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农家子的方圆天地 (焱碟)


  “好小子,让老妈再合计合计哈,反正秋收过两天也就忙完了。哎!你先别走,过来再好好说说你说的那个煎饼怎么做的,我先试试。”
  晚上他们家的饭桌上就端上了煎饼,可把初文高兴坏了,在饭桌上第一次看见这个东西觉得挺新鲜。
  说动了初妈妈,事情就变得顺利起来,今年家里种的还正好是绿豆、黄豆等熟的比较早的豆类,加紧忙完了秋收,终于在学校要求的日子前在镇上找了间平房,选了周末母子俩大包小包搬了进来。
  这个平房屋主是两位花甲老人,子女在t市买了房,要接老人过去。乡下的屋子卖了也不值钱,空着又长荒草。正好和初爸爸还有几分交情,房租就象征性的每月收几十块钱,权当是让初妈妈看房子了。
  初爸爸用马车送两个人过来的时候还挺不解,这两人不就去住两个月吗?家里的锅碗瓢盆带了不少,不知道的还以为搬家呢。最诡异的是初妈妈还让他明天把园子里的白菜和土豆拉上一车过来,难道打算一冬天吃土豆白菜吗?
  “白老大,儿子正在长身体,你可别为了省钱整天给吃白菜啊!”
  “就你聪明,我儿子我还能饿着,好好赶你的车吧!”末了又不忘再次叮嘱了一边明天送白菜和土豆的事情,还说了些初文爱吃的菜,让初爸爸记得转告初奶奶知道,弄给初文吃。
  初爸爸和初妈妈说话都不是软调子的人,性子也都不是软的,大嗓门直来直去,但奇异的是两个人从未真正吵过架,初武上辈子加上这辈子都没见过。
  他上辈子就无数次幻想过和白清浅也能过上这种相濡以沫的平淡日子,可惜事与愿违,当时的愿望成了笑话。
  初爸爸前脚一出门,初武和初妈妈后脚就上了街,初武照着前世印象和初妈妈备齐了做煎饼的工具,一圈买下来加上煤球花了300块钱,全部搞定。
  因为打算看看效益再说,东西买的也不多。至于三轮自行车,初妈妈就干脆向熟人借了一个,又找了个手巧的按照初武的描述做好了煎饼摊子。
  买回了东西,初妈妈就把初武赶进屋子里让他温书,自己动手做起了明天打算卖的面食。300块钱都扔进去了,可不能白扔。
  周一上午的课,初武都没怎么听进去,一想到老妈会不会对摆摊不习惯就恼恨自己现在没什么更好的主义挣钱。
  中直到中午奔出了校门初武才放下了心。初妈妈此时和卖糖三角的女的聊得火热,已经姐姐妹妹的叫上了。眼看学生陆续出来了,她也不怵,有人上去买就乐呵呵的给人拿东西,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人上去买了她的烧饼。
  “妈,我想吃煎饼,你给我做一个呗。”说着初武就站到了初妈妈旁边,接管了卖烧饼的事情。两个烧饼5毛钱,加两毛钱就给一小份白菜做的咸菜,或者加3毛钱就给一小份土豆泥。
  富原镇中学的学生早吃糖三角吃的叫苦连天,今天看见门口多了个摊子,都忍不住过来买一份尝一尝。
  这时初武班里的同学都已经陆续出来了,看见初武在这边卖起了小吃,都忍不住过来瞅一瞅,又打趣两句,顺便掏钱打算捧场。
  这时初妈妈给初武做的煎饼已经好了,初武当下握在手里咬了一口,又放在小摊上显眼的位置。香味吸引了来买东西的人,纷纷问这个怎么卖的。那时候富原镇可没几个人见过煎饼,这东西可不在当地居民的食谱上。
  “这是煎饼,我妈做的特色小吃,一块五一份”。初武看成功提起了大家的兴趣,忙不迭卖力推销。
  其实煎饼定这个价,也算高了,现在东西都没有涨起来,一个鸡蛋也就两毛钱的时候。初武定这个价也就是卖个新鲜,这在当下、此地可是独此一家绝无分号的。
  最近因为住宿伙食变得有些惨不忍睹的学生们看初武吃的香,忍不住掏了钱买了自己也尝尝。卖的倒是比初武预期的都好。果然中国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是四海皆同的,这些学生身上还真是带了些零钱。
  晚上回家,和初妈妈一算账,一中午就净赚了将近130块钱,可把初妈妈乐坏了,直呼我儿子好机灵。
  初妈妈摆了两个多月的摊子,学校放寒假了。
  初爸爸刚开始知道老婆孩子摆摊的时候,可是生了好一阵闷气,也不可能真砸了老婆的摊子把人领回去。看看摊子的每日收益,最后也就默认,只怪自己没本事不让妻儿受这个罪,把初文托给了初奶奶,往镇里跑的就越发勤快,帮着老婆打打下手、出出力气。
  初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课程都顺利跟上了班级。因为乍然重生带来的对课本的陌生感已经全部退去,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在老师夸奖的时候,忍不住汗颜,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们竞争什么的,而且等于自己重学一边,想想都汗颜。
  初文也是班级第一,一双儿女都这么争气,对初爸爸和初妈妈来说可比两个多月挣了小一万还让人兴奋。

  第4章 一份合同

  那时候手里有个小一万的那叫万元户,说话都要比别人有底气些。
  过年的时候因为手里有了小钱,初妈妈买了很多奶糖和饼干,又给全家人置了一身行头,可把爱吃甜食又爱美的初文美的冒泡,也不再抱怨父母把自己扔在爷爷奶奶家没搭理的事情了。
  初爸爸和初妈妈对现在的情况还挺满意,打算初武开学了接着去做这个小生意。初武却又动起了脑筋,早晚会有人认识到这个小本生意的好处,他记得他在市里复读的那年富原镇中学校门口的摊子就多了起来,他还因此怨念了好长一段时间自己没选择的吃了三年糖三角的事情。
  真到那时就不值得让妈妈为了一点薄利去辛苦。而且他能想象到外边的世界正在日新月异,这个小摊离自己成为富二代的目标可是远的很。
  “大队(是村民对村委会的称呼,沿袭了生产队时的习惯老一辈的都那么叫)打算用地给我顶工资呢,你说我们要那么多地有什么用,我们俩又种不过来。”在年后第一次去了村支书家回来后,初爸爸不由沮丧的向初妈妈抱怨。
  初妈妈也对这个决定不怎么高兴。“大队每年那么多农牧业税就连两个老师的工资都给不起吗?”
  初武听到这里终于想起来了。初爸爸和初妈妈婚后,初爸爸就在村上的小学担任了教师。那时候小学教师叫民办教师,都是村里负责付工资的。初爸爸做了11年的民办教师,每年年末要工资都像一场拉锯战。那时候初爸爸的工资一个月40块钱,一年480块钱。就这么些钱,村委会也会“没现钱啊、真没办法啊”的拖,调子拉的老长。
  因为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总不能每年巴巴的等这种还不一定能拿上的工资,在初武初二的时候初爸爸终于撂了挑子。想想应该是去年的事情,只不过在重生的初武印象里爸爸当老师是很久远的事,一时没有想起来。
  “那咱们就要地呗。”初武插口道。
  “要地?要了地也伺候不过来。我和你妈妈两个人起早贪黑能忙过来现在分到的地就不错了,铲不出来,种上了也会荒了。再说就我们村这坨子地要是不下雨都没办法浇水,种多少赔多少。”
  此时,种地纯粹是力气活。以后会出来的播种机、除草剂、收割机连做梦都想不到,至少如今这个地方是没有的。父母两个人种上七八十亩地已经就很忙。
  可是初武前几天想到的下一步计划就是以有地为前提的,现在送上门来的地怎么可能不要。一定要说服爸爸从大队那里拿上地才行。
  “是啊,要了地咱们种不过来,也卖不出去,大队不是整人呢吗?”初妈妈发愁。
  要说石头村这个地方,人少地多,可以说是富原镇所属的村子里人均耕地最多的一个村。解放前这地方普遍人少地多,村子之间大片的草牧场,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属地划分。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日亦明确,人口多起来了,开荒种地越来普遍,这临近村子的边界划分开始显得重要起来。但那么多年下来都没有个明确的边界,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能划分的所有村子满意。
  清官难断家务事,镇上也没能拿出个大家都满意的章程,最后这地主要是靠武力划分的。
  两村之间有土地纠纷,好!叫上村子里的青壮年打一架,落跑的就是输了。石头村虽然人少,但是对外的时候出了名的团结,大小群架十余场打下来硬是一场没输,成了如今场面。虽然说石头村百分之九十都是坨子地,但是架不住多呀,所以在靠地吃饭的方圆百里石头村还算富村了。
  但也正是因为多,石头村就没有说是需要买地种的,村里分的都种不过来呢。外边或许有人想买的,可是此时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农村,你在离家百八十里远的地方种地,一天时间还不够赶路的。所以说在石头村如今一亩地10块钱,愣是没人买。也难怪初爸爸和初妈妈发愁。
  “前两天还有大仙说是今年双龙出海会大旱呢。”初妈妈又添了一句。
  “别听人胡说八道,你还是念过高中的呢!”初爸爸嗤之以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