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升官发财在宋朝 (放鸽子)


  “柳兄说的是。”
  陆辞并不忙走,在柳七拽住狄青时,他还悠悠然地看完剩下的榜单。
  紧缀在狄青名字下面的,他虽不认识,却对那姓氏并不陌生。
  ——种世衡。
  陆辞挑了挑眉。
  种姓实在不算多见,加上籍贯,他头个想到的,便是前些年逝世的、一直令他颇为厌恶、在心里打作欺世盗名一流的所谓‘隐士’,种放的血亲了。
  小皇帝赵祯其实很是清楚,先皇用以封禅的天书祥瑞,不过是一场祸害百姓和朝纲的闹剧,自然对进了不少这方面的谗言、中饱私囊的种放充满厌烦。
  在与他相仿的先入为主的抵触下,还愿意将种世衡的列入制科登科者中,足以见证后者的能耐了。
  倒是值得有空时会上一会。
  这么想着,陆辞很快将心思从种世衡身上移开了去,在看到杨文广、高继宣的名字一前一后地挂在榜末时,他眉眼微弯,笑道:“再将这两位青弟的小友也一道请上吧。”
  “那两位小友也上榜了啊,不得了。”柳七自然不可能有意见,还打趣道:“看来带他们往你书房走的那一趟,还真是沾上不少才气了。”
  陆辞淡定回敬:“照柳兄的说法,我是不是该趁热打铁,将那充满才气的宅邸给高价卖了,换一间更好的?”
  柳七认真想了想,笑道:“你若有意要卖,这还真是个好时机。只是愿买你那宅邸的富贵人家,怕是远远抵不过想招你为女婿的人家多罢!真要才气,何不将人给招进门来,让子孙后辈都沾个遍?”
  狄青闷闷地不开口。
  一个柳兄还不够,还要再来两个吗?
  当在热热闹闹的樊楼包厢里,忽然敲门进来一个乔装打扮、首回壮着胆子溜出宫来,满脸兴奋的小皇帝时……
  刚缓过一口郁气来的狄青,已经只剩满脸麻木了。
  作者有话要说:  种放是种世衡的叔父。很早以前的前文提过一下这个人,我估计99%的读者都忘记唠。
  种世衡这人非常有趣,后面会详述的。
  注释:
  1.宋朝制举登科没有唱名仪式,但是要由皇帝亲自引荐释褐。(《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下卷》p728)
  2. 宋朝制举登科,若系布衣,即依贡举进士例授予官职和差遣。(《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下卷》p729)
  3. 御试:‘皇帝临轩,制策一道,限三千字以上成。试卷用表纸五十张,草纸五十张。’(《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下卷》p718)
  4. 两宋制举之诏虽经常颁下,但御试仅仅举办过22次,入等者不过40人次。(《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下卷》p730)


第三百零六章
  此时坐在这厢房里的,最少也曾见过官家一面,自然不难认出这一身富贵人家打扮的少年郎,便是该坐在大内的大宋天子。
  毕竟是头回干私溜出宫的坏事,赵祯在激动和兴奋之余,更多的还是紧张忐忑。
  当他故作镇定地找准了包厢,推门进来,便听一室热闹戛然而止,一干人皆不可思议地将目光投向他时,这种紧张的情绪,也瞬间达到了巅峰。
  而那位自告奋勇、同意将这位瞧着是打扮和气度具都不俗、又自称是陆辞友人的小郎君领到包厢来的店伙计,看到这一室人诧异又震惊的神色时,心里也开始七上八下地不住打鼓了。
  难道这小郎君是在撒谎不成?陆三元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他?
  那他自作主张领人来,就成了贸然惊扰贵客,若让老板知晓,他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益郎要来,怎不提前说一声,好让我去接你?”
  就在双方面面相觑,一方强作震惊,一方瞠目结舌时,陆辞已重新挂上温和的微笑,以极轻松的口吻招呼道:“你若不嫌弃,不如就坐我身边来吧。还得劳烦小嵩你再添张椅子来了。”
  这话一出,上一刻还紧绷的气氛,瞬间便烟消云散。
  以为做错事的伙计顿觉绝处逢生,高兴地当场应下:“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我这就去!”
  他忙不迭地窜出了门,很快就搬了张备用的长椅来,加到了陆辞身边,又在离开之前,得到了陆辞递过来的二十文赏钱:“多亏你领益郎上来了。”
  “分内之事,当不得客官这话,”那伙计笑得合不拢嘴,点头哈腰道:“多谢客官赏钱。”
  他固然在别人手里拿过更厚重的赏钱,却从不像拿到陆辞时那般高兴。
  这等身家高贵,谈吐温文有礼,待他们毫无倨傲意,还出手大方的客人,哪怕是见多识广的樊楼伙计,也都是暗中争着去服侍的。
  柳七下意识地摸了摸还在怦怦乱跳的小心脏,实在不得不佩服小饕餮这一临场应变、处变不惊的高手段,着实靠谱,愣是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就将偌大的责任给轻飘飘地揽身上去了。
  最重要的是,这十几年来头回任性一把的官家的确最愿意听他的话。
  狄青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跟心上人之间被生生加了个座,接着就坐下个当朝天子,一言难尽的苦闷自不用提。
  对陆辞直接做出的安排,小皇帝非但没有任何异议,乐滋滋地就过来了,优雅地坐下后,嘴里就得意地巴拉巴拉了起来:“我见今日制科放榜,因狄郎他们都名列其中,小夫子定要来这庆贺,果真不曾料错……”
  陆辞好脾气地听他说得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地将酒盏放下:“益郎难得出门一趟,就只打算陪我们耗在这酒楼里?”
  赵祯面上还红扑扑的,不知是被冷风吹出的红,还是兴奋的红,闻言道:“倒也无不可,我听内……他们说,这樊楼可是京中第一酒楼,也是小夫子最爱的去处。百闻不如一见,今日来此,才知果真是名不虚传。”
  他对樊楼的辉煌灯火,其实全然称不上陌生——每到夜里,在宫中的他只要登于高亭,便可轻易看到樊楼的灿烂辉光,还可远远听到欢声笑语,喧闹人气,倒将灯火零星的宫里衬得冷冷清清了。
  赵祯固然为民间的热闹喧嚣感到欢喜,但长久以来只能远远凝视,幻想着楼中盛景,也难免品出几分落寞。
  微服出宫的念头早已在他脑海中盘亘多时,现借着为狄青他们庆贺的由头来寻肯定正高兴的小夫子,也算是一偿夙愿了。
  小皇帝面上流露出的真挚满足,陆辞哪里看不出来?
  莫说是狄青高中、大家正欢喜的时候,哪怕是他平常上街,偶遇偷溜出来的小皇帝,他也绝无可能一板一眼地对其进行规劝或训斥的。
  说到底,在大多数郎君还只知胡闹时,赵祯就已在自我鞭策下成了一名爱护百姓、顾全大局的君主,言行举止,较先帝赵恒还要自律得多。
  若连最后一点小孩心性也被生生抹杀,未免太过残酷。
  陆辞对赵祯不该私自出宫这事绝口不提,只安安静静地笑着听兴奋得厉害的小皇帝一直阐述出宫后的见闻,末了才叮嘱句:“如今时局紧张,难免有图谋不轨者,凡事当小心为上,下回益郎出门前,还请派林内臣通知下官一声……且有人作陪,总比一人乱逛要有趣。”
  听出小夫子话语中的默许,赵祯的眼眸一下就亮了。
  哪怕他心里清楚制科考试过后,不放心西北战局的小夫子多半很快就要请辞归位,下回出宫也不知几时了。
  但得到这份贴心的承诺,还是禁不住地感到温暖,眉眼弯弯道:“好,便依摅羽的话。”
  一君一臣做这不得了的约定时,作为见证的餐桌上其他人只敢闷头吃饭饮酒,心里对将官家哄得服服帖帖、还连这天大的事儿也敢往身上揽的陆辞,实在是钦佩得五体投地。
  柳七蹙了蹙眉,虽有劝阻之心,但看着君臣如此相合,还是暗叹一声,将话咽了回去。
  说到底,官家也不是个真会任性得胡作非为的性子,憋了这么些年,也才出了一回宫。如此性情宽厚,为免给小夫子惹来祸事,日后也不可能仗着这句承诺频繁出宫的。
  确定不会被小夫子训斥后,赵祯无疑放开了许多,最后那点局促也没了。
  他叽叽喳喳地与小夫子扯东扯西地聊了许久,又与渐渐放松的柳七也有来有回地打趣一番,再将目光投向默默坐在身侧的狄青时,语气中自然而然地就带出了几分亲近和喜爱:“狄郎与小夫子相伴多年,既有师生之谊,亦有手足之情,真说起来,也能与我算是同门的师兄弟了。”
  面对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架势、还自来熟得很的小皇帝的主动示好,狄青无语片刻,才低头回道:“这,当不得。”
  “哪里当不得?”赵祯大气地一摆手,自以为将眼底亮闪闪的期待之情隐藏得好:“座上并无外人,你大可唤我一句师兄。”
  狄青哑然。
  他定定地看了看这年少自己两年,还口口声声自称师兄的小皇帝一眼,猛然望向一脸看好戏还忍着笑的恋人,眼底尽是问询之意。
  “咳。”收到狄青的眼神求助,陆辞清清嗓子,试图做出正经模样,但眼角眉梢却已是藏不住的满满笑意:“实事求是,这句师兄,益郎还真当得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