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李元琅长舒一口气:“有公孙先生跟着,我也就放心了。”
展昭似乎有点不服气,包拯也笑道:“因何有了公孙先生就能放心呢?”
李元琅笑着叹道:“你们两人,一个热血冲动,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没有公孙先生从中调和筹谋,我怕你们才出了京城,就被人家给暗算了。”
她悠悠叹道:“不说要等着和枢密使一道出京吗,那咱们就等着吧。”
凤宸宫内,刘娥若有所觉,放下了手中拿着的戏文折子,问向窗外:“是谁在那里?”
此时已经月上中天,宫门落钥,各处都寂静了。
她也没叫人伺候,自己点了几根蜡烛坐在灯下读些戏文,却听窗外似乎是有脚步声。
窗户被人无声无息地推开,赵受益和刘恩从夜色里跳进室内。
刘娥一挑眉:“夜已深了,皇帝怎么还没睡?”
赵受益撇了撇嘴:“这也叫夜深?”
像他们干皇帝这一行的,但凡有个勤政的心,那就永远都不会有“夜深了皇帝该休息了”的时候。
刘娥虽然没当过皇帝,但也扎扎实实地干过十几年皇帝的活计,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要不然她怎么也这么晚没睡呢?
不就是这么多年的夜都熬过来了,一时半会儿生物钟调节不过来睡不着么?
刘娥道:“夜深不深的,宫门也锁了,皇帝怎么都不该到我这凤宸宫里来。”
赵受益道:“太后宽心,除了咱们在场的这三个人以外,不会有人知道朕曾经来过的。”
他顿了一顿,回头问刘恩:“对吧?”
刘恩点头:“没有人看见。”
赵受益放心了:“那就好。”
刘娥看着他:“那皇帝星夜到此,所为何事呢?”
她做恍然大悟状:“本宫知道了,皇帝一定是来探望李妃娘娘的。”
作势起身:“李妃娘娘应该已经睡了,本宫去将她叫起来……”
赵受益忙道:“停停停,娘娘息怒。”
刘娥坐回了座位,笑吟吟地:“皇帝?”
赵受益叹了口气:“行了娘娘,明人不说暗话,朕是来找娘娘合谋的。”
刘娥道:“谋什么呢?”
赵受益道:“朕已经派狄青往北边驻军的地方去了,到了地方之后,就将不合格的军队统一裁撤,合格的军队重新编号训练。”
刘娥道:“是否太快了些?汴梁禁军已经都裁完了?他们没闹事?”
禁军那些兵痞子,一旦被人夺了饭碗,能做出什么事情来都不奇怪。
这时候将唯一能镇压他们的枢密使外派,似乎不是个好主意。
赵受益道:“已经裁完了。造船厂就开在禁军军营附近,朕让工厂主人找了几个托儿去禁军内部宣扬工厂待遇之优厚,马上就将他们都吸引过去了。”
刘娥点头:“这还差不多。”
赵受益道:“和狄青一道出京的,还有一个人。”
刘娥问:“谁?”
赵受益道:“包拯。”
刘娥笑道:“此子每次出京,都能弄出些大动作来。这一回可又要有热闹看了。”
赵受益道:“朕叫他出京探访官吏勾结贪污的罪状,回京之后,一并发落。”
刘娥道:“也好。如今的官场,真是比不得太宗那时候,官员贪污虐民也太严重了些。是该整顿整顿了。”
她当政的时候,也是看尽了官员们上下勾结,贪污**的嘴脸。
按说朝廷发给他们的俸禄也不低了啊,怎么还是这般贪得无厌呢?
刘娥有些不明白。
赵受益道:“等他回来之后,朕打算在京城成立一个新衙门。”
刘娥问道:“什么衙门?”
赵受益道:“与御史台类似,但是比御史台的权责更大一些。朕打算将之交给包拯主持。”
刘娥倾身,疑惑道:“什么叫比御史台权责更大?”
赵受益道:“御史台虽然负责监察百官,但也只能风闻奏事。什么事情只有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才有可能被御史台参上一本。至于官员暗地里那些阴私秘密,御史何从知晓,又何从奏议呢?”
御史台虽然有着想参谁就参谁的自由,但他们没有进行调查取证的权限和能力。
御史都是些初入仕途的小官,是有一腔悍不畏死的热血不错,连宰相都敢去参。
但假如你手里没有调查权,你又怎么知道要去参谁呢?
你怀疑某某人勾结外官收受贿赂,那证据呢?
拿不出证据,那不就成了攀咬诬告了吗?
浸淫官场数十年的宰相高官们,他们即使真的贪赃枉法了,那证据也不是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御史能抓住的。
而御史们抓不住证据,没有办法有理有据地状告高官们枉法的行径,于是一气之下,他们就开始……
……乱攀乱咬。
反正我们御史是“风闻奏事”,也没要求我们有理有据。我就听说你品行不端了!我就听说你贪赃枉法了!
我就是要告你!
这些乱攀乱咬的奏章到了皇帝手里,那皇帝想发落谁,就只需要从中挑选出告谁的奏章就行了。
反正你们谁都有案底在我手里。
至于这些案底是不是真的,没谁在乎。
御史所谓的监察百官之权,也就名存实亡了。
反正都是皇帝手里的一杆枪。
“所以,朕要成立一个真正有调查权的机构。”
赵受益道:“就以包拯为首,专门调查官员贪赃枉法之事。”
第110章
刘娥双手交叉,若有所思:“皇帝的意思,是要……”
她无意识地搓着手指:“成立一个新衙门,专门负责监察百官。而且拥有实权,可以自主地调查官吏贪赃枉法之事?”
赵受益点头:“正是如此。”
刘娥道:“此等实权,究竟是指的什么?”
赵受益心道,就效仿前世二十一世纪的监察机构嘛。
有立案调查权,自己组成一个调查班组,而且有权让涉案官员“配合调查”。
刘娥道:“皇帝可知,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祖皇帝曾经定下规矩,要优礼士人。本宫愚钝,不解太.祖深意,可也知道,所谓的优礼士人,一定不包括成立这么一个衙门,叫他们有权力凌驾于士人之上的。”
虽说现在明面上官员们也是要受御史监察的,但谁都知道,御史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真正调查出什么罪证来。
能被御史拿到明面上参的,要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就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
而且谁都知道,御史们为了求一个刚直之名,那是谁都敢参,谁都敢骂,什么都敢往奏章里写。
哪怕是八面玲珑的完人,也要给你杜撰出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第九面来,拿到台面上来狂骂一顿。
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真正在乎御史们的奏章了。反正你也被参,我也被参,大家都一样。
谁要是真被御史参倒了,那也不是御史的功劳,而是皇帝有意发落你了。
不然皇帝每天收了那么多奏本,偏偏拿你出来发落了呢?
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用怪御史了。圣心难测,自求多福吧。
自古为官出仕的,谁不是看着皇帝的脸色过日子呢?
横竖也就是外放个一两年,等风平浪静皇帝气消了之后依旧回来做官。
所谓的御史监察,就是个笑话。
归根结底,就是御史们没有立案调查的权限和能力。
抓不到真正的致命证据,也就只能无能狂怒,到处口嗨罢了。
也正因如此,虽然一直处在御史们的监察之下,可满朝文武却并不以此为意。
刘娥道:“皇帝也清楚,御史台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我朝士人又为什么能够容忍御史们不停地攻歼。”
归根结底,不痛不痒罢了。
“皇帝所要成立的这个新机构,明面上似乎是御史台的翻版,可实际上,却……”
确是对御史制度的一场颠覆。
一旦那群看谁都不顺眼的御史们真的能拿住官员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了……
无异于是为虎添翼,这还得了,往后大宋官员还能睡个安稳觉吗?
刘娥斩钉截铁道:“他们不会同意的。”
“他们”,大概就是指的所有心里有鬼的官员吧。
赵受益道:“其实,朕是想把这个机构与御史台平行设立的,两个机构相辅相成。”
御史台里的年轻御史们是有战斗力的笔杆子,最擅长搅风搅雨,操纵舆论,无理也要辩三分。
和有调查取证能力的机构关联起来,那就是双剑合璧,舆论高地和道德高地全都占据了。
赵受益道:“这个新机构的首脑,朕中意包拯。”
刘娥笑道:“本宫也觉得,皇帝应当是中意此人的。”
悠悠然道:“此人真是个清如水廉如镜冷如冰利如剑的人物。可惜了,如何不能为我效力呢?”
赵受益抬头看了她一眼:“可使不得。若叫他为娘娘效力,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娘娘自请其罪,将太后之位奉还给李娘娘。”
刘娥摇头:“果然,此人不是我能驾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