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通过《九剑江湖指南》对这个世界有了几分了解的沈方良一眼就了解了,那个半披发的男子应该是张献忠的内室,看样子还是原配糟糠,难怪系统不把他判定为渣男,家里只有一个长得不怎样的原配,这倒是挺“守身如玉”的,可惜,就是不知道这个张献忠若是真的科考得中,以后富贵了,是不是还是会如此就一个原配糟糠?
咱们拭目以待吧。
非渣男之二,系统显示名为李易甫,长得很潇洒的一位书生,衣着华而不俗,身上的香囊佩玉,一看就不是便宜货,那腰间的玉佩的雕工样式,香囊的颜色花样,都很是秀雅,与香囊玉佩相对的另一侧腰间,这位李易甫还配了一把宝剑,剑鞘装饰俏丽,却没有镶嵌宝石之类的东西,剑柄是白鲨鱼的皮鞘,看着很是干净质朴,但为了背后那把橙武收集资料时可是着实折腾了不短时日的沈方良知道这种鲨鱼皮鞘可是贵的要死,而且很多时候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此人,有钱,而且不只是有钱,家里应该是几代富贵,多半还是书香世家,看看他那一身低调的奢华就知道了。
不过,这人看着这么有钱,怎么竟然会是一个非渣男呢?
沈方良很是疑惑,所以目光便不由自主的在这个叫作李易甫的人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而这位系统显示名为李易甫的贵公子,似乎察觉到沈方良的目光,也转头打量过来,这让沈方良一愣,随即心里有一个判断:这个李易甫似乎内力也不俗啊,感觉敏锐,呼吸匀称深沉,这是练家子的表现啊。
眼见那个李易甫似乎也注意到了自己,沈方良微微移转了目光,去打量剩下的那两位非渣男,其中一个系统显示名为严瑾,哈,这名字有意思,差点儿逗乐了沈方良。
这位严瑾同学,不过弱冠上下,衣着寒酸,只身一人,连个书童都没有,背着一个单薄的包裹,也没有人来送他,只是一个人孤单单的站在那里,显然也是个没钱的,但虽是如此,可这位严瑾书生,神色间没有半分因为自己贫困寒酸而有羞赧之色,反而颇有几分清高傲气。
这位,沈方良在心里判断,绝对穷书生一个,没钱去渣人,所以系统判定为非渣男。
将目光转向最后那位非渣男,只见是一个不过十五六岁大的小孩子,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嘴,真是要多秀气有多秀气,要多可爱有多可爱,配上这少年满是天真任性之气的眼神,沈方良嘴角有些抽搐,心道这位系统显示为方锦绣的少年,恩,他知道为什么这少年会显示为非渣男了,因为明显这位就是被人渣的一副样子啊!
众考生聚在西湖书院的门口等候没多久,西湖书院内的门开了,里面出来了那天见过的那位叫做杨君实的“招生办主任”,引着几个看着是打下手的学生模样的人,按着推荐信给一众学生发了牌子,然后考生们被依次引领进了书院。
沈方良把早前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塞进尹日升怀里,瞪了尹日升一眼,那意思是在说:你要是敢考不上,回头看我怎么收拾你!
尹日升打了个哆嗦,颤颤巍巍的跟着李华静身后,领了牌子进了西湖书院。
一旁的李华静看得这一幕,对尹日升这一出,或者说这个人真是要多看不上就有多看不上。
一众学生被领进西湖书院的一处极为宽敞的屋子里,众人依照牌子上的甲乙丙丁坐定,开始考试。
考试的过程嘛,一般很安静,因为众人都忙着答卷呢,考生们不会嫌弃时间多,只会嫌时间不够用。
而在西湖书院外,一众人的时间过得却没有书院内那些考生过得快,最起码沈方良会觉自己的时间过的很慢,所以很是百无聊赖的在西湖书院门口晃荡。
突地一个转身,咦,阿傻不见了。
仰天深吸一口气,沈方良很想骂娘,心道:这一个两个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没法子,盯着地图,眼见阿傻快速的向杭州城郊外一个方向奔去,沈方良以轻功所能及的极限速度向阿傻奔走的方向追去,原本以为,以阿傻的速度,自己是追不上了,却在半刻钟后,沈方良发现阿傻站在杭州城外的一处小湖泊的岸边,站在那里,没有动,看着远方,神情痴痴傻傻,口里呢喃有声,却听不清在说些什么。
沈方良顺着阿傻的目光看去,望了半天,没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漾漾清溪,澄澄葭苇,虽是一副美景,却依旧是荒山野而已。
沈方良只是以为阿傻又发疯了,无奈,只得从怀中掏出好吃的,哄着他回转西湖书院去。
西湖书院中,正在阅卷的一位先生看到一位考生的卷子,阅读眼睛越亮,最后忍不住一拍案几道:“好文章!好文章啊!大有一扫前朝绮丽颓丧文风之感啊!”
也在阅卷的杨君实听到此话,知道在此时开口的这位先生平时是极少赞人的,现下竟然忍不住击案叫好,对那位引得这叫好的学生也有了几分好奇,便径自行到那位阅卷先生的案前,低头读了下被赞的文章。
少顷,杨君实也不禁赞叹道:“文风古朴犀利,厚重深刻,真看不出是这等年少读书郎写出来的,这学生是谁啊?”
言毕,杨君实去看那卷首的名字,赫然便是——尹日升。
作为“招生办主任”,杨君实当然记得尹日升是谁,而正是因为记得,杨君实才觉得格外的……,这么说吧,如果杨君实生在现代,此时他的心情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玩我呢!
第31章
深吸一口气,杨君实半响才开口道:“这位学生……尹日升,似乎格式不对,这是策问的形格,不是明经的答法。”
那对尹日升这篇文章很是赞叹的先生道:“这有什么!书院招学生,是招收真的腹有诗书胸有文墨的读书人,岂能以形格不合就罢废才子。”
杨君实张了张口,最后叹了口气,道:“若虚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个尹日升,罢了,可能也是我偏颇了,先招进来看看吧。”
被杨君实称为“若虚”的那位对尹日升很是赞叹的先生,似乎对看到了这样的好文章很是兴奋,又跑去把其他先生正在看的尹日升的诗文也翻出来,看完之后,又是击案叫好,道:“好诗!好诗!”
杨君实走至若虚先生近前,接过尹日升的那篇写诗文的卷子,看完后,又叹了口气,他认同若虚先生的话,确实是好诗,所以此时也确实是没有理由反对收尹日升入西湖书院了。
各位看官,你们肯定疑惑为何尹日升这败家子突然间变得文采飞扬了,竟是让这两位桃李江南的饱学先生都赞叹非常呢?是尹日升真的突然之间经验爆冲,从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渣变成了才高八斗的大才子了吗?
咳,马老爷子教导我们,分析事情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着手:客观方面,要知道这个时代,笔墨纸砚都很贵,信息或者说知识的传播速度之慢是后世很多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读书人占整个国家全部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一般人都是文盲,不识字的,粗粗通文字能给人写封信的都算是读书人了,那么在这本就占国家全部人口比例非常少的读书人中,算是比较有文采,对《四书五经》研习都有点儿水平的就更少了。
也就说,这个年代平均的读书人水准其实不高。
主观方面,恩,大家要看看尹日升的答卷。明经的考卷,杨君实之所以会说尹日升的形格不合,是因为考试出的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论语》里很平常的一句,按照明经考法,本是该将国朝钦定的注疏等等答上就差不多了,因为是初考,也没像国朝科考那样什么大经小经都定给题目,尹日升是怎么答题的呢?
他根本就想不起来这句话出自哪里,也不知道该怎么答,不过在沈方良强迫他背的东东里似乎有一篇《利者义之和论》,尹日升想起临入考场前沈方良那个威胁眼神,一个哆嗦,也不管不顾,就把这篇文章默写了上去,那么这篇让杨君实和若虚先生都叹服的《利者义之和论》是谁写的呢?
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恩,这位大文豪的父亲——苏洵。
咱们再来看看尹日升的诗文考卷:
考试的题目大概是要求以征战为主题写一首七言绝句、以早寒为题写一首五言律诗,尹日升是如何作答的?他的答卷上的诗词为下:“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都很不错吧!
前面那首七言绝句,是唐朝大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后面那首是孟浩然的《早寒有怀》。
叮咚,不用多说,当然还是这十几天来沈方良强迫他硬背下来的!
就这么着,尹日升这个踩了狗屎运的家伙就被西湖书院给录取了,不知道其他知道真相的考生会不会一口老血喷出来。
事实上,别人对此中真相不知道也就罢了,这西湖书院的榜单一下来,李华静倒是第一个想要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