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畲族瑶族等一直都迁徙,尤其在前朝末年,大量的少数民族的人到宁州的大山里面生活,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咱们不能强行要求其改变。”
意识到有不少人在听,谢继宁只能简单的说,涉及到衙门的对策方面,打算之后在和众官员一起探讨。
文景逸自然也能注意到这点,转移话题问道:“咱们说了这么多,你还没有告诉我你对这宁州医药怎么看。”
围绕的有几个人,文景逸之前见过,是宁州的几大药材商,干脆让谢继宁说一下相关打算,让这些大商人放下心来,之后做事配合一些。
文景逸实在不想和这些商人一起喝酒应酬,他喜欢宴会的时候就单纯的吃喝玩乐,谈谈诗文,谈谈感情,而不是谈公事。
偏偏谢继宁说他擅长应酬,将劝这些商人来这集市设点,和畲族的人做药草生意的事情交给他,这些商人都喜欢在喝酒宴会的时候谈公事,搞得文景逸心力交瘁。
领会到文景逸的意思,谢继宁喝了一口茶,提高声音说道:“宁州的历史久远,这其他方面的事情咱们就暂且不说,咱们今天就围绕着这风俗、经济、气候这几个方面来说明我为什么重视这医药一件事。”
周边的人都竖起耳朵听起来,就连茶摊老板都停下了干活的手,轻轻的站在一边,周边的几个小商人叫卖的声音都消失了,还有很多小厮模样的人往其他地方跑去。
“知州大人在茶摊那边讲医学的事情,我家主子让我来找先生一起去听。”
“大家都去听听,知州大人在讲他对宁州医药的看法,都去听一下。”
这样的消息在这集市上传开了,集市虽然简陋,但是人却不少。
因为谢继宁和文景逸之前很关注,相关的事情问询,亲力亲为好几次,加上这是谢继宁上任之后除了整治官员做的第一件事,所以有不少人都对这集市很感兴趣。
读书人,附近的乡绅,大商人,稍稍有点见识的人,都在关注这集市,有的是让家中的小辈,有的是叫下人,来这集市上打探。
有不少聪明的都是自己亲自来,一是看看这集市,打探一下衙门的动向,第二个也是在找机会和知州大人熟悉,拉进关系,至少混一个脸熟。
今日谢继宁先是和畲族的说话,然后有和文景逸走动,身边一直带有侍卫捕快,大家都是悄悄的观望,如今这消息一传开,就算这医药上的事情和大家都不相干,也都很感兴趣的往茶摊走去。
茶摊上,在众人悄悄的注视下,谢继宁开口说道:“这第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宁州上下崇尚巫,百姓“病必招巫觋”(2),百姓重巫而轻医,长期以往,对百姓并非益处,咱们需要改变这种这现象,要让大家生病都去看大夫。”
谢继宁此话一出,原本安安静静在一边偷听的众人都嗡嗡的小声议论起来了,正如谢继宁所言,宁州上下崇巫,就连宁州医署的医官都巫医结合,只是稍偏医而已。
民风如此,谢继宁直接在这集市中说这样的话,大家心里都思绪万千,顾不得是在旁听,都小声的议论起来。
就连文景逸都被吓一跳,原本放松随意坐在小板凳上,立马坐直起来,因为对谢继宁有些信任,所以不曾出言阻止,等着谢继宁接下来的话。
谢继宁自然也知道自己这话的威力,在崇尚巫的地方,说巫是封建迷信,不亚于在和尚面前说吃素不对,要吃肉,一旦说不好,要被打的,这会儿大家都只是小声议论,是因为自己的身份。
想到这点,谢继宁也不停歇,接着说道:“我之前下乡间,见到一家中女子生病,只是让一老妇人手左手提着一只公鸡,右手端着米,走动在村子里面叫魂,那女子明明是淋雨导致微微发热,吃药就能好,偏偏家人用这样的方法,导致女子死亡。”
旁边茶摊老板“哎呀”一声,众人朝他看去,老板一下子瑟缩了,情不自禁的往后面后退两小步。
“老板,你有什么话说,尽管说就是,就算说错了,本官也不怪你。”
老板见谢继宁态度和善,犹豫半响,才说道:“我老娘就是淋雨之后没了的,我从叔叔家借来了养了三年的大公鸡,还是没能将魂找回来。”
谢继宁轻轻的叹息,“老板节哀,乡间地方,大家就算想看医,都没有地方,宁州上下大夫少,所以都求巫,也无可厚非。”
老板抹抹眼泪,在媳妇的拉扯下,站到一边去了。
谢继宁接着说道:“宁州崇尚巫,本官理解,各族有各族的信仰,还有很多巫医也治病救人,巫药有有些是能治病的,并且还治得不错,这些自然还能接着给民众治疗,衙门并不会做什么。”
“但是像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有一张嘴说话的那些,都是些邪门歪道,都不能再存在。”
“当然,本官也了解,这百姓之所以求巫,还是因为乡野之中,良医很少,或者直接没有,所以本官打算在宁州第一医馆,开设医学班,招收各处的子弟学医,学药,缓解这宁州缺医少药的境况。”
旁边有林姓药材商鼓起勇气问道:“大人此言当真,招收各处的子弟,要那些人家的子弟才可以去。”
文景逸见大家都不知不觉的围绕过来,等着听这个消息,干脆直接站起身来,提高音量道:“医馆正在建设之中,已经快要完成,等医馆落成那天,就正式可以报名。”
众人还有追问,文景逸赶忙说道:“知州府衙门会通过公文将这事情发到个乡里,每一个乡都要出人,这些人是要考教的,才德为要,具体的衙门会下发公文下去。”
见文景逸和谢继宁都不打算再多说,众人也不在追问,提前得到这个消息,已经足够了。
大家心里都忍不住心里暗暗的打主意,等之后要想办法参加,这宁州数一数二的大夫教学,运气好,还能直接去医署里面。
虽然对很多官员来说,医官不入流,但是对这些商人百姓来说,医官也是官,俸禄不高,但是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很多。
作者有话要说: (1)《管晏列传》作者:司马迁(汉)
(2)《岭表十说》作者:章杰(宋)
等等还有
感谢在2022-04-25 23:51:04~2022-04-26 19:49: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绯墨羽衣 20瓶;小明、书虫、KKKK 5瓶;木子黎、斯忘那布 3瓶;南橘、无光自华、风扬 1瓶;
第249章 (第二更)
场面安静下来之后, 文景逸眼神示意谢继宁接着说的,谢继宁打起精神说道:“这第二点就是药材的带来的利益了。”
几个药材商情不自禁的往前面走,见谢继宁停顿, 都想催促一二,还是因为理智尚存,知道这是知州,是宁州老大,这才按捺住想要开口的冲动。
“宁州多山地丘陵, 靠海多雨水,气候温润,适合很多药材生长,很多药材只在宁州生长, 药效出众, 很受欢迎。”
林药商见谢继宁和文景逸态度都很和善,所以在谢继宁此话之后忍不住附和道:“的确,咱们宁州的这药材, 江浙一带都大量订购。”
宁州的适合药材生长,但是医药在宁州并不重视, 本地的药材生意并不畅销,这些药商多是和其他的省份做生意, 奈何宁州多山, 交通不方便, 和其他省又有大山阻断道路, 出行不容易, 导致价格很贵,争不过其他地方的药材商人。
对着这些商人来说,还有另外一条路, 通过福州泉州的港口远销海外,但是因为朝廷的政策,在海外做生意并不简单,只有大商人才有机会得到名额,这样下来,很多中小药材商都没有竞争力。
谢继宁见有人搭话,干脆说道:“诸位想和本官谈论这宁州的医药问题的都做下,今日咱们就在这地方,畅所欲言,不用顾忌。”
在一边的老板赶紧将剩下的几张小板凳拿出来,有人伸手接过,有板凳坐的就坐在板凳上,没有板凳的有的抱一块石头来,有的摘叶子,有的干脆就坐在地上。
雷巫、孙大夫、雷大娘子、谢珍珠等等几人也都挤在谢继宁的身后悄悄的坐下,听谢继宁讲这药材的事情。
“本官查询相关的书籍,发现这宁州医药发展也很好,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这样的成药药效出众,很受欢迎。至于药材就更多了,这其中蓝靛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了,作为药材,他清热解毒,散肿消结。(1)作为染料,宁州的靛蓝天下有名。”
蓝三娘拉着谢珍珠的手,点头附和着谢继宁的这话:“我们一族擅于种蓝靛,很受欢迎的,你看我姓氏就知道了。”
谢珍珠竖起手指,挡住蓝三娘子的话声,小声的说道:“咱们不要说话,听我大哥说。”
“宁州的厚朴皮宽而厚、果肉坚实、显油性,山林中的樟树众多,熬制的樟脑状似龙脑白色如雪,樟脑脂膏。(2)乌梅、黄连、黄栀子、茴香子、青黛、龙眼、穿山甲(3)等等这些,在宁州都很常见。”
“大人所言极是,这些就是咱们宁州的对外交易中常备的药材,咱们和江浙一待主要交易的药材就这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