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景昭这动作,倒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叶枫和阿大互相看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调侃之意。
只是两人毕竟是主子,他们也不好意思当面调侃。
但是这脸上的笑意可就意味深长了许多......
“阿大,你那是什么表情?怎么那么猥琐?”
景昭看着阿大,嫌弃地问道。
叶枫抬头看向了自家主子,见皇甫承也在瞪着他,立刻收敛了眼角的笑意。
主子们的事情他们还是少看,多做事吧!
“叶枫,命人把和宫的宫墙再加高两丈,免得一些胆子大的人再闯进去!”
虽然皇甫承说这话时只是在看着叶枫,可景昭和阿大心里清楚,这是当着面警告他们两个呢!
“是。”
叶枫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景昭,结果得到了景昭的白眼。
笑话!
皇甫承他不敢瞪,你一个禁卫军统领我还不敢翻白眼了吗?!
叶枫也不在意,直接将视线转到了旁边站着的阿大身上。
阿大接收到叶枫的警告,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低着头一副小孩子认错的模样,他可不敢反驳。
叶枫领命离开了御书房后,景昭示意阿大也先出去,他有话要问皇甫承。
阿大出去后,景昭直接开门见山,当然是先对自己做错的事进行一番狡辩。
“我今天去和宫,其实是有原因的。”
皇甫承来了兴趣,问道:“你来说说,你能有什么原因,让你一再地不顾自己的安危,私闯进去?”
“其实还不是因为你!”
听了景昭这话,皇甫承不由得被逗笑了,“你倒是会颠倒黑白,怎么就是因为朕了?”
景昭眼珠子转了转,说道:“明明是你说,要把和宫的秘密告诉我的,可是你到现在都没说......”
景昭知道这其中有他的错,所以索性先表明自己错了,“当然了,这其中我也有错,可是我当时就是听到阿大醒了,一时激动,就忘了你了......”
“可是,要不是你后来不告而别了,我也不会好奇地再去那里呀!”
“呵!这么说,你们私闯禁宫,还是朕的错了?”
“我可没有这么说。”小声反驳。
皇甫承见他这个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朕是打算要告诉你的,谁知道就耽误了一个晚上,你们两个就大着胆子又要闯进去。”
“那要不你现在就告诉我吧!全了我这份好奇心,我就不会再闯进去了。”
“其实那里面,关的是宁王的母妃。”
景昭震惊地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问道:“宁王殿下的母妃?怎么会被关在那里面?宁王殿下他,就没有......”
“朕就是为了他才将那个疯女人关在里面,否则早就要了那疯女人的命了!”皇甫承眼中厉色乍现,放在桌子上的手也紧握成拳,青筋暴出。
“是因为宁王殿下为母妃求情吗?”
第162章 兰贵妃
“算是有一方面的原因吧!”
嗯?这是什么意思?
算是有一方面原因,也就是说还有其他原因,让皇甫承留着那个疯女人的性命。
看皇甫承对那个疯女人这么咬牙切齿的模样,想必是早就想杀了她的,可却这么多年都没有动手,而是一直将那个疯女人囚禁起来。
景昭记得,那个禁宫里面,除了那个疯女人一个人,便再无旁人了。
宁王殿下的母妃,想必是受过荣宠的贵人,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了半辈子了,一朝落魄,跌落神坛,她又怎么会在无人伺候的情况下活下来呢?!
皇甫承又一直不杀她......
景昭想不通,可是听刚才皇甫承的语气,明显是不想再说下去了,他也不想自讨无趣、惹人嫌弃。
于是,景昭转身,欲要出去。
皇甫承察觉到他的动作,先一步开口道:“怎么?不继续问了?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人家既然开口问了,景昭努了努嘴,又转向他,左思右想,说出了一句比较委婉的话,“微臣觉得,宁王殿下似乎并不能左右您的决定,皇上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她?”
好吧!景昭的话并不委婉。
“你倒是直接!”
“那皇上会不会告诉微臣呢?”
“朕说了,要告诉你,就不会食言。”
“微臣静听。”
皇甫承将面前的折子合上,示意景昭去一边的椅子上坐下,顺便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口温茶,润润嗓子。
“宁王的母妃,是当年宠冠六宫、显赫一时的兰贵妃。”
“兰贵妃?”
景昭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并没有这号人物啊?!
先帝驾崩那年,原主虽然还小,可也不至于一点儿印象没有啊!
而且这么多年来,也从没有听到外面的流言。
话说这么一位显赫一时的贵妃,怎么会没有一丁点儿消息呢?!
再有就是,阿大也不知道。
“那为什么后来这位兰贵妃的消息就在世间销声匿迹了呢?民间没有也就罢了,可为什么我在王府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因为朕下令将她的所有试机都抹去了,前朝、后宫、民间,都不会再有她只字片语。”
这个操作......这是有多大的仇啊?!皇甫承这样做,岂不是将一个人生活过的痕迹硬生生地抹去了,就像是这个世上从来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似的。
可是,再怎么说,那也是先帝的贵妃,宁王的生母,地位尊贵,怎么会落得这么个下场?
“皇上,她是......得罪您了吗?”
景昭不知道这样问是否恰当,可是,他又想不到其他的问法了。
“得罪?!呵!”皇甫承轻蔑地嘲讽一声,眼中尽是不可一世的傲气,“她那样的人,还没有资格。”
“嗯?”
资格?什么资格?
景昭将他的话给串连起来,才得到答案。
没有资格得罪他。
要是其他人说这话,景昭只会觉得这人是在说大话,甚至还会当面嘲讽一下。
可面前的人是皇甫承,是大渊国的皇帝,九五之尊,他一发话,谁敢不从?!
所以,这话他说出来,景昭无从反驳。
“难不成是先帝的遗诏?”
第163章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
每个皇帝死的时候,后宫里面那么多的妃子,还有那么多的皇子公主,总要有个去处。
有孩子的妃子呢,要么待在后宫里做个悠闲的太妃,要摸自己选择出宫修行当个尼姑。
没有孩子的妃子呢,大部分是要给先帝陪葬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幸运的,被送到尼姑庵,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不论是哪一种,一个女孩儿的大好年华算是没了,这一生也算是废了。
那这样看来,兰贵妃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先帝的遗诏,是先帝要将兰贵妃的一切全部抹去的!
“也不算是。”
皇甫承轻飘飘的一句,却把景昭给闹的心烦。
又是这样!
那到底是为什么啊?
皇甫承这个狗皇帝,就不能一次性的把话说利索吗?非得这样弄得人心里痒痒的!
“那是为什么啊?我说皇上,你能不能一次性说完啊!”
皇甫承看他这幅埋怨的样子,只觉得他可爱的要把自己的心给融化了。
“好。其实当年这件事错综复杂,还把朕的母后卷进来了。”
皇甫承的母后?那不就是先皇后?
景昭不再发问,像是一个乖学生一般,坐得端端正正的听皇甫承讲下去。
“朕的母后在朕六岁那年便重病仙逝了,朕虽然年纪尚小,可在朕的记忆里,母后是世间极温柔和善之人,她虽然是一朝皇后,六宫之主,母仪天下,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是她就像没有脾气一般,无论是待谁,都是极好的。”
“朕还记得,父皇与母后之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他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细水流长地过日子,在别人眼里就是令人艳羡的一对佳人。就连朕小时候也以为,母后在父皇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要携手一起走下去的。”
“可是,在一次父皇御驾亲征得胜归来时,却带回了一个女子。后宫虽然不是只有母后一个女人,可是在父皇的心里,母后是他真心喜爱的女子,旁的人是抵不住前朝的压力,不得已才纳进宫来的。”
“父皇把那女子带回宫之后,当天就把那女子安排在了离自己最近的寝殿里面,事事想得周全,悉心照料。当晚便在那女子处就寝,连母后的面都没有见一下。朕还记得,那一晚,母后寝殿里的蜡烛彻夜燃烧,母后一夜未睡。”
“第二日,父皇便下了一道圣旨,晋封那女子为兰妃。母后得到消息之后,只是浅然一笑。后来,父皇像是终于想起了母后,午膳时候来了母后的宫里。之前从不施粉黛的母后,为了遮住自己面容的憔悴,提前用了很长的时间化妆。”
“只是,父皇的兴致不高,告诉了母后兰妃的事情,便走了。两人之间似乎再也没了从前的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