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谢继宁忙碌了整整三天,才将必须要接待的接待完毕,剩下的三天,都是为了吃东西的,见不见谢继宁没有关系。
“还好这种事情只有一次,这太累了。”谢继宁感慨道。
“多少人想这样累都不行,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刘方杰笑着说道,这几天谢继宁累,其他人也累。
刘方杰培养出谢继宁这样的弟子,更是很多读书人讨好的对象,都想着被刘方杰指点一二。
谢老三笑着说道:“像这样累的事情,在来十次我都行,平哥儿,岩哥儿,你们好好读书,到时候再来。”
刘方杰哈哈大笑,这累,的确是让人心甘情愿。
流水席过后,谢家的热闹终于告一段落了,谢继宁静下心来享受难得的假期。
只用时不时的去观一书院给学弟们讲一下课,其他的基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所以谢继宁难得的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了一下板桥。
这年三年,对于板桥的事情,谢继宁都没有过问,都是当时开了一个头,后续稳定发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总体来说,发展得很不错。
板桥的特色产业有很多,这些助力板桥,甚至整个怀安县以及周边的县的发展,谢继宁发现在谢家湾这一侧,仓库都搬到远一点的地方了,一些商铺也搬走了。
“这几年,年年都在修,现在咱们往桥头那边的路,宽敞了很多,而且路两边多了很多人家。”
“这些之前定下在这边的仓库,在咱们这边就不划算了,把仓库换成房子,铺子,更赚一点,咱们家的养殖场都搬到庄子上了,这作坊就是做贡品的。”
大家都自己,摸索出来,在整个板桥来说,码头两边的谢家湾是中心,像是仓库作坊这样占地面积大的,放在中心的确不划算。
谢继宁惊奇的发现,不知不觉间,整个板桥形成了以码头为中心,周边环绕着。
谢家湾由于公园、藏书楼、稻香书院,还有刘芳苓的绣坊,谢家酒楼里的说书,成为文化教育中心。
只剩下各家的主打产业还在谢家湾的街上,只剩一个展示的地方,货物存放却是在周家,杨家,孙家这些地方。
刘家那边有大量铺子,扩展出了好几个集市街道,算得上是商业中心,还剩下政治中心。
谢继宁微微思考,感觉政治中心应该是在谢家,毕竟督察小队如今形成规模,还有自家爷爷既是里正,还是一个七品官,如今又有自己的名声,勉强算是政治中心。
但是其他的各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同样稳步发展。
谢继宁看着在街道上打闹的小孩子,心中忽然特别开心,总算自己来这个世界,不算白废,也真真确确的为板桥改变了些什么。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时间就要快到,鉴于路上赶路用的时间,谢继宁打算早点出发。
当谢继宁和刘方杰还有静安告辞的时候,刘方杰和静安都不舍,这不像之前考试,不久就回来。
“我还记得,你第一次来咱家的时候,小小的一个,装成大人的样子,一转眼,你就已经要去办差事了,你一个人在京城,要好好的照顾自己,让你娶一个媳妇照顾你,偏偏你不听话。”
说到后面,静安忽然气恼不想说话了。
“师母,你放心,我打小就会照顾自己的,不会吃苦,我当差也顺利,万岁爷还有太子都对我很好的。”
“你就会逗我开心,官场中人心莫测,你要小心,要是遇到有上司给你说亲,看着合适你就答应了。”
见话题转到这里,谢继宁哭笑不得,连忙答应。
“好了,让你师父和你说,我就不说了。”
“师母,你也要好好的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书院的事情能交给其他人就教给其他人,你和师父……。”
刘方杰一边等了好久:“宁哥儿,先跟我去书房。”
“是,师父。”
“你也算是顺利的在官场上迈出脚步了,为师赠送你句话,一是慎独,君子慎独,二是雷厉风行,当断则断。”
“你什么都好,就是容易心软,而且还贪心,什么都想做好,想要面面俱到,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你要多爱惜自己。”
“师父,我会的,你说的,之后我都会注意的。”
“官场危险,你立身要正,君心难测,你身处翰林院,要时时小心,刻刻注意。”
刘方杰越说越担心,谢继宁年纪太小,和那些老油条比起来,太嫩了。
“师父,我不想一直在翰林院,如今翰林院还有很多我想学习的,但是三年之后我应该会谋求外放的。”
“翰林院清贵,陛下既然将另外两个人调走,留你在翰林院,还升为六品,自然是对你看好,寄予厚望,你更加应该在翰林院好好的当差,才不负君恩。”
“况且,你年纪轻轻的就能去给太子讲学,将来自有你的前途。”对于谢继宁的这个想法,刘方杰一点都不赞同。
“师父,留在翰林院,固然清贵,但是我更想去地方上做出一番事业,想实实在在的给一地的百姓带来改变,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像赵知县那样,像师父当年那样,为百姓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并且我有这个能力做到。”
刘方杰沉思,自家徒弟从小就有这个能力,从板桥,从他给赵怀瑜出的这些主意就能知道,徒弟如果去当一地的父母官,那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是一大幸事。
“为师希望你多想想,你在翰林院也很好,你如今年岁尚小,多在翰林院学一下,更好。”
“嗯嗯,”
师徒两个又交谈了很久,对朝堂上的事情,和同僚的相处等等,刘方杰都耐心的教导,细细的分析。
当和家人告别的时候,家里人都满满的不舍,谢继宁从小就是谢老三李杏花的心肝肉,如今一想到谢继宁要离开这么久,老两口就泪流。
“宁哥儿,你要好好的给皇上办差,好好的听话,你一个人去京城怎么能过得好啊!”
“爷爷,没事儿的,这之后有假的时候我会回来的。”
“爷爷,奶奶,你们二老要保重身体,爹娘,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家里你们多操心了。”
“族里的人也要多加管束,要是有人借着我的名声欺人,族里必须严惩不贷。”
“稻香书院才是咱们家的真正的立身根本,要好好的办学,盯紧了,不要让碌碌无为的人占据书院。”
“咱们族里现在有钱了,账目一定要清楚,要谨防贪污腐败,中饱私囊……。”
这些话虽然已经在族里说了,但是谢继宁仍然又细细的对家人叮嘱一遍,都情绪激动,一起说话到半夜。
第二天,正是出行的好日子,正是晚秋,秋高气爽,正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谢继宁在大家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板桥,走上了人生新的道路。
作者有话要说: (1)《陋室铭》刘禹锡(唐)
感谢在2022-03-11 20:44:55~2022-03-11 23:48: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斯忘那布 1瓶;
第179章 (第一更)
回到京城的谢继宁就要开始他上朝的生涯, 当青木来叫他起床的时候,饶是以谢继宁的一贯早起都不习惯这这个时间就起床。
之前三个月因为不需要上早朝的原因,所以去翰林院都是七点左右, 谢继宁都是五点六点才起床,如今才三点过,青木就叫起床了。
因为早朝是卯时就要开始,换算到现代就是五点就要开始上班,谢继宁住得远, 桂花巷子的谢宅离皇宫很尚且有一段路程。
也就是说,谢继宁每天的通勤时间很长,需要花费大半的时间在路上。
“主子,厨房里面煮了鸡汤面, 你先吃上一点。”
“现在起太早了, 我还吃不下东西,你们带点包子,等我下早朝去翰林院再吃。”
谢继宁一把冷水往脸上泼, 整个人这才清醒了一点,谢继宁飞快的换好官服, 带上官帽,拿上木笏, 就上了马车。
马车上挂着马灯, 越走近皇宫的方向, 马车越多, 青山也放慢了速度。
大家都在午门外面排好队伍, 谢继宁和翰林院的同级排在一起,静静的等待鼓声敲响。
卯时,晨鼓声响起, 守卫将宫门打开,文武百官按照官位顺序依次进入太和殿。
九声鞭响,在太监的依次传呼中,永安帝来上朝了,大臣们三叩九拜的行礼,谢继宁跪下的时候还在想,这京官也不好当,天天需要上朝,膝盖都要跪麻了。
早朝是四方奏事,大到军国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可以在早朝说,能上奏的都是各部门的领导。
谢继宁认真的听着前面的大佬们上奏,整个国家的大事就在这个地方进行讨论,专心记忆,整理思绪谢继宁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件事会牵扯到自己的身上。
所以当听到督察院御史参奏自己十条罪行的时候,谢继宁还愣了几秒,然后很快就反应过来,认真的听着御史的参奏,以便于之后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