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也看见了,当即跳下了驴车,“个小崽子,这衣裳怎么穿的?”这可是今年才做的新棉袄。照宝儿那败家的性子,这衣裳就是补好了,宝儿也不愿意让四壮这小崽子穿了。
四壮一见大壮跳下了车,语气也不好,调头就往回跑。梅花糕不明所以,也跟在两人后面跑。张宝从驴车上下来,喊了声,“田大壮俺告诉你,可不兴动手打孩子。”喊完了,就看见大壮已经追上了四壮。张宝摇了摇头,牵着驴车跟着往家走。
四壮还在挣扎,被大壮抱起来上下颠颠抛高高,哈哈笑得整个张家庄都能听见。大壮把四壮放在驴车上,四壮拿起鞭子,胡乱地在空中挥了挥,大喊着,“驾,驾。”
张宝问他,“这衣服咋弄的?又破又脏的?”
四壮用袖子一抹鼻子,颇有些豪气的样子,“周口那帮崽子扯的。不过俺把那个小胖子打哭了。”周口是隔壁庄子,沿着张家庄走3里路就到了。
张宝把鞭子从四壮手里夺过来,敲了敲四壮的手背,“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用袖子擦鼻涕。小华叔叔给你准备的帕子呢?你瞧瞧你这袖子,啧,都反光了。不知道的人家还以为你是个小打铁匠呢。”
作者有话要说:
打铁匠这个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边,形容很脏还反光的衣服,就说是穿去打铁的。
第43章 羊肉串
牵了驴车回家,一进门就看见百岁和双哥儿凑在一起。大壮快走了几步,一下子抄起百岁颠了颠,惹得百岁咯咯大笑,搂着大壮,用小嫩脸去蹭大壮的脸。把大壮蹭得整颗心都化了,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叫“哎哟,俺的小乖乖啊。”
双哥儿和四壮跟着大壮往堂屋走,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小华刚烙好的饼,热乎乎的直冒气儿。大壮放下百岁去院子里洗了手,小华握着锅铲从锅屋里探出头,“收拾收拾,饭马上好。”
张宝进屋转了一圈没见着五壮,问双哥儿,“小双哥儿,你知道五壮弟弟去哪了吗?”
双哥儿手里拿了块开了口的饼,正等着大壮给他夹菜,“他在隔壁大伯家哩。”
“走,四壮,咱去把五壮叫回来。”张宝招呼一声,四壮咬了口饼,小跑着跟上了。
张宝一进屋瞅见桌边就坐了一个五壮,“吃啥呢这是?”真哥儿在一边缝玩偶。
真哥儿笑着回到,“啃鸡爪呢。”
五壮看到张宝还挺高兴,伸着手要把啃得半拉拉的鸡爪给张宝吃。张宝看见五壮油乎乎的嘴就够了,摸摸五壮的头,“嫂么么不吃,五壮自己吃。”这话五壮听得懂,也不说什么,两只手抱着鸡爪又啃了起来。真哥儿招呼张宝和四壮一起来吃,“这只鸡今天被吓死了,俺收拾收拾就炖了。”
张宝看五壮啃鸡爪的认真样,无声地笑了笑,坐下来和真哥儿扯了几句。四壮也跟着吃了两块鸡肉。
等五壮啃得差不多了,张宝把五壮从凳子上抱下来,“把骨头带回去给梅花糕啃。别把油抹衣服上啊。”
梅花糕像是知道有好吃的似的,等在院子门口,欢快地摇着尾巴。因为吃的好,梅花糕长得圆滚滚的,就是没怎么长个儿。
“把骨头放梅花糕碗里去。”梅花糕的碗在走廊底下。五壮小跑着过去,梅花糕比他更快,冲到自己碗跟前就回过头摇着尾巴看五壮。
晚上家里吃了一只盐水鸭,是大华买来的鸭子,小华自己做的。味道还不错。
等张宝讲完了书,李一山指挥两个汉子麻溜地搭起了台子。
在众人的期待下,一名青衣旦角慢慢地走上了台。一亮嗓子就博得了响亮的掌声。张宝听不出唱得好不好,不过那一个字婉婉转转的,就像一道细流经历了九曲十八弯终于汇入小溪。人家旦角五句话没唱完,张宝的半捧瓜子已经磕完了。
宋玉听说八戒食肆里有唱戏的,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扯了几个人一块来听戏。三壮他们到时,店里或站或坐的已经有了不少人。宋玉扯着三壮,边从人群中挤过去,边对周围的人说,“我们来找掌柜的”。就这么一路挤进去了。
“嘿,你嫂么么睡觉呢。几个人顺着宋玉指的方向看过去,就见张宝手撑着下巴,头一点一点的。几个人顿时笑出了声。
宋玉挤过去重重地敲了敲张宝支手的桌面,张宝一子吓惊醒了。看着面前站着的几个半大孩子忙站起来让了凳子,“你们在这看,俺去给你们拿点吃的。”
马平挨着三壮坐,大半个屁股还悬空,“别麻烦了,嫂么么,俺们看戏就成。”
张宝还是给他们端了一碟瓜子,一碟肉干和一壶茶。能去私塾上学的人家庭条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是他们平时也没怎么吃过肉干。边听着戏,手不自觉地就去拈一块肉干。戏还没怎么听呢,一碟肉干就吃完了。张宝默默地又端了一碟肉干出来。
等听完了戏,张宝又把三壮的同学们留下来吃了一顿饭。几个孩子都吃撑了,欢快地和张宝告了别。
宋玉走到自家院子门口时,看见自家的弟弟独自在门口的空地上打着陀螺。“宋项。”
宋项回头看了一下,鞭子啪地一声抽在陀螺上,“你咋才回来呢。阿么给你留了饭,在桌上呢。哥你吃完饭,咱们一起打陀螺。”
宋玉哼了一声,带着炫耀的口气道,“我吃过了,不吃了。”
“你在哪吃的?”宋项瞅了瞅自己的哥哥。
“在三壮家的食肆里,他嫂么么留的饭。”
这下宋项不打陀螺了,凑到宋玉旁边,“哥,你咋不叫我一起呢你们吃了啥?”
“鸡鸭鱼肉都吃了。”宋玉拍了拍肚子,“肚子都吃大了。”
宋项开始缠着宋玉,让宋玉答应下次带着他一起去吃。
唱戏的反响不错,张宝就让李一山的戏班子一直在店里唱了。李一山在镇子的东边租了一个小院子,领着戏班里13口人住了进去。
立冬那天,张宝请罗屠夫杀了头羊。在食肆的门外摆好了烤架,烤上了羊肉串,洒些孜然粉,一会儿香味就传了一条街。排队等羊肉串的人直排了半条街。
方仲之敲了敲柜台,张宝抬起头来,“哟,什么风把方老板吹来了?”
“什么风?香风。你这儿烤的肉串儿味一直飘到我家去了,这不,我就被勾来了。”话音未落,李煜寒的折扇就敲到桌上了,“我可也是被这香味勾来的。掌柜的,先来二十串。”
“李才子,要肉串的人都排了半条街了,你且等等吧。”
“可不是,我来的时候,队都排到腾云客栈那边了。”张宝都穿大袄了,姜顺还穿着小袄。他今天穿了件滚边的黄色棉袄,把整个人衬得更圆活了。他身后跟着丁哥儿和家里的两个小子。“今天都立冬了,我带着一家来这吃羊肉火锅,热乎热乎。”
晚上张家吃的也是羊肉火锅,大家吃的浑身都暖洋洋的。
李文坐在炕沿上,看着自家当家的。“你说,要不,咱就把英哥儿嫁给山坳里的牛三?”今天有媒么么上门来给英哥儿说亲,说的是山坳里的牛三。不过媒么么还没说几句话,就叫当家的给赶走了。山坳是远近出了名的穷村,听说一天就吃两顿饭。那牛三都三十岁了,死了夫郎,还带了个小子。李文心里是舍不得英哥儿嫁去那里的。可英哥儿的名声也在那了,不嫁给牛三,还有谁愿意要英哥儿呢?总不能一个哥儿孤老一辈子吧。
张大兵横了李文一眼,“那种东西还管他做什么?”“好了好了,甭管他了。咱这不是要有孙子了吗?有那闲心,你好好照顾你儿夫郎,别想那丢人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天冷了,大家要注意保暖啊。
第44章 砂糖橘
李文背地里找了张英说相亲这事。张英不同意,他嫌牛三条件不好。李文拍了拍他的肩,“不是阿么说你,英哥儿啊,这好人家也不得要你啊。牛三条件是不好,可也是个伴啊。你嫁过去了,以后生个孩子,就有依靠。不比那下半辈子一个人强啊。”张英倔强着不搭李文的话。气得李文用手指头狠劲戳他的头。“你呀,当时要不是跟那个货郎跑了,现在早就找到好人家了。说不定娃都生两个了。”张英心里也怨啊,刘平遥对他挺好的。谁知道就能出那档子事,这人就没了。“阿么,你也别着急,俺再看看。”
今年11月份就下了大雪。雪整整下了一天,早上从庄子里出去的时候各家屋顶颜色不一,等下午回来的时候就都一样了,全成白色的了。百岁的棉鞋是今年吴哥儿新做的,底都是加了两层的。踩在雪地里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看得张宝心里软乎乎的。小脚印旁有大壮的大脚板子印,张宝踩在那大脚板子印里,一步一步地跟着大壮。
二三壮也放假了。三壮有时候待在家里面看看书,有时候去店里面帮帮忙。二壮决定不再读书了。他觉得自己家里面,有一个读书的就够了。他要回去帮大哥和嫂么么做事情。张宝也没反对他的决定,就问二壮是不是以后不后悔。二壮说不后悔,张宝也就随他去了。倒是大壮不高兴,好好的读书机会咋就不读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