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明穿耽美]清和 番外完结 (来自远方)


一条斗篷披在肩上,沈瑄骑马,给孟清和准备的却是马车。
车里备了手炉和热水点心。看着样式有些奇怪,固定在矮桌上的大肚水壶,孟清和缓缓的笑了。
捧起手炉,掀开车帘,沈瑄恰好转头,四目相对,并未持续几秒,看入对方眼中的面容却似永久。
靠在车壁上,孟清和闭上双眼。
决定了,就不能后悔。
为了家人,他拼了一次,赢了。
为了自己,他要再拼一次。
无论输赢,他都不后悔。
洪武三十五年,冬十一月朔,大朝。
随着奉天殿响起的礼乐声,身着朝服的文武大臣分作两班,步入大殿。
“跪!”
伏地拜见天子之后,殿中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一股紧张的气氛不断凝聚。
再宣奏事之后,一名礼科给事中步出文臣行列,朗声道:“臣有奏!臣参定远侯沈瑄立身不正,肆行不修,结交朝臣,图谋不轨,欺君罔上!”
此言一出,右班武将纷纷怒目而视,尤其是朱能张辅等人,握着朝芴的手都暴起了青筋。若非在大殿之上,顾忌不小心闹出人命,对天子不好交代,百分百会冲出去给他一顿老拳,
立身不正,图谋不轨,欺君罔上?
文臣言官的一张嘴,上嘴皮碰下嘴皮,红口白牙的泼脏水,如此肆意污蔑,也不怕天打雷劈?!
龙椅之上,朱棣的脸色也变得阴沉。
冕冠垂下的旒紞遮住了他的面容,却遮不住他周身蔓出的杀气。
或许是龙椅位置太高,也或许是言官们的抗压能力非同一般,六科都给事中有四人出列,左右给事中也呼啦啦的站出来一大半,异口同声参奏定远侯。
从生活作风问题到独特的兴趣爱好,再到京城流言,巨细靡遗,每条都能说出花来。这还不算,宅基地多占,在院子里私搭乱建,不遵太祖高皇帝诏令,在花园里挖水塘都要说上一句。
说到激动处,连前定远侯沈良都被拉出来增加说服力。
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亲的立身不正,曾被高皇帝数次斥责,还牵涉进蓝玉谋反案,做儿子的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有甚者,当庭痛哭,痛心疾首道:定远侯好杀成性,生活作风不正,京中百官人人自危。此等人怎配为侯爵?怎堪称一等功臣?
必须除爵,罢官,抄没家产,流放!
和他有关系的,例如张辅等人,也要加以追查,以正朝纲!
“请陛下明察!”
“此无耻之徒,臣等不愿与他同朝为官!”
言官越说越激动,有武官站出来为沈瑄说话,很快被文臣给顶了回去。
朱棣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黑来形容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要杀人的前兆。御台旁的郑和后背发冷,恨不能冲下去一拳一个,把唱作俱佳的文官统统锤死。
你们找死,也别带累旁人!
被骂得狗血喷头的沈瑄始终没有发言,在朱棣将目光转向他时,出列,跪在地上,背脊停止,面容刚毅。
什么话都没说,却也是什么都说了。
武官们全都握紧了拳头,不说朱能张辅,便是后投朱棣的陈瑄等人也是双目赤红。
跪在大殿中的定远侯,让他们想起了建文朝无辜被参的同僚。
守国,卫疆,在战场上拼死,却要被这群言官攻讦!
何辜!
皇帝迟迟不肯表态,言官们以为得计,战斗的激情越来越高。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刚要出列,趁机加一把柴,却听身后传来一声咳嗽。转过头,眉头一皱,杨士奇?
迟疑之时,右班武将中已站出一人,手持朝芴,腰悬金牌,相貌俊秀,不似武将,倒似文臣。
正是兴宁伯孟清和。
“陛下,臣有话说。”
见兴宁伯出列,文臣大多露出轻蔑之色,只有同孟清和打过交道的解缙等人面露深思,隐隐觉得,今日之事,怕是会另起波折。

第一百零七章 兴宁伯威武

孟清和打断了言官们的发言,自右班武将出列,跪于奉天殿中,朝服上的白泽须发皆张,慑人的气势在无形中蔓延。
文官了不得?文官就能随意罗织罪名污蔑朝臣?
言官了不起?从七品就敢指着朝冠七梁的侯爵大骂?
骂本人不算,连成了神位的老爹都不放过,这不是耿直,这是混账!
既然越过了线,就别怪他下黑手,不留情面了。
“陛下,臣有话说。”
孟清和手持象牙芴,规矩行礼,没急着发言,而是先征求领导意见。
此举同刚刚蹦高喷唾沫星子的言官形成了鲜明对比。
什么叫上下有别,君臣之分?
后世职场,对老板都要表示出相当的礼貌,何况是封建王朝的皇帝?
发工资的大佬没发话就一蹦三尺高,在建文朝叫直言,在洪武朝和永乐朝就是找死。
如果文官们之前不了解永乐帝的脾气,有了法场上成排落下的人头,还敢玩直言,还敢未经大佬同意就蹦高,还是对着大佬的心腹和义子蹦高,这简直是逼着永乐帝向他们再举起屠刀。
法不责众?
孟清和摇头,这一招在永乐帝面前压根不管用。
成百上千的都杀了,还在乎朝中这几个?
一朝天子一朝臣,拿谁的工资给谁办事。这些在建文朝抖起来的文官,显然还没完全将心态转变过来。
皇位上坐着的不再是好说话的朱允炆,而是动不动就喜欢操刀子砍人的朱棣!
在他跟前一拥而上,狂踩沈瑄,把奉天殿闹成了菜市场,该说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们太傻太天真,还是表扬一句精神可嘉?为了心中的“正义”,竟不惜用生命做斗争。
龙椅之上,永乐帝微微前倾,旒紞随着他的动作敲击出了几声脆响,朝堂上的文武似无所觉,距离最近的郑和却是一脑门的冷汗。
幸亏兴宁伯站出来了,否则,陛下怕是会当殿杀人了。
不宰上八九十个,这事不能善了。
“爱卿免礼,有话大可以道来。”永乐帝将手搭在龙椅一侧,宽大的衣袖遮住了他紧握成拳的大手,也遮住了手背上暴起的青筋。
“臣遵旨。”孟清和站起身,目光转向大义凛然中的礼科给事中,事情就是这位挑起来的,有充当先锋的精神,就要有被先骂的觉悟,“臣要问赵给谏,可清楚自己都说了些什么?”
永乐帝看向赵纬,赵纬眉头一皱,“自然!”
赵纬曾为大兴教谕,靖难期间,因守卫北平有功,在永乐帝登基之后被升调南京,擢礼科给事中。
原本,弹劾沈瑄一事不该由他挑头,或许是一时间脑袋发热,也或许是读书人骨子里的清高作祟,总之,他第一个蹦出来了。
这也是让永乐帝脸黑的原因之一。
从北平带过来的班底,插进南京文官内部的钉子,第一个跳出来给自己扎刀子,没当场结果了赵纬,朱棣都很佩服自己的忍耐力。
见赵纬没有否认,孟清和勾了一下嘴角,“赵给谏参奏定远侯立身不正?”
“对!”
“生活作风有问题?”
“然!”
“嗜杀成性?”
“不错!”
“结交朝臣图谋不轨?”
“正是!”
一边说,赵纬一边昂起了头,端得是正义的代表,清高耿直。
孟清和哦了一声,继续问道:“还说定远侯如此行径,是因长辈不教之故?”
赵纬正要点头,心头却是一跳,对危险的直觉让他瞬间变得警惕,“兴宁伯此言是为何意?”
孟清和略感可惜,果然能当出头椽子的也不全是傻子。可事到如今,容不得赵纬脱身。不先把他踩趴下,后边一串怎么拎出来?
“赵给谏只需要回答孟某,是还是不是?之前有没有说出这句话?”见赵纬迟疑,孟清和又加了一句,“满朝文武都看着,陛下也是明察秋毫,赵给谏可别知错犯错,不然,欺君罔上四个字,孟某就要还给你了。”
赵纬目闪寒光,脸色阴沉,眼角余光扫过站在他身边的“战友”们,一甩衣袖,大声道:“便是如此,又如何?!前定远侯沈良不修身,不齐家,多次被太祖高皇帝训斥,满朝皆知,乃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兴宁伯要为沈良讨个公道?认为太祖高皇帝斥责沈良有误?” 赵纬冷笑,转身对龙椅上的朱棣道,“陛下,臣要参兴宁伯对太祖高皇帝不敬之罪!”
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文官们的响应。
“臣参兴宁伯大不敬!”
“兴宁伯不敬高皇帝,应除爵!”
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压下来,谅你有一千张嘴也休想脱罪。
为定远侯出头?
这就是下场!
敢同满朝文官作对,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你!
今日,文官们是打定主意要将沈瑄参到除爵,兴宁伯自己跳出来,就别怪他们顺便一起拉下马。
都是武官,也都是跟随今上起兵靖难,据闻同高阳郡王也交情不匪。
想到高阳郡王,少数人双目微闪,正愁找不着机会,兴宁伯自己找死,可怪不得别人!
赵纬等人如看死物的眼神并未激怒孟清和,龙椅上的朱棣也没发话,显然不打算如了赵纬等人的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