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令 完结+番外 (一点三口言)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一点三口言
- 入库:04.09
他根本不关心这些,他要从猫狗嘴里抢吃的,从死人身上扒衣服,他要关心的事情太多,没空理会别人的嘲笑,他就这么在这个藏污纳秽的地方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活着,本来他以为他的一辈子就这样了,直到他遇上了那个人,那个戴着黑色斗笠,罩住了全身的人。
那个人说话声音怪,听不出男女,来了财神居很多次,他每次来都会带东西,有时候是银子,有时候是吃食,他说,他是来借东西的,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跟他借银子借吃食,只是借了之后,三天内一定要还。
起初没有人信,后来他日日来,就有人试着去借了,结果真的借到了,还借到了不少,大家都高兴疯了,于是人人都去借,你说还?呵?怎么可能还?他要是来要,大不了贱命一条,给他就是了,毕竟财神居里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
大家都想着他被坑了一次,以后不会再来了,可是没想到,他还是日日来,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傻子,借起东西来更加肆无忌惮了,穆凡尘那时虽然小,不懂什么道理,可也知道这是不对的。
他悄悄去提醒那个人,说是财神居的人都在骗他,他们是不可能还的,结果人不仅不以为然,还笑嘻嘻的问他,要不要也借点东西,穆凡尘才不要,一溜烟就跑了,他很清楚,平白无故得来的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就像先前的小六,吃了一个男人的一块烧饼,后来就再也没有看见过她,这次肯定也一样,你看着吧!那些借了东西的人,肯定会遭到报应的。
又过了两天,穆凡尘两天都没找到吃的东西,要么就是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就被人抢了,那些抢的人也不是想吃,他们这几天借吃食,吃的多好,早就看不上这些冷馒头馊剩菜了,他们是专门来作弄穆凡尘的,嘲笑穆凡尘,现成的佳肴不去吃,偏要跑来捡这些残羹剩饭,那个借东西的人是傻子,他也是傻子。
穆凡尘才不管他们说什么,就是不去借,结果饿得晕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看见那个人给他灌了半碗粥,穆凡尘吓了一跳,大喊了一句:“我会还你的!”就跑了。
可是,那个人给他喝的是八宝粥,香醇浓稠,用料十足,穆凡尘没办法找到那么好的八宝粥还他,所以,他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还了他。
“这是——”那人捏着手里的一个彩绳,五色彩绳已经褪色,两端各坠了一个铃铛:“长命缕?”
“嗯。”穆凡尘点点头,这个长命缕是他两年前在捡的,是他捡过最好看的东西,他问了人才知道这个叫做长命缕,他很喜欢,这两年一直戴着,希望自己也能长命百岁,今天要不是没办法了,他也不会拿出来还给这个人。
这个人拿着长命缕,一言不发,突然问了他一句:“你觉得粥好喝吗?”
穆凡尘老实的点点头,那个人问他说:“以后还想喝吗?”
穆凡尘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坚定的说:“我会靠自己的本事喝上粥的。”
那个人笑了一声把长命缕收起来,说:“就算你还了我的粥了。”
然后今天过后那个人再也没有来过,那些过惯了不劳而获日子的人怨声载道,甚至辱骂诅咒那个突然消失的人,而他们就算是再愤怒也无能为力,只能继续以前的那种苦日子,所以急于解决温饱的人根本就没人发现穆凡尘不见了,或者说,在财神居有人消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穆凡尘被人打晕了,再醒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孟宣德,后来就变成了穆凡尘。
穆凡尘本来以为自己是阴沟里的老鼠,一辈子的日子也就那样了,可是当他在学堂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自己并不比那些原本就是皇亲国戚的人差,甚至能比他们学的更快更好,可是他并没有感到高兴,自小擅长察言观色的他,发现孟宣德并不希望他聪明,他就只好装出了他喜欢的样子。
可是学的越多,懂得越多,穆凡尘越是不甘心,既然是能者居之,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所以当柳叶联系上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没错,他利用了柳叶,可是柳叶又何曾不是利用他?
柳叶要尽忠的是穆得己,她想反了孟宣德,刚好,穆凡尘也想,互惠互利,有何不可?
他现在已经替自己把路铺好了,现在他只想找到当年的那个人,他那天好像看见他了,他想告诉那个人,他现在——
能靠自己的本事喝上粥了。
第149章 (9)小不惜
次日,整个陵安都知道了,太子孟澄裕因一己之私,罔顾渊明百姓性命,纵火烧城,欺君罔上,褫夺太子封号,贬为庶人,流放两千里,终身不得回京。
这个旨意一下,别说全城百姓哗然,就连那打听着内情看势头的王孙贵族都目瞪口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这么快就下了定论,而且先前居然半点风声都没透露出来?
原先支持太子的人亦是人人自危,生怕因为太子一事牵连到自己,可怜这些朝中大臣,先前沈书行的事都还没喘口气呢,现在太子又出事了,皇上也趁着这股子劲儿,提了不少新人上去。
那些在官场上混了半辈子的老人一看,要么是些又轴又硬,不懂变通,只管做事,一直没得晋升的老古板,要么就是满怀抱负,天天想着开天辟地的后生。
这些人一上去,先前有些老臣那套人情世故就不管用了,有些盘踞多年的世家,靠着联姻亲家搭起来的大网,更是被这一变故简单粗暴的砍断了,先前的方便统统不见,不少人费尽心思在朝中养起来的势力更是一夜之间变的支离破碎,经此,朝中不少人都变得谨小慎微了起来,不光手脚干净了,就连宴请都变得少了。
正是因为这件大事,这就导致后面的两个裁决,没多少人关心。
一个是御影司洛潇潇因一时糊涂,做假功,但念其救渊明百姓有功,罚一年俸禄,遣去边陲从军行医一年。
另一个就是威武侯穆凡尘,经查证,确实是为偷梁换柱,届时穆凡尘正值年幼,经查乃御影司当年办事不利,御影司涉及之人皆依律罚处,穆凡尘削去其爵位,贬为庶人,又因其护金州有功,赐赏,穆凡尘自请从军镇守边疆,准,封关都尉,年后前往金州任职。
叶疏林谈完生意回来,带了好看的小衣服来给自己闺女,恰好元满和葫芦都在,叶疏林就把这件事跟元满说了,李博衍和葫芦两个人压根就不关心什么太子朝堂,那些东西在他们眼里还没有给小闺女换尿布来得重要。
叶疏林跟元满说完之后,元满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惊讶,只是淡淡的听他说完,点点头,回了他一句:“哦,这样啊,晓得了。”
叶疏林看着元满这个样子,突然想到了什么,试探的问了一句:“师父,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了?”元满不可置否的看了他一脸,叶疏林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怎么猜到的?师父你是怎么晓得皇上不会保孟澄裕的?”
“呵。”元满笑了:“你这是偏见。”元满知道叶疏林是什么意思,他在想,孟澄裕是太子,皇上好面子,又是孟澄裕的父亲,孟澄裕屠杀百姓是丑事,皇上一定会尽力遮掩来保他,可他们好像都忘了,皇上最重要的永远都是一国之君。
“咱们这位皇上要的一直都是名垂青史,名垂青史的好皇帝一定都是爱民如子的,再说了,你难道忘了?皇上可是要打战的,你知道渊明这一把火烧了皇上多少将士吗?”不然,皇帝也不可能这边逼迫沈书行,那边悄悄往渊明送草药了。
“更何况,渊明这么大的事情若是没有处理妥当,传到其他地方的百姓耳朵里,会是什么后果?说皇上徇私枉法,为君不仁都是小的,你说,会不会有人看孟澄裕脱了罪,觉得山高路远就阳奉阴违?”
“处理了孟澄裕也算是敲山震虎,皇上要打战本来就容易让百姓怨声载道,若是下面的人还不老实,百姓不稳,皇上外面的仗还没打完,自己家里先翻了天了,若是因为皇上并未重罚孟澄裕,百姓看着皇上不顾渊明百姓死活。会不会也觉得自己命如草芥?到时,敌国再有有心人做做文章,边境会如何?就不用我说了吧?”
“咱们皇上想名垂青史,就得高瞻远瞩,防微杜渐是要做好的,孟澄裕嘛,聪明,就是皇亲国戚坐太久了,高人一等习惯了,习惯了往下看人,自然也就看不远了。”
“咱们皇上先前还是吃过些苦的,有些东西看的也算清楚,再说了,皇上他正值盛年,膝下子孙众多,悉心教养下,出类拔萃的从不在少数,孟澄裕并非一枝独秀,皇上也没必要为了这么个儿子,搞臭自己的名声。”
“沈书行和孟澄裕从不明白,咱们皇上的野心,从不困于大靖疆土之内。”
叶疏林听完元满的话,突然觉得,这世上怕是没有比元满更了解当今皇上的人了,难怪她能全身而退,叶疏林这一刻甚至觉得,元满是不是因为提前知晓了朝中即将巨变才急流勇退,抽出身来的?
但是比起这个,更让叶疏林吃惊的是皇上的气魄和决断,他没想到仅要不要处罚太子一事,皇上居然能想得如此深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件事里居然就有如此多的考量?再想想皇上趁势提上去的那些官员,可见皇上并不是随性而为,而是早就思量好了后手才雷霆出击的,且一击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