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慈光 完结+番外 (吾心大悦)


  即使他不肯面对,也必须承认——他老了,快死了。
  他原先的继承人,太子的资质从未令他满意过,现在更是陷入疯狂,居心叵测。
  他急迫地需要一个继承人,这时候,有一个天龙下凡的儿子,拥妖孽的头脑,不属于这个世间的非凡见识,强大的气势,不是更完美吗?
  天授帝心头巨震。他最终发现——不是沐慈不舍得死,其实是他自己,不舍得让沐慈去死。这个孩子,不管是什么来历,终归是他最爱的女人给他孕育的骨血。这孩子更是天龙下凡,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他有什么资格忌惮?
  我应该留下他,培养他,补……不,不是补偿,而该……疼爱他的。
  天授帝看向沐慈的眼光,慢慢的,有了一点微妙的不同。
  
  第33章 五王之乱(番外)
  
  崔院使名叫崔忠年,出身太医世家,因有“吃货”属性又家学渊源,喜欢研究药膳,颇有成果。他作为特殊性人才,三十岁不到就被点入了太医院。
  那时还是光启元年,也就是35年前,还是如今天授帝的二哥——大幸五代皇帝,元宗沐暻在位。
  元宗年号光启。
  光启二年,崔忠年就凭一手好药膳调理太皇太后卫氏的身体,竟然让快80岁的卫氏重生乌发,精神健朗。
  被太皇太后卫氏一手带大的光启帝,对卫氏一贯诚厚敦孝,大大赞扬了崔忠年,破格简拔年纪轻轻的他做了太医院副院使,在一群胡子头发花白的老头中,他的一头黑发十分醒目。
  光启帝也被温补药膳调理得身体康健,他又爱骑射运动,而且他继位时正值“昌和盛世”,国家稳定繁荣,他不需要像父祖那样头疼国家,与政务死磕。所以他完全有望打破大幸皇帝太勤政,年不过五十的传统。
  谁知老天爷偏不配合。
  光启三年,不满三十,正值青春壮年的光启帝突然坠马伤了脊椎,瘫痪在床不能理政。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光启帝出事,朝政谁处理呢?作为唯一性的最高职位,又不可能有什么“代理”“权”这种临时性任命出现。
  太子?
  光启帝的两个幼子都夭折了,根本无子。
  怎么办?
  光启帝的亲母李太后生他时就难产去世,被奉为太后的寇氏是第四代皇帝永和帝的第三任继后,生有两个亲儿子在当闲王,她必须避嫌,日常生活都是以“吃斋念佛生生病”为主题的,这种敏感时期,她哪里敢对朝政发表意见?
  寇太后“生生病”的业务已经很熟练了,果断病了,痊愈无期……总之,为了两个亲子的安全,病死也不出头。
  快80高龄的太皇太后卫氏只好挺身而出,视朝理政。大家竟然都没异议,因为卫氏这不是第一次视理朝政。
  说到卫氏,她作为后宫女子,是一个很传奇的女性,在大幸威望极高。
  她的政治生涯要追溯到她的夫君,元宗的祖父,第三任被称为世宗的昌平帝。
  昌平帝登基那会儿,大幸朝才立国不足三十年,前两任皇帝都忙着北战南征,一个驱逐北方外族,一个打击南方的无数违法小朝廷。统一全国后,大幸太宗伤痛难以为政,飞快溜……呃,禅位了,把一个战后需要重建的国家丢给了太子。
  国家百废待兴,问题多多。有武将需要解兵权荣养;管理型的文臣和地方能吏匮乏;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简直一穷二白,还时不时有违法小朝廷残余的零星叛乱。
  昌平帝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偏接手了这么个烂摊子,他又想有所建树,让战乱的中原恢复生机,因太过劳心劳力,常导致病痛,拖着病体处理理政。皇后卫氏与昌平帝感情甚笃,十分心疼昌平帝,就时常帮着他处理奏折,慢慢也摸出一些门道,显露出在政治上的天赋。昌平帝囿于身体,便慢慢开始倚重卫氏。
  后来昌平帝35岁就在朝堂上猝死,一句交代都没有,还是卫氏撑起了朝纲。
  皇后卫氏所生嫡长子已经夭折,只有一女。昌平帝猝死后,她悲痛欲绝又生子无望,就将才7岁的庶二子沐乫认到自己名下,就是第四代皇帝,称为兴宗的永和帝。
  卫氏作为太后垂帘听政。
  卫太后一个女人理政,竟然没有人反对。不仅因为她是太后,名正言顺的国母,更因为她有政治才华和治国经略,不仅体弱的昌平帝对她多有倚重,连朝臣都信服她。
  卫氏用高爵厚禄荣养武将,封妻荫子,不至于功臣寒心,也不会尾大不掉;又不拘一格选拔贤臣,知人善任。鼓励农商,休养生息……她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决策,使得昌平年间时局渐渐稳定,战后的南北大地很快恢复生机。
  因世宗年号昌平,便是史称“昌和盛世”的开篇。
  卫氏作为一个女性,在政治上能如此出彩,稳定国家局势,繁荣南北,是因为她背后还有个娘家在支撑。卫氏出身于号称大幸“钱袋子”的开国五大异姓王的东兴王系,传了三代降爵至国公。
  俗话说的好嘛——有钱能使磨推鬼。东兴国公府对卫氏鼎力支持,才有卫氏稳坐太后宝座,垂帘视政。
  卫氏治理国家有一套,更将永和帝当亲子,尽心尽力教导。又不贪恋权势,永和帝一满十八岁大婚,卫氏就立即撤帘让永和帝亲政,平时只指点永和帝,不再亲自插手朝政,其道德之高尚,精神之高洁,为万民敬仰。
  让许多以为会出现第二个凤天女帝,社稷倾颓的人都大松口气。
  永和帝受卫氏影响颇深,继续实施从昌平帝时期就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段时期就称为“昌和盛世”。
  这盛世,说实话大半的功劳要归太后卫氏,所以卫氏是大幸朝威望最高的女性,没有之一。
  可惜永和帝也没活过五十,在一次漏液批阅奏章时,累倒后猝死驾崩,太子沐景继位,成为大幸朝第五任,光启皇帝。
  光启帝能成为皇帝,也是卫氏之功。
  那啥,各位看官,我们又要往上追溯了。从光启帝的亲爹永和帝的爱情史说起。
  永和帝虽对“昌和盛世”的贡献颇大,却也有许多叫后人诟病的地方。
  首先就是永和帝宠爱一个他年少时的宫婢罗氏,拒绝礼聘妃嫔入宫,也不宠幸其他宫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才叫“帝王真爱”;就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可这个“情种”虽然除罗氏外没有妃嫔,却先后立了3位皇后,所出之子十四个,除去夭折,存下10子就有6个是嫡子,也为昌平帝出了意外之后的“五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真相。
  第一:罗氏绝壁是永和帝的真爱。
  第二:三个皇后都不是永和帝想立的,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当然,其幕后都有卫氏的影子。
  大幸朝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皇族沐氏出情种。
  譬如昌平帝,他心爱的人是皇后卫氏就没什么大问题,反是一段佳话。若专情的目标是其他人,自然要掀起一阵风浪。
  永和帝虽然不纳妃嫔,可册立皇后是必须的,这可不能按永和帝的个人喜好来办,“一国之母”是皇族私事,更是国家需要。
  大幸朝还有另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皇后必须从世家中择选,保证继任皇帝拥有世家高门的血统。
  永和帝到底还有点理智,不敢提出立罗氏为后。卫太后做主给他聘了元后,出自陇西世族的李氏。
  大婚做了皇后的李氏虽然不受永和帝喜爱,但一个月中皇帝初一十五都归皇后的。
  啥?永和帝竟然睡在榻上,不碰皇后?
  卫太后笑眯眯,吩咐太医院继续煮避子汤给罗氏喝,因为有规矩的人家是不能先生出庶长子的,皇家一定要做万民表率哟。
  永和帝:“……”
  人权在哪里?
  为嘛我同哪个女人睡都要被监管?
  可惜大幸朝的皇帝是最没人权的,按潜规则,他必须得生出个带有世家血统的嫡子来。大家只好各退一步,相互妥协,永和帝睡了皇后,罗氏的避子汤也停了。
  李氏先有孕。
  罗氏紧跟着发现怀孕,却因早产生庶长子沐春。
  李氏只晚了两天生了嫡二子沐景,因胎儿太大又推迟了产期,李氏拼命生下儿子后难产而亡。
  永和帝略有悲痛,但一过皇后百日就对太后说:妇人都是一嫁随父母二嫁随自身,我一婚听了您的,二婚要立罗氏为皇后。
  理由都是现成的:她生了我的长子,有功。
  卫太后笑眯眯,不语。她虽然亲自养育了永和帝,但到底不是亲妈,所以有些事真的不好太直接。反正黑脸有人抢着做……
  永和帝被御史和管大宗正寺的王叔一起给“pia~pia~”打脸了——你有嫡子啦,庶长子也是庶,不值钱。若立罗氏为后,庶子就变成了嫡子,以庶为嫡——这是皇家,乱了纲常事小,乱了国祚就是大祸了。
  罗氏女并非出自名门,奴婢出身,也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且从无“以妾为妻”的规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