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岱栂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懂,可贪的是百姓的救济粮的钱,难道不应该严惩?”
“这个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教训是会有的,也会清理一些官员,但现在还没到把所有的贪官一网打尽的时候,只做到杀鸡儆猴便会收手。”三王爷点头,若是吴岱栂死咬着上下全清理了,他才要担心。“现在能说说找本王什么事了吧!”
吴岱栂不清楚掌权人的心理,但也知做事都讲一个度,越过贪官之后,吴岱栂把想种反季菜的事讲了讲,这些日子他也写了一些计划,让小厮拿了来给三王爷看,在三王爷看的时候,吴岱栂也在一旁解说,三王爷越看越有兴趣,若此事成了,绝对不止脱贫,还能丰富京城百姓冬季的餐桌,不愁卖不出去。“此事大好,你是缺钱,还是缺工具?”
“都不缺,只缺一位牵头之人,我和继善都觉得此事不应由我们提出来。”
“不由你讲,旁人也会觉得是你想出来的,不过小心些总归是好的。”三王爷笑言,“准备什么时候开始?”
“越快越好,真正入了冬就不好弄了。”
“仔细说说。”
三王爷离开四县的时候,带着一份非常详细的关于种植反季菜的计划,此事既然吴岱栂不想牵头,自然由皇室出面为他做靠山,他要和皇兄好好的商量一番,除去所有需要的开销之外,还得给吴岱栂一些额外的奖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王爷想想便不由得乐了,只给救济粮有何用,救得了一时,怎么救得了一辈子,没有安知立命之本,还是要挨饿。想到计划中,吴岱栂把每个村子适合种什么,哪个村子的地要养上一年,可以改种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三王爷在心底赞叹,吴岱栂大善。
天子看到计划时,从最开始的淡定到最后直接站起身,“这,这是想象,还是真的能变成真的?”皇室冬天也是能吃到青菜,但其成本有多高,绕是只管吃的人也能略知一二,若是由京城附近的村子种出青菜,那么皇家每年便能节省出大笔的银子。
“必是能成真,林吴氏可不是喜欢开玩笑之人,皇兄可得想好此事由谁牵头,我是不做牵头人,不过一定要参合进去,我可等着收菜,一供冬季青菜之缺。”
“你不牵头,换谁?你觉得林吴氏除了你和朕之外还能信得过谁,不过单由你怕是不行,再加上工部吧!只是大权仍在你那里,工部从旁协助,只是全程记录,不可指手划脚,林吴氏如今也是身怀六甲之人,从太医院拔两个经验丰富的太医,跟随在侧,万不能出半点差错。”天子说完之后看向三王爷,“你说当初不让林吴氏进宫是谁还是对?”
“若是让他进宫,才是可惜了。”
☆、第115章 一一五
四县县令上任之后,百姓们也有耳闻,只是一直不见县令有何举措,开始的期盼也就慢慢的放下,甚至还有人摇了摇头,念叨些什么,之后还会长叹口气。那位知道到村子里走访的人是县令后,可是天天翘首以盼,只等着有好的音讯,甚至是城里有个集市,他便去看看,让别人去,他也不放心,谁让全村就他一位识些字。
这日又是集市,老村长数着日子,已然过去了十天,决定再去城里看看,他心急啊,虽说县令给人很信服的感觉,但他还是担忧,怕县令把他们村忘了,也怕县令所承诺之事黄了。村长跟着村里的一个猎户往城里走,如今村里连饭都吃不上,去城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也就猎户能往城里走走,卖些猎物。
“村长,您这儿有个集市便往城里去,到底是做什么?”猎户着实好奇,每次村长进了城之后,只是到县衙发公告的地方站站,然后摇摇头离开,问他看什么,他也不说。
“哪有那么多做什么,就是去看看。”村长心里想着,那县令是不是太年轻了,在心里摇了摇头,嘴上没毛,到底是不行。村长想着若是今日去了再没有看到新的政令,下次便不去,直等到月足。其实村长每一次都是这么想的,只是到了集市的日子,仍是管不腿。
两人刚进城,便见一队人马往四县赶,随队士兵举着三王爷和工部的大旗。两人站在一边,等人马进了城之后,才往里走。猎户一边走一边念着,三王府和工部怎的一起来四县?四县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事?说者无意,可听者却上了心,村长可是一直记着县令大人的话,如今看到这人马,立刻往县令承诺的话上想。心里想着若是今儿没有公告,他便明儿早晨早些过来,去县衙找县令,可不能把他们村人落下。
三王爷带着工部的人进了城之后,直奔县令府邸,他们可是带着圣旨来的,太监跟在三王爷的身后进了府,待三王爷站稳之后才大唱一句,“请四县县令夫人林吴氏接旨。”
挺着肚子的吴岱栂正要跪下接旨,就听太监来了一句,“皇上说了,允许林吴氏在有身子期间站着接旨。”
在场的人听着无不惊讶,包括拿着圣旨来的太监在宫里听到皇上这句话时,惊得一身汗,这是何等的荣耀,天大的恩赐,-宫里最受宠的妃子也没有过这样的待遇。太监就算有再多的惊讶,也不敢说皇上做的不对。吴岱栂听着太监的话后,想了想便也没中跪下,恭敬的站着听旨。皇上的圣旨内容让吴岱栂听得有些发晕,文言文什么的着实不易懂,得想上一想才能懂得其中的含义,大概的内容是林吴氏的提议很不错,朝廷会全力支持,要什么直管开口,由三王爷和工部从旁帮忙,工部的人只负责记录,若他们有其他的行为,直管跟三王爷,三王爷有生杀之大权。
饶是京里就知道过来做什么事的工部众人,听到圣旨后仍是冷汗淋淋,若说他们一点侥幸心理没有,那便是骗人的,他们虽不知过来具体做什么,但大抵知道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事,若不然朝廷不会如此重视,他们也盼着有能像京报那样的成就,可谁想到刚到这里便让跟着一起来的圣旨弄了个下马威。工部的人看着吴岱栂的眼神,就没那么友善了。
圣旨里最主要的一条便是,封了吴岱栂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此官可不是京报那种在朝廷里没有实权的官,而是实打实的工部里的一个小官,在吴岱栂看里其实就是挂了个羊头,对于他来讲没多大的用处。吴岱栂不是本朝第一位身为娣做官的人,但却是第一位握着一些小权的娣。之前的娣,多为记录类的官。接了旨之后,吴岱栂看向三王爷,他挺想知道这个小官能做啥。下人麻溜的给太监拿了赏钱,又给工部来的几位大臣倒茶水招呼着客人。
三王爷端起茶轻泯了一口,“你那小官,虽说没有生死之权,却也能让知府以下的官员在大牢里转上一转。”吴岱栂惊讶的微张着嘴,在他看来能管得了知府的官已然是大官了,第一次当官的感觉,倒让他有些飘飘然。三王爷看着吴岱栂的样子,嘴角勾了勾,然后接了一句,“也就是在你所管辖的范围之内,知府以下官员犯了错才行,若是超了范围,你可就没有权管。”
吴岱栂想想便明白三王爷的意思,了然的点头,他也就是在家里得瑟一下,真让他做什么处罚,他也没那个气魄,当然若真惹急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明日贴个公告,我们便开始着手做所有的准备工作,原本我只是想找一个村做试点,可今年四县受灾着实严重了些,若动作不快些,有几个村的村民怕是要饿死。”
“救济的钱款问题你不用担心,那些贪了的官员若是吐出来,倒也放他们一马,若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他们不会有事,那就等着掉脑袋吧!”三王爷说话时嘴角带着笑,可是让听着的人都泛起了冷意。吴岱栂倒没觉得如何,只是点了点头,可是跟着三王爷一起来的工部众人却一个个僵直了身体,他们此时有些后悔跟着来了。现在后悔已然来不及,吴岱栂和三王爷商量了一下,他现在还需要很多的东西,且越快越好。工部的人员立刻派上了用场,这些人就算没有什么手艺,但却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好的东西,好的手艺人。
有了这些人的帮忙,还有一位对计算非常精通的人,很快便把需要东西的数量计算出来,之后便是采买。钱由三王爷和吴岱栂两人合伙出,跟着过来的工部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也想跟上一份,这活计做好了绝对能够赚上一笔,奈何不论是三王爷还是林吴氏都没想着带上他们,一个比他们有权势,一个比他们有靠山,他们哪里敢开口。三王爷和吴岱栂不想带别人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来这事是为四县的村民谋个生路,四县可谓是穷的墙掉土渣,让村民自己筹钱是不太可能拿出来。二来三王爷的考量便是之前林吴氏有提过的供销社,他想以四县为试点,若是做得好,可以以此推广开来。
三王爷到四县的第二天,县公告板上便出了一张告示,告示的内容便是四县要在几个村开展冬耕试点,期间需要大量务农的好手,自认是种地能手的可前到县衙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告示自然不能单单在县衙门口张贴,几个衙役把印好的告示送到各个村,遇到村长和各族长询问是什么意思,衙役也只能用字面意思来解释,他们也是不相信能够冬耕,这里又不是南方,冬耕什么的如同玩笑。各村村长拿着告示,把族长都招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