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谢继宁才发应过来,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县试一鸣惊人,小小年纪就有惊人的天赋,让师父不顾一切的收徒,没想到背后还有事情。
曾夫子点头道:“收徒弟,才华固然重要,品性却是更重要的。”
听到曾夫子这话,谢继宁心里忽然明白为什么秦弘厚拜师不成功了,之前他想拜师自家师父,失败之后曾夫子看在他爹的面子上,对他很好,但是就是不收他为徒弟,原来是不满意他的性格啊。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往公园走去,只见如今的公园喜气洋洋的,虽然只有墙角的几树梅花开了,但是很多树的嫩叶已经发芽了,嫩绿嫩绿的。
最醒目的是无数的红色的装饰挂件,密密麻麻的,在这样的气氛下面丝毫不俗气,只让人觉得热闹。
“我们好几年都没有什么宴会,倒是宁哥儿让我们热闹了好几次了。”周夫子感慨道。
“接下来这宴会会有的,这文哥儿不是马上就要定亲了吗?”可能是过来的气氛到了,平时正经严肃的夫子们都对着应文开起玩笑来了。
应文脸红得不住的拱手,大家哄笑一团,就连几个小的都看向应文,直将人看得脸更红了。
谢继宁同情的看了自家师侄一眼,然后笑着补刀道:“应文,你去邹家下小定需要我们陪你一起吗?”
谢继宁本来想问刘应文想象的邹家姑娘是什么样的,或者希望邹家姑娘是什么样的,但是话到嘴边猛然想起来,这不是前世,有些玩笑本来随便开,这对邹家姑娘来说,太不礼貌了。
幸亏谢继宁没有说,因为对于应文来说,问起下小定的事情来就已经让应文脸通红,话都说不出来了。
众人一番说笑,还是刘方杰心疼孙子,岔开话题道:“你们小辈自己去赢灯谜去,我们自己逛。”
谢继宁带头行礼之后就带着一行人往猜灯谜的地方而去:“你们猜吧,这些大多数都是我整理的,我就不参与了。”
各种各样的灯笼挂在树林的树枝上,还有架子上,还有用绳子栓上的,灯笼很漂亮,但是引人注意的的横幅,只见非常显眼的写上-本次灯笼由板桥李家竹编坊,新安余家竹编纺、谢家笔墨纸铺共同提供。
只要有灯笼的地方,都有这样的横幅,根据场景,有大有小。
“这些灯笼都是我们自家亲戚做的,谜语是我和稻香书院一起做的,大家都猜,按照规则来,猜中了就拿走。”
孙程明笑着说道:“猜谜语我擅长,这就看我的。”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纷纷的往自己喜欢的灯走去,谢继宁则是在后面是将报名费交了,守灯笼的是谢家的人笑着接过:“多谢少爷。”
“天冷,要注意防寒保暖。”谢继宁见人冻得都发抖了,连忙提醒道。
“少爷,不冷,今年大奶奶发的衣服已经够用了。”
“嗯嗯,你守着吧,我陪他们玩去。”
谢继宁说话的一小会儿,几人已经猜出了几个了,都笑着将灯笼摘下,然后去对谜语,有空的地方,就有人快速的挂上,毕竟接下来还要玩上几天的,要让后面的也有猜的。
几人才逛的过程中,谢继宁遇到了不少之前在书院见过的读书人,见谢继宁旁边有小伙伴,都遥遥的拱手行礼谢继宁也是远远的回礼,就各自逛自己的了。
猜了花灯之后接下来可以套圈,投壶,接对联等等,大家都玩耍得尽兴极了,每天都有不同的花样,转眼就到了十五,谢家湾集会就要结束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1-29 21:14:44~2022-01-30 19:16: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Darling向、秋风卷海棠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回忆 10瓶;
第107章 (第二更)
正月十五送龙灯, 龙灯是很早之前就有的活动了,但是这些年大家都没钱,这些活动只有县城有, 今年板桥有钱了,便早早的在十二月就准备开始做龙灯了,这一辈人都不知道怎么做了,还是特地去县城拜师学艺才学回来的。
龙灯是用竹子扎了之后用稻草来填充,外面用草纸自己染色蒙上, 每一关节下面两根竹棍,大家舞龙的时候大家就抓住竹棍随着前面的灯球开始舞动。
十五这天,李杏花带着家里的女眷们和族人一起往桥上走百病,谢老三们则是在家里等着迎接龙灯来拜年, 拜完之后大家就要随着龙灯往田坝里面去在, 选择良辰吉时将龙灯烧了,送龙灯上天。
今年几族都有龙灯,大家在结束之后都有志一同的往码头走, 那里有今天的重头戏,河灯。
天已经黑了, 但是整个岸边灯火通明,公园剩下的灯也都拿来河边挂上了, 之前挂在柳树上的都点上了, 索性运气好, 无风无雨。
赵怀瑜感叹道:“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1)我忽然想起来我年幼的时候在京城看到的灯会,来怀安县这么多年了,我竟然又见到这样的场景。”
刘方杰颇为自豪的说道:“今年大家风调雨顺, 宁哥儿说热热闹闹的过这个元宵,赵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你治理有方啊!只怕赵兄今年要高升了。”
赵怀瑜笑着说道:“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善始善终,我已经写信回家,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我应当会留任三年。”
赵怀瑜年少中举人,进士,然后就到怀安县来做知县,这么些年,一直都没有什么成就,还是这几年从积肥法开始,风调雨顺的,治理河道,修桥铺路,很多工程还没有见到成效,赵怀瑜怎么甘心离开。
按道理来说,今天的正月十五,他应该在县城,但是谢继宁邀请他,他将事情交给王县丞,就直接来谢家湾了。
他为官这几年,文治方面,因为有观一书院,有谢继宁这几个秀才,可以说是一下子就是整个济州府数一数二的了,就是在整个中省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经济方面今年虽然修桥修路了,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没钱的了,但是年末一算账,竟然发现还有钱,谢家板桥这一片更是税收的大头,就是其他地方今年的也有增长。
到处都忙着发家致富,就是小偷小摸,穷凶恶极的人都少了不少,因为很多地方都是只要稍稍的出点力气,就能混口饭吃。
这些,都有谢继宁谢家的部分功劳,赵怀瑜无数次和自家师爷感慨,当时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要收谢继宁为徒弟,要是收为徒弟,如此人物不就是自己一方的了吗?
刘方杰真诚的说道:“怀安县有你为父母官是怀安县百姓的幸事,这是我的故乡,我亲眼看着他在你的治理下越来越好。”
感受到刘方杰的真诚,赵怀瑜激动不已,这些年他做的终究是有人看得见的,一时之间竟然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忽然听到来了锣鼓的响声,鞭炮也开始燃放,远远的,只见星星点点的小河灯顺水飘了下来,赵知县刘方杰等人占据了最好的位置,桥的正中间,只见荷花,鲤鱼,龟灯等等,虽然做工简单,但是在烛光的映照下,都漂亮极了。
李夫子一声长叹,轻吟道:“ 一灯河洛后,千础剡湖间。(2)面对如此景色,我竟然词穷了。”
“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3)前人的描述已经尽够了。”曾夫子笑着接话。
板桥集体放的河灯慢慢的流下,飘到了众人的面前,只见河岸两边的百姓商人,手里也都有一盏河灯,等众多的流过,就将自己的也放下,同时许下心愿。
谢继宁的是自己亲手做的,其他的小伙伴也都在灯上面留下纸条,上面写了自己小小的心愿。
应武好奇的问道:“师叔,你写的是什么,大家都写的是什么啊!”
“保密,说出来就不灵了。”说完谢继宁将自己的灯用杆子使劲一推,河灯远远的飘走了。
应武没有抢来看,如果他抢了谢继宁的纸条,就会发现字他看不懂,因为上面是用简体字写的:“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刘方杰等人在桥上看到的几家的晚辈在台阶上放河灯,赵知县笑着说道:“咱们也下去吧,我也放一盏河灯去,愿明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这也算你与民同乐了。”
此时现场的大家都在玩闹,不知道这次灯会给后世的怀安文学留下了怎么样的影响。
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刘方杰,号青川先生在这次回去之后连写五首诗赞扬这一日的盛景,还留下一篇长文勉励自己的弟子积极进取,努力治学,在这篇文章里面,用了大段的文字暗搓搓的表扬自己的弟子。
文学家李伯勤,何询直,曾朝节以及后来官至二品的赵怀瑜等等都留下了很多是诗作,还有很多是这一时期的秀才,举人等等的读书人都赞颂日子这次的灯会,这些赞扬里面都绕不开一个人,谢家谢继宁。
大家似乎都特别偏爱他,就连他的同辈同年龄段的都很愿意将他写在文章里面。
当然现在的谢继宁还不知道这些,他只是看着河灯默默的许愿,同时感慨自己的成长,转世到大盛王朝这些年,他竟然也做了不少的事情,这些在前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