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完结+番外 (渔小乖乖)


  这样的饭食其实已经很贴心了。考生要担心吃坏肚子,那就选什么馅都没有的面饼;要是不爱吃荤,那就选素的;要是喜欢甜口,那还有糖饼可以选。
  但乡试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三年才有一次。考生们都很谨慎。
  自家带的粗粮,味道虽然差点,但毕竟是自己家里做的,干干净净、来路清白。这种考场提供的饭食……万一吃着不合胃口,吃坏了肚子岂不是麻烦?
  “我选了吃考场中的饭食。”有个考生骄傲地说,“饼也好,汤也好,每顿新鲜的做出来以后,都会叫主考官们先吃。他们吃完了没事才会往号舍里送。”这样一来,虽然饼送到考生手里时都放温了,但确实大大确保了食物的安全。
  沈昱认得这个人,但不熟,只知道他是国子监生。
  排在国子监生后边的那个人尴尬地笑了笑,显然这位考生选了自带干粮。
  国子监生继续说:“往年自带干粮,那是没办法!我家已经把干粮饼尽量往薄了做了,举起来可以透光!但入场查检的时候,为了防止夹带,侍卫们还要把饼撕开……弄得怪恶心的,看着就不想吃。当然,我不是说侍卫们不好,这也是他们尽忠职守的表现。但今年有了更好的选择,我干嘛还自找恶心?”
  每场考三天,期间不能外出。考生自带的食物要能撑过三天,今年的气候还算不错,要是赶上一个热秋,普通食物放一天就坏了,考生们只能拿干粮充饥。干粮嘛,就没有好吃的。既然考场提供新鲜饼和汤,为什么不选新鲜的?
  国子监生又说:“哎,圣上大善啊,竟然如此为我们考生着想!”
  排在国子监前两位的一个考生终于忍不住发言说:“我也选了吃考场中的饭食。前两天,贡院门口有试吃,我特意跑来尝了。汤虽然淡,但喝着还算适口。饼的话,每一种都不错,分量也足。我试吃的时候,还看到新乐侯了。”
  “什么?新乐侯也参加乡试?”
  “真的吗真的吗?我竟然与新乐侯同科?”
  “不是啊!你们误会了!让考场提供饭食是新乐侯提出来的。侯爷本人虽没参加科考,却始终心系天下考生。之前提议推广科举旧卷不就是……据说考场伙食标准也是新乐侯定的,之所以选了饼,是因为吃着方便,不耽误答题。饼分作四种,也是考虑到考生们来自天南地北,各地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
  虽然有人更爱吃饭菜,但相对来说肯定是饼更方便。菜汤还容易把卷子污染了。本来科考就是受罪历练来的,能有新鲜的饼和热汤,这已经很不错了。
  “竟是新乐侯提出来的?”考生们都觉得诧异,但仔细想想好像又在意料之中,毕竟那是提出了推广科举旧卷的新乐侯啊!不过,也是皇上圣明,科考这么大的事,里里外外牵扯多少人,竟然也愿意为了给考生行方便而改了规矩。
  虽然这次由考场提供饭食只是在京城这个贡院试点,还没有推广到全国。
  但皇上与新乐侯,他们为考生着想的心已经摆在这里了。他们甚至还想过会有考生不习惯,所以定了自愿的原则。想吃自己带的干粮那就继续吃干粮。
  先前那位骄傲的国子监生忽然轻咳一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后,大声说:“实不相瞒,你们也都知道,京城这个考点,每次参加乡试的人着实不少。一日两顿饭,用料都是最新鲜的,好的面、好的菜、好的肉,还叫大家吃到饱,其中的花费着实不小!咱们这一次,是新乐侯带着一帮宗室公子捐的银子。”
  “果真?”
  “真的不能再真了!”国子监生说。我们国子监里的那帮宗室纨绔,往日提到他们时,从来没有什么好名声。但这次不一样,我们国子监终于站起来了!
  这位得意的国子监生忍不住朝沈昱所站的方向看了一眼。
  虽然他心里一直偷偷地崇拜沈昱,但身为国子监生,在面对太学四公子之首时,今天只想好好地显摆一回。我们国子监,这次做得太好了,远胜太学!
  沈昱并没有察觉到这份微妙的情绪,听到周围的人在夸赞颜楚音,他忍不住笑了。他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但四周夸颜楚音的声音,他都听在了耳朵里。
  真开心啊!
  ————————
  国子监生:看,我们的同窗学子多优秀!
  熟知沈昱和颜楚音友谊的人:……
  咳,实不相瞒,我们觉得音奴之所以对秋闱这般上心,都是因为沈昱要参试。不行,我们不能这么想,不能低估音奴的公心啊。我们音奴就是最棒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本朝的科举在前朝的基础上做过一些改良。
  秋闱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 一共多道题,每道题的题干都随机选自四书五经中的某篇某段。如果对四书五经不熟悉,或考试时过于紧张以至于半天想不起题干的具体出处, 那想要在第一场中获得好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虽然四书五经的内容十分庞大, 但那也是有限的。从童子试到殿试,科考出题都离不开四书五经。后来的考官想要出一些前人没有出过的题, 便很有难度。以至于前朝有阵子竟然流行过截搭题, 就是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两句完全不相干的话凑在一起组成一个题目。上半句可能出自《孟子》, 说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下半句就可能出自《诗经》了,说穆穆文王。这是一句赞美文王的话。
  考生答题的时候, 需要把这两句毫不相干的话联系到一起去。
  这不是难为人吗?
  到了本朝, 早期也出过截搭题。后来还是太/祖看不下去了。朝廷科举是为了选人才的, 靠这种截搭题能选出什么人才?不否认能做出截搭题的人, 他们对四书五经非常精通, 还很有急智。但朝廷需要的是大量能办实事的人才啊!
  太/祖不顾某些人的反对, 强硬地改了规矩, 截搭题就不多见了。
  偶尔还是会有。但这种“截搭”往往都是精心安排的, 上下两句话虽然出自不同的书籍、不同的段落,但是两句之间可以产生递进或者语意相反的联系。
  沈昱拿到卷子后, 习惯性地先把卷子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一共四道题,前三题都是写“文”, 最后一题写“诗”。很好,每道题的出处都已经了然于心了。
  第一题很有意思, 竟然是个上下有关联的截搭题。
  题目是:二吾犹不足, 定于一。
  这题乍一看很好理解, 翻作白话文是:二, 我仍觉得不足,安定于一。
  表面的意思很好懂,但光读懂这两句话的表面意思根本没用啊,如果对四书五经不了解,考生连这道题究竟在考什么都不知道!但沈昱几乎是一眼扫过去就知道了它们的出处。“二吾犹不足”出自《论语》。“定于一”出自《孟子》。
  前一句的大概语境是,鲁哀公问有若,饥荒来了,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说那就只抽十一分之一的田税。鲁哀公说,我抽了十分之二,还觉不够。有若就说,民富则君富,民都不富,你跟谁富去?这讲的是轻徭薄赋的主题。
  后一句的大概语境是,孟子见梁襄王,梁襄王问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说天下一统才能安定。那么谁才能一统天下呢?孟子又说,不好杀人的君王才能一统天下。孟子随后还用了旱天的禾苗为比喻,强调君王不嗜杀,民意就挡不住,老百姓跟随那位君王就如同水向下奔流一样势不可挡。这讲的是仁政。
  一旦知道上下两句的出处,这个题目就很好理解了。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也是仁政的一种。唯有君王心怀仁心,天下才能安定。如果和时事联系上,本朝几代君王确实一直在施行仁政,今上登基后,在徭役税赋方面一直很谨慎。
  因此,顺着这个题去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赞扬朝堂的诸多举措,歌颂皇上的仁心,这是觉得不会出错的。只要文采好,基本上这道题就彻底稳了。
  但是,如果往深了想,本朝开国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定于一”这个目标按说早已经实现了。天下早就一统了啊!这会儿再去强调定于一好像有点多余。
  那么,这个定于一就要做引申意讲,是“天下归心”的意思。是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经济上的利出一孔,是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是政令、法律的统一。
  顺着这个方向写下去,文章的立意一下子就深了!
  沈昱作为沈丞相的孙子,天然就站在了清流一派上。
  让他去写通篇歌功颂德的文,没问题,他能写;但这样一来就担不起“清流未来领头人”的身份了!若是加深立意,没问题,他也能写;但这样一来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果主考官和其余的考官们都不喜这种主张,觉得年轻人性情桀骜、主张太过锋利,那么沈昱这次肯定拿不到什么好的名次。
  “音奴为我忙前忙后,我若不奋力考出一个解元,都没脸见他了。”沈昱在心里这般想着,脸上却没什么紧张的情绪,眼中还含着怎么都消不去的笑意。
  主考官的心意如何,实在不必在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