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久照感叹道:“蒋老先生真是的很喜欢研究这些历史资料。”
俩人在博古轩又待了一会儿,就回到了小洋楼当中。因为事先的叮嘱,徐久照一句也没有提遇到蒋二先生的事情。
蒋忻陪着游玩了几天,积攒了一堆的事情不得不去处理。
再过两天,联展的评比结果就要出炉了,徐久照和邹衡新还有赶来敦促这次全国联展主办方的刘新华一起去了展厅。
刘新华年岁也不小了,四十来岁,长得文质彬彬,带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
他身上带着一股当官的人身上特有的气场,徐久照本来以为他不好相处,但是实际上刘新华对于老师的这位充满才华的小弟子闻名已久,对他倒是挺和气。
甚至还幽默的说道:“你直接叫我刘师兄就好了,千万别叫我二师兄。”
虽然徐久照压根没能理解这话的笑点在那里,却从善如流一丝不苟的叫了一声:“刘师兄。”倒是给刘新华留下了小师弟不苟言笑,没有幽默细胞的错误印象(也可能不是)。
他是专门负责管理全国各处隶属于美协范围活动的官员,对联展主办方来说他就是专管。
之前刘新华的秘书就打了电话来,这次的联展氛围顿时一变,那些明显就是来混资历却因为邹衡新横插一手而白费心思,后来又不死心的跑来胡搅蛮缠的人立马消失不见了。
邹衡新今天来是履行评委职责的。联展的报名已经截止,到现在开始就可以进行作品评审了。
邹衡新走到展厅里,却发现陶瓷组那边吵吵嚷嚷的,邹衡新皱着眉毛,不悦的看着那些人把本来应该安静的展厅,喧哗的跟菜市场一样的人们。
刘新华看了看老师的脸色,低声说道:“老师,我过去看看。”
邹衡新淡淡的应了一声,站在这边不动脚了,他可不愿意跟那些人挤挤攘攘。
就徐久照理所当然的在这边陪伴着老师,邹衡新扭头对他说道:“你在展厅里转转,也看看其他人的作品怎么样,吸收一些设计思路也是好的。”
徐久照说了一声好,不放心的又看了看邹衡新,邹衡新笑着朝他做了一个赶人的手势,徐久照这才走开去展厅里边转着看。
这次联展的展馆相当的大,总体分为东一东二、西一西二,四个大厅。
陶瓷、绘画、书法篆刻、雕塑造型四大类展厅。
徐久照首先走进了陶瓷的东一厅,向着展台上看去,各种造型千奇百怪的陶瓷艺术品陈列在展台上。
方的圆的扁的,动物的,人形的,几何形状的陶瓷烧制品看的徐久照一愣一愣的。
他半晌无语的站在那里,怪不得邹衡新老是说他的思想放不开,如果要是跟这些人的陶瓷烧制品比较,他确实是放不开,他还是宁愿收着吧!
这些瓷器大部分都是工艺造型的摆件。
陶瓷发展到后来逐渐的从日常用品脱离,成为了单纯的陈列欣赏摆设他不是不知道,可是这种古怪的东西他实在是没觉得能欣赏的起来啊!
这些人已经完全不讲究什么对称美,整个器型扭曲四射,徐久照低头一看,作品名字:水滴。
徐久照:呵呵。
要不然就是一个好好的瓷器,只有一半是陶瓷另外一半竟然是木材编制而成,而瓶身上还有几个洞,边缘看上去竟然像是鞋上穿鞋带所用的金属边圈镶嵌。
刨除这些让徐久照完全不能忍的作品,还是有一些类似传统造型的陈列瓷摆件,然而走进了一看徐久照倍觉的伤眼。
颜色倒是粉嫩漂亮,然而瓷面上那耀眼的高光,再加上展厅灯光的反射,徐久照觉得自己的眼睛都要瞎了。
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追捧柴窑天青色和青色系的窑口作品?
青色那个时候完全就是代表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低调、含蓄、有内涵。
就算是后来流行彩瓷了,那颜色搭配虽然娇嫩活泼,至少看起来趣味盎然,艳丽生动。
就有那颜色鲜艳的瓷器也是沉稳庄重,古拙大气,这样摆在房间里才稳当。
然而这件浅蓝色肩带双耳的痩瓶,不说颜色在釉面贼光的反射下看起来太过刺眼,就连瓶身上的嵌花花瓣上的颜色都跟瓶身上的相冲,丝毫不遵循相得益彰的传统观念。
徐久照被这些现代陶瓷冲击的脸色发白,他闭了闭眼睛,揉了揉额角,默默的走向下一展台。
摆在这件痩瓶旁边的就是徐久照的那件豆青色葵口碗。
在一众让人眼瞎的陶瓷作品当中,这件清贵精致,莹薄如玉,颜色可爱,造型优雅的葵口碗别提多洗眼睛了。
徐久照不知道别人的审美怎么样,反正在他自己看来就算他这件瓷器烧的传统了一些,保守了一些,在瓷胎和釉面都是出类拔萃的出众,造型上也还算可以。
没有敌手可以相媲美。
徐久照安心了,这次应该不会叫老师失望。
徐久照又走去别的展厅看了看其他组别的参展作品,最终得出了一个比起现代艺术,他还是更喜欢古典艺术一些的结论。
全部看完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徐久照觉得他走开的时间有点久,担心邹衡新找他,就快步朝着评审员所在的中心展厅走去。
等到他走到那里的时候,意外的发觉这边还在不停的争论着什么,而他离开时独自站在一边的邹衡新这会儿冷着脸站在人群的中心。
徐久照眉毛一皱,倒是没有贸然的闯过去,他细细的观察,这些人隐约的分为两个群体站立着。
人们互相说着话,总是一边说完,另外一个群体当中马上接上,两边互不相让,毫不退让的坚持自己的主张。
刘新华抱着胳膊站在中心老师的旁边,但是从他的站位上来看,正处于两个群体的分界线上。
“……我还是那句话,这展览举办就是为了给国内年轻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提高国内陶瓷艺术的水平。”站在邹衡新左手边的一人咬字强调“国内”二字上。
“你这是本位主义思想,很有徇私的嫌疑啊。”马秀山慢吞吞的说道,“再怎么说,《三月桃花》的作者也是我们国家的年轻艺术家,虽然现在他旅居国外,却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金奖颁给他怎么就不合适了?”
之前说话那人说道:“但是在我看来,从器型还有瓷胎釉面上来讲还是那件豆青葵口碗作为金奖才是名至实归。”
马秀山讥讽似的一笑说道:“按照你的意思,这件在国际赛事上获得过佳作奖的作品,在我们的联展上却被一个无名小辈打败。让国外的媒体知道了,不会说你怎么样,只会说我们评委会有黑幕!”
第35章
徐久照不动声色的站在一边听了半天,根据他们的只字片语,慢慢的理清楚了事情。
原来之前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有一位从国外归来的年轻陶瓷设计师参加了这次的全国联展。本来这也没什么,全国联展的包容性极强,不设任何门槛。但是等他把参展作品交上来,当场就有人惊呼“这不是今年欧洲五月展上获得佳作奖的《三月桃花》?”。
那年轻陶瓷设计师名字叫做李松岩,他矜持的笑道:“没错,就是这件作品。怎么?难道全国联展不允许参加过国际赛事的作品来参展?”
叫出这件作品名称的工作人员当即摇头说道:“怎么会呢,只要是在最近一年内创作,只参加过当前年度赛事的作品都可以报名参加展览。”
这也是艺术界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情况,毕竟很多艺术家年产量非常的低,有的甚至两年才能拿出一件作品。
而他们的作品并不被限制只能参加一个比赛性质的展览。
这就跟电影作品一样,参加了国内的电影节还可以去参加外国的电影节,把国内国外的奖项都横扫一遍那才叫做本事。
只不过那工作人员私底下也感觉到诧异,没想到这位在欧洲五月展上获得了佳作奖的设计师会把这件作品送到他们举办的这场联展上参赛。
并不是他妄自菲薄,崇洋媚外,觉得月亮是国外的圆,而是国内的整个陶瓷艺术发展的现状就是如此。
虽然中国是陶瓷的发祥地,并且从唐代开始我国就出口大量的陶瓷到世界各地。景德镇成为瓷都之后,明清两代更是得到了辉煌的发展。
但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打从清末民初开始,景德镇的瓷器行业就开始走向下坡的道路,受到当时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国范围的陶瓷行业都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倒退的迹象。
直到战争结束,新的国家建立,这种情况才开始慢慢的好转。然而跟其他的行业一样,发达国家此时拉开国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差距。
虽然后来慢慢的迎头赶上,老一辈人当中也诞生了以邹衡新等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大家,后一辈的成长却并不理想。
到徐久照穿越的现在,抛却传统技艺的高仿瓷还有陶瓷大家们的艺术作品,占据整个国内高档日用瓷市场的是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的瓷器。虽然国内接受出口瓷的订单,生产的瓷器也还算设计精美,制作精良,但是市场上充斥的却全都是低档次质量不好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