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青青麦穗 (金垚)


  “臭小子。”西远拿手在卫成脑袋上扒拉了一下,卫成笑嘻嘻地往起拽哥哥,“哥哥,快起来,娘说一会儿就吃饭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码完字已经很晚了,所以就没发,让亲们白等了,不好意思啊!
  关于狗蛋,亲们看了这章不要优桑,狗蛋和小不点以后会有安排的。
  关于西远给李大夫家花钱的事,嗯,相信金垚一定会让这钱超所值的(金垚不得不剧透一点呵呵,可以看出亲们是投入感情来看这篇文了。)
  还有啊,西远接下来还要花钱的,而且会花的更多,一个是西远是个普通人,也会有弱点的,没有生活压力了,又有固定的进项,所以他也会飘飘然,让他飘一下吧,西远从开始穿过去到现在也不泳衣,不过主要的还是跟后面情节有关,现在先做好铺垫。
  关于本文,大致会分为奋斗卷、成长卷、感情卷,所以每一部分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本来想把这句放到文案里的,但是现在因为某种原因不能随便修改,所以先在这里跟亲们讲一下。不过主体风格不会变,还会是家长里短,细水长流型。
  还有前面引得亲们桑心的小树,金垚一个是想让小树的事成为西远走出自己小家庭,开始关注莲花村村民的生活,或者更广阔世界的一个转折点,(不过,不会把西远些成博爱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树是有其真人真事的,金垚坚持写出来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曾经来过又离开的小生命,本来当时就想在留言中说明了,怕亲们会更桑心所以才拖到现在,嗯,还是那句话,亲们把小树淡忘吧。
  最后,从开始发文到现在,两个月又二十天了,感谢亲们的陪伴,几次码子累了都想歇两天,是亲们的鼓励与支持让金垚坚持到现在!

☆、第63章 了解

  端午节过后,夏天就要开始了,麦子长得有小腿高的时候,西远母亲要回娘家给父亲过七十大寿。
  “远啊,”本来西远不想去的,可是看着母亲眼巴巴地瞅着自己,欲言又止的样子,西远还是答应了。
  西远娘每年正月都会回一趟娘家,西明文也会陪着,因为是冬天,西远又和姥爷家的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谈不上什么感情,所以就懒得动,这三年过年,每次都是他爹和他娘领着西韦回去。
  西远对他娘的感情有些复杂,因为以西远穿越过来的年龄算,他娘还没有西远的年纪大呢,向一个比他年纪小的女人叫娘,西远已经很是克服了一段日子,让西远再如同别的孩子一样来对待娘亲,西远自觉怎么都做不到。
  跟西明文的关系,西远处理成多年父子如兄弟,亦父亦兄的相处,他娘……又不能当成妹妹,不过这个时候人普遍比现代看上去显老,所以西远更多时候把他娘定位成大姐姐,相处年头多了,自然很多,类似于母子多年如姐弟了。
  看到西远点头答应跟她一起回娘家,西远娘——张冬至,脸上笑开了花儿。她很怕西远总不跟姥爷家的人接触,感情会渐渐转淡。西韦听说哥哥也去,乐得和卫成直蹦高,当然,西远都去了,一定会带着卫成。
  同样的辈分,姥爷却比爷爷岁数大了许多,西远问过奶奶,奶奶告诉他,姥爷和姥娘是后到一起的,姥爷的前房留下个闺女,如今已经有四十岁了,也就是西远娘口中的二姐,为啥称呼为二姐,不是大姐,西远猜测可能姥爷在二姨之前还有个孩子,估计夭折了。
  姥娘比姥爷小十多岁,如今不到六十,和前房也有个孩子,也就是西远现在的大舅,西远这时候才意识到,为什么大舅和小舅的姓不一样,大舅叫郭严,小舅叫张斌。真是傻了!西远暗自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西原娘和小舅是姥爷和姥娘一起过日子后生的,对于姥爷来说属于老来得子。老来得子就有一个坏处,因为年纪大了未免对孩子有些娇惯,即使不想娇惯,想管也有些有心无力。再加上姥爷和姥娘本身也不是啥会过日子的人,所以西远的大舅、小舅包括西远娘,能干是能干,但是都不大会过日子,这也是奶奶不肯让西明文夫妇单独过的原因。
  姥爷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这一点西远即使没有去过也体会出来了。西远每次在聚德楼结完账,都会把钱分几类,一类是整数的,回家交给奶奶,让老人家放起来,奶奶放东西从来不忘,别看不认字,放起来多少都心中有数,这让西远很为惊叹。
  剩下的散碎银子铜钱,一部分做为家里平时的花销,一部分西远按照比例分给家里人,做为私房钱,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包括西韦和卫成都有,这样自己想买什么小来小去的东西就不用张嘴跟家里要了。
  只不过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多,西韦和卫成的少罢了。至于西远,他当然更不会亏待了自己,而且聚德楼的分红,以前因为和孙叶借债没告诉家里,西远是慢慢地还清的,现在没债了,也不能一下子就多出来那么多啊,那样指正露馅,所以西远决定循序渐进地增加聚德楼分红的钱数。
  还有一点,就是卫成以后长大了,是没有权利分西家财产的,少的能给,家里人现在也不能说啥,可是,西韦和西远这一代跟卫成感情深厚,不会计较,谁能保证以后的子孙会不会去挖这些老底呢?
  西远却不可能让弟弟长大了光身另立门户,因此他打算偷偷给卫成置办些财产,等卫成自立门户了再给他,以确保卫成以后衣食无忧。
  在西远心里,他的弟弟,卫成也好,西韦也好,就应该能够活得自由自在、意气飞扬一些,不必为五斗米而折腰,不必因为钱的原因儿委屈自己,大富大贵可能不会,但是小康之家,西远自信还是能给他们提供的。
  至于西远自己,他是家里老大,以后一定要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西远有时觉得自己现在外表是个少年,内心像个老人,既要考虑长辈养老问题,还要考虑弟弟们未来的事情,还有家里生计问题。
  也许是西韦和卫成自然的依赖,还有家里人的信任,激发了西远心中的责任感,才使得他不得不考虑这么多。
  想远了!西远之所以感觉到姥爷家日子过得不好,一个是大舅现在已经三十多了,还没有成亲,小舅也已经有二十一岁,仍然没有定下亲事;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娘和他爹手里的私房钱总是攒不下,实际上又没看到他们怎么花,西远猜测都是给姥家拿去了。他娘每次从娘家回来,他爹都不怎么高兴,谁家有钱也架不住这么搭帮啊,西明文脾气再好也有怨言。
  “奶,我姥爷家日子为啥过得这么紧巴啊?”西远问奶奶,按理说大舅和小舅都是壮劳力,家里还有六亩田,不应该把日子过成这样。
  “为啥?”奶奶眯缝着眼睛往出挑黄豆粒,西明武家做豆腐,做之前要把坏豆子挑出来,奶奶就拿了一个高粱杆做的盖帘儿,盖帘儿放到腿上,底下用一个盆子接着,抓一把豆粒往盖帘上一放,用手一扑拉,好豆粒就顺着秸秆往下滚到盆子里,剩下的再把坏豆粒挑出来,奶奶没事儿的时候就帮着挑一些,有时候几个小的也帮着上手挑。
  “还不是不会算计着过日子呗,你姥爷以前是给大户人家做管事的,后来人家搬走了,他没跟去,不会过咱这小老百姓的日子。”奶奶挑完了一把,又抓了一把豆粒放盖帘儿上,西远也伸手跟着挑。
  “你姥娘啊,以前也是有钱人家的姑娘,后来家里败了,前边的那个没了,嫁的你姥爷,两个人对付了,都不会过咱这穷日子。”原来姥爷和姥娘还有这样的历史。
  “过日子啊,不能有好吃的一下子都吃喽;有粮食,就天天吃干米饭。得算计着来,秋天时候打多少粮食,剩下多少?这是一年的吃食,算计算计,看看一个月能摊到多少,一天能摊到多少,哪顿吃干米饭,哪顿吃稀粥,都得合计好喽,这才能年头到年尾都不挨饿。不能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那到卯年还不得扎脖儿嘛。”这就是所谓的量入为出吧,西远想。
  “可不能有粮食,天天吃干米饭,没多少了,天天喝粥,一点儿没有了就扎脖。过日子哪有那样过得?你姥娘家不就是这样么,不然他们家咋年年粮食不够吃,吃不到老秋啊!”原来姥娘家过得是“三天小地主,七天小富农,二十天小乞丐”的日子,这句话是上一世西远身边那些月光族用于自嘲时说的。
  “你姥娘啊,以前是好日子过得,不会算计着过日子,她娘家以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财主,人家都说他们家拿着珍珠当弹球,拿着鸡蛋当耍羊拐的口袋儿扔。所以啊,也不会教闺女和儿子,你娘和你两个舅舅都不会过日子。”
  听了奶奶的话西远在心里点了点头,穷人也有穷人的逻辑,也有穷人的活法,这其中未尝没有生活的哲学在里面。
  “你姥家人啊,都不坏,心肠好着呐,干活也能干,你们去了,他们家有一斤肉,不会给你吃八两,你小时候咱家有时忙,照顾不过来,你还上姥家待过呐,回来一个劲儿的说想姥家,是不是都不记得了?那时候你还小呢。”奶奶可能觉得自己说的那些会让西远不待见姥家人,赶紧又补充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