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尺白绫,一杯鸩酒……
皇帝或许可以选择赐死太后,但他们做臣子的,却绝不可以动这种念头。
包拯皱眉:“这……”
勉强道:“虽然对李妃娘娘极不公正,但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范仲淹继续道:“再说李妃娘娘。”
他斟酌着字句道:“希仁,并非我要泼你冷水。李妃娘娘,很可能,不能以太后的身份还朝。”
包拯道:“为何?”
范仲淹道:“此事牵扯太广了。要让李太后还朝,就要将官家的身世公布出去,告诉全天下人,官家不是八贤王的亲子,而是当年先帝与李妃娘娘的儿子。”
包拯道:“事实就是如此。”
范仲淹摇头:“若是此事发生在其他的任何时候,都尚有一丝可能。但现在情况太特殊了。八贤王正在前朝进谏,官家烦不胜烦。这时候,你包御史忽然站出来,说官家不是八贤王的亲生儿子,你从民间寻回了诈死出宫的李妃,官家其实是先帝的皇子。你知道旁人会说什么吗?”
包拯道:“我不惧人言。”
范仲淹叹息:“我当然知道你不畏人言,但是官家却不能不在乎这些。我是官家一手提拔上来的,咱们两个又走得近些,在旁人眼中,你就是官家近臣。你帮太后还朝,旁人可能不会说你什么,却一定会说这是官家为了摆脱八贤王所设的局,官家不满八贤王的进谏,于是连亲爹都不打算要了——希仁,咱们做臣子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啊。”
包拯道:“难道官家要为了一些风言风语,弃自己的亲生母亲于不顾吗?”
范仲淹道:“官家不会弃自己的亲生母亲于不顾。官家会与李妃娘娘相认,但可能不会将她封为太后。”
包拯道:“不做太后,那做什么呢?”
范仲淹道:“端看官家的意思了。”
他想,或许官家会将李妃认做乳母,封为郡国夫人吧。
郡国夫人,虽不能与太后相比,但也是个不低的位份了。
做为皇帝的乳母虽然不如皇帝的生母荣耀,但……
也只能如此了。
包拯沉默良久,道:“我明白了。但看官家到时候如何裁决吧。”
范仲淹道:“你明白就好。我知道你性子直,但在此事上,能变通些就变通些吧。”
包拯道:“下官省得。”
范仲淹起身:“话说完了,我也回去了。”
对包拯道:“我回去和拙荆商量商量该以什么名义去拜访狄王妃。就在三五日之间,一旦有了准信,就派人来告诉你。”
包拯道:“恭送范相。”
范仲淹点了点头,又叹息一声。
包拯回了内宅,展昭正站在房顶上眺望远方,见他来了,忙跳下来:“大人!今天那白玉堂踏碎了咱们府里这么多瓦片,咱们是不是该去找他师父赔些银钱?”
包拯勉强笑笑:“夏老前辈也不宽裕,何必苦为难人家。”
展昭道:“他师父不宽裕,他亲哥哥可是富甲一方。要不然我修书一封,送去扬州知会他哥哥一声?”
包拯道:“随你,只是我看那白少侠的脾气似乎大得很,你去找他哥哥告状,回头他恨上你了,天天都来找你晦气怎么办?”
展昭本想说来就来呗,难道爷还怕了他不成,看见包拯面色似乎不太好,于是问他:“怎么了,范大人跟你说了什么?”
包拯摇头:“没什么大不了的。”
展昭耸耸肩:“算了。我刚得了坛好酒,公孙不在,你要不要一起喝?”
包拯道:“罢了,如今事情还没解决,还是不要喝酒误事。等送太后还了朝,将公孙接回来,咱们三个一醉方休。”
展昭低声道:“就是趁他不在才好喝酒,公孙要是在,咱们两个还能喝得过他?”
别看公孙策不声不响,似乎是个文文弱弱的读书人,其实酒量好得吓人,展昭跟他喝了几回酒,每次其他人都烂醉如泥了,公孙策仍然耳聪目明,清醒得很。
展昭跟他喝酒的本意是想将他灌醉,回头好取笑他的醉态,结果自己反被灌醉了好几次。
久而久之,他就不太敢和公孙策一起喝酒了。
包拯道:“你在这里保护娘娘吧,我去书房写点东西。”
展昭问:“写什么?”
包拯道:“呈给官家的奏章。”
第二天正午,赵受益趁着吃饭的空档接见了进宫告状的夏玉奇。
反正是要在饭点见人,吃饭的时候也算是工作时间,赵受益就没再叫刘恩给自己弄什么饭团子,直接摆了一桌正常饭菜,和夏玉奇边吃边谈。
他自己吃饭团子叫艰苦朴素,招待客人也叫人家跟着吃饭团子那就叫政治作秀了。
虽然他这十年来也没少作秀,但夏玉奇是自己人,没必要在他面前也秀一场。
宋时宫廷里好吃羊肉,皇帝的御膳也是一水儿的羊肉菜肴,什么羊肉汤烤羊肉炖羊肉蒸羊肉的,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君子讲究食不言,但赵受益不想当君子,他的时间宝贵得很,因此喝了几口汤,啃了半个面饼,就问夏玉奇:“夏老前辈,此番进宫所为何事?是研究有什么进展了吗?”
夏玉奇放下筷子,满腔悲愤地道:“官家,晏校长简直欺人太甚!”
赵受益忙道:“晏校长怎的了?”
夏玉奇道:“我不过是问他要些平常东西,他却一再推诿,说什么学校没钱了,还要我去查他们的账本。不过是几斤柴草铁砂,能值多少钱……”
趁着他抱怨的功夫,赵受益又吃了几口菜,大致听明白了,夏玉奇管晏殊要几万斤铁砂柴草石炭,晏殊实在买不起了,因此闹到他这里来。
他在心里算了算,几万斤……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大数目了。但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几万斤铁砂柴草,他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他咽下一口羊肉:“晏校长那边经费应该是有点紧张了,他们学校里几万张嘴,确实不好养活。这样吧,等你将手头的这个东西做完了,朕就给你成立一个研究院,和清北大学同级,直接去蒋平那里申领研究基金。这一次先从内帑里拨些银钱给你,”他转头问刘恩:“咱们还剩多少钱了?”
刘恩道:“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赵受益点头:“从内帑拨给你一笔,不够再管刘恩要。”
又嘱咐一句:“钱不能省,需要什么就自己去采买。朕不是吝惜钱财的人,朕只希望夏老前辈能真正做出于国有用的东西……”
他不在乎夏玉奇究竟花了多少的研究基金,他只在乎夏玉奇究竟能不能做出他想要的东西。
夏玉奇忙道:“官家放心。最迟就在今年九月。”
他压低声音:“最迟就在今年九月,我改造的大船就能下水。不需要风帆,不需要纤夫,只要烧些石炭就能航行。逆风逆水,也不影响速度。”
第99章 没想到,连你也认不出我……
赵受益一喜:“当真?”
夏玉奇真的这么快就将蒸汽轮船做出来了?
他从袖子里取出一卷图纸:“就在这里。”
赵受益接过图纸, 展开来看, 只见上面画着一艘大船, 甲板上没有桅杆与风帆, 倒是支着一根高高的烟囱,船身侧面有几对巨大无比的轮子。
夏玉奇点着船身的部分:“这里面, 有烧水的锅炉。将石炭和冷水填进去, 烧开之后,热气就会带动巨轮转动,船就可以开动了。”
又指着轮子道:“这些轮叶都是铁质的,得废不少的铁。但不用铁不行,若用木轮,船身就不能太重, 否则极易折断。”
赵受益点头:“好!”
宋代的军事国防和经济生活对内河航运的依赖是极大的,人口百余万的汴都城梁附近不能产出足以养活这么多人口的粮食, 都城人民包括皇帝都仰食四方。
淮汴之地的粮食入淮河, 经由汴水入京;陕西之地的粮食入黄河,经由汴水入京;陕蔡之地的粮食入蔡河,经由汴水达京;京东之地的粮食入五丈河达京。
没有这四路漕运,就没有纸醉金迷的东京梦华。
内河航运网络上往来于东西南北的大货船,是大宋真正意义上的命脉。
掐断了运河, 皇帝就要带着一百万人饿死在东京城里了。
而在大宗货物的运输上, 蒸汽轮船相较于普通轮船的优势何止一点半点。
蒸汽轮船烧煤就能航行,对水的流向与风向没有多少依赖,速度也比帆船或纤夫拖拽的楼船要快数倍。
在运输行业, 速度就是生命。
蒸汽船的动力大,船体也就可以建造得更大,能够一次运送更多的货物。
赵受益合上图纸,拍拍夏玉奇的肩膀:“夏老前辈,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他喜得不知如何是好——要想促动经济,首先就要发展交通。夏玉奇的蒸汽轮船一出来,全国交通的效率能生生拉高一大截。
更便捷的交通等于更频繁的贸易往来等于更发达的经济等于更多的商税。
他的国库终于又可以充盈起来了!
赵受益道:“这船如果真做成了,你配得上一个国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