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夫 (老衲不懂爱)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老衲不懂爱
- 入库:04.09
下面大大小小的官员看着刘展修脑子里都是乱糊的,这人没事吧,在惠州当官,早晚是个死,逃得过今年逃不过明年,大家都是逮着机会享受,谁还想着真正做点事情。原先看着还挺沉稳,没想到竟是个不知实务的。
刘展修缓了缓声音里的冷冽:“诸位,惠州曾经是大玉朝的粮仓,只是因为连连的水患,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知道你们原本都是一腔抱负,难道因为现在遇到了一点困难,我们就要放弃了吗。其实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想一想,机遇从来都是藏在危机当中,如果我们能让惠州不再满目疮痍,恢复昔日的繁华,我想不光是惠州的百姓,整个大玉朝的百姓都会感谢你们,史书上也会留下你们的一笔,反正已经到了这一步,何不拼一把,让惠州再度成为大玉朝的鱼米之乡!”
刘展修的声音并不高亢,甚至有些低沉,但却莫名的想让人去相信。内心早已麻木的官员们听到这一席话也难免在心里荡起了涟漪。
刘展修看着下面一众官员的神色,便知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刘展修施施然的起身,拉着杨锦不带一片云彩的走了,留下一众的官员面面相觑。这是个什么意思,莫非新来的知府还真想大刀阔斧的干一场?
“哼,黄口小儿,满嘴胡话,待他呆了一段时间恐怕就不会如此说了。”
旁边一个年轻的知县接道:“我看他说的如此坚决,想来不是说空话吧。”
“你知道什么,你且看吧,他最多蹦跶一个月,后面还不是和我们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蠢作者将二皇子和张时义的关系搞错了,现在才修改过来,原谅我的关系盲吧
第38章
第二天,刘展修正式走马上任了,彭灿交过官印后迫不及待的就要离开惠州,澧县虽然是在惠州辖内,但因为位置偏北,地势又比较高,所以澧县还没有遭过水灾。杨锦看他离开的时候脚步都飘起来了,真是难为他长的这么胖还走出了凌波微步。
刘展修上任第一天就带着衙役将惠州查看了一圈。
惠州的街上冷冷清清的,刘展修发现大多数的人家门口都挂着白布。一直陪在刘展修身边的唐师爷 见状忙道:“大人,这门上挂着白布的就表示这家有人死于水患或者瘟疫。”
刘展修顺着望去,看见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挂着白布,这里是惠州最繁华的街道,看着这一切,刘展修对这里严峻的形势又多了几分认识。
“惠州连连水患,原来都是怎么治理的?”
唐师爷回答:“朝廷年年都会拨款,官府年年都在加固堤坝,却收效甚微。”
刘展修点了点,不再说话,径直往前走去。
他知道这个唐师爷肯定也不干净,从他嘴里肯定套不出实话。
年年加固堤坝不假,只是怎么加固,就是一门学问了。
刘展修将南城巡视完准备回家时,突然一位骨瘦如柴的老年哥儿扑倒在刘展修的面前。
“大人,求求你救救我家阿宝,我的儿子儿媳老头子都去了,我们家九代单穿,现在就剩这么一根苗独苗苗,求求你救救他吧。”
唐师爷如临大敌,离着老哥儿八丈远,“你这刁民,你那孙子铁定是患了瘟疫,你现在扑倒大人面前要是传染到了大人怎么办。”
跟着的衙役闻声都齐齐往后退,现在的惠州已经到了谈瘟疫色变的地步,现在还不是水患时期,瘟疫并没有蔓延,要是等到水患过后,常常是一家人死在一起。
惠州的百姓现在基本上都只能赶着大玉河的旱期种一点庄稼,赶在水患来临之前赶紧收割,一家子就指着这一季的粮食过完一整年。原来还有惠州的百姓出去逃难,可一看是惠州逃难来的,那些城门就会关得紧紧的,任由灾民在外面饿死。后来惠州的百姓们也接受了这种现实,都麻木的过着,等着老天爷将自己收去的那一天。
刘展修平静无波的眼神扫了唐师爷一眼,唐师爷心里一凸,怎么感觉大人的眼神那么瘆人。
刘展修快步上前将那位老哥儿扶起,“老人家,带我去看看你家孙子吧。”
众衙役听了,即使心里再不愿意,也还是硬着头皮跟上,没办法,现在惠州谋生艰难,当着衙役至少还有一份固定的月饷可拿,要是丢了这份差事,说不定还未等到身患瘟疫就先饿死了。
一进屋子,刘展修就感觉到空气沉闷的让人踹不过气来。昏暗的床上,蜷缩着一个小身影,时不时的还咳嗽一声。
刘展修上前看了看孩子,这孩子瘦的皮包骨,脸上带着一丝不正常的潮红。唐师爷站在门口磨磨蹭蹭的不想进屋,但看着刘展修都亲自上前了,咬了咬牙,视死如归的也来到了床前。
看清孩子的情况后,倒是松了一口气,这样子应该患的不是瘟疫。
那位年老的哥儿孩子咳嗽的似乎要背过气去,流着眼泪跪倒在地。“大人,求求你救救他吧,这孩子就是得了伤寒,绝对不是瘟疫,否则我是绝对不会让大人涉险的,求大人救救我家阿宝吧。”
“你先起来吧,本官自会救你的孙子。”
那老哥儿一听,拉着孩子的手对刘展修连连道谢。
吩咐一个衙役将孩子背上,又带上了那位老哥儿,这才打道回府。衙役们一看孩子得的不是瘟疫,倒是不再排斥,路上轮流的背着孩子。
待要到知府府时,刘展修停了脚步,吩咐一位衙役:“你去把主姆叫来。”
众人心里都觉得奇怪,不是要给孩子治病吗,把主姆叫来干什么?
杨锦很快就来了,身后还跟着贝贝这个小尾巴。
刘展修忙上前解释道:“这个孩子得病了,烧的厉害,不知道是不是伤寒,你给看一看。”
杨锦将要蹦跶着上前的贝贝塞到刘展修怀里。
看了一眼孩子,“这孩子都烧成这样了,怎么不尽早请大夫?”
那位老哥儿一听,泣不成声道:“家里搜不出一个铜板,那些大夫看着我背着阿宝上门就将我们撵了出来。”
杨锦虽然是在问话,但手里却没耽搁为孩子把脉,“就是伤寒,把他带到府里吧,再烧下去即使烧退了人也得傻了。”
那位年老的哥儿一听又呜呜的哭起来。杨锦不耐烦的冷声道:“哭什么,你再哭就带着这小子回家去!”
那位老哥儿一听,不知道自己哪里惹恼了这位知府夫郎,连忙噤了声,跟在后面畏手畏脚的进了门。
吩咐衙役将孩子放在软榻上,这里没有温度计,不知道这孩子到底烧到了多少度,但凭着感觉也知道这孩子烧的不轻。
吩咐下人拿来烧酒,杨锦用酒精不停的向孩子的额头,手,脚,心脏擦拭。
张穆青在外面听说了刘展修带回来一个病危的小孩,他对杨锦的医术一直感到好奇,放下了正在练的字,也赶了过来。
看着杨锦不停的用烧酒擦拭孩子的身体,忍不住问道:“这是在干什么,我怎么从未见过如此治病的法子?”
杨锦闻言并未抬头,只是漫不经心的回答到:“这是物理降温,天下治病的法子如此多,你都见过了?”
张穆青听得有趣,虽然他不知道什么事物理降温,但看着这新鲜的法子,他也兴致勃勃的留了下来。
唐师爷心里暗暗吃惊,倒是未看出来如此年轻的知府夫郎竟是一位大夫,在惠州,大夫现在是最吃香的职业,虽然并未有大夫真正的治好过瘟疫,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夫还是很受欢迎。
孩子在杨锦的酒精降温后,呼吸慢慢的平缓了一些,看得众人啧啧称奇,多少人因为伤寒丧了命,没想到知府夫郎竟然医术如此高超。
唐师爷终是忍不住好奇问道:“这就好了?”
杨锦白了他一眼,“烧的这样厉害不喝药怎么行。”
杨锦写好了方子,因为是刚来到惠州,杨锦的药庐也未建好,手里并未有多少存药。
刘展修吩咐书言去药铺抓药。
书言早在家里闷得烦了,得了差事忙不迭的就跑走了。书言将药抓回来后,撅着个嘴老大不高兴。
“你这是怎么了?”
杨锦看着喝下药后已经降了温的孩子慢慢的放了心,才转而问书言。
“主姆,你不知道,那么点药有多贵!”
“有多贵?”
“那么一点竟然要一两银子!”
书言因为激动脸颊都泛红了。
杨锦闻言也皱了皱眉头,这药价太高了,因为只是伤寒,他用的都是最常见的药,就这么点药就是在京城几百文钱也是够了。
‘你可是遇上欺你生的店铺了,没多跑几家看看?“我差不多把惠州的药铺全跑光了,一问都是这个价,而且那些店铺的伙计还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说的话可难听了,真是气死我了。“拍了拍激动的蹦起来的书言,杨锦去找刘展修说了这个情况,正巧张穆青也在。
闻言,便温声道:“这没什么奇怪的,惠州这里的百姓除了瘟疫以外,其他病也是层出不穷,病人一多,抓药的也就多了,那些商家见有利可图,就联合起来定了高价,这药也不是别的东西忍一忍还可以过去,所以即便是价格高的离谱,百姓们是要咬着牙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