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准提洪荒奋斗史 (银土高桂冲土银桂)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银土高桂冲土银桂
- 入库:04.09
“恭喜世尊更进一步,成就无上混元大道,证得虚空自在。”孔雀明王合什一礼,“两位教主命我请你去西方极乐净土。”
“烦劳明王带路。”释迦牟尼佛合什微笑。
“数十年间,一举顿悟混元道果,成就圣人,当真了得。”准提摇头感慨,旁边接引也是一般神色。
极乐净土入口打开,孔雀明王带着释迦牟尼佛步入其间。一应门人弟子,护法天人纷纷合什礼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恭喜毗湿奴十世轮回,终成大道。”准提率先过去祝贺,随后接引亦跟着开口祝贺,然后是大梵天、大自在天、燃灯佛、毗卢遮那佛等人。
“道友既然得证混元果位,我这大雷音寺世尊的位置也该让一让了。”燃灯佛呵呵笑道。
“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释迦牟尼佛也不推辞,毕竟自己是圣人位置,如此并无不可。
“道友以大乘之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有一片净土,与我等交流修行感悟。”接引提醒道。
“老师说得对。”释迦牟尼默运心神,顿时一片不逊于极乐净土的净土延展开来,内有无边庄严胜景,正中间是一座高山,巍然耸立,山顶有祗园精舍,娑罗双树,一枯一荣。释迦牟尼大袖一挥,顿时大雷音寺也被挪入那座山上,毫无不谐。
“心之所化,成就此山,便叫做灵山吧。”他点了点头。
“释迦今日既然成圣,何不在大雷音寺登台说法,让无净土佛国的大众也能领略一番?”准提问道。
“这是自然。”释迦微笑。
不多时,大雷音寺已是修士云集,熙熙攘攘,释迦牟尼佛高升法座莲台,开言讲解三乘妙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是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略水,为了情节完整性和赶完榜单需要,不好意思了,以后会补偿大家的!
第96章 红尘纷扰本无常
这一日,天朗气清,微风吹拂,无忧林沙沙轻摇。准提讲道已毕,众弟子正要离开斜月三星洞。
“龙树,你且慢离去。”准提忽然道。
龙树菩萨躬身合什道,“师尊,请问还有什么事情吩咐弟子,”
“你久在我座下听讲,为我开山弟子,若论精通教理、得我真传,孔雀明王等人远不及你……”准提缓缓开口。
还未等准提说完,龙树便合掌道,“师尊谬赞了。”
准提摇了摇头,继续道:“封神之后,道祖曾召集众圣往紫霄宫,下令圣人不可再亲下凡尘。如今释迦已入灵山,他一干人间弟子大都修习小乘之法,大乘佛法后继无人,众人皆生疑法心,西土纷乱。故我今日要烦劳你下凡入世,一来弘扬大乘教法,度娑婆苦海,救有情众生;二来传下我所创准提法门,使我一脉道统不绝,你可愿意?”
“弟子自然愿意。”龙树菩萨道。
“嗯,你可效仿释迦牟尼,转世投胎入人间,亲身体悟生老病死之苦。如此于你修行大有裨益。”准提又道,“若成大器,须先磨砺。正所谓‘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便是此理了。”
“多谢师尊指点迷津。”
此后龙树菩萨转世投胎,继马鸣菩萨道统,弘扬大乘佛法,著述《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佛门经典,创立中观学说,被奉为“彻见甚深,义之圣者”,受大小乘一应佛门弟子尊崇。
秉承师命,龙树菩萨又传下准提法门,恐后世弟子不识其妙,亲写准提祈请文论述准提咒奥秘。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转回东土,老子遗五千言教化尘世,《道德经》流传,引导众生清心寡欲。
不久又有孔子出,提倡仁爱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教化百姓开民智以仁义道德自处。自此民风开化,不再盲目祭祀;天人相隔更甚,凡人与世间修士的交集愈发减少。孔子因而获大功德。
他当年问道于老子时,老子看他天资卓越,曾动过收徒之念,无奈孔子不愿行出世之道,故作罢。说来亦是奇怪,孔子此人实无半点修为在身,然而世间一应鬼神修士却莫能伤之害之。
到了晚年,孔子安心著书立说,偶有紫气一道,直冲天际,凡夫俗子肉眼难见,但修士一望便知。更有甚时,这紫气会喷薄而起,直冲天际,浩然排空如庆云,竟然隐隐有圣人气象。
老子、孔子之后,九州大地显示出一番思想活跃气象:儒家有孟子、子思、荀子;墨家有墨子、禽子、随巢子;道家有杨朱、文子、列子、庄子;法家有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名家有惠子、公孙龙、尹文子;纵横家有鬼谷子、苏秦、张仪;兵家有孙子、吴子、孙膑;杂家有吕不韦、尸子;阴阳家有邹衍,医家有扁鹊,农家有许行……
一时间,诸子百圣争鸣。除去阴阳家是一个散修门派阴阳宗创立的以外,其余各个流派中人都是凡人出身,无半点修为。各家圣人阐释学说,纯粹是教化众生,授民众为人处世之道,使红尘社会得以自成体系,文明繁衍,不必再仰赖修士之力。
除却百家齐出之外,人间又发生了一桩事,波及了整个东土修士界,造成极大影响。
这件事还要追究到数百年前,周初封神之时。当年划分天人之隔,元始天尊将玉虚宫留在昆仑山上,设下禁制,命姜子牙成就地仙境界再去执掌。随后他便携阐教众门人破碎虚空,一道去往弥罗天玉清境开辟新宫修行。
姜子牙资质鲁钝,任了数年齐侯又尸解转世,重头修炼,终于执掌了原本的阐教祖庭昆仑山玉虚宫。他自知修为浅薄,不能完全代表阐教人间源流,便将自己这一支法脉改名昆仑派。
于此同时,阐教众仙在各自洞府传下的道统也纷纷开枝散叶、兴盛起来,广成子传下广成派、赤精子传下华山派、太乙真人传下清微派、灵宝**师传下崆峒派、清虚道德真君传下紫阳派、玉鼎真人传下金霞派、道行天尊传下玉屋派,黄龙真人传下黄龙派,各门派同出一源,都奉昆仑为尊,彼此同气连枝、互为犄角,阐教遂大兴于世,领袖天下修士。
倏忽数百年,世事迁流,人族于妖族的看法也随之变化。殷末,曾有九尾妖狐奉圣人女娲娘娘之命下凡惑乱商纣,败坏成汤气运。后来岐周攻陷朝歌、妲己被处死时,大量狐族在暗处观看,结果发现她的修为竟比几年前未入宫时高出许多,增速奇快。自此,狐族发现了一条修炼捷径——可以通过天生媚术迷惑人间君王,从而得到人君龙气和国家资源供养修行……
武王姬发定鼎镐京、大封八百诸侯,西周遂立。大批狐族罔顾女娲旨意,用种种手段进入人间朝廷,或依附天子,或魅惑诸侯,最终闹得西周土崩瓦解,春秋战国乱世纷扰。几百年间,狐族也从夏朝时的祥瑞之兽变为人人喊打的妖邪。连带着其他妖族在人类心中的形象也骤降。
玉虚门下本就不喜根性差的异类,这几百年来妖族乱世,致使昔年阐教支持过的周室衰微,人间杀伐不断,惹得阐门诸派大是恼怒。终于在战国末期,昆仑派、广成派、华山派、清微派等阐教诸派联合人间数千散修,共计数万余人,围攻妖族圣地青丘山。
青丘山曾是狐族大圣涂山氏的道场,亦是人间狐族繁衍生息之根源。由于狐性狡黠精明,修行飞快,近几百年又有诸多高手出世,遂被妖族奉为首领。人间修士齐攻青丘山,明着说是讨伐狐族,实则也抱着打压妖族的意思。
也是数百年乱世积累下来的因果业力所致,此次大战愈演愈烈,牵连渐广,几欲不可收拾。最终青丘山道场尽毁,人间妖族修士源流几乎悉数湮没,狐族首领华阳夫人被迫向天道发誓,允诺狐族再不入人间宫廷,若人类对狐族有善举,必须舍命报恩。后世书生贫苦、狐仙报恩的传说自此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