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们这猛然一退,就撞到身后几个失魂落魄的举子。
对方心里正失意着,怀了满肚子邪火没地方发,忽然被撞得胸口生疼,刚好借此发挥,伙同几个也考砸了的友人,揪着他俩不放,大吼大叫起来。
蔡京生得人高马大,不好招惹,他们就抓软柿子捏,咄咄逼人地针对庞籍。
好在片刻过后,对此类闹事已有防范的巡铺官就迅速赶来,直接将挑事的那几人带走了。
陆辞挑了挑眉,若有所思。
虽不知那俩人为何见到自己是这么个反应,但这会儿有些不便,还是等明日见到时,再寻思套话吧。
陆辞最先等到的不是别人,正是柳七。
柳七眼尖,还隔了大老远的,就已经看到陆辞了。
他如游魂一般步履虚浮,飘到陆辞身边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将头毫不客气地压在了与他身高相仿的陆辞的肩上,虚弱道:“借愚兄靠靠。”
柳七这么做时,原以为陆辞会毫不客气地推开他,然后他就能以此为由逗对方玩玩,再故意赖会儿。
“嗯。”不料陆辞却好脾气地随他靠不说,还在他背上拍拍,毫无诚意地安抚道:“辛苦辛苦。”
柳七:“……”
怎么陆辞这般好声好气,反倒叫他如有芒刺在背,感到几分毛骨悚然?
他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听从自己的预感,不再故意跟没骨头似的黏在陆辞身上,而赶紧站直了:“咳,这怎么好意思?”
陆辞挑眉:“我看你好意思得很。”
柳七轻哼一声。
紧接着,陆辞就看柳七“啪”地一下,将纳入袖中许久的折扇展开,优雅地扇了扇,端的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柳七习惯性地摆出最光彩照人的架势,结果一沐浴在陆辞饶有兴味的目光中,愣是没撑过一会儿,就默默地收了起来,询道:“摅羽弟今晚欲去何处用膳啊?”
“听这话,”陆辞意外地笑了笑,揶揄道:“看来柳兄是做好付账的准备了?”
柳七欣然一笑,真心实意道:“受摅羽弟这么长时日的照顾,莫说只是一顾樊楼,哪怕是百顾樊楼,也是应当的。”
诚如他在传授陆辞和朱说一些诗赋上的心得时从不藏私一样,尤其擅长策论的陆辞,也向来不吝于帮助他们二人。
只是柳七也经此得知了,陆辞之所以如此擅写策论,除在眼界和思路上得天独厚外,更多的,还是靠的用心。
陆辞在传授他们经验时,就直接拿出被他起名为《论策简述》的参考书来。
他在后世见过各式各样的备考学习用的辅导书,这边只能收录到零零散散的文集,一些自己总结出的心得笔记也得放在一起,一来二去,极不方便,就索性自己编辑了一本。
里头既收录了往年颇受好评的贡举考题三百多篇,还有他详细讲解如何破三大类型题的步骤,挨个题目进行分析讲解,再至择定使证范围,何时进行结尾,又该如何收尾才能顺利避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等问题。
最后还归纳了许多易犯常犯的错,逐个进行了具体分析。
柳七当时其实只是为逗逗陆辞,才随口问问。
不想下一刻就爽快得了对方应承,沉甸甸的一大本放在桌上,翻上一翻,入目皆是陆辞费事费神整理出的心血时,他整个人顿时都懵住了。
从那次起,柳七对在学业上永远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的陆辞,就隐隐多了几分敬佩。
况且将那本书倒背如流后,他的确获益匪浅,今回应试,就远比上回从容。
哪怕此回面对的是考官极偏重时务策的命题,也很快就找到头绪,在其他人的一筹莫展中,自顾自地奋笔疾书了。
听了柳七难得正经的大方话后,陆辞眨了眨眼,忽凑近前去,压低了声音,忍俊不禁道:“若柳兄所指的,是那几件抹胸的话,的确该好好谢我一谢。”
如果没有那件厚实的抹胸保暖,穿得颇单薄的柳七此时没跟其他人一样冻成冰棍或裹成粽子就已不错了,哪儿还能装模作样地在这大冷天里摇扇子?
柳七:“…………”
他就该想想明白,对这满肚子坏水,还专踩他痛处的小饕餮,根本不能好声好气!
陆辞笑道:“我原还想着,樊楼要价太贵,任店便已足够了。既然柳兄这般财大气粗,我也不好辜负你一番美意,那就还是订在樊楼吧。”
柳七嘴角抽抽,干脆放弃地向他拱了拱手:“听摅羽的。”
二人正说话间,朱说几人也已来到。
朱说面上平平静静的,唯有看到陆辞时,面上就不自觉地带上了高兴的笑。
易庶和钟元都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蔫的,不住唉声叹气。
让陆辞出乎意料的是,连昨日还很是乐观的滕宗谅竟也未能幸免。
他愁眉苦脸,压根笑不出来了,看着陆辞,则是欲言又止:“摅羽弟啊,唉!”
碍于陆辞说过,在三日省试毕前莫要讨论这日所考的内容,省得影响次日的考试……此时最担忧的这三人,仍对策论这一场绝口不谈。
但其实不必多问,单看每人的精神气,多少就能猜出几分了。
连柳七和朱说,面上也不见半点轻松,倒是一副充满疲惫和凝重的模样。
见众人如此,陆辞也不愿再折腾他们了,索性叫了外送的热食,就让几人早早歇下。
看着他们的背影,陆辞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
难道觉得那命题容易的,不是所有人,而真只有他自己吗?
……还是先别说话的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第一本策论参考书出在南宋。
南宋人魏天应所编的《论学绳尺》一书,收录了宋人论三百五十六篇,还有《论诀》一卷,讲解如何破题。原题、讲题、使证以及结尾等等,是专供应举人学习参考用的。(《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p430
2.看到上一章有人疑惑,毛笔写字为什么会有声音。
答案是有的。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就描绘出了考场上举子应考时的动静,出自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3.在两宋时,作为计时仪器的漏壶,经历了多次改良。
太平兴国四年(979),张思训在他所研制的浑仪中采用水银为动力,即他所用的漏壶以水银代替水,以克服“冬月水涩,夏月水利”的状况。
到仁宗天圣八年(1030),著名机械制造家燕肃发明了精美的“莲花漏”,使漏壶的时间计量的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后沈括又有改进,为‘浮漏’。
(《两宋文化史》)
第六十二章
见连一向温柔详雅,面上总是带笑的陆辞都肃着脸,原是充满期待地等着郎君们回来的健仆们,心里也为之咯噔一下。
郎君们在简单用过晚膳后,就沉默地各自回房,徒留健仆们在外不知所措地守着,面面相觑。
——怕是都没考好啊。
他们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浮现这一猜测,不免感到有些可惜。
这几位有多笃学业文,用心向知,在过去这几个月里,他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况且这般与人和善,厚待下仆的雇主,他们还是头一回见。
哪怕签订的只是一年的短契约,承过不少恩惠的他们,当然也盼着主家好。
陆辞倒不知连仆从们都忍不住替他们惋惜上了。
他虽配合其他人露出凝重神色,但真实心情还是轻快的。
因时辰还早,他沐浴过后,却不着急净面漱口,而是让厨子做了份酥皮蛋羹送来,作为宵夜。
在子时到来之前,他就一边尝着软软甜甜、煮得恰到好处的美味蛋羹,一边悠闲地翻着已然倒背如流的《春秋》,还给自己抽查了三十来条墨义题。
只是在他刚要歇下的时候,房门就不出意外地被人叩响了。
陆辞:“请进。”
门一开,一脸扭捏地进来的人,果然是钟元。
钟元将门轻轻关上,转过身来,也不坐,只清清嗓子,眼神飘忽道:“摅羽啊,我们也认识好些年了……”
陆辞听这万分艰难的开场白,就将他想说的话猜出了七八分,挑眉接道:“你是没考好,做好落榜的打算了,然后想让我向令尊替你说几句情?”
钟元咳嗽一声,飞快地点了点头。
在这两日的省试中,当他坐在椅上,对着考题一筹莫展,最后只掐着时间草草写了点不知所云的话交差时,就彻底明白了自己和其他人还隔着的巨大差距了。
当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钟元在脑子一片空白地坐在那时,听着旁边人奋笔疾书的细微响动,就生出深深的悔意来。
要是当初陆辞督促他念书,邀他一起读习时,他不想方设法逃了就好了。
那样的话,起码不会似现在这样茫然无措吧?
明日虽然还有一场,但钟元对自己定会落榜之事,已是心知肚明。
陆辞实事求是道:“你年纪还轻,头回应举就能通过发解试,已很不易。令尊令堂虽望子成龙 ,但也极通情理,你不必太过忧心。”
相似小说推荐
-
小夫夫 (香芋奶茶) 连城一星VIP2019-07-03完结①:半年前,有人故意使绊子,想要夺走神医宁府的传家之宝。 ——不过就是一...
-
寄凉州 完结+番外 (陆韶珩) CP2020-06-27完结为了天下太平,皇帝把自己卖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为君寄美酒,寒夜至凉州。“那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