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皆叩首流涕。奏曰、皇上所见、至圣至明。谕上□日所言皇太子诸事、一一皆确实。臣等实无异辞可以陈奏。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庚辰。上驻跸博洛和屯。
○命近御侍卫吴什等、传谕诸大臣侍卫、及官兵人等曰、允礽为皇太子时、有所使令尔等敢不遵行。但其中岂无奔走逢迎之辈。今见皇太子废斥、恐为朕访知、或旁人首告、必至诛戮、日夜危惧、靡有宁时。朕以允礽凶戾、势不得已、始行废斥。断不辗转搜求、旁及多人。若将从前奔走之人、必欲尽行究处、即朕宫中宦侍、将无一人得免者。今事内干连人等、应正法者、已经正法。应充发者、已经充发。事皆清结、余众不更推求。嗣后虽有人首告朕亦不问。毋复疑惧。至于三贝勒允祉、平日与允礽甚相亲睦。所以召允祉来者、因有所质问、并非欲拘执之也。伊虽与允礽相睦、未尝怂恿为恶。且屡曾谏止允礽。允礽不听。此等情节、朕无不悉知。其杜默臣等四人、朕心疑之、故充发盛京然伊等无大恶款、果有大恶、已早在诛戮之列矣朕顷因怅恨不宁、中心烦闷、故于众人危惧不安之处、未暇宣明谕上□日。今可遍谕本营、及后营人等。
○命贝勒允禩、署内务府总管事。
一瞬间又将所有人的目光投到了胤禩身上。
第89章 胤禩
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甲申。上驻跸两间房。
○谕内大臣、大学士、翰林官员等、近观允礽行事、与人大有不同。昼多沉睡。夜半方食。饮酒数十巨觥不醉。每对越神明、则惊惧不能成礼。遇阴雨雷电、则畏沮不知所措。居处失常。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似有鬼物凭之者。
此时康熙对于太子已有不忍,听到有人说太子行为异常,自然就顺着台阶下了。
○戊子。上驻跸孙河地方。
○谕大学士等、允礽宫人所居撷芳殿、其地阴黯不洁、居者辄多病亡。允礽时常往来其间、致中邪魅、不自知觉。以此观之、种种举动、皆有鬼物使然。大是异事。
己丑。上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先是拘执废皇太子允礽时、沿途皆直郡王允禔看守。至是抵京、设氊帷、居允礽于上驷院旁。上特命。皇四子胤祯同允禔看守。
○丁酉。以废皇太子允礽。颁诏天下。诏曰、朕承。天眷命。绍祖宗弘图。四十八年于兹。宵旰孳孳、不敢暇逸。所敬惟天。所重惟民。每念天生民而立之君、无非欲其爱养黎元、俾无失所。故于四方闾阎情形、周咨博访、纤悉罔遗。凡有可以厚民生、拯民困者、不惜数千万帑藏、以溥施济。累岁减免谳狱、所全活者、不下数千百人。良以君道在于爱民。此帝王之常经。祖宗之家法。亦用以垂示后人、使知所则傚也。允礽自立为皇太子。时勤教谕。并简名望大臣、为之讲明性理。历有年所。顾秉性乖戾、罔体朕心、违背朕训。虽愆尤日积、尚冀其悔悟自新。屡次南巡江浙。西巡秦晋。皆命允礽随行。原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乃辄强勒督抚大吏、及所在官司索取财贿。所用宵小匪类、尤恣意诛求、肆行攘夺。夫地方物力、皆属小民脂膏。朕屡谕允礽、宜加节俭。伊乃穷奢纵欲、逞恶不悛。既已苛索外吏、复夺取外藩入贡马匹等物。私用内外库帑、为数甚多。流毒臣民、安所厎极。迩来暴虐慆淫、过端弥著。自诸王以及大臣官员、悉被非礼凌辱、横加捶挞。向因索额图、常泰、交通设谋、朕洞觉其情置索额图于死、而允礽时蓄忿于心。近复有逼近幔城、裂缝窥伺、中怀叵测之状。凡此举动、类为鬼物所凭、狂易成疾。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心所恶、天必厌之。宗社事重。何以承祧。朕图维再三、万不获已。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奉皇太后慈命、告祭天地、太庙、社稷。特废黜拘禁。所以仰安。宗祏。俯慰臣民也。兹历指废黜之由。宣示中外。又因允礽贪暴纵恣。被累者多。深切轸念。爰敷宽恤之深仁。并布普施之德意。用弘怀保。丕被寰区。于戏。澄清国本、谨万年久远之图。诞沛恩膏、涣九重惇大之诏。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康熙对于太子的感情终究不是别的阿哥可以相比的,看着自己昔日里最宠爱的儿子如今这样,心中多有不忍,便只解除了他的圈禁,改为“静养。”大家都知道康熙对于太子的心意,只是这样的做法。不免让之前洋洋得意,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的大阿哥心生不满。于是便上奏言道“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意思便是,若是皇阿玛已对胤礽失望,想要诛杀他却又狠不下心的话,他可以来做这个恶人。
这话康熙见了便震怒了,将大阿哥的原话写下来,昭告天下。○戊戌。上谕诸皇子曰、拘禁允礽时。允禔奏、允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允禩、后必大贵。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言至此、朕为之惊异。朕思允禔为人凶顽愚昧、不知义理。倘果同允禩聚集党羽。杀害允礽。其时但知逞其凶。恶、岂暇计及于朕躬有碍否耶。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者也。
大阿哥也没想到康熙会这样,一时间,自己似乎成了众矢之的。所有人都在骂他不忠不孝,似乎自己全部的努力一时间都白费了。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原来在康熙的心里,只有胤礽才是他的儿子,自己不过就是个臣子罢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将胤禩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是万丈深渊。胤禩本就贤名在外,如今更是成了众臣的目标,更有人说,国不可无储君,八阿哥贤明,当为储君。一时之间,保举胤禩为太子者,不知多少。
康熙四十七年辛丑署内务府总管事八贝勒允禩等、以所查原任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一案启奏。上谕曰、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康熙四十七年壬寅。上召诸皇子入乾清宫。康熙看着下面跪着的众位阿哥大臣,心下凄凉。开口说道“当初废黜太子之时,朕便说过,若是有人乘机谋取太子之位,便是不忠不孝,即国之贼。法断不容。如今太子废黜之后,胤禔曾奏称允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皆已败露。著将胤禩锁拏、交与议政处审理。”
此言一出,九阿哥和十四阿哥立刻上奏都说胤禩断然不会有不臣之心,十四阿哥更是说“皇阿玛,八哥素来忠孝,不可能有这种不成之心,我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
康熙一听这话,更是冷笑“还说他没有结党营私,若是没有,你怎么愿以性命担保,想来今天若是老四受罚,你都不会有半丝求情!”
“皇阿玛,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八哥兢兢业业哪里有不对的地方,需要您这样赶尽杀绝!”
康熙大怒“朕赶尽杀绝?那朕今日便杀了你,也好全了你以性命担保的情谊。”说着便抽了佩刀要杀十四阿哥,五阿哥见情势不对,赶紧抱上康熙的腿,好言相劝“皇阿玛十四弟素来莽撞,但无恶意,皇阿玛息怒啊。”五阿哥此言一出,所有阿哥都上前求情,康熙这才放下佩刀。命人将胤禩等赶了出去,眼不见为净。
胤禛全程都低着头不说话,他知道如今胤禩不好过,但是此时出言表白,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便隐忍不说,可是天知道他心里有多难受。十四被诛杀,不是他不求情,而是他知道不必求情,毕竟虎毒不食子,皇阿玛定然不会伤害他。可是想来,自己又要多些罪名了,想来也是好笑。
清康熙四十七年壬寅大学士温达等、遵上□日审讯相面人张明德供、由顺承郡王长史阿禄、荐于顺承郡王、及赖士公、普奇公。由顺承郡王荐于直郡王。我信口妄言、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又捏造大言云、我有异能者十六人、当招致两人见王。耸动王听。希图多得银两。又由普奇公、荐于八贝勒。看相时、我曾言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以上俱是实情等语。应将张明德拟斩立决。缮摺具奏。留中。
其实胤禩根本就不知道张明德是谁,只莫名其妙的被这个人牵扯进来,但是他不用猜也知道,这个人必然是大阿哥安排的,大阿哥早就看自己不顺眼,也不是不知道他说自己是个养不家的白眼狼,有此安排也是常理,只他也不解释,任凭康熙处置。
康熙四十七年○甲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等曰、张明德、于皇太子未废之前、谋欲行刺、势将渐及朕躬。据彼言有飞贼十六人、已招致两人在此、但好汉俱经皇上收录、若于其中不得一二人、断不能成事。又言得新满洲一半、方可行事。如此摇惑人心、幸朕之左右、持心坚正、故不为所摇惑耳。此等情节、直郡王早已详悉密奏。王布穆巴、公赖士、普奇等乃乱之首也允禩知而不奏、为臣子者、当如是耶。张明德为允禩看相、设无他言、允禩何以转语九阿哥、十四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又何所见而奏闻于朕允禩现在锁拏、著将布穆巴、赖士、普奇阿禄、一并锁拏、尔等会同议政大臣、即严加质讯具奏张明德所犯、情罪极大、不止于斩、当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