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明穿耽美]清和 番外完结 (来自远方)


如果不是张昺谢贵都被燕王砍了,张信跟着燕王造反,王府外的守军也不会群龙无首,更不会溃败得如此之快。自己不会被乱军裹挟,一路退出了北平。
想到这里,余瑱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后悔是没用的。既然宋都督将他当成了弃子,死在沙场上总比被朝廷问罪要好得多。
他死了,至少能为家人避祸。
北平城内,战死士兵的尸体都被收敛,城内燃起了无数支火把,燕王骑在马上,虎目威严,沉声道:“吾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亲子,受祚以来惟务循法守分,尔曹所共见。今天子无道,受奸臣蒙蔽残害宗藩,已削夺五王又及于吾,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吾义于奸邪不共戴天!遵太祖高皇帝训,自今起兵靖难,扫除奸臣,荡平宇内,清君侧!”
恰逢旭日东升,雾开青天,燕王一身铠甲,威风凛凛,让人不由得拜服。
“我等愿附骥尾,助王爷荡平宇内,扫除奸臣,匡扶社稷!”
“我等愿追随王爷!”
“王爷千岁!”
有了上次宣扬造反理论的经验,无论燕王还是张玉朱能等人,业务都变得极其熟练。
燕王给了梯子,立刻有人哭着喊着上去扶,其中,何寿喊得最起劲。
先前的工作没做好,打不下城门,让顶头上司很不满意,这一回必须好好表现,表现好了,今后才有前途可言。
徐忠进城时,正巧赶上大表忠心的机会,一点也不含糊,立刻下马,扯开嗓门,瞬间压倒一片。
论起嗓门,边军的汉子惧过谁!
孟清和同旁人一起跪在地上,溅在脸上的血迹已经干涸,皲裂成块状,很不舒服。
难受也不能擦,这是参加战斗的证据。没见围在燕王身边的那几位,杀人功夫过硬,下手太利落,反应太快,一点血没溅上,只能自己动手抹,个顶个的红脸关公。
燕王仍在慷慨激昂的演说,话中多次提及他是洪武帝和马皇后的儿子,为自己再镀一层金。
建文帝并不是太子妃常氏所生,他的母亲先是侧妃,后为继妃,严格算来,他是“庶子”出身。燕王如此强调,是为在身份上表明立场,比起朱允炆,他才应该是正统。
不管旁人怎么想,反正燕王就这么说了。
表示怀疑?后果自己掂量。
孟清和是打定主意跟随燕王靖难,为权利财富美人奋斗终生,就算朱棣说他是火星人生的,又有什么关系?
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人,想必不少。
众人三表忠心,表示一定团结在燕王周围,高举靖难大旗,一心一意走造反道路,坚决不动摇。燕王顺势勉励几句,承诺跟着老子去靖难,好处绝对不少!房子票子不是问题,官位也不在话下!
众人再次高呼,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燕王趁热打铁,任命朱能为前锋,率领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追击宋忠。
同时派出燕山护卫,给住在附近的兄弟们递个话,老子要靖难清君侧,扯旗造反,你们看着办。
朱棣做事的风格很像朱元璋,要么不做,一旦做了,必定一条路走到黑,前边没路了,也能开出一条路来。斧子锤子没用,直接用炮轰。
在这一点上,建文帝比不上永乐,更比不上洪武。该决断的时候总是颇多顾忌,注定坐不稳江山,成为输家。
兄弟们待到燕王造反的消息,反应不一。
有人在观望,有人跃跃欲试,反应最大的是谷王,不知这位怎么想的,接到消息,二话不说,收拾行李直接奔往南京,还是夜奔。
朱棣也是相当不解,和他做邻居不安全,跑到建文帝的地盘上就安全了?
肯定是脑袋被石头砸了。
不过,现在他没太多时间去考虑谷王脑袋被砸出多大的坑,战争过后,北平城内的居民需要安抚,兵器粮秣需要大规模征调,从乡间抽调来的大批精壮需要安置,所有的事情堆在一起,燕王府上下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孟清和也不得闲,奉命带人缉拿城内细作,安置投降的敌军,还要配合城内的兵马司,处理一下环境卫生问题。
这些“重要工作”都是世子为他争取来的,从沈瑄手下借调他这批人马的时候,沈指挥竟然当场表示同意。
孟清和很郁闷,眼下可是建功立业的最好机会,之前的战斗结束后,他以为自己又能升上一级,千户没有,副千户也行啊。
结果呢,他是上午片警下午狱警,抽空还要抓一下城市卫生工作。
这算怎么回事?
挤破头进了世界五百强,正踌躇满志,结果人家告诉他,别的岗位都满了,你这先拿把扫帚凑合一下。
先扔扫帚后掀桌?
孟十二郎表示,不能这么干。管他什么工作,工资一样拿,做好了都会有前途。
自我安慰十分奏效,再见朱高炽时,哪怕心里想捶他一顿,脸上仍能保持笑容。
朱高炽一边用高粱饼子磨牙,一边给下边安排工作,老爹要亲自出征,北平城内的政务,一多半都压在他的肩头。这段日子以来,他又瘦了不少,虽然还是能把朱高煦和朱高燧一起装下,走路却不再需人搀扶,偶尔还能跑几步,看得燕王妃和世子妃一起抹眼泪。
世子妃姓张,不久前给朱高炽生下了长子,同样是个大胖小子,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不太喜欢大胖儿子,却相当喜欢大胖孙子。朱瞻基是他的嫡长孙,在重嫡重长的明朝,他的地位比他爹还要稳固。
孟清和还没能荣幸的瞻仰一下婴儿时期的明宣宗,这是位能把亲叔叔罩在铜缸里烤的猛人,虽然有考据认为这是胡说,但朱高煦死在他手里,到底是不争的事实。
待奏事的官员离开,朱高炽示意孟清和不必拘束,“王安,给孟百户上茶。”
孟清和却不敢真的放松,“世子召卑下来,可是有事吩咐?”
“的确有事要请孟百户帮忙。”朱高炽从桌上拿起一个蓝皮本子,递给孟清和,“在南京时,孤发现孟百户精通算学,王府正是用人之际,孤请示过父王,留孟百户在北平,此次便不需随军出征。”
孟清和有点没听明白,这是打算给他换份工作?
“父王已下令擢升孟百户为燕山后卫指挥佥事,领兵保卫王府,随孤听用。”
燕山后卫指挥佥事?
孟清和看着朱高炽,朱高炽憨厚的笑笑,又拿起一个高粱饼子,继续磨牙。
“孟佥事,快谢恩呐。”
见孟清和发愣,一旁伺候的王安提醒了一句。
孟清和瞬间回神,“卑职谢王爷,谢世子!”
幸福来得太块,饿着肚子的时候,突然被个肉包子砸中,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孟十二郎这边升官发财,宛平县学内却是人心惶惶。
县学教谕和训导前往县衙拜见大令,至今没有回来,县学中的生员和儒师也是各有思量。
比起痛斥燕王起兵造反,大部分人担心的是自己的前程问题。
还有一个月就是秋闱,燕王造反,他们还怎么考试?就算北平府照常举办乡试,考出的成绩,朝廷会承认吗?
燕王正造反呢,他地盘里出来的举人,建文帝是脑子发抽了才会重用。
虽然建文帝时常会抽上一抽,这么明显的错误,他应该不会去犯。
县学一角,以杜奇、刘艮为首的几名生员高声痛斥燕王起兵造反是不守臣节,无君无父。
比起这些脸红脖子粗激昂澎湃的人士,其他人多是面带忧虑,极少数会如孟清海一般,面色不变,平静如昔。
本月的考评,他已被降为三等,想参加乡试也不可能。闻听燕王造反,吃惊之余,隐隐有一股兴奋升起,这是个机会,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
半个时辰后,教谕和训导从县衙返回,也带回了燕王府征辟英才的消息。
宛平县令贺银及县衙一干官吏已旗帜鲜明的拥护燕王,若是响应燕王府的征调,也将被打上个反贼的记号。
身在北平,参加乡试是不可能了,入燕王府办事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若是燕王能够成事……从龙之功,只要想到这四个字,许多人的心都开始跳得飞快。
但他们都在观望,心中有了计较,表面还需要矜持一下。
等到有人带头,其他人才会陆续响应。
结果大出众人预料,杜奇竟然是第一个!
刚刚这位不是还在大骂燕王不君不臣?现在竟是这么迫不及待,果然是个伪君子!
教谕同训导有些吃惊,不过既然有生员做出表率,还是一等的杜奇,倒省却了他们诸多麻烦。
有了带头的,站起来的人就多了。孟清海是中途起身的,夹在一众生员中并不显眼。
看到孟清海,县学教谕面露不愉,到底没有多言,只告知诸多生员,明日准备妥当,随他前往县衙,由大令考察再举荐入王府。
孟清和并不知道自己这位堂兄的打算,此刻,他正埋首案牍,累得两眼发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万人的军队,所需粮草,骡马,武器等,样样都要安排妥当。
朱能充任先锋,率领部队已经出发,燕王将带领后军紧随其后。燕王亲征,各军的提调官丝毫不敢马虎,进出奏事不能跑,全都用上了竞走的速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