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放心,师傅他一切都好。皇上因为要出远门,宫里不能没有人坐镇,所以就将师傅留在了宫里。”
方然的态度可谓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对着阿大毕恭毕敬的。
“那就好……”阿大松了口气,却正因为这样,一股失落涌入心头。
“他现在是不是已经……”阿大后面的话硬是说不出口,他害怕听到令自己伤心的答案。
方然很聪明,见到阿大的神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脑筋一转,他决定要为了师傅的终身幸福奋斗一下。
“嗯?大人是要问师傅是否已经娶妻生子吗?”方然明知故问,在看到阿大的脸色瞬间苍白时,便知道自己赌对了,再接再厉地说道:“两年前,皇上为师傅指了一桩不错的婚事,师娘很漂亮,师傅很喜欢她。”
方然抬眸看了眼阿大的表情,果然肉眼可见的差了起来。
看来,这位大人对师傅也是一往情深啊。
为了避免以后师傅得知自己竟这样欺骗师娘,方然还是乖乖地将事实告诉了阿大。
“只不过……在师傅的心里,一直都只有一个人。”
阿大闻言,看向了方然。
“那个人在三年之前不告而别,连一声告别都没有说。师傅念了他三年,一刻也不曾忘记。只是那个人却好像没有良心,这么长时间了,竟也没有给师傅写封信。”方然说到此处,故意地问道:“大人,你说这人是不是很对不起师傅的深情?”
“是很对不起他。”
阿大此刻再也忍不住,泪如泉涌,哭的哑然无声。
恰在此时,主屋的门打开了,皇甫承搂着景昭走了出来。
景昭一眼就看见泪流满面的阿大,以为是方然他们欺负了他,怒气轰然而来,“你们欺负阿大了?!”
景昭生气,皇甫承也看向了自己的那群鹰卫,冷漠说道:“谁干的?!”
察觉到自家主子生气了,方然连忙解释道:“主子,我们只是……”
方然还未说完,阿大就打断了他,“公子,我们回去吗?”
景昭点点头,“回去。”
“好,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说完,阿大便跑向了屋子里面。
景昭一脸茫然,阿大这是怎么了?
将视线看向了欲言又止的方然,“你说。”
“回世子殿下,我们刚才说道了叶统领。”
此话一出,景昭算是彻底明白了。
看来这一次回去之后,阿大和叶枫就能修成正果了。
第226章 是朕疑心太重
景昭在白柳镇住了三年,突然说要离开,镇子上的人都很不舍。尤其是在知道明天就要走时,一个个的争先恐后地来到了景昭的家里,还商量着要在晚上办一个离别宴,好好地道个别。
景昭将此事告诉了皇甫承,男人也没有异议,欣然同意。
很快,月亮高挂,周围一片漆黑,唯有这间小小的院落里灯火通明。
“三桂师傅,原来您就是平南王世子啊!瞒了我们这么久,大家说是不是该罚一杯酒啊?!”说话的是老王家的儿子,因为之前景昭救了他的媳妇儿,所以一直对景昭感激在心。景昭在这里的三年,一直对景昭照顾有加。
景昭也已经将这位王家兄弟当做了好朋友,此番罚酒,他心甘情愿。
“瞒着大家也实在非我之所愿,当时那个情况,我要是将真实身份说了出来,你们可不得争先恐后的把我送回去啊!”景昭打趣地说道。
众人一听,也笑了起来。
只不过虽然是打趣,可景昭说得也是事实。
他们白柳镇虽然偏僻了些,可是消息灵通。三年前京城发生的大事,那可是一桩接着一桩,新奇得很呢!
而除了当今皇上和皇后之间的事情,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位平南王世子了。
那时就有消息传来,说皇上在祭天大典之后,就下令全国通缉景世子,能提供有用消息的人能得万两银子呢!
他们镇子上的人只当这是个热闹,毕竟谁也没能想到,全国通缉的景世子会躲到他们这个偏僻的镇子上来。
更何况自从景昭来了之后,言谈举止一点儿都不像是大家族走出来的贵公子,反而带着热情的老百姓的气息,任谁看都不会认为这是景世子啊?!
皇甫承紧挨着景昭,单手搂着他的腰,看着他和其他的人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此刻的皇甫承,看到这种场面,在不会像之前那样胡乱吃醋、生气,反而面带淡笑,做一个忠实的观看者、聆听者。
景昭也很诧异,当然更欣喜于他的变化。
因为皇甫承说了,不要把他的身份告诉众人,所以大家都还不知道在场的人里还有比景昭更高的地位存在。大家只当这是景昭在京城里的一位朋友,特意来寻他。
也因为这样,皇甫承体验了一把寻常百姓之乐。
酒过三巡,很多人早已支撑不住,直接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景昭和皇甫承却没有一点儿醉意,在其他人接二连三的睡着之后,两人终于有了独处的时间。
“阿昭,我倒是没有想到,你在这里的名声这么好。”皇甫承眼带柔情,宠溺地看着怀里靠着的人。
景昭抬眸,看向了头顶的俊容,“那当然了,我的本事那可是征服了镇子上的所有人。”
“既然你有这本事,为何在进京之前名声还那么差,难不成你在故意藏拙?”
虽然不知道原主是不是在故意藏拙,但是他自己肯定是藏了一些的,“我要是不藏拙的话,指不定那一天就被别人给害死了。尤其是你,当时就视我爹为权臣,为了压制我爹,还故意把我召到京城里去。我要不表现的混一点儿,你不得立马杀了我,以绝后患呐!”
景昭的话倒是勾起了皇甫承往日的回忆。而景昭说得也没有错,他当时的确有这个意思。只不过现在……
“阿昭,当日是朕疑心太重了。”
第227章 平南王景雍
这可是皇甫承第一次承认自己疑心重,景昭不由得诧异。
三年时间,果然让这个男人改变了许多。
“好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谁也不要再提。”景昭从皇甫承的怀中起身,看着面前一个个睡到过去的人,叹了口气道:“还是把他们扶进屋吧!虽然是夏天,可晚上还是有凉意的。”
皇甫承看了眼方然,方然点头,指示鹰卫将人好生地扶进了屋。
“我想我们今晚就走吧,我怕他们明天还要去送我们,又搞得伤心难过了。”景昭看着皇甫承,在征求他的意见。
皇甫承自然没有异议,“好,你收拾收拾,我们即刻出发。”
景昭带着阿大进屋开始收拾,皇甫承则吩咐方然把马车准备好,今夜就出发。
屋子里,阿大在收拾包袱,景昭则坐在书桌前面开始提笔写信,大致意思是原谅他们的不告而别,一定会有重逢的那一日。
一切收拾好后,皇甫承拉着景昭坐上了马车,队伍缓缓行进。
而在此时,王家的儿子醒了过来,正好看到了皇甫承带着景昭上车的背影。他没有上前打扰,而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无声地说了一声再见。
两人在马车上睡了一夜,等到醒来时,天色已经大亮。景昭心里一直放不下平南王的事情,想趁着这个机会去边境看一看。
“阿承,我们可以先去边关吗?我想看看我爹。”
皇甫承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把人家唯一的儿子拐跑了,总要有个交待才是。
“好,我们就去边关。”
又过了两个月,队伍在路上走走停停,欣赏着大好风光,终于到了边关。
皇甫承没有提前通知,所以边关的人并不知道皇上要过来。
队伍低调地进了城,又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王府。
景昭率先下了马车,那守门的侍卫一看竟然是自家世子,忙不迭地就往王府里跑,同时大声喊着:“世子回来了!世子回来了!”
这一喊,惊动了整个王府。尤其是平南王景雍,像个老小孩儿,风一般地来到了府门前,腿脚快的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
“哎呀!我的好大儿啊!你可总算是舍得回来,看一看我这个老家伙了!”景雍直接上前,抱住了景昭,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就开始哭诉,说的景昭有多么多么不孝,多么多么没有良心。
景昭这是第一次见景雍,原以为皇甫承忌惮的人,必是一位面容严肃、杀伐果断的狠人,可是今日一见,却像是个老小孩儿,一味地指责他没有及时回来看一看。
“好了好了,父王,都是我的错,我这不是回来看您了吗?您快起来吧!”
景雍这才状似把本不存在的眼泪抹去,瞪着眼看向景昭,“你还好意思说?!还不老实交代你这三年跑到哪儿去了?竟然全国都在通缉你!我在看到通缉令的时候,简直吓得快要一命呜呼过去了!”
“老王爷,这事还是我给你解释吧!”车里的人出声,景雍好奇地看了过去。直到车帘掀开,皇甫承走了出来,景雍才震惊地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