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看谢继宁还有姚维方的眼神越来越亮,如此人才,合该是自己工部才是。
就着三人的资料,就开始讨论起来,越讨论越深入,直到三人再无话说,才让三人下去。
“你们三人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写一个折子,交给你们大学士,然后拿到朝堂讨论一下。”
“是,”
三人兴奋的告退离开,永安帝看在姚维方和王弘绪两人下意识的让谢继宁先行,然后在其后半个身子走路,就知道谢继宁这个已经收复那两个人。
三人中谢继宁最小,出生最差,另外两家都是前朝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家族根深蒂固,谢继宁只是一个小小的农家子而已,无依无靠,竟然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折服两人。
工部尚书自然不知道永安帝想的是这些,兴奋的说道:“万岁爷,臣有事相求,”
“你说,”
“这一科的进士已经快三个月了,各部门已经在讨论二甲三甲进士们任职,翰林院人才济济,不如将今科一甲的状元榜眼给工部吧!工部官员少,还常需要出京。”
工部尚书吴伯中眼巴巴的看着永安帝,户部尚书郑煦也马上反应过来,赶紧说道:“万岁爷,户部也需要人才,这状元探花都合适。”
“按例一甲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才调任,”
“万岁爷,这既然万岁同意他们到六部,何需三年。”
吴伯中当年考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有考上,后在外为官多年,治河有功,才调任京城。
年轻的时候心心念念庶吉士,如今官至尚书,才发现这翰林院有用也没有用。
当年和他同科的有人从翰林院调出来,在其他部门,有顺顺利利的,也有蹉跎多年的。
还有的在翰林院多年,如今仍然是一个六品小官。
永安帝对三人献上这么一个好的‘策’,也很满意,笑了笑说道:“朕允了,姚维方去工部,王弘绪去户部,至于谢继宁就在翰林院,从六品升为六品侍讲吧,等他们将折子呈上之后,圣旨就颁下去。”
“是,”几人齐声回答,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对视一眼,看来万岁爷对谢继宁颇为重视啊!
最先收到这个消息的是吏部,官员的升迁变动,都要经过吏部的手里,谢继宁三人进入翰林院没有多久,就要有变动升职,引起了林庭方的注意。
“谢继宁果然是一个劲敌,这么快就升官,而且还能给太子讲经,我如今给太子讲学,也不过是一旬两次而已,他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愣头青竟然和我一样。”
一回到书房,看着都是自己人,林庭方索性不在忍耐,拿起茶壶,就往地上砸。
林庭方素来喜怒不形于色,如今实在气急。
给太子讲学的有大学士,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出身的尚书、侍郎,还有太子詹事府官员、三师等,
这么多人里面,谢继宁地位最低,讲经时间排在所有人的后面,一次林庭方讲经的时候,太子催着下学,因为要听谢继宁讲学。
一想到这点,林庭方就气恼。
何直说道:“大人,不能这样下去了,不然这谢继宁爬上去,到时候对我们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林庭方阴恻恻的说道:“放心,我早有准备,”
这些事情谢继宁都是不知道的,三人回到翰林院的时候,翰林院里面的官员都热情极了,尤其是对谢继宁。
谢继宁被大家拥簇着往位置上去,几个官员七嘴八舌的问起来,谢继宁只说是关于治河的,其他的什么都问不出来。
等其他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之后,三人悄悄的笑起来。
然后赶紧准备折子给大学士,他们如今还不能上朝,只能借助大学士的力量。
翰林院大学士身为永安帝身边的近臣,自然也收到消息,关于三人的安排几个重臣的面前已经算不得秘密,只是还没有流传出去,只等这事情商讨下来,在他们的观政期满之后就正式定下。
将三人的折子看了看,又将指点改了部分,这才将上折子收下,又勉励三人一番,这才让人离开。
之后,朝廷上就将治河一事提上讨论,因为事关重大,牵扯众多,于是反复讨论。
谢继宁则是放下这件事,安心的在翰林院学习,如今他在翰林院再也不像一开始那样被冷遇,很受欢迎。
大家和他相处之后,深感他虽然年纪小,但确实是学识渊博,为人宽厚。
翰林院藏龙卧虎,谢继宁跟每个人都能学到些东西,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天,给太子上课的中间休息时间,谢继宁仍然捧着书,手不释卷。
太子感慨:“不愧是六元。”
伴读也跟着佩服的说道:“谢状元真的好厉害,他的年纪这么小,读书却这么厉害。”
太子宋锦炎想了想,在谢继宁的身边坐下,叹了口气。
他的动作这么大,谢继宁自然有感觉,问了问:“太子殿下,你因何事烦恼。”
“谢状元,我父皇还有母后在给我选太子妃。”
“嗯嗯!”这件事谢继宁是知道的,太子妃是从民间选的,程序严格而且复杂,在中省只是在省城还有府城选了一下,到是京城还有江南地方下到县里选择,历时两年,如今终于接近尾声了。
谢继宁放下书,然后看着太子的,等他接下来的话。
“我在御花园遇到过她们,娇娇弱弱的,她们都只会读《女则》和绣花。”
这些姑娘都是从民间选择的,就算有官家之女,父辈的官职也是不高的,出生普通,自然没有读过什么书,教育也是三从四德,温顺,以夫为天。
这件事牵扯过多,谢继宁不再接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我不喜欢她们,也不想娶她们,话都不会说,还有几个说的是楚语。”
“太子殿下,太子妃一事牵扯到国祀,万岁爷还有皇后娘娘自然会给太子殿下选择一个贤良淑德的合适的太子妃。”
宋锦炎失望的看着谢继宁,他心里想不开,想要谢继宁帮忙出一个主意,没想到谢继宁的想法竟然和自家父皇母后一样。
看着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太子,谢继宁于心不忍,于是劝解道:“太子殿下,你是太子,这是荣耀,也是责任,享受太子的荣耀,就要承担起来太子的责任。”
“太子妃嫁给太子,太子就是太子妃的依靠,太子殿下要好好的爱护她,要是觉得她读书少,太子殿下可以教导太子妃殿下读书,这样就不会没有话说,也才是真正的举案齐眉。”
“要是太子妃不堪造就,学不进去怎么办。”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太子殿下雄才伟略,学识渊博,怎么可能教不会。”
“也是,”
门口的皇后这才松了口气,永安帝笑笑,然后拉着皇后走远。
皇后就这么一个儿子,儿子情绪不对,她自然知道,特意趁永安帝来和自己吃饭的时候,将此事告诉永安帝,让永安帝来看看儿子。
“这些女孩子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贤良淑德好女子,这锦炎怎么不喜欢呢。”皇后不解的问道。
永安帝静静的想,自然是因为自家太子聪明。
屋子里面,谢继宁可怜那个即将要成为太子妃的可怜人,接着说道:“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家业才是合礼合法的事情,这样才江山社稷稳定,所以太子殿下你和太子妃的和睦很重要,而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宋锦炎和两个伴读呆呆的听着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状元在说如何消除人到一个陌生地方的害怕的感觉,给人安全感。
不管是夫妻还是朋友,两个人相处,信任是很重要的这些内容,要不是确定谢继宁是没有成亲的,还以为他妻妾成群,这么懂。
“谢状元你定亲了吗?”孙伴读试探的问道。
“我不会定亲,不打算成亲,梅妻鹤子是我最大的追求。”
“啊,真的吗?”太子惊讶的问道。
“自然是真的,”谢继宁不打算多说,本来太子殿下就有婚前恐惧,要是自己宣扬这些不成亲的言论,影响太子,就太糟糕了,一不小心可能还会犯罪。
“虽然我不打算成亲,但是成亲是好事,像我师父师娘、我爹娘、我师兄师嫂,他们都开开心心的白头偕老,虽然日常生活也会有吵闹,但是很快就能重归于好。”
谢继宁又举例说自家师父和师娘相处的细节,谢继宁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就,见到的最美满的,互相尊重的夫妻就自家师父师娘。
他们两个遇到困难,携手共进,不放弃,日常有商有量的,相互包容,那是灵魂上的投契。
谢继宁随口说了几个师父师娘日常相处的小细节,安抚太子的婚前恐惧症。
出了宫门,上了马车,谢继宁后悔自己和太子讨论这个问题,一点君臣相处的度都没有把握到。
青山笑着说道:“主子,咱们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在等三天,咱们就可以回家了。”
“你们动作快得很嘛!”
“没有很多东西,倒是三老爷他们买了不少的东西,这次家里的贡品送来的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