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悄悄降临,晚膳差不多烹制完毕,邵云辰看天色已晚,再不开饭,菜肴就要失了味道,便让人去请大舅老爷赴厅堂用饭。
潘明杰正睡得舒服,被轻澜中途叫醒,正想呵斥几声,随后才意识到这是到了外甥府上,用冷水敷面才精神了几分。
刚到时,潘明杰一心扑在自家外甥上,只匆匆看了几眼,对季家的一应布置并不关心。看到邵云辰一切安好,他便有心思打量季府的陈设。光线昏暗,气死风灯只能照亮一小圈,潘明杰就着不甚明亮的灯光,目之所及,不说金碧辉煌,倒也颇为雅致。
听到来人禀报,季宣和同邵云辰主动到厅堂门口迎接。
季宣和离开康平县赴任时,身量虽然已经长开,却仍稚气未脱,几年不见,如今已是器宇轩昂的成年人,比起自家儿子来,气度更是胜过一筹。潘明杰暗暗心惊,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才多久没见,那个随心而为之人竟然就带上了官威,还是没有上级官员压着、不用谨小慎微的那种。
想到此,潘明杰不由为自己的外甥担忧起来,视线自然而然移向站在季宣和右手边的邵云辰。两人身高仿佛,都是高挑的个子,季宣和要稍高一点,都是相貌堂堂之人,这么一看,倒也很是般配。只是,自家外甥毕竟是男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是季宣和经不住诱惑想要纳妾,这事情就难办了。不过还好,至少到目前为止,外甥郎还没生出这份心思,以后还是让外甥自己多注意点,这种事最好是防患于未然,等发生了就再难挽回。
潘明杰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季宣和,在外甥夫夫邀请下,很自然地坐了上首。
西林县物资相对康平县来说,要贫乏一些,胜在多数都是特色野味,其他地方难得一见,倒也不失待客之道。推杯换盏之间,酒菜下去不少。至亲相见不易,几人相谈甚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席才散去。
潘明杰来西林县一趟不容易,此后几天,邵云辰作陪,将西林县有名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季宣和也趁着休沐的日子,陪在左右。
西林县风沙大,有风的日子不好出去,只能在西林县城晃荡,碰到风和日丽的日子,邵云辰自然不能浪费,由他带着大舅领略四周迤逦的风光。
欢乐的时光总是弹指而过,潘明杰出来时日已久,很快就到了分别的时候。
“大舅,一路顺风。”
“回去吧,来日再见。”潘明杰再次扫过季宣和夫夫,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等到潘明杰一行人带起的尘土散尽,季宣和同邵云辰才返回季府。潘明杰并不只是过来看望外甥,还捎带了一些银子给他。更重要的是,潘明杰的到来,让季宣和夫夫了解了很多康平县和京城的局势。
二舅文卓成信中所述有限,送过来的人了解的也不多,大舅潘明杰正好弥补了这个缺口,潘宏力作为县丞,自有他获悉消息的渠道,能说的,潘明杰都说了。
看来形势并不乐观,估计等到文昌帝收拢权力之后,就要开始动手了。其他势力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暗中必有动作。季宣和不知道安王如何打算,他只是个小小的知县,这些不用他来操心。
春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今已经到了尾声。民以食为天,以前都是如此,现在更是重视了几分。甘肃和其他地方还在互通有无,大笔的粮食交易却是没了,只有零星的小额交易在进行。
甘肃总体来说,还是需要外地粮食支援的,少了其他地方的粮食供给,就等于扼住了甘肃的咽喉,没粮不说没法打仗,连城里百姓的生活都无法保证。这事情解决不了,不用文昌帝攻打,甘肃就会从内部崩溃。
这点季宣和并不是很担心,安王不至于这么蠢,连这些都没有想到。他既然敢这么行事,粮食储备必然不会少。只是这样终究只是杯水车薪,想要成事必须在几年内动手。时间拖的越长,对他们这些皇子越是不利。
安王完全掌管甘肃之后,赋税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子,没有多一丝一毫,政权过渡的很是平稳,很多百姓根本就没察觉出其中的变化。这样也好,至少民心稳定,不至于从内部瓦解。
西林县也是如此,百姓除了更加节省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的问题,一切都是如常。漏网的草原部族兵丁基本肃清,百姓上山也少了几分顾忌,山边人类的活动日渐频繁。
云记织坊规模逐渐扩大,来自康平县的部分季家下人被安排在织坊上工。纺纱没什么好说的,新的纺纱机只是提升了效率,操作同以前的纺纱机没什么不同,纺纱工一来就能直接开工。新型织布机结构与以往有所不同,需要师傅专门教导之后才能灵活运用。
好在云记织坊的织工都是织布的熟练工,没教几日就能上手。想要织好却只能多费些时日,上手之后织布效率还没有以前高。这是必经的过程,等织工全部熟悉之后,织布速度应当会比以前快上一丝。
最开始的花纹只是简单的条格纹,与市面上盛行的花样不同,既简单又大方。季家没有染布坊,季宣和也没有开办染布坊的打算,云记织坊直接用的是各种带色棉麻线,布料织出来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成品。
☆、第64章
布料图案越简单,织布速度就越快。普通百姓家拥有的织布机,只能织出最简单样式的布料,即毫无花纹的原始布匹,所谓的熟练工,也是基于此而言。
同等条件下,新式织布机效率有所提高,换成式样繁复的花纹,织布速度明显下降。一分钱一分货,花费的劳力越多,织出来的布料也就越值钱。
一口吃不成胖子,云记织坊织工技艺还不够精湛,能织出两色条格状花纹的布料就已经非常不错。古代没有知识产权,对技艺格外看重,轻易不会传给他人。会一门手艺就有了生存的资本,同样是织工,一人只会织白板布料,一人却掌握了不少花样,更甚者还会一些独门花色,不用多说,招人的东家二话不说肯定会选择后者。
也是因为这样,季家买到的织工大多数都是极其寻常的普通熟练工,只个别几个会织那么一些花色。这批人在云记工坊待上一段时间后,等他们每人学会几种花样,就算不在季家工作,他们也会有个好去处。到哪里都是这样的道理,技术工总能混一口饭吃。
财帛动人心,现在也就罢了,云记织坊只是织一些简单的花纹,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要将布匹放在云记布庄销售,必然会被同行看到,技艺精湛的师傅钻研一段时间,就能破解,继而模仿,并不用担心不正当竞争,以后可就不好说了。
下人看似忠诚,真到了关键时候,还不是优先考虑自己?真正的忠仆非常难得。人性如此,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换成是季宣和,他也未必比他们好上多少。对他有恩,他还能照顾一二,无恩无怨,自然得先顾自己。
况且,季宣和要是真那么不走运成了哪家的奴仆,但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他必然会考虑为自己赎身,想要现代人毫无芥蒂的为奴为仆,无私为主家奉献,这个难度也实在太高了点。
云记织坊织工不算少,第一批布料已经出炉,图样只有三种,都是最简单的两色花纹,配以不同颜色的搭配方案,堆在一起颇为可观,乍眼一看,很是让人眼花缭乱。
由于是试水之作,每一种花色的布料都只织了几匹。若市场反响好,就加量,否则就淘汰,生产量完全由市场决定。
云记布庄之前出售的布料很是寻常,和其他没有自己织坊的布店几无区别。自从云记织坊新出品的布匹在云记布庄上架之后,生意从最开始的不愠不火,到渐渐聚拢人气,云记布庄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招牌。
有招牌和没招牌,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有了独一无二的布料,云记布庄的竞争力明显高了不止一筹,吸引了不少中小户人家前来选购。
西林县就那么大,客户总量是一定的,你家生意好了,其他家的生意就会差上一些,利润被分薄,他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没有织坊做后盾,只单纯开铺子的东家就开始寻求合作,想从云记织坊进货。而那些有自己织坊的东家,待他们找到事情的源头,见是知县主君开的铺子,同行倒是不敢采取卑劣的手段,直接上前买上一些新颖的布料用来研究,云记布庄掌柜明知他们的目的,也不能不卖不是?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长时间,西林县城就陆陆续续开始出现相似的布料。他们也不蠢,完全相同可就直接得罪季家,只是非常相似,有一层遮羞布盖着,季家也不能为此就打上门去,他们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对于此,季宣和同邵云辰早有所料,并未愤懑不平,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平常了,为此闷闷不乐,这日子就没法过了。这里没有所谓的专利,只要你有能力,技术谁学到就是谁的,若不是当场抓住,旁人最多不耻,却没有立场追究。
古人尊师重道,对于偷师的行为很是鄙视,前提条件是偷师被发现,不然,只有敬重的份。读书上如此,其他方面也是一样。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敝帚自珍说起来不那么好听,却很实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真的会发生,现代社会知识开放程度很高,就算这样,都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古代就更不可能了。这也是他们生存的智慧,为了保障自家能过上优越的生活,将技艺捂得死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小说推荐
-
异界之家长里短 (细雨纷纷0425) 2015-07-26 完结只是抱怨了一下最近倒霉的人生,怎么一晃眼之间,已经身处他乡了。好不容易从农村进军到城市,这...
-
穿越之青青麦穗 (金垚) 2015-07-14完结现代青年穿越到古代的异世,一朝周围已是草屋茅舍,木门矮墙,怎一个穷字了得。不过,爷爷奶奶慈祥,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