后才出生,剩下的一个就是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明确的生卒年的大晋南阳公主。
  如今司马懿和张春华夫妻俩的感情还如胶似漆,照顾弟弟的重任就落到了司马师的身上。
  大概因为有长子珠玉在前,再加上司马昭小朋友也有灵泉之助,看起来也是个聪明伶俐的,所以他的教育经过调整,初步与司马师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
  再者为了锻炼他的身体,司马昭已经开始用鸠车玩闹了,司马师不仅要全程监督,还要全程陪同。
  司马懿带着司马师出门,司马昭虽然也很聪明,但那是普通孩子的聪明,所以他原本是不想带着次子出门的,但是司马昭闹着要和哥哥在一起,再加上司马师在一旁的劝说,司马懿最后没有办法,才同意了。
  不过凑巧的是,曹丕府上今日来的客人也带了孩子过来,司马昭倒也不是没有玩伴。
  客人容貌犹有风韵,又带着书卷气,很有女性的柔美,只是年龄已不小了。
  她带了一个女孩儿来,原来她是受甄氏之邀上门拜访的,不过现在看来,恐怕是甄氏得了曹丕的吩咐才邀请的人家。
  小女孩儿姓董,和司马昭在一边说着话,由甄氏帮忙看着,司马师坐在父亲身边。
  在客人自我介绍的时候,司马师还挺吃惊的。
  他重生在这个时代,见到的历史名人不少,但是名人也得分名气大还是小,他面前的客人,绝对属于名气极大的那一类。
  蔡邕长女蔡琰,字昭姬,后世称为蔡文姬。
  这个时代,蔡文姬还被称为蔡昭姬,昭改为文是因为在晋朝要避司马昭的讳。
  却说曹丕这几本书是从曹丞相那里得来的。
  这原本是蔡邕家中三千本书中的几本,但是几经战乱后,蔡邕家中的藏书全部亡佚,只有蔡琰脑海中还能够背诵她从前记下的三百本,后来她将之书写下来送给了丞相曹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